寫在前面:正當國內轉基因主糧爭論未果之際,在網上發現一篇題為《我國著名的水稻學家陳永康》的文章。該文表明,提高糧食產量,有更好的方法供我們選擇。
我國著名的水稻學家陳永康
陳永康是我國著名的水稻學家,全國勞動模范,1907年出生于江蘇松江。50年代,陳永康身為蘇南區的農民,用“一穗傳”的方法選育出單季晚粳稻良種“老來青”,大面積畝產達500公斤,在太湖地區成為水稻當家品種。1951年,他種植的水稻產量最高達一畝716,5公斤,超過一般產量1倍以上,創造了當時華東地區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最高記錄。1952年3月,他作為水稻豐產模范受到國家農業部頒令獎勵。1956年,“老來青” 晚粳稻良種標本120箱被送往蘇聯、印度、緬甸、日本等15個國家展覽。陳永康在實踐中總結出落谷稀勻、合式秧田、適時擱田、干濕水漿管理等一整套綜合栽培技術。1958年10月,陳永康被聘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同年11月,在蘇州召開的全國水稻豐產科學技術交流會上,又被聘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栽培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60年代初,陳永康與江蘇省內外的作物栽培、土壤肥料、農業氣象和植物保護等學科的專家一起,從理論上探明了水稻葉色黑黃變化的生理基礎及其在產量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水稻高產理論”。1964年,在亞、非、拉美和大洋洲44個國家參加的北京國際科學討論會上,他與同仁聯合發表了《晚粳稻高產的看苗診斷和栽培措施研究》學術論文,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注,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陳永康的水稻高產技術自50年代即在江蘇全省以及長江中下游主要稻區大面積推廣。1955年,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到他所在的松江縣聯民農業生產合作社拍攝科學教育片《培育壯秧》。尤其是60年代,中共江蘇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太湖地區建立基地和樣板,以點帶面,層層推廣,陳永康水稻高產技術應用面積達700萬公頃,創造的經濟價值達數十億元。陳永康對提高大面積水稻生產的精耕細作水平和實現高產穩產起了重大作用,對中國栽培技術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典范。1978年,他的科研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陳永康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農民科學家,195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江蘇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農科院研究員、副院長、黨組成員。陳永康艱苦樸素、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活到老、學到老,勇于探索,不斷進取。1978年,他種植2.95畝麥、稻、稻三熟制試驗田,創造了平均畝產1526.5公斤的高產紀錄。陳永康年逾古稀仍親自下田操作、下鄉傳授技術,參加科學試驗,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 2004-07-27 16:15:0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