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邦先生的“大呼隆的集體化”思維是鸚鵡學舌
早幾天,郭興邦先生發了個長長的《小崗村、華西村、南街村的發展比較及給我們的啟示》,原以為他是想認真研究三農問題,本想好還看看,但看了個開頭就看不下去了。因為他開頭就有這么幾句:
“因為華西村也因為沒有實行承包,還因為小崗村的經濟發展并不是在最前列,所以,在中國的經濟應該怎樣發展的問題上,弄的許多人眼花繚亂,莫衷一是,就迷失方向。因此,重新走大呼隆的集體化的呼聲猶在,雖然他們的呼聲并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響應,是違背廣大群眾的意愿的,但是,他們還是要充當人民的救世主,聲稱人民群眾落后,并且拿南街村作例子,教導人民群眾,說只有他們走大呼隆的集體化道路才能發展起來,并且他們在呼吁,中國必須進行行政干預,再次走大呼隆的集體化道路?!?/p>
左一個“大呼隆的集體化”,右一個“大呼隆的集體化”,像這樣抱著“大呼隆的集體化”思維的人還可能客觀地研究問題么?大于認為郭興邦先生根本沒有參加過集體化時期的農業勞動,他的“大呼隆的集體化”思維不過是是鸚鵡學舌。他以為那時候所有農民真正的都像小崗村人那樣出工不出力躺在地里睡大覺等著國家的救濟糧吃,如果真是那樣,小崗村也就沒有救濟糧可吃了。
大于在那個時候當過農民,而且不只在一個地方參加過集體農業勞動,沒見過像小崗村分田單干帶頭人說的那樣懶散的情況。平時每天的工作任務前一天就初步安排好了,如有變化出工前隊長也事先會通知,出工時喊幾聲就各就各位干起來,哪里要敲什么鐘。每天都有具體明確的任務,干完了才收工。收工后前隊干部要檢查質量,達不到要求的要返工,而且不計工分。哪會有什么“大呼隆”的現象。在冬季搞農田水利建設時更是熱鬧,工地上這個組那個隊你追我趕,競賽不斷,從根本上改變農業面貌的浩大的農田水利建設工程,是“大呼隆”干得出來的嗎?
那時候,勞動能干在農村是很榮耀的事,落后了是被人看不起的,誰也不愿意做落后分子。記得初到農村和農村女青年一起插秧,因為手腳慢,常常被她們捉弄。一字排開后,她們飛快地插到后面把你的那一行補滿將你圍在田中央,等你發現后她們的打趣與笑聲一浪高過一浪,有的鬧著要請客,有的喊要罰唱個歌。這樣給本來很辛苦單調的勞動增添了競賽的樂趣,人不感到累,效率也提高了。如果說這就是“大呼隆”,分田單干后是想也想不到了。
大于始終認為郭興邦先生是真心想研究三農問題的,但是像這樣鸚鵡學舌,抱著資改派的“大呼隆的集體化”去啃,是啃不出什么有價值的結論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