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典型,是一個時代的楷模,沒有典型的社會,就會如人夜行,有時候會鬧鬼。所以,新中國成立以來,樹立了不少典型。似乎是一種最好社會風尚的設計并規范。比如,當時有工業學什么,農業學什么,全國人民學什么,并有個人典型,于是乎,各行各業,都有參照系,當然再去加強紀律性,就革命無不勝了。這大概是毛澤東時代,古為今用,吸取中華歷史文化精華,倡導樹立的一種人人向往的社會新風尚吧?
《孟子.滕文公》講道:“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宜住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憂之,使契為司徒,教育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就是社會倫理道德,一個社會,必須有遵循的信條,有個教化,有個信仰,不然的話就是“宜住而無教,則近于禽獸”。中國社會的確出現過盛世,每個盛世,都有人努力進行思想道德和文化教化,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是教化出來的,不是高唱盛世唱出來的。 然而,本網民發現,當中國進入了“特別是”年代以后,榜樣的作用,發生了很大變化,通過對特別是年代的先進和典型進行觀察,結果發現,不知道為什么,“特別是”年代的先進典型往往特別的不爭氣,幾乎都會夭折。當年那些閃耀著光芒催人奮進典型如錢學森、王進喜、焦裕祿,總讓人感到晃若隔世。雷鋒呢,讓人抹黑了,再追溯到解放前期,為新中國誕生獻出生命的董存瑞們,也被惡搞的面目全非,特別是年代紅極一時的先富典型年廣久,牟其中、馬勝利、步鑫森、禹作敏等,坐牢的坐牢,判刑的判刑,都不得善終,這個先富們不知道為何就那么的短命,只能對著南天門叫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現在,工業的典型不知道該學誰,農業是知道了,那就是小崗村。可是今天的社會,如果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那么見到先進的生產方式不學習就是社會主義了?因為小崗村不知道為什么,向錢看了那么多年,還沒富起來么,原以為他們冒著殺頭的危險,按了十八個血手印,一個個的都富起來了,早就進入了小康社會,結果還不如二百五的南街村,吃了多少年的返銷糧之后的今天,他們悄悄地進入南街村去參觀了一下,嘆息不已,決心向南街村學習,走集體化的道路。可誰成想,到那里的下派干部沈浩,想下功夫干一番事業,來實現他的偉大宏圖,卻出師未捷身先死,已使英雄淚沾巾。 本網民通過對特別是年代先進典型的仔細觀察,驀然發現,原來特別是年代的典型,是那么的不好當的,原先被人民擁護與贊揚的典型,黯然退場之后,到后來出來那么多典型,要么不知道咋吃咋玩,要么貪得無厭,最后竟然連一般的百姓都不如,誰知道呢,可能是時代不同了,風云變幻太快了,莫測了,事情復雜跟霧里看花一樣了?所以現在的典型太難當了。似乎一到了那個位置,就注定好景不長似的。看上去,怎么就發現這些典型們,當著當著,就到了進退兩難了? 再拿小崗村來說吧,小崗村是多少年來的典型了,可是多少年來,有人真正把他們當了個典型了嗎呢?當了二三十年的先進典型,竟然沒有什么名份。耳邊好象總是聽到有些冷嘲熱諷,也真夠為難他們的,沒辦法的。那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對小崗村下派最好的干部去,看看能不能搞好,可是,不幸的看到,黨委書記沈浩四十多歲,正是風華正茂,年富力強的歲數,就悄悄地離開人世。網絡人往往有些輕浮,不太愛買帳,但是對沈書記還是厚愛有加的,沒有說三道四,從這些天來報道的看,地都是冷靜的,人們默認他是一個真正的想把小崗建設好的一個好書記,可惜好人不長壽,還真不如把“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奉為信條的人,他們活的很滋潤,看來老天真的有些不公的。 沈浩生前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恐怕是帶著小崗村的人去南街村學習經驗了。而且態度很誠懇,當參觀南街村的小崗人看到人家發生的變化,深受鼓舞,一致表示:要學習南街村,堅定信念、找準方向,努力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還說道,“南街之行讓我們大開眼界、精神振奮,我們一定要學習南街精神,結合實際,務實工作,付諸行動。”并在南街村檔案館留言簿上欣然留言:“學習南街村,壯大集體經濟,走向共同富裕。”這樣的虛心學習他人經驗的書記,到底與原來的小崗人的眼界大不一樣,站的高看的遠,誰知道呢,天不假沈書記的命,真是遺憾的很。 沈書記的這個做法,先前沒見報道過,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呀,學習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這有什么不好?怎么不大力宣揚一下呢?這不是完善自我的一個機會嗎?為什么就不敢光明正大的說起這些事呢?誰沒打過敗仗?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是可以讓人們理解小崗村的,允許他們失敗,允許他們大膽地闖,可是,他們現在振作精神敢闖了,怎么就抱著先進典型這個牌子,不讓他們體現他們的情懷呢?本人觀察到此,就嘆為觀止了,就開始猜度了,比方說,這里面,有沒有不好意思的問題?好象小崗村的沈書記沒有,要有了,南街村死都不要去,撞到南墻絕對不回頭,可是沈書記就冒著忌諱的事兒,堅定信念,估計他看著隔壁有江蘇的張家港比著,遠方有南街村在那兒放著,不學習怎么有行呢?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