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合作,強調合作,任何組織都需要合作,從企業到學校,從國家到家庭,從軍隊到球隊。幾乎每一部成功學著作、每一個成功學家,每一個企業家,每一個教育家,每一個成功者都強調合作的重要性。
但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盡管我們都在與人合作,但不代表我們理解了合作,或許在合作的一個方面我們是強大的,但在某些方面我們并沒有理解合作,目前關于社會和成功學的多數著作在合作方面仍語焉不詳。
合作起源于分工,基于任務與人的資源和能力的有限性的對比。在一個任務下,當一個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那必然需要合作以獲得資源的支持,完成任務規定的資源提供和程序業務。
任務需要的資源一般包括物質資源、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時間資源。一個主體無法滿足任務的所有資源需要,這時需要更多資源時以支持任務的完成或者完成得更好,更有效。
生活中有大量的任務使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即可完成,但這不是生活的常態,通常意義上說,生活的常態是人必須生活在群體中,因為從生存的角度說,單獨生活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生活本身是一個復雜和混沌的任務體,一個人可以讓自己的能力達到很高,但由于任務的多維性,時間的有限性,還是需要幫助,即使是超人還是會遇到分身乏術的時候。
原始社會已經出現合作。男人從事狩獵,女人從事家禽飼養或是種植。這種合作是建立在男人的爆發力比較強,比較勇敢,易于捕獲獵物,而女性比較有耐性,力量較小,從事單調的工作時可長時間保持注意力。
隨著部落組織人口增多,需要量大量增加,系統越大,分工將越來越細,合作的必要性就日益凸現。同時人們發現,一個精通某種工作的人比一個通才但不是精通的人的效率和產出更高,并且節約成本和資源,合作的充分性也足以說明分工的好處。于是,組織中會出現專門的管理人員,會計人員,祭祀宗教人員,出現裁縫、鐵匠、木工等等精細的分工,這些分工就是現在各種行業的起源。
現代社會強調合作的背景是,分工的廣度和精細程度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高很多,這是信息爆炸,知識精深,任務龐雜、節奏加快導致的也是能力培養的局限性使然,更是人類發展,任務領域不斷擴大的結果。在古代無法想象現在的人類可以完成登月任務。在一個以往同一個工作領域,會出現更精密的分工,比如在學術領域,一個法學專家在精細的法學研究中只能對一個領域或若干領域有所了解,但不代表他對所有法學問題和信息都了解。
但是,人類并非天生擁有合作精神,并非天生善于合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說,合作是人類不得以的選擇。人類是從合作的學習和實踐中學習合作的,從中了解到合作的好處,學習合作規則,完善合作組織,擴大合作范圍,形成“合作精神”的。
個人的發展也符合人類發展的規律,是一個人在群體的活動中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窄變廣,逐漸形成社會認知,擴大合作面,形成合作意識的過程:
1、在與群體的互動形成對他人和本身在個體上的區分;
2、他人與自己的相同之處;
3、產生同理心;
4、了解有些事個體(自己感覺到自己)完成不了;
5、尋找自身以外的力量;
6、發現合作的好處;
7、形成合作的習慣;
8、感到在組織中的歸屬感;
9、認同一個組織和它的文化;
10、愿意為這個組織工作而獲得物質和精神的回報和樂趣。
從合作的范圍來看,人類合作往往是從親屬開始,由鄰近的人向陌生人,逐步擴大范圍的。從孩子的發展角度看,孩子也是從家庭生活開始學習合作的,也是從單人學習,到群體活動,逐步深化對合作的理解和認知。
這里需要強調,在一般程度上,個體參加群體活動的頻率和強度決定了合作精神的形成遲早和強弱。因為群體活動量將決定個體人對合作的思考和反映的遲早,對人腦對合作的信息接受和反映。習慣于簡單和少量合作的個體將與復雜和高強度合作活動的個體在組織的情感,合作的愿望和態度,利他的行為表現上都會出現較大的差異。所以,培養合作精神惟有在合作實踐中才能實現。
合作是由感性到理性的。人類不斷進行合作的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合作的經驗和教訓,形成合作的理性認識,這包括了社會知識,合作的技能,組織行為學,領導學,管理學等等合作的知識。
社會發展已經要求人類從理性上認識合作,形成合作精神,指導合作實踐,減少合作的失敗。
所以,有必要重新認識合作。
什么是合作?
合作是人與人形成的,按約定共同目標和規則,合理組織和安排通過對資源和活動,實現較大效益的關系。
合作是人與人的關系,不人與自身的關系,也不是人與物的關系,包括了自然人與自然人、自然人與法人、法人與法人的關系,當然,人與自然的關系正在擴展為合作關系;
合作是有共同目標和規則的關系,是合作的“軟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志同道合”,志同就是共同的目標,道合就是共同遵守的規則,規則還包含了共同的組織文化內涵;
合作是在資源和人際關系活動中形成的關系。
合作是實現最大效益的關系,這一特性決定與個體活動的差別,是合作的特征。人類可以進行單體活動,如果,不能實現較大的效益,那么合作就會變得不必要而被取消。
構成
我們知道下棋需要具備棋盤、規則、下棋的人和下棋的過程等要素。同樣,合作關系的成立決定于合作的要素。眾多形式的具有共同的合作要素。合作是人與人的合作,其本質是人與人的關系。這種的成立和維持需要具備如下的要素:
a合作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合作。合作關系與人之間的感情有聯系,但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感情可以不依據目標存在,但合作必須要有目標,沒有目標,可以產生友情,但不會形成合作,并且目標必須是共同的,或是約定,或是法定;或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有近期的,也可以是遠期的;有時是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目標將引導合作方提供需要的資源,構想合作的預期,提供合作方的動力,制訂合作的計劃。遠大的目標可以對合作的長期維持提供心理支持。當然,感情與合作的聯系可以影響合作關系。
b合作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合作人是合作的主體,合作是合作人之間的關系,合作體現于合作人在完成同一任務時的行為中。合作人的不同是導致合作的根本不同,合作人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A與B的合作不能代替B與C的合作。
c合作規則。合作規則就是合作之“道”。規則從廣義上規定了合作的各要素如何進行結合的方式,達到合作的目標。合作規則包括了合作的時間、地點、節奏、技術、程序、溝通、文化、組織形式、利益分配等等諸方面。合作規則將確保合作的有序和有效,否則,合作會陷于混亂狀態,甚至導致崩潰。
d合作資源。資源是合作面對的對象,是合作施加的客體。資源是合作目標實現的物質條件。合作資源包括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時間資源、信息資源等。
e合作任務。就是做什么事。任務是合作人活動的有機總和。任務是把資源、合作人凝聚起來合作的紐帶,也是合作人從擁有資源到達成目標的橋梁。任務是合作的實現形式。
f合作精神。
任何合作都是在各合作要素的有機結合基礎上形成的關系。
兩個警察在抓獲犯罪嫌疑人的過程就是合作的過程,其目標是將嫌疑人抓獲,合作人是兩名警察,規則是依據的法律、偵察方法、時間地點安排、警察必須遵守的紀律和雙方合作的默契等等。合作資源包括必要警察裝備、槍支警械、必要的資金、車輛等等,任務就是實施抓捕的行動。一次商業交易也是一種合作,目標是通過交易實現各自利潤和價值的最大化,合作人是交易雙方,規則就是依據的商業法律法規,信用合同,行業規范,社會道德等規則,資源就是雙方的資金和商品以及人員、交通工具等等,任務就是實際交易的活動。
聯合國也是一種合作,目標是維持國際秩序,合作方是各國家和地區實體,規則是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等,任務是通過聯合國會議、會晤、磋商、資金的劃撥、具體決議的執行過程。
人類的長期生存和發展產生了豐富的合作形式。從古代的建筑、種植,紡織,制陶,擔水,到抬轎,汲水,運輸等勞作,以至歌詠,舞蹈等藝術,綿延到今,合作的種類極其豐富,到現代,合作的單元繁多,涉及面廣,工程量巨大的項目層出不窮,合作的方式也在質與量兩方面有迅猛發展,美國的波音公司制造747飛機共有450萬個零件,由6個國家、1100多家企業界和15000多家中小廠商協作生產,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工程,在其工程生產的高峰時期,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了研制,歷時十一年,總人數超過30萬人。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神州航天計劃和三峽大壩工程都是社會合作的結果。
種類
根據合作方的多少有1)雙邊合作;2)多邊合作;按合作的復雜性可分為:1)簡單合作;2)復雜合作;按合作的組織化程度分:1)組織內合作;2)組織外合作;按合作的緊密程度可分為:1)松散型合作;2)緊密型合作;
合作的形式分:并行式合作;串行式合作;組合式合作;層級式合作;整合式合作;創新式合作;交易式合作;借讓式合作,引導式合作、混合式合作等等形式。
并行合作是合作方同時執行相互無直接關聯任務實現合作的形式,如AB兩人單人無法移動移動而聯合同時推動一部機器移動,他們的力量不是直接相關,但同時執行才能執行某一任務。其特點在于同時性、并行性、間接聯系;
串行合作是指合作雙方中一方依據另一方為條件的合作。這種合作表現為合作方以上下游的直接和間接的聯系,上游合作方通常是下游合作方的條件,上游的合作結果是下游的合作條件之一。比如,制造業的流水線作業中存在不少串型合作,上游部門通常生產出的產品需要下游的再加工才能成為產品,生產與銷售部門的合作也是串型合作,沒有產品銷售即成為“無水之河”;
組合式合作是合作方在時間地點不同的條件下,合作方相互有直接關聯互為條件的合作。在這樣的合作中,合作的成果是一個個分解的合作單元,合作單元的組合可以構成合作結果。如一架飛機是由許多零件制造方提供的,單個零件無法單獨使用或無合作意義。零件供應方之間存在的合作聯系就是組合式合作。
層級式合作是合作方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聯系。這種合作構成了社會的金字塔型層級結構。任何任務中需要統一步調,需要指揮,需要指引方向,這一職能分工的有效發揮使得合作的效益得到保證,它對具體的合作不產生具體的作用,從而與其它合作類型區別開來。
整合式合作。與組合式合作的不同在于,合作雙方的努力經過了有機結合,形成了新的效能和作用,其結果與合作方努力的總和要更大。比如,合唱是聲樂藝術中合作,通常,合唱是多聲部合唱,是每個聲部有機結合,產生新的和聲效果的過程,不是各聲部之和,而是產生了1+1>2的效果,其次,它的結果的組成分解將失去存在的價值,因此,其組成部分是總體的存在條件但總體不在,部分也將失去存在。合唱的各聲部中有的聲部將失去音樂美感,又比如,人的各器官是合作關系,但脫離人體的任何器官將無意義。通常這類合作是有機生命的生存方式,也是各種系統的存在方式。正如,黑格爾所說的,手脫離了人體就失去了手的存在意義。這是因為部分和部分之間的關系是有機聯系,是相互依賴的關系,部分的生存依賴整體提供生存的條件。
創新式合作。這種合作不是簡單組成關系,一方參與合作可以使合作的一方在合作中產生質的變化,而并非量的增加。這種合作通常發生在合作方中有創新、智力、信息、制度資源的一方,比如,內資企業有外資的合作不僅可以生產和制造進行合作,在管理體制、市場運作、市場渠道、生產標準等等一系列方面獲得新的知識和資源從而實現企業的飛躍。
交易式合作。這種關系是合作方通過交易資源的占有權實現合作的方式。合作中增加了交易因素,合作方通過向一方提供合作的努力可以獲得其他方的合作。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易式合作大量存在。
借讓式合作。這種合作是通過臨時取得資源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的方式獲得資源的合作,合作的提供方通常不需要資源或很少的回報。
復合式合作。有時,合作是復雜的,采用了多種合作形式,那么這種合作是復合式合作,比如,一個企業與上游原料廠的經濟交易合作,涉及了串型合作和交易合作。老師與學生為了教學形成的合作通常是層級合作和創新合作的復合,在這樣的合作中,學生在老師的領導和指導下成為有知識的人。
我們知道下棋需要具備棋盤、規則、下棋的人和下棋的過程等要素。同樣,合作關系的成立決定于合作的要素。眾多形式的具有共同的合作要素。
要素
合作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本質是人與人的合作,是人與人的關系。也就是說,它們有著共同的本質特征,這些本質的特征使合作成為可能。換種說法,如果,合作中缺少某種特征或要素,那么合作無法實現,合作體將解體。
a合作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合作。合作關系與人之間的感情有聯系,但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感情可以不依據目標存在,但合作必須要有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共同的,沒有共同目標,可以產生友情,但不會形成合作,并且目標必須是共同的,或是約定,或是法定;或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有近期的,也可以是遠期的;有時是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目標的作用是引導合作方提供需要的資源,構想合作的預期,提供合作方的動力,制訂合作的計劃。遠大的目標可以使合作方發現合作的必要性,明確合作的方向,并為合作的路徑提供判斷的準繩,如果,合作的方向也是對合作進行控制的依據,表征合作方向偏離程度。同時,共同目標還對合作的長期維持提供心理支持。長遠的有價值目標,可以激勵合作方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既定的目標。
b合作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合作人是合作的主體,合作是合作人之間的關系,合作體現于合作人在完成同一任務時的行為中。合作人的不同是導致合作的根本不同,合作人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A與B的合作不能代替B與C的合作。因此,合作人決定了合作的有效性,不同的合作人組合,可以產生不同的合作效能,懸殊很大。合作人決定了合作的其他要素,比如目標的制訂,合作規則,是具有能動性的合作資源,同樣的合作資源下,不同的合作方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合作效果,甚至決定合作的成敗,合作人可以通過調整其它變量來實現成果。
c合作規則。合作規則就是合作之“道”。規則從廣義上是合作的各要素如何進行結合的規定性。合作規則包括了合作的時間、地點、節奏、技術、程序、溝通、文化、組織形式、利益分配等等諸方面。合作規則將確保合作的有序和有效,無規則的合作會陷于混亂狀態,甚至導致合作的失效和崩潰。
D合作資源。資源是合作面對的對象,是合作施加的客體,是合作體的輸入變量。資源是合作目標實現的物質條件。合作資源包括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時間資源、信息資源等。
e合作任務。就是做什么事,是實現合作目標的橋梁和通道,它表現為合作相關活動的有機總和。任務是把資源、合作人凝聚起來合作的紐帶,也是合作人從擁有資源到達成目標的橋梁。任務是合作的實現形式。
f合作精神。從本質上講,合作精神是合作人的屬性,是合作人的心理特征。這是否是合作的必然要素呢?我們知道合作人是合作的能動因素,能動性表現在合作的意愿、態度、心理相容度、主動性、認同感等一系列心理特征,決定合作人合作效能的因素是合作精神,當合作精神注入合作人的心理層面將大大提高合作的可靠性、持久性、有效性。許多類似的合作出現不同的結局,關鍵在于合作精神。
任何合作都是在各合作要素的有機結合基礎上形成的關系。
g合作結構。合作結構就是合作中人與人之間的凝聚程度和組織形式。合作結構規定了合作參與者在合作中應有的位置和與其他合作人的聯系程度。合作結構的需要來源于合作中對目標的意志結合程度和方向的一致性,就象一個樂隊需要一個指揮,合作中每個合作者將要求被告知合作的目的,如何合作,合作什么,何時何地提供合作,每個合作方的資源將在一定時間地點方式整合進入合作的集合中,那么,誰來告訴和協調合作人如何去合作及合作的方式呢,這就需要領導者,有領導者就自然規定了誰是被領導者和服從者,領導者指明了合作的方向和內容,需要了解全部合作內容和合作中任務執行與目標的偏離程度,及時加以糾正,對合作中的各種努力進行協調,發揮合作的最大效能。任何合作都具有一定合作結構,即使在松散平等的“扁平”合作形式中 ,比如聯合國,實際上還是服從一個共同的意志和領導,這時,“所有合作者”(合作者的整體)成為每個合作者(合作者個體)的領導者,每個合作者的行為需要符合所有合作者的共同意志或者是約定俗成的共同標準和規則,而共同意志需要采用一定方式形成和確認。
合作體
合作要素的有機集合的整體就是合作體。合作體與合作組織是不同的概念。在現實中,存在很多非組織化、非正規的合作,它們的存在方式不是以規范化的組織存在的,有的時候是臨時性的合作,定義這些合作的主體,用合作組織是牽強的。所以,合作體是比較合作的,它包括了規范的合作組織,也包括一些非正規合作組織。
合作體是一個有生命周期的人類關系方式。任何合作都有發生、發展、終止的過程。這是因為合作的要素性質決定的,如目標的產生使合作具有了意義,通過合作達成目標后,合作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終結。合作也是人類的存在方式之一,參與合作的個體生命周期也決定了合作有生命周期,合作中資源進出也有周期變化,任一合作體依賴必要的資源提供能量與原料,資源有限性決定了合作會隨資源輸出的節律變化,逐步壯大,但也會因資源輸入減少而萎縮。
但是,我們看到很多同類的合作體,比如企業有的活得很好,有的則短命,以至于不能完成合作的使命就終結了。什么原因導致類似要素的合作體的命運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這需要考察這些要素是以何種方式進行結合,又在合作體的運動即運行過程中表現了怎樣的品質。
人體的健康程度決定人的壽命,合作體品質決定了一個合作體的延續和發展程度。衡量合作體品質之前,需要建立一種標準,依據這一標準與實際合作體的運行狀態的偏離程度才能合理科學地考察評價合作體的品質。
于是,我們建立這樣的標準體系,來界定合作運行的合理邊界,一旦合作越出邊界,我們就能斷定合作的品質超出了合理的范圍變得不合理乃至不健康。
1、合目的性。
合作的終極目的應當是達成合作目標的實現。實現目標需要走正確的道路,依據正確的方針。方向錯了,偏離了合作的目標,合作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就好象一輛駛往A地的汽車,卻駛向B地,我們會認為這次旅行是成功的嗎?同樣,偏離目的的合作不是有價值的合作,當然,有的時候,一個合作會出現“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況,但合作將對新的目標產生意義而非原目標產生價值,而原目標未實現將可能造成損失。
有的時候,合作的目標未必以顯著的特征為合作人所認識,比如,婚姻作為合作,其目標實際是在爭議中的。但不妨礙對婚姻中相互愛慕的關系、相互心理慰籍、在愛情的條件下相互占有、生命延續和對下一代的培養、經濟互助等等婚姻目標的追求。
2、可持續性。
即合作體的生命周期應滿足達成目標需要的時間周期屬性。不能存續以達成目標的合作將導致合作體的損失。
3、有效性。
合作應“達到”合作目標的要求,這是合作效能品質。從宏觀上說,就是合作應使得目標得以實現。不能達成目標的合作是失敗的合作。從微觀說,合作內部應是合理科學和高效率的。宏觀的高效性是微觀高效性的準繩,微觀的高效性是宏觀高效的前提,但不能替代外部的高效性,二者既矛盾又統一的。在微觀高效的合作在宏觀上未必高效。如,有的企業在內部可能效率比較高,但與總體發展目標中的環境目標并不和諧。內部高效的合作可能導致整體資源分配不均,無法實現合作目標。
4、效益性。
合作的意義之一在于合作人可以從特定的合作中獲得比不參與合作大得多的收益。如果,合作不產生收益,那么合作人就不必參與特定合作體。效益是合作體輸出的一種形式。合作者合作目標之一是參與合作效益的分配,從本質說,合作收益是對合作人資源支付的一種補償和回報。補償和回報體現了利益占有的合理權益。沒有合作效益,合作人的合理權益將得不到保有,合作者的合理權益資源減少,合作體保有的資源實際是減少的,合作將無法持續。
當然,效益性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有的以物質形式體現,有的則是以某種精神形式進行補償。
合作精神
任何合作中的一方不僅會帶著資源參與合作,也帶著合作方的個體心理品質進入合作的。合作人既把個體的心理帶入合作中,同時也在從合作經驗中獲得新心理體驗,形成新的心理習慣和品質。
合作精神在這里并沒有任何感情色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合作精神,即使一個在合作不受歡迎的人,他依然帶著他的合作精神,每個人的個性化合作精神品質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并且是合作成立并持續的前提,因此,應當予以尊重,合作是建立在個性基礎上的。甚至,我們可以說,每個人如果有個性上的欠缺,更需要合作和幫助。
當我們帶著我們對合作的種種思想參與合作時,每個人都在從自己的心理“工具箱”中選擇自己偏好的心理“工具”參加合作。有些人選擇了這樣,有些人選擇不同于其他人的“工具”,我們或許會鼓勵使用某種工具,但不能否認任何一種工具的客觀存在。
為什么我們會鼓勵使用更加符合合作要求的“工具”呢?如何界定一個工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呢?這樣的工具又會帶來什么影響呢?這是許多人想知道但沒有在心理上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許多在談到合作精神時容易犯的錯誤是(a)把良好的愿望作為標準(B)從感性角度出發進行推導(C)沒有看到現實合作中各種合作“工具”的現實性,結果是合作精神的客觀性被人們良好的愿望和道德批判所掩蓋,影響到對合作精神的真正理解。那么,那些人類歌頌和贊揚的合作精神的光芒會因此削弱嗎?我認為不會,只有當這些優秀的合作精神財富被理性證明,將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并迸發出其本質的人類理性光輝。
應當警惕的是,合作精神在不同的地點和場合有其條件,在我們進行各維度的取值時,不同的條件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評價是不同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側重闡述是在合作中合作的一方在處理與他人關系上所考慮的精神取值,并不表明在闡述之外的其它心理品質的價值,比如勇敢、機智,它們只是被放在了附屬的位置而已。
回到現實中,為何有些人看重誠信,有些人則注重團結,有的人強調了紀律,等等。他們都從各個側面表達了對合作精神的理解。那么為什么人們對合作精神的理解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
因為合作本身就是一個多側面的多維復合體。
根據合作的多維性,及其對合作者的要求,我認為,合作在如下必要的維度視角需要合作方進行選擇:
目標維度: 在這個維度上,合作中合作方需要進行目標的認同,而認同度的高低決定了他的合作與其他合作方努力的關系;在這個維度上,合作方需要參與目標和方針的制訂,共同確立目標,經歷目標的選擇和認同過程,合作中目標與個人目標的沖突中,合作方的選擇決定了合作向何處去。成功的合作在于目標的正確選擇和合作方的認同,其意義在于它可以指引合作方的努力向何處使用。
時間與節律維度:合作中經常面對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的任務,那么合作方面對時間有個認知和控制以配合其他合作方的心理過程。合作方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做出努力。那么如何選擇,則是判斷合作。
信息維度:開放還是封閉?這一維度上,合作方的開放度和信息交換與之對應。合作中的個體是否與其他人在信息上是否共享,心靈是否對他人開放是合作關系發展的重要衡量尺度。
融合維度:合作體在合作的過程中會形成不訴諸于文字的共同的態度和認識。根據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對合作體文化的是否認同決定了合作方與其他合作方和整體是否融合或被接納。從一般規律研究,認同較好,會形成較好的融洽關系,合作的前景也較好。
集中性維度:團結還是分離?合作方與合作體的聯系是否緊密是反映了合作方在集中性上的位置。集中度的緊密或分散對于合作的控制置關重要。緊密對于控制比較便利,但對于靈活性的發揮不利。
規則維度:遵守和違背是規則維度上,合作方選擇的兩個方向。合作方參與合作過程中與他人的關系和方法在這里得到提示。
利益維度:索取還是奉獻?合作方在這個維度選擇如何與合作整體和其他合作人進行著利益交換。
道德維度也是合作的維度之一,這個維度可以對合作的決心和持久性產生重大影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