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犁杖老黃年,天災人禍發了愁,人少干活力氣單,互相合作有奔頭”。
人們說,這是建國不久,引導人們搞合作、集體化時的歌。今天六十歲以上的人,──主要是農村人,應當都聽過這首歌。當年,人們就是在這一歌聲中走上合作、集體化的道路的。
實事求是地說,當我們后來在好多地方談起這首歌時,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是全部)認為,對農民來說,適當的集體化還是需要的。這首歌,唱出了最為簡單的,也最實際的道理,即:對基層的廣大工農群眾的決大多數來說,只有依靠集體致富,個人才能富。
歷史在曲道中前進;在反反復復的比較中認識,并走上坦途。哲學家們愛說──這是一條“否定之否認”的過程。小崗村的人,全國農民,正在經歷和完成這一認識、行動過程。
這不!在經過全國的二十年的大包干之后,隨著“三農”問題的出現,人們在反思中懂得:個人經營,個體勞作,自勞自得,“利”路好象簡單明晰,也能調動一些人的積極性,但要知道,歷史上的貧富極殊和剝削階級,正是由此生成的。如果說,歷史上,由此產生兩極分化并有階級產生有其客觀必然性,那么今天,就沒有多大理由了(這是大道理,這里且不講)。在今天,殘酷的事實仍在證明,個利原則,大包干原則,也難以避免兩極分化。
大包干二十年來的事實,再一次對歷史作出證明:對一般的個體勞動者來說,力量太單薄,經不住天災人禍;更是經不住“滾雪球式”的利益競爭。也因此,現在的全國,基層又有人自發地組織起來,比如:山西省壺關縣小逢善村、洛陽新安縣土古洞村、開封蘭考縣、山東濟寧魚臺縣、吉林四平梨樹縣農民自發組織合作社,已發展起了集體經濟。據有關部門統計,這樣的集體社隊組,全國有7000多,也有人說有8000個……
小崗村當年分田單干的十八個發起人之一、現已年逾六旬的嚴宏俊老人深有感觸地說:"分那一畝二分地,現在只能管溫飽,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殘人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廢著,就是廉價賣給了那些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畝二分地束縛住了手腳,邁不開步子啊!”
這是農民掏心窩的話,也是符合實際的話。這是建國后,農村革命在實踐性比較中,人們的認識,由正題,走向反題,再走上合題的辯證過程。我們為這一過程歡呼……
請看,小崗村一行13人在村黨支部書記沈浩的帶領下,去南街村參觀──尋求集體共同富裕的道路。這13人中,就有當年最早主張分田單干,并按手印的18名發起人中的4個啊!
毛澤東說得好哇!最聰明,最有才干的往往是那些最有實踐經驗的戰士。沒有天生的一步到位的真理認識者。最有實踐經驗的農民,在幾十年的比較中,終于從毛澤東那里、從南街等地,也從自身的摸索中,真正找到了真理,──在認識中又找回了集體化。
請人們再回味一下小崗村人,在南街村參觀時的認識比較、變化,以及他們的言行吧!
──小崗村人了解到:南街村人在分田單干三年后,就意識到分田單干的新問題,又及時果斷作出了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決策。
──小崗村人帶著自己的困惑和困難,已不是一次來南街村了。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看個仔細,學個認真。 當他們看到南街村的"難忘歲月"專欄中,關于"土地分了,人心散了"的圖片時,他們默默看著,駐足良久。
──小崗村人清楚了,──因為事實勝于雄辯,廣泛的實際、“簡單”而徹底的真理,是最能征服群眾的。上一次,小崗村在南街的留言是:"大包干發源地的人員,看到了南街村的變化,為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模式,使我們的黨組織看到了前進的方向”。這一次, 小崗村黨支部書記沈浩感慨地說:向南街村學習,“首先把思想武裝起來,將農民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次次參觀,小崗人被鼓舞起來了,他們一致表示:要學習南街村,堅定信念、找準方向,努力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準備再建一個檔案室,將小崗人那段歷史陳列起來。
農民,敦厚純樸的農民,他們不會象某些知識精英那樣“滿肚子‘彎彎繞’”,更不會強詞奪理,也不會把自己的自私強加于人。
他們已懂了共產黨當年引導他們走集體化的那支歌:知道力單難抗災,難致富;也已曉得,對基層群眾的決大多數人來說,如僅為自利,必難自利,有利最終肥了“賊”。
這是真正的工人農民的真理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銀湖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