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劉老石:農村的精神文化重建

劉老石 · 2005-11-03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農村的精神文化重建與新鄉村建設的開始

劉老石

我們的新鄉村建設工作已經開始了兩年多了,兩年來的摸索、總結和思考,最終讓我們確定了一條從農村的精神激勵開始,進而形成農民的組織化,最終實現農村全面發展的思路。
這個思路的一個前提性的基本判斷就是現在農村的精神貧困的存在。

農村的貧困與農村的精神貧困
談到農村,我們馬上就會把它和貧困聯系到一起。農村的貧困是眾所周知的。為了幫助農村貧困地區解困,國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一些社會團體也為這些地區送去了扶貧物資,但結果與預期恰恰相反,這種給錢給物的扶貧措施最終非但沒有使這些地區富裕起來,相反甚至還滋生出了"等靠要"的懶漢風氣,所謂越扶越貧。后來這種被稱作"輸血"式的扶貧方式逐漸發生轉移,隨之而來的是修路,送技術、送文化,稱之為"造血"的扶貧方式。扶貧方式由"輸血"轉為"造血"。但不久人們發現雖然"血"造出來了--路有了,農技推廣站有了,文化站建立了,但對貧困地區的幫助卻并非像人們現象那樣有效果,效果不大。
這樣的結果讓許多扶貧工作者和農村問題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肉有了,血造出來了,有血有肉的人卻沒有站起來呢?還缺什么?是不是還有些什么更重要的工作被我們遺忘了?
與此同時,另外的一些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進一步的反思:為什么有些地方,本地各種資源都很豐富,但是反而不如自然資源稟賦很差的地區發展的快?有些地區雖然發展的比較快,人們衣食豐足,但是人們卻空虛無聊、無所事事,村里出現的問題并不比貧窮的村子少,富裕也并沒有使各種社會問題、各種公益問題得以解決,有時甚至是越發展的快,麻煩偏偏越多?!

農村的現實讓我們終于意識到:農村的貧困,更為根本的貧困是精神貧困。
稍有農村經驗的人就會知道,今天農村的基礎設施已經破敗殆盡,各項公益事業空中樓閣,科技進步紙上談兵,醫療衛生昨日黃花,青壯年和有些知識文化的勞動力絕大部分流失,農村已經沒有可以推進自身進步的力量。村民們似乎都在默默地等待,但如果你問他們在等什么,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農民就是在這種等待和孤寂中變得越來越麻木,走向了"絕望"。
農民已經變得越來越懦弱,失去了最起碼的戰勝困難的勇氣、決心和意識,完全沒有了自信力。不僅僅單個個體如此,整個村整個鄉甚至整個農村也是這樣。如果你問他們缺什么?他們就說缺錢、缺市場、缺技術,什么都缺,問他們怎么解決?他們一般會告訴你就等待政府的扶貧、外界的支援。他們甚至也會很坦率地讓你幫忙修路、自來水、賣農產品。如果哪個村選舉違法、干部有問題,個人權利受到了侵害,他們或者默不作聲,私下埋怨,實在忍受不了就上訪,找青天,跪在衙門口哭訴。
我們始終難以理解的是,五十、六十年代,盡管我們的生產能力和物質狀況和今天相比差距巨大,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但是農民卻是能夠戰天斗地,排除萬難,氣概豪邁。他們克服困難,改造農田,改進技術,興修了道路和水利工程。我們在農村能夠見到的基礎設施,大部分是那時候修建的。村民們主動地去參與基層政府的管理工作,農民們組織起來,改善社會,活躍生活,把自己看作是鄉村的主人。但是今天,農村技術進步了,生產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各種物質條件也改善了,農村以外的城市支持也有更大的可能了,更有能力做事情了,但是今天的農民卻變得無能麻木、無所作為了。
這是為什么?農民怎么了?驕氣了?墮落了?智力變低了?農民曾經有的自信哪里去了?是什么導致了農民如此的頹廢?

我們不禁要問:農民的精神哪里去了?
我們首先會想到是因為市場經濟造成了小農經濟的無法自信,基層政權又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農民素質需要提高等等。但是這卻遠不是主要原因。
根本的原因在于農村的非組織化。目前農村已經如同一盤散沙,缺少必要的凝聚力;與此同時基層政府除了要糧要款、刮宮流產之外,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基層的整合能力基本喪失,靠基層政府和現有的農村組織力量根本沒有辦法把農民再凝聚起來,更沒有辦法從內部產生出推動農村向前走的推動性力量。沒有這些,不僅農村的各項事業沒有辦法進行,富裕小康也不過是白紙一張。處于松散狀態的農戶依靠個人的力量肯定沒有能力克服自然給予的困難,一個人無法治理水旱荒災,一個人也無法應對市場的挑戰,一個人也就無法應對來自政府和其他群體的利益侵害。最后的結果必然是自信心的喪失。所以表面看來農民的精神貧困表現在個人素質和能力的下降,但是根本原因卻是農民沒有自己的組織,失去了群體關愛。失去了組織的個體小農在市場經濟和強大的政府面前是無法做到自信的。沒有了自信之后,也就只有他信,依靠別人了。
失去了自信的農民不再有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一旦遭遇困難,理所當然把責任推給了政府。基層政府,面對如此巨大的精神需求,他們也無能為力,他們也沒有做上帝的勇氣,所能做的事情最多也只是給些物質援助(后來連物質支援也難以做到了)。然而因為這種單純的物質扶貧的主導思路是錯誤的,忽視了對農民本身精神的生長,它把政府當作了扶貧的主體,忘記了脫貧的主體應該是農民本人。所以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有時結果甚至是適得其反,越扶越貧。
農村的精神貧困還源于農村自身缺少外來信息的有效流入。由于貧困導致的各種信息載體如廣播電視報紙書籍的缺乏,同時由于農村信息流入很少,最后導致農民缺少外來的激勵,甚至與外界隔絕。農民為了得到一些可用信息,必須花費平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很多人只好從廢紙中,從不多的書籍廣播中獲得相關信息,有的甚至要花錢賄買中央的政策和相關法律。更令人不解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還有意識地阻礙信息的傳入渠道,使得農民很難得到相關的中央政策和國家法律,有的甚至還會有意地對傳播中央精神的農民進行非法拘禁和各種形式的打擊迫害。本來農民還是相信和依靠中央的支持的,但是基層的現實是連最基本的中央支持都無法獲得。與此同時,由于農村信息傳播無利可圖,利潤太低,企業行為也只能從農村退出。指望用市場的方法來達到信息傳播,也沒有可能。
所以,既沒有外來的精神支持,也沒有內在的精神生長的可能,又加上農民已經如同沙漠上的孤樹,最后自然也就根本不可能生長出農村的精神來。


精神激勵與新鄉村建設的開始
中國一句老化說得好:扶人先扶志。
對農民的幫助必須從精神扶助開始,這就是所謂的"扶人先扶志。"這種扶貧我們稱之為"精神扶貧"。這是未來農村工作中最為根本、也是最為重要的東西。

農民的精神成長只能依靠農民自己,依靠農民自身組織的成長,重造精神家園。這涉及兩個層面:一個是要作為個體的農民煥發斗志,燃起信心;另一個是要讓農民組織起來,增強戰勝困難的能力和信心。所以我們的新鄉村建設工作就要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如何讓農民個體生長出自信;另一方面是如何讓農民組織起來。這兩個工作都是非常難做的工作,但是卻是必需的工作,舍此無他。
從目前的經驗看,我們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精神培訓,用培訓來同時達到這兩個目的。每次培訓的時間都是一個星期,主體內容就是兩塊:一個是精神激勵,一個是農民組織化。在培訓中,精神激勵的內容是用如下方法達到的:準軍事化的生活方式,如隊列訓練、定時起床、睡覺等,唱雄壯的歌曲、高聲喊口號,每天大聲演講,群體性的體育活動、競賽,還有就是上課的內容緊緊圍繞著精神振作展開。另一個是組織化訓練。這種組織化的訓練是通過組織化的學員管理,通過每天實際的組織化行動。最重要的內容是,每天的課程以及圍繞著這些課程的講授、討論、模擬和訓練都是組織化的內容,主要是協會和合作社的內容。
經過幾天緊張培訓,培訓結束的時候村民個個精神抖擻,斗志昂揚。可以說他們精神振奮的開始了。但是這還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的工作是要把這種精神化作實際的行動,變為物質的力量。他們的任務是把全體村民喚醒,讓他們振作起來,組織起來。學員要自己組織起來,一起開始動員和組織村民的工作。在村民中籌建各種村民團體,如公益性的團體,婦女協會、老年人協會、村民調解委員會、文藝演出隊;專業經濟組織,養兔協會、板栗協會;學習性團體,如法律學習小組;合作社,專業合作社和綜合性的合作社。
經過一段合作和組織化的訓練,接下來的工作是開辦夜校、組織學習團隊和改革中小學教育,嘗試合作醫療衛生事業,再后也嘗試生態和環保的建設。
這就是新鄉村建設的從精神激勵開始的全面農村發展方案。
目前我們的試驗多數還只是走到組織協會和合作社的階段,一小部分開始走入到夜校和生態建設。還有的地方是所有的工作還是剛剛開始,還在組織個別的初級形態的村民組織。

在我們已經開始的二十多個試點中,大部分都是按照這樣的演進路線在運作著。
山東魚臺縣姜莊村曾經是著名的問題村,村子沖突很嚴重。當地村民為了反對稅費征收,曾經爆發了大規模的對抗,村民圍堵并扣留了來抓人的警車,也扣住了跟車來的鄉里工作人員和警察。從此,這個村成了死角村。雖然罷免了舊村長,但是村子卻成了無人管理的爛攤子,到處都是殘破不堪。
2004年5月,當地的幾個農民帶頭人接受了新鄉村建設的培訓,隨后新鄉建設工作人員大學生志愿者一道進入這個村,利用5天的時間,一邊對村民代表進行培訓,喊口號、唱歌,一邊幫助村民建立基本組織。此后不久,姜莊村的文藝演出隊和老年人協會就建起來了;暑假有一批支農志愿者到來,再次進行培訓,這樣,合作社也跟著辦了起來。不僅如此,當地還建立了文化大院,組織了近百人的秧歌隊,每天晚上到大院里去扭秧歌,唱歌、宣誓、喊口號,參與者大部分是婦女。合作社也開始了經濟活動,集體購買化肥農藥種子。暑假的后期,這里又舉辦了一次村民骨干的培訓,這次培訓后,婦女協會建起來了。婦女們自己組織起來,唱歌跳舞編排節目,學習文化課,還組織在一起開始了手工產品的編織;養兔協會等協會也建起來了,開始了集體購買兔種、集體技術服務的活動。現在,從精神生活、到經濟生活,再到文化生活都有了新的開始,整個村子洋溢在歌聲和笑聲中。
這種變化連當地的基層官員都始料未及,他們驚異并盛贊這個"刺頭村"的變化。他們自己也承認,這是用錢、用行政的力量很難以達到的。有人甚至說這是個"奇跡"。

湖北房縣三岔村也與之有驚人的相似,但是這個村由于開始的比較早,進展就更大一些。老年人協會、婦女協會、文藝隊,板栗協會、土雞協會、魔芋協會、養豬協會等協會,還建起了合作社,辦起了夜校,講授技術、衛生保健、法律政策知識,還在志愿者的協助下辦起了廣播站、報紙。所有這一切變化到現在也不過是九個月的時間。這個村子的路徑也是采取了同樣的方式。這個村的開始也是源于精神激勵和組織化的培訓。最先建立的協會就是文藝隊、老年人協會。

除此之外,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的燈塔村、山西汾陽栗家莊村、山東招遠的白石夼村、河北順平的柴各莊村、望都縣的莊里村、重慶云陽的同六村等都遵尋了這一思路。
相反,沒有按照這個思路走的村子,多半遇到問題。安徽阜陽的南塘村是我們最早建立的一個試驗村,他的后來的大體思路也相同,建立了基本協會,也建起了合作社,但是因為缺少前期的培訓,無論是骨干人員還是一般參與人員,都顯得很散,經常出現"分裂"的離心離德的局面,幾次幾乎就斷送了這個農民新鄉村發展試驗。湖北枝江的寶月寺村,他的帶頭人是個傳奇式的人物。他也曾夢想能把村民組織起來。但是因為缺少前期的培訓和初級的農民組織。結果根本無法把農村組織起來,弄到最后連自己的命都幾乎保不住,更不要說村里的發展了。后來在大學生志愿者的啟發下,也開始了同樣的嘗試。一個老年人協會已經建了起來。新的局面才剛剛開始。

農村精神文化重建的意義
中國傳統的農村社區的經濟基礎是土地私有,人們也是從事著一家一戶的分田單干,但是并沒有導致散沙狀態。除了人們有公共的勞動和管理之外,比較重要的原因是人們一直保持著集體的精神文化生活。這種活動成為維系農村群體存在的精神紐帶。但是我們分田單干成為真正的分家,沒有任何公共財產,沒有任何群體活動的媒介,也沒有什么公共事務,沒有任何公共權威,又加上掠奪性的稅收又打倒了唯一可以做為公共權力來源的基層政府。于是農村就再也沒有合作的基礎了。
但是像農村這樣脆弱的經濟基礎和政治位勢,沒有群體和合作又怎么發展?甚至連自身存在都會成為問題。散沙狀態的農村對于權利的侵害和市場經濟的沖擊就表現的無可奈何,百孔千瘡。
農民的精神振作離不開具體個人的自覺,更離不開農民整體的組織化。農民的精神蘊藏于并表現在農村的各個層面。就獲得、維系和表現手段而言,也表現在生產、生活中。但是這種內在精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也是表現手段,它同時也可以作為創生手段,這就是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沒有精神文化生活,想有精神振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要小瞧了那些文藝演出隊、歌聲口號還有集體秧歌,或者讀書看報,這里面就蘊藏著巨大的力量,農民的精神崛起就從這里開始。
所以,今天的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恢復與重建已經變得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了。
精神文化生活將在兩個方面對農村的發展起作用。一方面是農民是依靠這種方式來達到自身的精神砥礪,實現思想教育;同時這也形成了農村的一種公共空間,村莊的公共輿論、公共生活就從這里開始了,它是整合分田分心的大包干后果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農民需要這些歌聲、秧歌、笑聲,這是就是農民的精神需要,所有人都需要精神生活,這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農村也概莫能外,而且似乎更為強烈一些。
農村的文藝活動是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文藝活動的功能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獨特的動員作用。今天的農村很難讓大家聚在一起,開個會或者商量點什么事情。大家已經習慣于冷漠和旁觀。但是一旦你說要唱戲,來得人就多了,而且來得人也會很高興參與。所以我們在農村每次開會一般都會把文藝配合起來。我們一般的思路是:在新開的實驗點,一般都要建起一支農民文藝演出隊。但是這個演出隊的定位不應該是個文藝精英團隊,而是個大眾參與的文化活動。
二、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協調和和解的作用。各個村社幾十年來都積累了深刻的矛盾,這些矛盾一般都只是在逐日的積累,但卻很難化解。在矛盾積累的過程中又伴隨著稅費、腐敗等現象的交織。這樣的結果,就是整個村社的分崩離析,有時是沖突甚至于爆炸。有時候村里的不同派別,不同姓氏之間很難溝通交流。但是,文娛活動就給大家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空間,文藝無界限,不同姓氏的人,甚至于不同信念,從來不說話的人,只要不是死敵,都可以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慢慢的造成了一種和解和交流的氣氛。這個作用在那種曾經有過沖突的社區非常的見效。
三、精神文化生活和經濟組織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建立合作社時,就有農民不解地問我們搞合作社又不是搞公益組織,我們搞文藝隊干什么?后來農民自己找到了答案:文藝隊和合作社互相補充。合作社借助的文藝隊給自己提高影響,增強凝聚力;而文藝隊則可以借助合作社的經濟優勢,可持續發展。像合作社這樣的需要高度合作精神和信任感作為基礎的組織,在現有的農村村社建立起來,其基礎相當的脆弱,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信任和道德教育,只用金錢和利益的作用,用不了多久,就會跨掉。所以,合作社需要形成一種文化作為紐帶。這種文化就是依靠文化娛樂活動來達到的。
不僅僅是合作社,像婦女協會、老年人協會,文娛活動都是其中必有的內容,沒有文娛活動為內容的組織,發展中多半都會出問題。
四、精神文化生活的教育、輿論功能,創造了公共空間。用街頭劇、唱歌、快板、戲曲等形式達到教育目的,農民會把法律政策、道德風尚、表揚批評,溶于這些具體的表達形式中,讓農民高高興興的接受。不僅如此,這種娛樂也造成了一種公共空間,并進一步形成了公眾輿論。輿論空間的形成,是農村社區真正形成的開始。在此之上,農村的公共生活才得以恢復。
五、精神文化生活本來就是農民生活的一部分內容。農村不同于城市,文化娛樂條件很差,一般的地區,電視還不能普及,除了電視機、收音機外再沒有任何能夠提供文化娛樂的方式。每天晚上,天黑以后大家就回家早早的休息了。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到鄰居家竄竄,聊聊天,簡單而又單調。拿農民的話說,就是"二十多年沒有笑過"。但是并不是農民不想玩、不像跳、不想高興,我們經歷的很多老人都仔細而又興奮地給我們回憶二十年前他們村里的秧歌和文藝演出;大學生們的到來讓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尤其是孩子們如同過節一般,一個簡單的演出就能吸引那么多的人讓他們快活,由此可見農村精神文化的匱乏,也看到農民的渴望。我們對此的理想想法是能夠讓廣大村民都參與進來,不能作為幾個文藝精英的小團體,它肩負著帶動全村走向振作乃至小康的使命。
與此相類似的如秧歌隊、象棋協會、讀書協會、夜校等精神文化活動都具有相類似的特征。
所以,在農村,這種精神文化娛樂活動具有非常獨特的作用。既具有工具意義,同時本事也是目的。未來農村的新鄉村建設是少不得文化娛樂這塊內容的。而且,究竟是目的還是手段,有時也很難說得清楚。開始的時候可能農民更看中于它的組織、動員和維系功能,但是農民一旦步入這個空間,就會欲罷不能,最后自覺的成為文化的"俘虜",以至于樂此不疲。

現實操作中,我們建立的幾乎每個點都是遵循著這樣的思路。當我們決定開始一個新的點的時候,我們會讓當地的帶頭人,找到一些有文藝特長的人,組成文藝隊,在村子里開始演出,最后以這個演出隊為起點,進行培訓,培訓后再進一步組織起其他的協會和合作社。就這樣水到渠成,自然流暢,同時又真正達到了農村社區的和諧發展。
現在的山東魚臺姜莊村、內蒙烏拉特中旗的燈塔村、河北順平的柴各莊村、湖北房縣的三岔村都是這條思路。相反的例子也有,如蘭考的賀村、內蒙烏拉特中旗的烏蘭村、濟南黨家鎮的殷林村不是從文藝隊開始的,結果在發展中就遇到了很多麻煩,走了很多彎路。最后弄不好還得回頭補課。

農村精神文化重建的條件和工作原則
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出實驗村社的發展條件是:
一、選擇的村社必須有一個非常熱心于農村發展的個人或者群體。這是該村社發展的根本。這個人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它熟悉當地情況,容易進入角色,少走彎路,更重要的問題是該村社的未來發展,需要把這個做為質點。這些人是精神成長的火種,也是現有的村莊中讓村民能夠重新煥發起斗志的關鍵性因素。外來的人早晚是要走的,外來人走了之后,村民還是要靠自己發展。所以一開始就要培育出一個本土的帶動力量來。所以,密切依靠當地群眾的說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很有現實意義。
二、外力的推動必不可少。對于村民而言,我們介紹給他們的好的經驗,并非是他們不懂。協會也好,合作社也好,很多人早就知道這個好處。但是為什么沒有自己組織起來呢?原因在于,他們缺少動員村民的理由。但是外界力量的介入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他們的帶頭人足夠聰明,他們就會拾級而上,組織起來。但是,能夠給予這種關注的力量太少了,現有的NGO又總是越俎代庖。我們現在主要依靠大學生,他們做的很出色。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象得到他們還能這么有用!我們相信新鄉村建設運動是農村全面發展的的開始,大學生們可以從這場運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有所貢獻;參與這場運動的大學生們必將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潮流中得到鍛煉,得到發展。農村是大學生的真正天地。
三、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進入方式會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我們愿意從文藝和老年人協會開始。這個比較適合當地村民的基本要求。從維權群體開始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手段,維權的人一般比較有責任心,素質也很好。同時也比較容易成為群體,這就有了基本的組織前提。但是這種方式容易引起地方基層政府的反感。
四、最好有基層政府的配合,如果沒有,工作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無論基層政府的態度如何,還只能是提供一個基本的制度環境空間。如果基層政府過于熱心,就會起到負面的作用。這些組織一旦為外力操控,就失去了精神振作和組織化的本義,尤其是經濟組織,就會失去"自負盈虧"的概念。

這些試驗工作的遵循的一般工作原則是:
在幾年來的摸索中,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較有適應農村發展思路的組織化的經驗,這些經驗也可以作為新鄉村建設運動的一般經驗:

第一,解決三農問題的首要問題是讓農民組織起來,農民必須組織起來。組織化是解決農村問題的先決條件,是農村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公益發展、自我教育的最好的手段。這種組織的形式就是各種農民自己的公益協會,如老年人協會、婦女協會;還有合作社,公益合作社和經濟合作社。說到底,只有組織起來的農民才是有自信的,才是有力量的。
第二,農村的最大貧困是精神貧困。"扶人先扶志",要解決農民的問題,必須要提高對農村的精神支持,增加信息流入。"輸血"的方式不能適應農村發展的需要;"造血"是一種對農村問題的錯誤解讀,實質上和"輸血"的方法是同一種內容;重要的問題是要農民在精神上成長起來。精神成長起來后,其他手段進入才有可能起作用。
第三,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讓農民自己說話。一切NGO,一切志愿者都不過是外來的協助力量,其作用相當于"酵母粉",他們的作用主要是對作為主體的農民進行引導和刺激,激發其內在的自信、決心和創造性、主動性。在此之上,農民無窮的智慧與創造力才會體現出來,這個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如果外來的這些個人團體最后變成了管理者和主體,最后就會影響農民積極性的發揮,最后不僅不能對農民有益,相反還會有害。一旦這些機構這些人撤離出來后,這些地方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有時甚至是比原來更壞。
第四,解決農村的精神貧困必須要有一支非常具有奉獻精神的志愿力量,靠職業化的工作機構其實是沒有辦法有效完成這個工作的。能夠給農民這個感動的,使農民動員起來的這個力量可能來源于政府內部,也可能來源于知識階層,也可能來源于一般的民間組織。但是現在看來,潛力巨大,真正低成本,高效率工作的就是"大學生志愿者群體"。農民們說"大學生是紅軍"。
第五,現階段,在沒有可能讓農民大規模的實現自我教育,實現組織化之前,在農民中間找到具有公益心的農民精英帶頭人是非常關鍵的事情。沒有這個農民的帶動者,讓農民動員起來是不可以想象的,成本極高。這個帶頭人必須具有如下一些特點:具有公益心,具有動員和組織能力,具有一定的技術能力,要有一定的和外界的溝通能力和開放性。
第六,農村的發展一定要進行綜合性的發展。從經濟發展到政治進步,再到農民的道德公共意識的增長,再到農村教育變革,再到環境的改變,都要協調進行。這些東西的互相促進的功能非常明顯。與城市的發展概念不同。在農村要想讓經濟發展,首要解決的反倒是文藝演出隊和老年人協會,因為農村必須依靠這種方法形成凝聚力,組織起來。這樣生產發展才有可能。
第七,解決農村的問題必須是少投入資本,多投入勞動。農村的資本過于昂貴,但是勞動力大量富裕,所以多投入勞動力是解決農村發展最為經濟的手段。也是最有推廣的可能的手段。農民經常會跑幾十里的山路,就為了省出一塊錢。所以,辛勤已經成為習慣的農民不會在意勞動力的投入,相反倒是非常的在意錢的節省。我們經常發現,哪個機構投入幾十萬元的資本進行一個村發展,其實是不值得推崇的方法,因為沒有推廣的可能性。這幾乎是農村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第八,必須組織村民認真學習中央精神和國家相關法律。這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巨大資源,也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糧。也是解決過去農村曾經存在的問題的最為有效的手段。

一種設想:"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
新鄉村建設的這條思路需要民間草根力量和政府力量的配合。從下而上,再從上而下,互相配合。單一的道路行不通。但是基礎和更本是"自下而上",促使農村草根生長力量的崛起和發展,是農村發展的根本保證。這種草根必須是有組織的。
通過政府,或者通過社會力量,動員志愿者以及NGO參與農村發展。但是政府不能直接用行政力量的達到目的。這是因為行政的力量只會催生早產的嬰兒,用行政的力量往往會扭曲真正的農村需求,造成農村對政府的依賴,不能使農村的自我發展的力量得到真正的生長。
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放開對農村的控制、盡可能的從農村治理中撤出,僅僅提供必要的法治氛圍和安定的環境。同時放松農村的金融控制,允許民間金融適度活動,并且給予一定的財政金融支持。
這應該是一個很有效的工作路徑。
在我們目前的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做出以下的設想:
第一步,比較大范圍的建立我們的試驗點,廣泛進行實驗。就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言,要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推動文藝團體和文化團體的建立和傳播。
就目前我們二十多個實驗點而言,最長的是一年多,最短的才兩個月。而且還有很多新的實驗點在醞釀中。依靠的基本力量是大學生志愿者,其中大部分還是在校讀書的大學生。接下來我們要把建立一支比較穩定的專業工作團隊,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和加深這種實驗。現在的這些點還比較集中,主要在河北(8個)、山東(4個)、河南(3個)、內蒙(2個)、重慶(2個)、還有山西、湖南、四川、安徽等(各1個),不僅僅是不夠均衡,沒有普遍性,而且各個點的給予的幫助和培訓也參差不齊,沒有大學生支持的地方工作的一般都很艱苦。這之中有的點是有的是推動成立的、有的是自發的后改造的、有的是和當地政府合作的。
重要的是推動這個工作的隊伍幾乎沒有一個是經過專業培訓的,絕大部分是在實踐中摸索的經驗,而且絕大部分是業余和兼職人員(在校的大學生和老師)。這樣不僅沒有可能進行比較有計劃的系統地進行實驗工作,而且連駐村跟進、指導和觀察都做不到。更沒有能力深入村中進行系統地理論總結和比較研究。接下來的工作是想辦法建立專業工作團隊,在全國范圍內有計劃的進行鄉村改造實驗工作。對重點地區進行重點扶住和較長期的駐村指導觀察。爭取在全國大部分省都建立實驗點,并且進行輪回培訓、各地指導。經常進行總結和各地的經驗交流會議。甚至建立流動的農民文藝宣傳團體來宣傳推動文化活動。
第二步,在比較成熟的實驗點,開始轉入協調和促進外界支持的階段。目前的一般的實驗點都是某個方面發展的比較快,但是有些方面還剛剛開始,還沒有協調起來,實現綜合發展。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促進其在各個方面協調起來。這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自身的培訓交流、文化改造活動。其中要比較大的經歷放在夜校、中小學改造上。要開辦長期的農民學校,培訓農村基層說服動員和組織管理的人才。要爭取獲得政府金融機構和社會團體對這些有發展基礎的實驗點進行扶植,尤其是資金的進入。但是所有的這些活動都要建立在農民的文化精神活動的良好發展上,這是農村未來發展的良好保障。
第三步,在全國范圍內成立跨省的農民經濟聯合和發展的合作機構和培訓指導機構,甚至是行業協會。指導、監督、溝通各地的發展。但這絕不是管理機構,只是中間服務機構。通過這些服務性的組織,形成農民自己的農產品流動、培訓交流、自我管理的機構,讓農民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這其中,包括農村文化的推動。形成農村文化的舞臺,發出自己的聲音,打破精英話語權。

這里很關鍵的的問題是用什么力量來推動新鄉村建設事業的展開。單純的依靠政府力量很顯然暫時還無法做得到。而且我們非常的擔心,用行政力量的結果會導致一個個有名無實的空殼產生。這樣的結果就完全扭曲了這個建設的本義。到現在為止,恢復到人民公社時期還是一個令很多人,包括農民擔心的事情。但是中國的志愿者基礎又如此的薄弱,NGO不是很發達,而且NGO同樣也在官僚化和盈利化,這也同樣令人放心不下。而一些頗具理念的知識分子雖然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是卻少得可憐。我們現在有的大學生志愿者基礎雖然已經可以做一些事情,而且形成了比較寬泛的網絡。但是畢竟是經驗以及深入能力不足。怎么辦呢?
是否可以建立一直"特混工作隊"?由五方組成,即由政府選拔優秀的干部,經過培訓的知識分子,經過培訓的大學生志愿者,地方有責任感熱心的農民,以及NGO的工作人員(考慮到數量少,也可以沒有),組成"工作隊"。深入到廣大農村中去,邊調查邊宣傳邊推進。這個工作隊具有一定的行政協調能力,但又不是政府角色,政府角色要有,否則在現在的農村很難推進類似的工作,這個可以從省市級政府選拔一批年輕的干部擔當;知識分子的角色初期主要是研究和形成模式以及給出具體工作模式,以后是跟蹤和改進,還有很重要的角色是監督和形成平衡,對單純行政人員是個制約;大學生的角色是進行具體操作,從調查到實干,到推進,很重要的角色是進行精神傳導,以自己的朝氣和斗志激勵農民的奮斗精神,同時經過培訓的大學生將會更為有利的克服官僚化傾向和腐敗;農民的參與是必要的,事實上,所有的這些工作真正的目的就是帶動村子中那些真正有帶頭意義的農民的參與,農民的參與是一個很好的培訓和意見綜合的過程。這樣,事實上就形成了一個非官非民的中性組織,一種新NGO。
這個新組織由它來負責各個村落的農民的選拔、培訓、指導、動員、組織和跟進,在全國各個地區都可以廣泛建立,每個鄉鎮都可以建立一個,一個這樣的組織可以基本改變一個鄉鎮的面貌。
這個工作隊應該是農村發展的推進器。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8.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