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 [2005-01-04]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社會還能否拿出更好地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失業和新增就業人口的勞動生存和發展問題呢?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要大力宣傳、引導、促進重新創建自主聯合的公有制企業----勞動合作制。為此,我們應當讓廣大的工農群眾認清公有制的本質優勢;讓社會從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上保證公有制的運行和完善;讓公有制的勞動者在建立、完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過程中自由文明發展。
一、合作制企業是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我們知道我國社會的公有制有二種傳統的基本形式: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即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其中城鄉集體企業的初始階段就是勞動群眾創建的合作制企業。合作制經濟組織在建國初期的產生是符合社會主義組織起來、發展生產、共同致富的社會發展方向的,并且曾經獲得了較快地進步發展,為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可嘆的是,我國的經濟管理政策忽“左”忽“右”。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以“一大二公”為榮,干涉企業自主權,強行將集體企業向全民企業升級過渡,嚴重地挫傷了集體企業及職工的生產經營積極性,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以后,集體企業的弊端并沒有得到糾正,企業的經營方式也基本上實行的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因此,隨著國企改制的浪潮,集體企業也成為了個別或少數人廉價購得的私有財產,極大地損害了廣大工人群眾的利益。 這種由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引導,所造成的國有及公有制企業改革的方向錯誤,正是我們今天再創勞動群眾自主聯合的公有制企業基本形式-----勞動合作制所必須搞清楚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告訴我們,雇傭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特征,自主勞動是與雇傭勞動相對立的范疇,而自主勞動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特征。在這里馬克思從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在生產中的相對地位的角度,來探討自主勞動與雇傭勞動的區別,這個根本的區別就在于:如果是生產資料作為資本由工人所使用,則是生產資料使用勞動力;如果工人作為主體,使用生產資料這個客體,為自己生產財富,則是勞動者使用生產資料。前者是雇傭勞動,后者是自主勞動。社會主義公有制將勞動力作為社會生產的主人翁來對待,勞動者獲得了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由活動,這種自由活動就是對生產力總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來的,才能的總的發揮。這樣生產勞動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為解放人的手段。因此,自主聯合勞動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內在聯系,社會主義社會本質上就是自主聯合勞動的社會。我們說的勞動合作制,就是勞動群眾自主聯合的公有制生產方式的基本形式。
合作制的“合作”,可以解釋為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勞動,但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勞動協作。合作制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的聯合體”。合作的首要環節,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勞動力所有權為根據,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識,自愿將其勞動力所有權聯合起來,構成一個“聯合體”。在這個聯合體中,每個參加者的勞動力所有權都是平等的,由所有權派生的出的占有權集合起來由一個共同機構行使。所以,我們強調的合作制是“勞動合作制”,不是資本的合作制。當然,勞動合作制并不排除勞動者將自己有限的資產作為生產資料用于企業的生產中,前提是資產不能作為取得收益的主要依據。
合作社是合作制的存在單位,它只能在勞動者成為社會主體的情況下才能建立,它同時又是體現勞動者社會主體地位的形式,它還是總體公有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權責關系來看,合作制比全民所有制的國家資本更能體現公有制的性質和原則。因為,合作制是以人,以勞動為基礎的,它的基本權利是人身權利所包含的勞動力所有權。這是對以生產資料資本化所有權為基本權利的資本私有制的否定,同時又是對以個人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否定之否定。
對合作制的認識,在我國建國以來的歷史上,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雖然曾有幾年合作社的歷史,但卻未曾建立完善的合作制,而且,很快就被認為是更高一級的公有制,集體制所取代。經過了二十幾年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特別是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遭受到的挫折,使我們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合作制及整體公有制的認識。合作制中的生產資料所有權,是勞動力所有權派生的,其根據就在于生產資料是勞動力的使用所創造的,物權源于人權,從屬于人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與以前各階級社會制度質的差別和進步。合作制中的勞動力占有權和生產資料占有權,都集合于一個由全體參加者選擇負責人的機構,由該機構統一行使生產經營權,從而可以直接明顯地體現,所有權主體對占有權行使機構的控制。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群眾創建的勞動合作制集體企業,應當是一個個自主聯合勞動的經濟實體,它的本來面貌是有利于勞動群眾提高生產力,抵御市場競爭風險,共同維護自身利益的。
二、建設民主法制制度 保證公有制企業的運行和完善
由于我國社會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加之需要勞動就業的人口多,所以,大力發展合作制經濟組織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對于已經存在的、在合作制基礎上轉變而來的集體所有制企業,為什么近幾年卻被地方政府當作包袱,首當其中被 “一刀切”似的一賣了之呢?對此、我們必須弄清問題的原由。
計劃經濟時期,對公有制的主體、目的、性質、原則、機制等沒有深入系統認識,也沒能認識到合作制所體現的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只是從現實的鞏固政權,提高經濟實力出發,片面的將經濟規模作為衡量公有制發展的標準,導致將合作制視為低級的,僅作為集體制的準備,未能充分展示其中所體現的公有制的性質和原則,也沒有突出和強化其機制。這種思路和作法,不僅使合作制剛一出現就被集體制取代,更嚴重的是將國家所有制作為集體制的發展方向,致使集體制從一開始就包含著它不可能克服的缺陷。在國家的行政集權控制下,這個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勞動者不能通過選舉決定誰來做企業的負責人,而是由上級行政機關行使任命權。
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環境下,企業的經營狀況更每況愈下,不能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客觀要求,產品賣不出去,虧損嚴重。然而,改革的辦法、措施幾番折騰仍然沒有走上正確的軌道,最后,反而被代表西方資產階級利益的新自由主義理論誤導,走上了私有化的歧途。按照現在公有制企業產權改制的趨勢發展下去,不僅集體所有制企業幾乎已不存在;國有中小型企業已所剩無幾;而且,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命運也將難保。如果我們不能從理論上認識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重要性,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停止以私有化為實質的改制政策,再過幾年公有制經濟的微觀基礎將被消滅,那么,經濟體制改革的結果必然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將被瓦解。這個現實的嚴峻性和后果的危險性,既是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要解決的問題,同樣也是我們廣大的勞動群眾必需認識清楚的問題。
企業的發展變化、直至改制喪失的過程,清楚地告訴我們:公有制的形成與發展,目的不在于把愈來愈多的資產收歸國有,而在于逐步明確和強化勞動者的權利;不是要將愈來愈多的勞動者納入國家的控制下,而是要由勞動者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生存發展的經濟實體。當勞動者能夠阻止侵吞自己利益的官員、反擊剝奪自己權利的行為的時候,以上所說的企業被收購,職工被趕下崗的運動就不會發生。那么靠什么來保障公有制企業的財產不被侵占,勞動者的權益得到維護呢?
我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初級的、粗陋的公有制,它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是相當明顯的,改造和完善這些缺陷和局限,必須建立民主法制的政治制度。具體地說,通過所有權派生的政治民主權這個必要的中介環節形成民主制,并且展開成為法制,再由所有權主體以民主法制來選舉、控制行使生產資料占有權的國家機構。
公有制與民主制并不是兩個不同領域中的獨立范疇,而是內在統一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兩個層面。可見,公有制的權利體系,并不是單獨存在的,正是在這個權利體系的權利關系中,體現著民主。企業改制的過程,職工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從反面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只有在民主制的保證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有制,社會主義民主制只有作用于公有制,才能存在和發展。
建立企業的民主制有必要明確合作制的權利體系。合作制作為基本的公有制形式,其權利體系可以歸納為:1、勞動力所有權;2、生產資料所有權;3、對本合作經濟體的民主權;4、兩個所有權派生并集合的占有權由統一的機構行使,這個機構可以稱之為企業管理委員會,它的負責人必須由全體參加的員工大會(或者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5、經營決策權,由管理委員會提出總體規劃和方案,經全體員工討論表決后實行;6、經營權,可由管理委員會選聘專人行使,他具體執行總體規劃和經營方案中規定的任務,組織,指揮本合作經濟體內的勞動者,發揮其勞動力使用權,運用生產資料進行生產經營活動;7、收益權、既本合作經濟體所生產產品或價值的所有權,歸全體參加者個人;8、處置權、對企業財產的處理權利,包括積累與消費資料比例等,歸全體參加者個人,但需經全體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決議,由管理委員會行使;9、監督權,歸全體勞動者個人,也可經全體成員選舉一個專門委員會行使;10、按勞領取生活資料的權利;11、享受福利及其它社會保險的權利;12、退出權。落實和保障這些合作制的主要權利,就能充分體現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就能保證勞動者的經濟利益。
從形式上看,合作制的權利體系與資本股份制相似,但有二點重要不同,一在于股份制只由資本所有權構成;二在于各股東所持股票是不等的,由此產生的差異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在注意到這些本質差別的情況下,對西方股份制公司的具體規則和運作方式,還是可為合作制借鑒。
三、在建設公有制和民主制的過程中自由文明發展
我國社會的勞動就業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要在社會主義的條件下,解決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對社會的要求。社會主義本質就是要讓全體勞動者在建立、完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過程中使自身得到自由文明發展。按照這個原則,一個公有制企業最基本的權利不是資產的權利,而是勞動力所有權,既人權。所以,改革不僅要算錢的帳,更要算人的帳,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集體企業,它都不僅僅是一個生產經營企業,它還是職工的一個生存單元,是職工生存發展的社會形式。有了這個形式,勞動者就可以不斷改造它的缺陷,完善它的機制,同時,改造和完善的過程也是對勞動者自由文明發展的促進。
我國社會主義的開創者毛澤東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解決國有企業所有權主體虛置的問題,不能建立在西方資產階級的產權理論之上,只能根植于我國社會主義土壤,用民主制所制約的公有制經濟的內在機制,即社會主義法制的機制下加以解決。隨著社會主義理論的逐步清晰,公有制企業的制度化必定逐步實現。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如何具體改造和創建合作制企業。
1.把勞動群眾強烈反對的產權改制改回去。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血亮的,對利用權利,以極低的價格將公產變為私產的改制,必定存在著各種“障眼法”和暗箱操作,其腐敗行為我們一定要揭露,并追繳被侵吞的公有資產,推翻違法的改制條約,使公有財產置于全體企業職工的控制下。然后,以民主法制改革國有企業的集權制度,將國家資本轉化為民主公有制,只有這樣才有生產力的提高,企業才能向前發展。應該說這個辦法是最能維護廣大下崗職工現有利益的路子。
2.以原有企業下崗職工為主體組建合作企業。原企業的職工人緣熟悉,互相了解,便于再組織起來,至于能否再持原企業的業務項目只能具體而定。
3.以城鎮社區為基本范圍,組織下崗職工和待業青年創建服務型勞動合作制企業。城市生活造就的社區服務型需求仍有相當大的市場,但需要適當提升檔次或組成連鎖經營模式,開辟個體經營尚無力發展的項目。
4.以有一定特長和愛好的人員為基礎,將共同的發展志趣作紐帶,創立專業性的勞動合作制企業,同時,可以考慮吸收勞動者一部分股金作輔助創業的手段,并參入盈利分紅,但須明確資本聯合是勞動聯合的從屬條件。
5.在廣大的農村,重新組建社隊合作社,圍繞農業辦工業,為農業生產服務,為城市工業加工服務,就地取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這個方向具有很大的生存空間,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出路有明顯意義。
上述思路應該是貫通應用的。
必須指出,對于創建勞動合作制企業,由于我們的社會還沒有一個提倡、邦助的大環境,也沒有現成的法規可給我們利用,所以,開始的組織工作是會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勞動者經濟主體地位的實現與素質技能的提高,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之根本,社會主義的命運就是全體勞動人民的命運,為此而奮斗我們其樂無窮!讓公有制經濟從理論到運動再到制度化的進程中不斷完善吧!社會主義勢力的發展和壯大不僅要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而且要在全世界顯示她的優勢。
群眾路線
2004.12.15.
征求有意創建、實踐、合作制企業的朋友共同發展,歡迎關心公有制命運的同仁指教。
聯系方式:027-62508464 85681551 [email protected]
參考文獻: 劉永佶:《勞動社會主義 》 中國經濟出版社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