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是萬惡之源
張建君
拜讀了貴報2005年12月8號《目前許多問題并非市場之過》一文,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郁悶”!什么“中國經濟能夠走到今天完全是受市場之賜”,什么“否定市場化是對中國經濟的誤導”,這簡直是缺乏經濟常識的胡言亂語。
首先,市場經濟和“市場化”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不能認為搞市場經濟就一切都要“市場化”,一切只能“市場化”,甚至連教育、醫療、監獄等都要求“市場化”,市場經濟并不等于“市場化”。目前中國經濟改革領域的大部分矛盾其實都是“市場化”的直接產物,不能正視這個現實就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倒有可能“市場化”出最壞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市場經濟。何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不等于“市場化”,強調國家的宏觀干預和調控,強調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的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有的基本內容。盡管現在非常不幸的是只提市場配置而不提計劃調節,但只有兼顧了國民經濟整體和宏觀上“計劃化”的市場經濟才能從根本避免市場的失靈,甚至市場危機,避免“市場化”化出的經濟難題和社會矛盾。
其次,市場經濟有好有壞,但徹底的市場經濟是無恥的。“市場化”的市場經濟是典型的壞的市場經濟,這是過去幾百年資本主義“市場化”實踐的歷史總結。如果沒有這個經驗總結,就根本不會有整個二十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斗爭史,就不會有資本主義社會的福利制度和宏觀調控。在世界范圍內,蘇聯、東歐、拉美國家,沒有一個是在“市場化”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了成功的發展;恰恰相反,基本上都是在“市場化”的道路上栽了跟頭。其根本原因就是把“市場化”當作了市場經濟的教條,喪失了對于國情的基本判斷和民族經濟理性應有的自立,割斷了歷史和現實的聯系,妄圖搞出一個“市場化”的經濟烏托邦,結果卻陷入了“市場化”的經濟爛泥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如果不能、不敢對這個“市場化”口號提出理論反思,如果不敢用社會主義給“市場化”的改革欲望帶上籠頭;那么,下一個栽跟頭的就肯定是中國。
再次,什么是“市場化”,通俗的說就是把市場交易的原則貫徹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說一切社會活動都通過市場交易的原則來實現。社會就是一個大的自由市場,像有人主張的“在法治的環境下,交易即合理”,但多少罪惡假借法治的名義完成了其交易,我們難道可以堂而皇之的以“交易即合理”來加以辯護嗎?這句話倒可以經典地被用做“市場化”的注解。什么是“市場化”,就是“在法治的環境下,交易即合理”。如此以來,一方面,就像馬克思講的:“有些東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譽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們的所有者出賣以換取金錢,并通過它們的價格,取得商品的形式”(《資本論》,第一卷,第120-121頁)。時下的中國,良心、名譽不都成為了可以用金錢交換的商品了嗎?學者的良心、官員的名譽、婦女的貞節…,那一樣不是在“市場化”的交易中敗下陣來成為金錢的俘虜,這難道僅僅是因為法治不健全或者制度規則不完善嗎?這不正是“市場化”改革所帶給當今中國社會的現實寫真和顯著變化嗎?與現代西方社會唯一的差別就在于,在典型“市場化”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出賣良心、名譽的學者、官員還追求表面的紳士風度或者偷偷摸摸私下交易以掩人耳目,事敗后還稍微有廉恥之感;但在當今的中國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它們不但要求“市場化”的價格實現,而且恬不知恥的為這些東西“市場化”實現的合理性舞文弄墨、強詞奪理。這樣的現象,在學場、官場、商場都屢見不鮮。另一方面,黃、賭、毒沉渣泛起、社會收入嚴重兩極分化、城鄉、地區、行業、性別收入差距嚴重拉大……,這那一樣不是“市場化”的負面影響所致。該文作者還知道“我們還需要完善的制度規則來彌補市場的失靈”,但國人稍微對于這些制度漏洞加以反思便被認為是“否定市場化”、便被認為是“具有煽動性”、便被認為是“把經濟問題意識形態化”等等,祭起了尚方寶劍“市場化”加以打壓,這那里是“筆者并不愿意與他人爭論”,這簡直就是“我”真理在握、你們有什么資格說話!你們今天的一切有什么不是“市場之賜”?你們有什么資格對于市場說三道四!這里真正只有一個詞可以表達我的心情,那就是郁悶!如果學界對于“市場化”迷信到這個程度,那只能是知識的恥辱!
對此,筆者有不同的四點意見要表達:第一,中國經濟能夠走到今天并不完全是受市場之賜,中國90年代以前的改革沒有“市場化”的提法但絕對沒有90年代后期以來所謂“市場化”改革所產生的種種弊病,這里面恐怕“市場化”難逃其咎;中國經濟自1978年改革以來被解放了的經濟能量和群眾的首創精神更不能簡單地用“市場”取代。第二,不與意識形態相聯系的“市場化”改革是不存在的,最簡單的道理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市場化”改革改的就是經濟基礎卻要與意識形態無關,這是典型的癡人說夢!第三、所謂“公權力侵害民眾的利益”正是蒙“市場之賜”,公權力的放縱正是“市場化”改革改出來的李鬼,按照“市場化”改革邏輯改下去,現在他們還僅僅是李鬼,以后他們就可能真正是冷血閻羅。第四、正確對待“市場化”的改革傾向,就是要破除“市場化”的迷信。筆者沒有任何反對市場經濟改革的意愿,但筆者認為一切打起“市場化”旗幟、并且把不同意見歸結為“不管這種言論是如何具有煽動性,但從根本上來說,是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誤導”這樣的言論,其實就是典型的“市場萬能論”,是市場經濟最低級的教條。最后,我們的結論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而不是“市場化”的改革取向,為了實現社會主義代表全體人民利益而不是絕大多數人利益的社會正義原則,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口號下的“市場化”改革取向,中國目前出現的所有社會丑惡現象都是蒙“市場之賜”,尤其是“市場化”改革所賜。如果說該文作者“中國經濟能夠走到今天完全是受市場之賜”的判斷是正確的,那么,他也必須接受這樣一個判斷:即中國目前出現的所有社會丑惡現象同樣“完全是受市場之賜”。因此,我們說“市場化”是腐敗、失業、賣淫嫖娼、毒品泛濫、包二奶等等萬惡之源就沒有任何的錯誤!所以,我們并不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我們熱烈的擁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而且我們認為只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發展問題;但我們所以反對的就是這種無原則、無條件的“市場化”改革,反對把它當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條,當作包治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百病的藥方。實踐已經證明蘇聯、東歐、拉美國家新自由主義的“市場化”改革很徹底,但國家卻沒有了前途、人民沒有了福利、甚至國破黨滅、國不復國,試問這是什么樣的“市場化”道路,這樣的“市場化”道路能夠發展中國嗎?中國是一個富有歷史和文明的大國,中國是一個知識精英并不匱乏的國度,中國是一個經得起歷史和現實考驗的民族,中國的知識分子就不能因為“市場化”的尚方寶劍而連正常的不同意見都不敢表達!對于這種現象,我所說的就是無原則、無條件的“市場化”是萬惡之源!
作者:張建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中國人民大學品園4#樓124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