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淠史杭水利工程,走近鄂豫皖根據地——大別山旅游踩點記
穆易
自從知道了淠(音pí)史杭這個偉大的水利工程之后,就急切地想去一看究竟。淠史杭水利工程是新中國建立后修建的最大灌區,投工4個億、建渠5萬里、惠及1千多萬人口,它浩大的工程、振奮的精神完全可以和聞名遐邇的紅旗渠比肩,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人民改天換地的奮斗中十分精彩的一筆。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現在知道淠史杭的人并不多,甚至是在熱愛毛主席的人群中都是這樣。組織實地參觀就是宣傳,是一種責任。
淠史杭所在的大別山區是鄂豫皖蘇區所在地,是當時全國第二大蘇區,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其犧牲之大、貢獻之大全國罕見,有著非常厚重的游覽的內容。多數紅色旅游都是單一主題,要么是建國前的五大革命圣地,要么是建國后出現的大寨、紅旗渠等各面紅旗。像大別山這樣既涵蓋建國前的革命歷史,又涵蓋建國后新中國建設成就的區域是比較少見的,且兩個主題都極富有參觀價值,這就更為難得。一般旅游是不會把淠史杭水利工程納入參觀范圍的,而這卻是我們要重點參觀的地方。因為這些,大別山之旅就顯得那樣的彌足珍貴、獨一無二。
彪炳千秋的淠史杭水利工程
淠史杭灌區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東南部,橫跨江淮兩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個毗鄰灌區的總稱,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水力發電、城市供水、航運和水產養殖等綜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圍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個縣區,設計灌溉面積1198萬畝,實灌面積1000萬畝,區域人口1233萬人,位居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全國三大灌區之首,也是全世界七大灌區之一。淠史杭自流灌溉率高達80%以上,不僅居于全國首位,而且名列世界前茅。
淠史杭工程以人間奇跡的創業歷史享譽中外,以宏偉的灌排體系著稱于世。它于1958年動工修建,1972年完工,歷時14載。灌區以五大水庫、三大渠首、2.5萬公里七級固定渠道、6萬多座各類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庫、21多萬座塘堰組成的蓄、引、提相結合的“長藤結瓜式”的灌溉系統,縱橫交錯在崗巒起伏的江淮大地上,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貧脊之地變成了今天的魚米之鄉,被譽為新中國治水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新中國水庫之母:佛子嶺水庫
從武漢出發,開車走武英高速、岳武高速,三個多小時后到了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佛子嶺水庫。佛子嶺水庫是淠史杭水利工程五大水庫之一,1952年動工,1954年竣工,是我國第一座鋼筋混泥土連拱壩,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壩。壩長510米,高75.9米,橫跨在東淠河之上,壩上刻有毛主席手跡“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大門處的水庫名由郭沫若提寫。仰視水庫,感到它穩如泰山,方園結合的庫壩十分壯觀。現在正值隆冬時節,既非節假日,也不是周末,而且還下著不小的雨。我在庫壩上遇到了不少參觀者,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圖片1 郭沫若提寫的佛子嶺水庫
圖片2 俯瞰佛子嶺
圖片3 仰看佛子嶺庫壩
圖片4 左邊為水庫舊的管理處,右邊為新的管理處,一簡一奢鮮明對比。
1950年6月底7月初,淮河遭遇的特大水患驚動了毛主席。在開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的緊要時刻,毛主席四次批示治理淮河,敦促相關單位拿出具體部署。1950年10月14日,政務院發布《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制定了上中下游按不同情況實施蓄泄兼籌的方針,新中國水利建設事業的第一個宏大工程拉開了帷幕。佛子嶺水庫與磨子潭、白蓮崖、梅山、梅山、龍河4個水庫一起,構成了淠史杭水利工程的5大水源。這五大水庫地處淮河上游,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城市供水、養殖功能,建成以來為實現淮海安瀾、促進區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豐收之源:橫排頭
橫排頭樞紐工程位于六安市以南20公里處的蘇家埠鎮,為淠河灌區渠首。它攔截和調劑上游佛子嶺等4座水庫的下泄水,成形面積125公頃的湖面,湖水通過進水閘進入淠河總干渠,灌溉下游13個區縣,沿途為六安、合肥等地提供生活用水。工程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航運、水產、供水、生態、旅游等功能,自1959年竣工以來為六安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景區大門處的石刻“豐收之源”為劉伯承提寫。
圖片5 劉伯承提寫的“豐收之源”
淠史杭功臣墓就在橫排頭景區內,坐落于總干渠上分流島前端。四周松柏疊翠,環境優美。景點介紹上載明:淠史杭綜合利用工程建設指揮部的主要領導長眠于此,他們分別是:趙子厚(1916.1-1991.6)時任中共六安地委第二書記,六安專區公署專員兼工程黨委書記,淠史杭工程指揮部指揮;魏勝德(1922.9-1970.11)時任六安專區淠史杭工程黨委副書記;鄭象生(1910.2-1991.7)時任六安專區公署副專員兼副指揮、指揮,六安專區淠史杭工程黨委委員;高冀生(1923.1-2003.11)時任工程黨委委員、副指揮。
圖片6 橫排頭景區內的紀念碑。淠史杭灌區至今沒有修建紀念館。
圖片7 淠史杭工程第一功臣
淠史杭水利工程的修建離不開這些功臣們的帶領。據相關文章報道:1936年,老家山西昔陽縣的趙子厚參加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在抗日戰爭中表現英勇,是一個老八路。新中國成立后,趙子厚調來六安專區工作。1958年前后,淠史杭工程開始籌備,趙子厚展現了他“膽大包天”的特性。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曾希圣提出修建兩河口水庫,要求把水送到合肥送到皖東,下的是死命令,但這個工程對六安地委來說難度太大,趙子厚不唯書、不唯上,堅持實事求是,在廣泛征求水利技術人員的意見后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那就是將六安地區境內的淠河、史河、杭埠河溝通,建一個特大型灌區,這才有了今天看到的一切。1991年6月趙子厚病逝,人們感念他對淠史杭的貢獻,送他挽聯“干革命五十余載勤懇清廉鞠躬盡瘁;為人民半個世紀艱辛治水業績永存”,并將他安葬在灌區淠河樞紐工程的源頭。
圖片8 蘇家埠戰役紀念地內的徐向前塑像
橫排頭景區內還有蘇家埠戰斗遺址。發生于1932年鄂豫皖蘇區的蘇家埠戰役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消滅國民黨軍3萬余人,是鄂豫皖蘇區史無前例的大勝仗,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著名的大捷之一,也是圍點打援的經典戰例。
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平崗切嶺
踩點前查詢淠史杭資料,得知整個淠史杭工程最大的深挖工程叫平崗切嶺,就決定無論如何要去看一看。走近才知道現在這里既不是景區,也無路標標志,費盡周折才在六安市葉集區附近的平崗鄉找到它。
平崗切嶺是在海拔90米高的崗嶺上,用十字鎬、鐵鍬等原始勞動工具切開長約3公里,深達24米,寬60米的渠道,開挖土方約342萬立方米,把水送到了下游的200多萬畝良田。
圖片12 切嶺邊上的路標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切嶺不久便遇到了巖石層,變化多端,常常卡住鉆頭。千難萬難,難不住英雄的六安人民。通過摸索,決定采用“洞室爆破”的新方案:先在巖石上鑿4米深、1米見方的豎井,然后在井底掏幾個橫洞做藥室,每個藥室裝上400公斤炸藥,組成一個爆破群,聯合起來爆破。“洞室爆破”效果極好,每次爆破均山搖地動,掀掉數層巖石。一個群眾性的打井爆破活動在工地上迅猛發展,并推廣至淠史杭的各個切嶺工地;挖土炸石的問題一解決,新的矛盾又突現了,這就是如何運走土石。當時的主要運土工具是扁擔畚箕,先進一點的也只是木制獨輪車,費力耗工。特別是遇到深切嶺或高填方工程,這一類工具就難以招架了。可是,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能工巧匠們很快便發明了一種先進的運送土石的工具——“倒拉器”。這種工具很簡單,但卻精巧而又實用:在高坡倒土處安裝一個滑輪,兩人通過從滑輪穿過的繩子使用一輛車,一人向上推,一人肩背繩子向下拉,變向上費力為向下省力,幾百斤重的一車土石,很容易地被送上高坡。“倒拉器”與“劈土法”、“洞室爆破”,被稱為淠史杭工程施工的“三大法寶”。
圖片13/14 難以想象眼前這段不起眼的河流竟然是人工挖掘出來的
平崗切嶺工程用8個月時間才勝利竣工,最多的時候5萬多人同時在工地上。如果不是特意查詢過資料,難以想象眼前這段不起眼的河流竟然是人工挖掘出來的。站在河岸上,仿佛看到了60年前那個人聲鼎沸的熱鬧場面。那是當家做主的人民群眾煥發出來的巨大力量。遺憾的是,由于距離主路較遠,交通不便,旅游大巴還無法到達。建議當地旅游部門可以把它作為一個紅色景點開發出來。
圖片17 雨中拍攝的梅山水庫
金寨縣城旁邊的梅山水庫是淠史杭水利工程的5大水庫之一,距離縣城很近,參觀相當方便。1954年3月動工,1958年水庫開始蓄水。我在雨中參觀了它,外觀上與佛子嶺水庫很相似。建成以來,它多次成功攔截、消減上游洪峰,為淮河防汛做出了巨大貢獻。
犧牲之重、貢獻之大全國罕見——鄂豫皖根據地
鄂豫皖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領導創建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三百多萬優秀兒女在黨的領導下,樹立共產主義信仰,掀起了一場場波瀾壯闊的革命浪潮,造就了一支支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在革命的激流中,走出了2位元帥,3位大將,21位上將,43位中將和280位少將,留下了徐向前、劉伯承、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
在創建、鞏固、發展和保衛根據地的過程中,大別山區先后有200多萬人參軍參戰,有近100萬英雄兒女為了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全區登記在冊的烈士就有13萬人。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有5.5萬人犧牲。
按計劃參觀完的淠史杭水利工程的幾個關鍵景點后,就開始了鄂豫皖蘇區景點的參觀,途徑金寨、新縣和紅安三縣,他們都是鄂豫皖蘇區的核心地帶。參觀的主要景點有:
獨山蘇維埃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罕見、安徽唯一完整保存著蘇維埃時期集黨、政、軍、文化、教育、司法、經濟于一體的縣級機構舊址。
圖片9 獨山革命舊址群簡介
圖片10 紀念館資料
圖片 11 保存完整的縣級機構
金寨(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是鄂豫皖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數十年革命疾風驟雨中,金寨十多萬英雄兒女參軍征戰,被譽為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
圖片15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2016年4月習總書記曾到此視察工作
圖片16 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新縣(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鄂豫皖蘇區革命首府博物館、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1932年2月,紅軍攻克新集(今新縣城),鄂豫皖蘇區黨政軍機關先后遷到這里。鄂豫皖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形成以后,這里便是其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后,分局隨紅四方面軍撤離。
圖片18 新縣-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
圖片19 新縣-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
圖片20 新縣-鄂豫皖蘇區革命首府博物館
圖片22 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紅安縣七里坪鎮:七里坪鎮是“黃麻起義”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地,鄂豫皖蘇區早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鄭位三等143位共和國將軍的故鄉,是中國將軍第一鎮。
圖片25 紅安縣七里坪鎮長勝街
圖片26 位于紅安的紀念園
圖片27 位于紅安的烈士紀念館
紅安,原名黃安。大革命時期這里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安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在冊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犧牲之重、貢獻之大全國罕見。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將軍,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這里現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可參觀、瞻仰。
圖片21紅四方面軍十年征程(拍自新縣鄂豫皖蘇區革命首府博物館)
圖片23/24 國民黨用屠刀對蘇區進行黑暗無比的統治
參觀鄂豫皖蘇區的這些景點,一個接一個的烈士陵園給人印象深刻,張國燾錯誤路線下被錯殺的無數優秀干部讓人嘆惋,國民黨用屠刀對蘇區人民黑暗無比、慘無人道的統治讓人憤恨,在創建和保衛蘇區中犧牲的人數讓人震驚。紅四方面軍在張國燾的領導下,長征中發生過另立中央的嚴重錯誤,后又因未能克服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錯誤而導致了西路軍的失敗,兩萬紅軍戰士幾乎全軍覆沒。然而,黨中央、毛主席并未因此拋棄紅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而是一視同仁團結他們一起工作,因此成長起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將帥,建國后評定軍銜時才有了后來看到的局面。這是一種何等寬闊的胸懷!
后記:有了好的參觀內容,還需要好的專家學者隨團深度講解。家住武漢的田力為老師是這條線路特邀學者的不二人選。田老師對于毛澤東思想與毛澤東時代、中國當代精英與民眾、中國人地關系、文化與傳統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屢有雄文傳世,深為廣大讀者喜愛,是中國當代少有的使用嚴肅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建國后歷史問題與當前社會問題的思想家與學者。邀請他主講淠史杭水利工程和鄂豫皖根據地相關歷史,是最佳人選。深度開創最具參觀價值的新景點,重新賦予傳統線路以新內容,大別山之旅是一次嘗試,正在等待檢驗。
相關活動:2017年4月19-24日,星火旅游將邀請知名學者老田同行,前往大別山區,參觀淠史杭水利工程,走近鄂豫皖根據地。活動正在報名中。報名電話010-56429910,詳情請訪問星火旅游官方網站http://www.xinghuo.org.cn/homeland/product/2017-03-03/65.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