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邏輯
孔潤年
摘要:一、繼承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傳統(tǒng):搞清楚什么是無產階級以及當代無產階級在哪里的問題非常重要;要理解什么是“無產階級”,必須從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入手;無產階級政黨不能放棄階級分析方法和階級斗爭立場;無產階級不掌握生產資料,就無法改變“打工人”的命運;無產階級政治革命、經濟革命、文化革命的區(qū)別和連續(xù)。二、總結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有機結合;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中國化科學理論的指導;必須堅持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將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相結合。三、把握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規(guī)律:無產階級政治革命要圍繞解決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來展開;無產階級經濟革命要圍繞解決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來展開;無產階級文化革命要圍繞解決腐朽文化與先進文化之間的矛盾來展開。
關鍵詞:無產階級革命;歷史邏輯;歷史傳統(tǒng);歷史經驗;歷史規(guī)律
筆者不久前曾在烏有之鄉(xiāng)網刊發(fā)表過《簡論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邏輯》一文,因此,本文標題中前置“再論”二字,以示與前文的關聯(lián)性。
什么是歷史邏輯?“歷史邏輯”是相對于“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而言的概念,也是與“歷史自信”、“歷史清醒”、“歷史自覺”等相并列的概念。
歷史是曾經發(fā)生、曾經存在的事實,因而具有不可改變的客觀性。但是,人們對歷史的記載、解釋、評價等,則具有主觀性,也就是會受到人們的歷史觀、價值觀、利益觀和現(xiàn)實需要的影響。這正是面對同樣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不同的歷史學家往往會有不同的記載、解釋和評價的原因。
本文使用“歷史邏輯”這個概念,主要包含三層意思:一是指歷史傳統(tǒng);二是指歷史經驗;三是指歷史規(guī)律。具體到本文所研討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邏輯”,就是指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傳統(tǒng)、歷史經驗和歷史規(guī)律。
一、繼承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傳統(tǒng)
無論從國內看,還是從國際看,無產階級追求解放、追求幸福、追求當家做主的革命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無產階級革命依然任重道遠,必須提高革命覺悟,繼承革命傳統(tǒng),發(fā)揚革命精神,堅定革命意志,團結一致向前進!
1、搞清楚什么是無產階級以及當代無產階級在哪里的問題非常重要。
馬克思主義誕生在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實踐之中,而它對工人運動的指導,又促進了工人運動從自發(fā)走向自覺并且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域。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中國化科學理論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的政治代表,是以爭取、維護無產階級利益,以實現(xiàn)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政治組織。 它是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斗爭的一定階段上出現(xiàn)的,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那么,什么是無產階級?當代中國的無產階級在哪里?這涉及到黨的階級基礎和依靠力量,涉及到黨代表哪些人的利益?可是,多年來研究這個問題的人越來越少,導致很多人認識模糊,根本說不清楚,甚至也不想說清楚了。其實,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無產階級就是由雇傭勞動者所組成的工人階級隊伍。這里所說的“工人”,不是指狹義的產業(yè)工人,也不僅是指企業(yè)中的普通員工,而是一個廣義的“工人”概念,即相對于資本主而言的一切雇傭勞動者,是以自己的體力或腦力與資本進行交換的勞動力,包括生產領域和非生產領域的雇傭勞動者、物質生產部門和精神生產部分的雇傭勞動者,以及從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雇傭勞動者。在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明確“無產階級”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明確,每個雇傭勞動者,即無產階級的成員也應該明確。這是一個基本問題,既有理論性,也有實踐性。搞清楚這個基本問題,才能搞清楚黨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初心使命和自身建設等很多問題。
2、要理解什么是“無產階級”,必須從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入手。
無產階級存在的社會根源并不復雜,就是由資本與雇傭勞動關系的存在決定的。“資本”通常是指用于投資的土地、貨幣、技術、設備等生產要素,而資本的歸屬者和控制者就是“資本主”。“資本主”是與“資本家”不同的概念。“資本家”一般是指控制著資本的企業(yè)主個人,而“資本主”可以是指控制著資本的企業(yè)主個人,也可以是指控制著資本的集團或國家。“資本主”與“雇傭勞動者”(包括普通工人,但又不限于普通工人)之間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這一特殊社會關系,既有經濟屬性,也有政治屬性。因而,馬克思恩格斯把雇傭勞動與資本的關系,是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的。在此,我們必須提到馬克思早期的重要政治經濟學著作《雇傭勞動與資本》。這是馬克思1847年底在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xié)會發(fā)表的演說的一部分。從1847年下旬開始,馬克思以“雇傭勞動與資本”為標題,用社論的形式陸續(xù)發(fā)表在《新萊茵報》上。但是,由于《新萊茵報》被迫停刊,這組論文只發(fā)表了前五篇,此后以小冊子的形式出版過好幾次。1891年,恩格斯考慮到對工人宣傳的需要,對該書進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補充,并寫了導言。恩格斯在《導言》中說明了對這部著作進行補充和修改的理由,還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價值,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闡明了工人階級不僅是社會財富的生產者,而且是新社會制度的創(chuàng)造者。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指出:“資本以雇傭勞動為前提,而雇傭勞動又以資本為前提。兩者相互制約,兩者相互產生。”“勞動力并不向來就是商品。勞動并不向來就是雇傭勞動,即自由勞動。”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無產者才被迫成為雇傭勞動者。“在我們現(xiàn)代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勞動力是商品,是跟任何其他的商品一樣的商品,但卻是一種完全特殊的商品。問題是,這個商品具有一種獨特的特性: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價值的力量,是一種產生價值的源泉,并且——在適當使用的時候——是一種能產生比自己具有的價值更多的價值的源泉。”“工資只是人們通常稱之為勞動價格的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是只能存在于人的血肉中的這種特殊商品價格的特種名稱。”“工人階級是生產全部價值的唯一的階級。……但是,這些由工人所生產的價值不屬于工人,而是屬于那些占有原料、機器、工具和預付資金,因而有可能去購買工人階級的勞動力的那些所有者。”“工人的生命活動對于他不過是使他能夠生存的一種手段而已。”“這種經濟關系既是資產階級生存及其階級統(tǒng)治的基礎,又是工人遭受奴役的根由。”聯(lián)系當代社會的實際情況,深入研讀馬克思這部經典著作,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無產階級政黨不能放棄階級分析方法和階級斗爭立場。
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斗爭不會完結。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該深入研究工人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等社會各階級、階層(“幾乎在每一個階級內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階層”——《共產黨宣言》)的狀況和關系,并據此制定具體政策,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戰(zhàn)略思想,社會主義就是要超越和取代資本主義,而不可能與其和平共處、長期共存。“列寧認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長期和平共處是根本不可能的,兩種制度的對抗遲早必須通過武裝沖突直接解決,或者通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形式來解決。”“因此,蘇共二十二大在這個問題上的絕對化立場就不是列寧主義的——沒有考慮到在核沖突的可能條件下實現(xiàn)兩種制度的和平共處的客觀困難,也沒有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長期斗爭的基本事實出發(fā)。實踐證明,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合作的可能性是有限的——正如我們現(xiàn)在所知,蘇聯(lián)和美國的對抗雖然得到了解決,但結果對我們社會主義一方不利——他們壓倒了我們——這同時延遲了客觀的歷史進程。”“與馬克思主義結論相反,1961年綱領宣布了一項新結論——即在國家消亡之前,無產階級專政不再是必要的。這也是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一個嚴重不良后果。1961年綱領宣稱,蘇維埃國家是全民的國家,這一狀態(tài)將一直存在到共產主義完全勝利。這是完全錯誤的。”“赫魯曉夫宣布國家是一個全民國家的說法就表明其忘記了列寧關于國家的階級性的教導。無產階級專政作為無產階級國家的一種形式是仍然存在的。”(俄共中央新聞處、社會主義學者聯(lián)合會新聞處發(fā)布:《俄共中央全面否定蘇共二十二大政治報告、決議和綱領——Д.Г.諾維科夫在社會主義學者聯(lián)合會中央理事會上的報告》(冷西譯), 來源:昆侖策網2022-01-14)對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來說,怎么能與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國家講“命運共同體”呢?如果允許資本主義永遠存在,那么社會主義還怎么發(fā)展,共產主義又怎能實現(xiàn)?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1882年俄文版序言里就明確說過:“《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xiàn)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歷史經驗證明,放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和無產階級斗爭立場,只講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人類主義等折中調和的“命運共同體”,很可能會滑向修正主義,蘇聯(lián)共產黨就犯過這種錯誤。“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我們切不可把策略性的主張與戰(zhàn)略性的目標混為一談。現(xiàn)在流行抽象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和人類主義,極力回避階級分析方法和無產階級斗爭立場。中國式現(xiàn)代化開辟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它與舊文明形態(tài)的關系,實質上是兩種社會制度、兩種發(fā)展道路、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關系。此不想與彼斗爭,不等于彼也不想與此斗爭。一廂情愿講“和合”、“調和”的“命運共同體”,只能讓對方得寸進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出現(xiàn)暫時的和平、合作是有可能的,但從長遠看,戰(zhàn)略性的競爭、對抗和斗爭是不可避免的。從敵強我弱的現(xiàn)實出發(fā),把構建“命運共同體”作為暫時的策略來用,也許是必要的,但絕不能將其作為戰(zhàn)略目標來使用。習近平總書記說:“戰(zhàn)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zhàn)略上判斷得準確,戰(zhàn)略上謀劃得科學,戰(zhàn)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就大有希望。……戰(zhàn)略是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我們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yè),要善于進行戰(zhàn)略思維,善于從戰(zhàn)略上看問題、想問題。正確的戰(zhàn)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策略是在戰(zhàn)略指導下為戰(zhàn)略服務的。戰(zhàn)略和策略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要把戰(zhàn)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總書記親劃重點:貫穿六中全會決議的四個重要內容》2022-01-13求是網)
4、無產階級不掌握生產資料,就無法改變“打工人”的命運。
用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方法論來看,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隊伍的形成是伴隨著工業(yè)化、市場化(含人力資源市場化)、城市化、私有化的潮流和資本與雇傭勞動制度的建立而發(fā)展起來的。勞動力要素與土地要素、資本要素、技術要素、數(shù)據要素等的市場化配置,是產生雇傭勞動與資本的根源。通過市場化配置被雇傭的制造業(yè)工人、商業(yè)工人、交通運輸業(yè)工人、建筑業(yè)工人、農場工人、林場工人、牧場工人,以及在文化、教育、新聞、出版、醫(yī)療等行業(yè)從事體力或腦力、固定或非固定勞動的雇傭工人,人數(shù)越來越多,但待遇越來越差,生活越來越難。他們中有很多人是從農業(yè)、農村、農民中轉移過來的。他們最初的夢想是逃離土地、逃離農業(yè)、逃離貧困,追求自由、追求富裕、追求幸福。但是,進入企業(yè)、進入城市、進入非農行業(yè)之后,他們才逐漸發(fā)現(xiàn),事情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簡單,繁重的勞動、頻繁的加班、艱苦的環(huán)境,激烈的競爭、無盡的煩惱,始終伴隨著自己;房租、房價、上學費用、醫(yī)療費用、生活費用、交通費用不斷上漲,與其收入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精神壓力和體力消耗巨大。他們在城市里見證了繁華的商業(yè)、林立的高樓、穿梭的汽車、匆忙的人群,也見證了偷盜、搶劫、詐騙、吸毒、賣淫、謀殺、污染、事故等并不美好的現(xiàn)象,……于是,他們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在調整自己的觀念,在重新認識周圍的一切。其中有一些人不滿足于成為一個被雇傭的“打工人”,也模仿著某些“成功人士”去創(chuàng)業(yè)、去拼搏、去當弄潮兒,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總的說,“修的牛毛多,成的獨角難”。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人,只能重回被雇傭的“打工人”境地,其中很多人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生不起娃、看不起病、回不起家、養(yǎng)不起老。有點文化的人,包括學生、記者、作家、畫家、教師、學者等,把這一切看在眼里,寫在紙上,換取收入,漸漸成了從事腦力勞動的“打工人”。古代知識分子崇尚的“君子謀道不謀食”,變成了“謀食難,謀道更難”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群體。隨著農業(yè)的低效化、非農化、機械化和企業(yè)化,隨著農用土地被不斷發(fā)展的城市、交通、房地產所侵占,失去土地和就業(yè)機會的剩余農民越來越多。他們已經不是主動逃離農村,而是被迫離開農村、離開妻兒、離開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謀生。脫離自己的傳統(tǒng)職業(yè)和生活環(huán)境,轉行到大中小城市謀生的情況,不僅僅出現(xiàn)在廣大農村,也出現(xiàn)在廣大林區(qū)、牧區(qū)、漁區(qū)。就現(xiàn)代無產階級“打工人”對待勞動的態(tài)度來看:一方面,勞動是他們生活的依靠與意義所在,是體現(xiàn)他們社會價值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他們又對勞動感到厭倦,總是“感覺身體被掏空”,期待“明天可以不上班”。尤其是兩億多農民打工人進入現(xiàn)代化城市,面對的卻是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嚴酷的工作紀律、令人發(fā)指的工作時間,對他們來說,勞動不是“光榮豪邁的事業(yè)”,而是詛咒、懲罰和折磨。隨著產業(yè)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發(fā)生著深刻變化。與此同時,人們也對自己的人生處境和社會身份有了新覺醒,明白自己是一個“現(xiàn)代無產階級”的成員,即被雇傭的“打工人”。即使混得不錯,在城市貸款買了房、買了車的人,甚至在高雅的寫字樓和民辦大學上班的人,如銀行職員、酒店職員、企業(yè)員工、高校教工,表面上已很光鮮,但本質上仍然沒有擺脫“打工人”的身份和命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而只能是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計的階級和階層。
5、無產階級政治革命、經濟革命、文化革命的區(qū)別和連續(xù)。
無產階級革命的內容大致包括政治革命、經濟革命和文化革命三個層次。其中政治革命的核心是爭得民主和奪取政權的問題;經濟革命的核心是改變生產關系和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問題;文化革命的核心是變革思想觀念和改造主觀世界的問題。無論從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史來看,還是從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史來看,都有一個從自發(fā)斗爭階段向自覺斗爭階段的轉變過程。無理論指導,無組織領導,是無產階級革命處在自發(fā)斗爭階段的突出特點。在自發(fā)斗爭階段,以產業(yè)工人為主體的無產階級,主要是為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報酬,縮短勞動時間,降低勞動強度,爭取工人權利而斗爭,具體表現(xiàn)為較為分散的罷工、游行等。有理論指導,有組織領導是無產階級革命進入自覺斗爭階段的突出特點。到了自覺斗爭階段,工人階級有了自己的政黨和理論指導,懂得加強本階級內部團結的重要性,也懂得與農民、市民、學生等其他階級、階層結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展更大規(guī)模聯(lián)合斗爭的必要性,并且具有了超越眼前狹隘利益,為改變不合理的經濟、政治關系,建立更加合理的新社會而斗爭的遠大理想。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就是牢記初心使命,帶領無產階級和全國人民進行政治革命、經濟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過程。(1)中國無產階級的政治革命,就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它經歷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此,黨和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2)中國無產階級的經濟革命,既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改造”,即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也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革命是對社會經濟關系的重大調整,因而也是社會革命的組成部分。(3)中國無產階級的文化革命,就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明建設。
二、總結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
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不僅沒有讓《共產黨宣言》所闡發(fā)的真理過時,反而得到了實踐和歷史的確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雇傭勞動與資本)把社會分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現(xiàn)象一點也沒有改變,而且還在加劇。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既要不斷研究資產階級的發(fā)展變化,也要不斷研究無產階級的發(fā)展變化。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不能用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或普世主義的立場取代階級主義的立場。
如果聯(lián)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對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進行概括,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1、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有機結合。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者,是帶領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主心骨,也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根本保證。在今后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繼續(x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弘揚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和發(fā)揚偉大建黨精神。我們黨要承擔偉大歷史使命,除了要團結和發(fā)揮好全體黨員的帶頭作用,還必須緊緊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奮斗,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就是實現(xiàn)大團結、大聯(lián)合的法寶。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很好地發(fā)揮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作用,在今后的奮斗中必須繼續(xù)發(fā)揮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作用。
2、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中國化科學理論的指導。
我們黨百年奮斗的一條基本歷史經驗,就是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理論成果,都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3、必須堅持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民主專政是指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制度。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同中國具體情況相結合而創(chuàng)建的適合中國國情和革命傳統(tǒng)的政權形式,也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方式。這其中提到“工人階級領導的”,也就是指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相輔相成的,它們與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起,構成了我們黨必須永遠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
4、必須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
經濟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基礎,而所有制是經濟基礎中的核心。我們黨既重視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性作用,又十分重視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并在一定條件下所具有的決定性反作用,發(fā)動、組織、依靠人民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積穩(wěn)妥地改造舊有的所有制,并進而改造舊有的社會經濟基礎,建立新的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和社會關系,從而極大地解放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應正確看待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這兩個歷史時期,本質上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是在黨的領導下,這是根本屬性,但又有區(qū)別。從經濟上,前者是粗放性發(fā)展,讓一部分先富起來。后者是高質量發(fā)展,積極穩(wěn)妥地實現(xiàn)共同富裕。必須堅持共同富裕、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5、必須將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相結合。
社會革命的本質是改造客觀世界,自我革命的本質是改造主觀世界。改革開放實質上是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下進行的一場社會革命,目的是改革影響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和其他配套制度,以便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也要不斷改善和加強黨的建設,開展黨的自我革命。從目前來看,無論是以改革開放為內容的社會革命,還是以全面從嚴治黨為內容的自我革命,都還在路上,依然任重道遠。
三、把握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規(guī)律
無產階級理論家必須依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革命規(guī)律。歷史規(guī)律是隱藏在歷史現(xiàn)象后面的,是不能直觀的內在必然性,只能通過科學研究和理性認識來把握。在這方面,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所揭示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規(guī)律,給我們提供了科學方法論。
1、無產階級政治革命要圍繞解決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來展開。
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時在上層建筑方面,有時在經濟基礎方面。所謂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對解決矛盾起決定作用的方面。在這個問題上,要多講些辯證法,少講些機械論和教條主義。也就是說,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實事求是,是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解放前,我們搞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就是解決上層建筑的矛盾。解放后,我們搞“一化三改”,解決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就是解決經濟基礎方面的問題。今天,我們能不能做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工作,是個解決上層建筑方面矛盾的問題,能不能做好“堅持改革開放”的問題,是個解決經濟基礎方面矛盾的問題。我們研究任何問題,都要講辯證法,也就是要從矛盾的兩個方面看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經濟發(fā)展問題上,我們既要從需求側尋找方法,也要從供給側尋找方法。在政治發(fā)展問題上,我們既要研究資產階級,也要研究無產階級。既要研究社會主義,也要研究資本主義。
2、無產階級經濟革命要圍繞解決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來展開。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擺在到高于一切、決定一切的地位。我們?yōu)槭裁匆谵r村搞土地承包?為什么要在城市搞國企改革,同時鼓勵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說到底都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發(fā)展。這就是說,這些改革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那么,今天提倡農村振興,提倡共同富裕,提倡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所有制關系的改革,也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發(fā)展、共同富裕、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目的。要從這個高于一切的正確目的出發(fā)選擇改革路徑,而不能混淆了手段與目的的區(qū)別。無產階級領導經濟革命、經濟改革和經濟建設,都要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也具有巨大反作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始終圍繞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來進行。總而言之,我們判斷新時代改革開放政策是否正確,要以是否有利于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是否有利于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為標準。
3、無產階級文化革命要圍繞解決腐朽文化與先進文化之間的矛盾來展開。
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本質,是要用無產階級的思想文化占領整個思想文化陣地,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文化占領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領域。其任務就是要改變封建主義文化和資產階級文化占居統(tǒng)治地位的歷史,建立起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及其發(fā)展方向相適應的思想文化體系,這無疑是一場深刻、廣泛、持久的思想和文化革命。進行這樣的革命,既涉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也涉及對主觀世界的改造;既涉及哲學社會科學的的變革,也涉及文學、藝術、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深刻變革;既涉及處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問題,也涉及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既涉及反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的問題,也涉及反對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問題;既涉及文化革命和文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問題,也涉及文化革命和文化發(fā)展的策略問題;既涉及文化革命和文化發(fā)展的領導權問題,也涉及文化革命和文化發(fā)展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既要涉及高唱國歌,也要涉及高唱國際歌。
2022-01-15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