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2023年12月《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出版以來,就堅持仔細閱讀《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在閱讀過程中,筆者比以往更加深刻認識到了毛主席的偉大、光榮、正確,更加仔細的學習了建國以來的黨史和毛澤東思想發展史。《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的出版,無疑是對打擊歷史虛無主義、清除潑在毛主席身上的臟水、澄清歷史真相有著幾乎無與倫比的巨大作用。《文稿》原文都是真實的歷史資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文稿》的注釋之中,卻有一處bug。這不能不說是《文稿》注釋客觀存在的重大遺憾。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6冊第259頁中,關于“林彪在七千人大會講話”的注釋,寫的林彪講話內容為:“事實證明,這些困難在某些方面、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我們沒有照著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當時和事后都證明,毛主席的思想總是正確的。可是我們有些同志不能很好地體會毛主席的思想,把問題總是向‘左’邊拉向‘左’邊偏。我深深感覺到,我們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時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夠順利貫徹的時候,是他思想不受干擾的時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見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干擾的時候,事情就要出毛病。”(《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六冊:《對林彪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整理稿的批語和修改》:注釋“[2]”。)筆者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指出:這里沒有完整引用林彪的講話原文,結果在客觀上改變了原文的真實含義,容易給讀者造成錯誤印象。注釋寫的是不是林彪說的話?是。注釋引用的是不是真實史料?是。但是,注釋對史料展現的并不完整,省略了很多內容,以至于改變了史料的原本面貌。
根據中共中央文件刊印的林彪在七千人大會講話原文中,林彪是這樣講的:“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加依靠、更加相信黨的領導,中央的領導,毛主席的領導,這樣,我們才更容易克服困難。而且事實證明,這些困難,在某些方面,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我們沒有照著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聽毛主席的話,體會毛主席的精神,那么,彎路會少走得多,今天的困難會要小得多。”“我在中央的時間是不多的,同志們知道我的身體不好,了解的情況不很全面。但是,我感覺到,我們同志對待許多問題,實際上經常出現三種思想:一種是毛主席的思想,一種是‘左’的思想,一種是右的思想。當時和事后都證明,毛主席的思想總是正確的。可是我們有些同志,不能夠很好地體會毛主席的思想,把問題總是向‘左’邊拉,向‘左’邊偏,說是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實際上是走了樣。當然,右的思想也是有的,黨內、黨外都是有的。無論‘左’的、右的,都是不符合實際的,都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正確的東西,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毛主席思想。毛主席的優點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方面的。我個人幾十年來體會到,毛主席最突出的優點是實際。他總比較人家實際一些,總是八九不離十的。他總是在實際的周圍,圍繞著實際,不脫離實際。這同我們某些同志只有一股猛勁不同,也和我們某些同志處處不振作、沒有什么大的打算不同。”(林彪:《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可見,文稿注釋中省略了林彪大量的講話原文,這就容易給人造成林彪在神化毛主席的印象。但是實際上,林彪講話原文之中,意思完全是另一回事。
林彪的意思是:第一,按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彎路會少走得多、困難會小得多,并不是彎路不會走、困難不會有;第二,林彪講的“總是正確的”,前提是在“經常出現”的情況下,而且是在“當時和事后都證明”的情況下,并不是少數的、不經常出現的情況下,更不是在當時和事后沒有證明的情況下。確確實實,毛主席的功績是主要的,在主要的、經常的情況下,毛主席的思想總是正確的,這并沒有否認在不經常的、次要的情況下毛主席也有失誤。所以林彪后邊講,毛主席總是“八九不離十”,而不是“一直等于十”。如果說林彪這里就在神化毛主席,顯然是不客觀的。
1962年七千人大會,就是總結1958年以來的經驗教訓。林彪的發言,實際上還是有道理的。雖然林彪最終成為了叛徒,是不可原諒的,但是我們對任何人都要一分為二,不能片面的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根據《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公布的大量主席著作和文件內容來看,林彪在七千人大會的講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布大量真實資料以展現歷史真相,這是《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在史學界幾乎無與倫比的偉大意義。閱讀《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2023年版)》第15冊—16冊,可以改變我們曾經很多刻板印象。
(1)1960年到1961年,毛主席把工作重點又放在糾“左”,和很多地方干部向上級反映關系很大。例如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甘肅省委,都在主動向中央反映“一平二調”還沒有根本解決的問題。《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五冊大量主席著作以及其中公開的參考文件,例如《轉發湖北和福建省委兩個文件的批語》、《中央轉發安徽省委關于召開五級干部大會貫徹政策情況報告的批語》、《中央關于徹底糾正“五風”問題的指示和批語》……都是鐵證。地方干部還是積極反映問題的,并沒有歷史虛無主義者們講的那么不堪。
(2)毛主席和很多地方干部逐漸重視起關于糾“左“的問題的時候,其他中央領導,例如周、劉、陳、鄧、彭,卻對反對平均主義、糾“左”重視程度不足。所以,毛主席在1961年3月13日寫信批評他們。主席講:“我看你們對于上述兩個平均主義問題,至今還是不甚了了,不是嗎?我說錯了嗎?省、地、縣、社的第一書記大都也是如此,總之的此、是不甚了了,一知半解。其原因是忙于事務工作,不作親身的典型調查,滿足于在會議上聽地、縣兩級的報告”(《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五冊:《關于認真調查公社內部兩個平均主義問題給劉少奇、周恩來等的信》)。主席這里對中央和地方干部都有批評了,但是如前文引用的史料所述,地方的反應確實更快一些。所以后來七千人大會的時候,毛主席說,主要責任在中央。鄧小平同志在七千人大會的講話中也實事求是地承認:“這幾年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的責任,中央首先負責,而在中央,首先應由做具體工作的中央書記處負主要責任。”(《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六冊:《對鄧小平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整理稿的批語》:注釋“[1]”。)
(3)民主有理,集中有弊。是片面的“集中”阻撓了公社化的進程。正如毛主席所說:“在我們國家如果不充分發揚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不充分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無產階級的集中制。”(《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2023年版)》第十六冊:《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片面的“集中”帶來的是什么?是下邊必須按著上邊的意思大量調撥糧食。于是,就有了毛主席深惡痛絕的“五風”。真實的歷史,是毛主席在地方干部的配合下,通過充分的民主、充分的發動群眾、充分的讓群眾揭露現實,才最終實現了“退賠”、糾正了“一平二調”,穩定了公社。《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5—16冊收入的大量資料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筆者將根據《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提供的大量珍貴史料,進一步論述上述觀點,以展現毛主席的偉大、光榮、正確,呈現當時真實的歷史。這篇文章,暫定題目為《民主有理,集中有弊:1960年—1961年真實的糾“左“歷程》。文章可能出來的晚一些,請三老四少見諒。(詳情請見毛著和毛時代史Maoism研究|微信公眾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