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起落中的堅定
二、矛盾的起因
張懷英挪了窩,新來的縣委書記張潤槐開始點火冒煙了。這位張書記來昔陽上任,當然要秉承新地委書記的旨意,要辦他們需要辦的事情。因為反五風是全國的大趨勢,在昔陽也不例外,當然要跟隨這個大流。然而在這樣的大流下,兩位也另有目的,想在昔陽和大寨再找出點什么,達到點什么。于是他們還是按照既定的調子來:越是先進的地方越有問題。你大寨沒有五風,不可能吧!沒有五風是你不去找,一找你什么風也有。大寨有五風,陳永貴有五風,你張懷英有沒有五風?
由此,他們之間就較上了勁。
縣委新的張書記下鄉的第一站也是大寨。那時候的縣委書記由騎馬變成坐車。張書記一下車,就由陳永貴陪著上虎頭山,順著康家嶺一路走一路看,邊看邊問:“你們造了多少地?”
陳永貴是個精細人,心里早有底,就回答:“二三十畝哇。”
“究竟是二十畝還是三十畝?”
因為是領導,陳永貴就得回答得準確一些,說:“30畝哇!”
陳永貴原以為領導問這話是來了解情況的,還不知道頂頭上司還另有打算,他把這新造的30畝地和大寨的實有土地加在一起,又把產量平均了一下,在大寨的畝產量上做開了文章。本來大寨當年的畝產量是620斤,把這30畝地加進去,畝產量就成了580斤。算了以后就打起了官腔,也許是下達指令也許是附帶安慰,對陳永貴說:“以后你無論到什么地方,都按這個數來報。這30畝地算在面積里,畝產580斤。”然后他又肯定了一句話:“580斤也是先進嘛!”他們估計到陳永貴會有意見,才這么肯定了一句。
陳永貴這時并不知道這位張書記的真正用意。就是加大耕地面積,降低畝均產量。本來畝產580斤,硬要說成620斤,什么問題?浮夸!越是先進的地方五風越厲害,不錯吧!
張書記給陳永貴較上了勁,陳永貴也不是吃素的,較勁就較勁,還怕了你?于是他有氣就出,特別是來訪的記者,他借助記者的作用,要出這口氣,說你能不能幫我一下?能。記者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寫文章嘛!好,你能就給我寫個狀子,我往省里頭去告,問問他們那政策算數不算數?別人修了地不能算產量,怎么我修了30畝地就算了產量?
這一狀告上去了。這還不算,陳永貴又跑到榆次,找到那個地委書記,一張嘴的口氣就不軟,硬要向他討個說法,說政策算不算數?我造了30畝地也要上到總地畝里去,別人呢?這位地委書記見陳永貴來勢洶洶,不得不讓出三分:“算了算了,不上就不上吧!”
這一波就這么稀里糊涂地過去了,然而事情并沒有結束。這位新來的張書記有了觀點,張懷英這一邊的人也有觀點,張懷英走了,他下邊還有一批人也和陳永貴一樣同他較上了勁。新來的張書記偏離這一邊,再拉一幫人做為山頭,雙方的矛盾和斗爭就這樣開始了,特別是張懷英樹立的這三面紅旗大寨、刀把口、白羊峪和新縣委書記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