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精心培養
四、永貴掃盲的傳說
陳永貴因為從小家境貧寒,沒有正式在學校念過書,但后來能讀了報紙看了書,還能看著講稿作報告,他怎么能有這么大的進步呢?是掃盲使他受益匪淺。
張懷英在《聊天錄》一書中回顧了這段歷史。
1953年大寨試辦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后,因為要搞集體經濟,需要有個會計來記賬,一年誰出勤多少,到秋天分配多少,不像“老少組”那么簡單。陳永貴當時就體會到不識字的困難,1955年中央號召在全國開展掃盲,這一號召引起了張懷英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縣里幾個勞模還是文盲,不掃盲是不行的。昔陽縣委就加強了對掃盲工作的領導。那一年秋后召開“三干會”的時候,張懷英就把張老太、王殿俊、陳永貴叫到一起座談,說搞社會主義建設,沒文化不行,中央有號召,要加強對掃盲工作的領導,你們自己也要想辦法認幾個字。先是張老太發言,說他年齡大了,上午記了,下午就忘了,恐怕今生是掃不了盲了。接著是王殿俊發言,說試試看吧,他又翻過來說,永貴比我和老太年輕,學起來一定比我們兩個好。最后是陳永貴表態,說試試吧,不能多認,總能少認點,認幾個人的名字也好。
昔陽縣的掃盲工作推開后,陳永貴的學習認真又刻苦,他的口袋里揣了識字本、鉛筆,一有機會就看就寫。他到縣里聽報告,就拿出筆記本記筆記,散了會還要找人對筆記。聽說1958年春縣里開“三干會,”一天上午聽報告,午飯后,別人都睡覺了,他還和東關村黨支部書記孔慶喜對筆記,看記得全不全。旁邊就有人和他開玩笑說:“永貴,睡吧,不要下這瞎功啦,大半輩子的人了,你還能當了中央委員?”這本是一句開玩笑的話,表明這個人對掃盲的輕視程度,也斷定陳永貴上不了中央委員的臺階,沒想在十多年以后,陳永貴不僅是中央委員,而且還當了國務院副總理。當時的一句玩笑話不僅僅使人們回味起人們對這段光榮往事的回憶,也使人們掂出了陳永貴背后的張懷英的份量。
昔陽縣各地的掃盲工作也是如此。
當時昔陽的掃盲運動可謂家喻戶曉,人人行動,連守在鍋臺的家庭婦女也一手做飯一手拿著識字本認字。誰家有人掃盲,誰家就把自己上學的孩子當成先生,趁著吃飯端碗的機會,教教寫自己的名字或認幾個數碼。曾經有下思樂這樣的集體掃盲單位出現在國家的光榮榜上,也有許許多多村干部由不識字到讀書、讀報、寫講演稿、寫報告。
因此,張懷英作為縣委書記,在昔陽的掃盲工作上又掛上了一個燦爛的光環。成為昔陽文化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后人考察或探討昔陽文化縣的時候,都沒有忘記張懷英為之付出的艱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