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層子理論,坂田模型,毛粒子
早在1963年的下半年,毛主席看到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所撰寫的《基本粒子的新概念》一文后,就再一次地提出了粒子是否可分的問題。
1964年8月8日,毛主席找了幾位哲學工作者談話,特別贊揚了坂田所說的“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粒子的觀點。毛主席說:“列寧講過,凡事都可分,舉原子為例,不但原子可分,電子也可分。可是從前原子不可分。”坂田的《對話》在《紅旗》重新發表以后,《紅旗》及其他報刊又約請了一些哲學家和科學家進行座談和撰寫討論性文章。1965年第9期的《紅旗》還出了一個討論專輯。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等許多學者都參加了討論。
早在1960年,中國在杜布納從事粒子理論研究的幾位工作者,朱洪元、周光召、汪容、何祚庥等人,曾在1960年第二期的《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上發表過一篇《現代基本粒子理論的新發展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哲學問題》的論文,其中已指出:“實踐已經證明基本粒子有一定的結構”,“對稱性質是基本粒子最根本的性質”,“在原子的概念確立以前,人們苦于化學化合物種類的繁復和紛雜,但是在原子的概念確立以后,復雜而紛亂的化學現象便得到了統一的解釋。……今天基本粒子的數已經多達27個,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因而人們當然有理由期待在如此豐富的基本粒子現象里面,也一定能找到一個能更深入地反映全部基本粒子運動規律的統一的理論,解釋一些目前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基本現象,并且預言一些新的目前未發現的事實。”如此等等。那么,到了1965年,在毛主席的“無限可分”的哲學思想啟示下,粒子理論工作者就更是躍躍欲試地共同參加到粒子結構問題的研究之中。
從1964~1966年間,不僅僅中國科學工作者關注到粒子中的強子的結構,而且有許多世界一流科學人士,也都關注到這一重大理論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美國科學家蓋爾曼教授的一項經典式的工作,亦即提出了強子可能由“夸克”的組成的觀念。從1965~1966年,在總數為39位學者的共同工作之中,中國物理學家們終于建立了一個能解釋許多粒子物理實驗現象的理論——層子模型。這一模型不僅可以包容蓋爾曼教授所提出的夸克方案,也還能包容其它可能的,也能解釋許多粒子物理實驗現象的各種方案。
197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格拉肖還對毛主席所說“物質無限可分”的觀念作了如下的評述: “洋蔥還有更深的一層嗎?夸克和輕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組成部分呢?許多中國物理學家一直是維護這一觀念的。我提議把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Maons),以紀念已故的毛主席,因為他一貫主張自然界有更深的統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