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毛主席的誕辰日。現在是一個困難的時期,但我們唯物主義者不相信神靈顯圣。哪怕是偉人,離開了,就是離開了。那么,我們在這樣的時候紀念什么呢?首先是緬懷感念,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沒有他,新中國走不到今天,直到今天,他的遺澤還在守護我們,吃水不忘打井人,理所當然。
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回想他的教誨,繼承他的思想遺產。就像前兩天有讀者留言的那樣,越是這樣的困難的時候,我們越要堅持唯物主義的原則。困難了,才更要想到他,想想他當初是怎么教導我們,又是怎么以身作則的。
毛澤東的思想千頭萬緒,我看根子還真就五個字,為人民服務。很多人對這五個字習以為常,殊不知,這是毛澤東思想體系對傳統歐洲共產主義體系里的一次提升。毛澤東的思想不是單純的民本思想,不同于傳統士大夫那種居高臨下,指導者的態勢。相反,他十分強調和群眾在一起,執行群眾路線,在利益權衡上,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組織利益之上。毛澤東及其所締造領導的黨組織表現出歐洲社會主義不同的面貌。
像昨天,我們和大家回顧了蘇聯的一些歷史。實際上蘇聯和歐洲社會主義運動,有一個典型的精英化特點。咖啡館式的社會主義運動,主要是一部分思想先進的社會精英,但他們和群眾,特別是中下層群眾,普羅大眾聯系的密切程度是不大的。
眾所周知,蘇共的政治結構,從奪得政權開始,核心就是大城市,所謂莫斯科政治,還有列寧格勒,權力就集中在幾個大城市里。蘇共和農民階層的關系始終不融洽,甚至是提防的。而工人也在蘇共穩固政權,度過危機,并深度官僚化之后,日益被疏遠了。蘇聯社會主義事業的失敗,和這種從始至終,并不斷加深的,與人民的疏遠是有很深關系的。
二戰后,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也出現許多領袖人物。比如建立南斯拉夫,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鐵托,締造了世界第三大黨的尼共領袖艾地。但他們相比毛澤東,精英化的色彩都很濃郁。鐵托始終無法克服民族矛盾,最后只能靠自身威望維持脆弱的國家存續,身后締造的國家迅速瓦解。艾地是出色的大政治家,卻一心寄望于政治斗爭,結果他本人被突襲身死,尼共群龍無首,空有千萬黨員,居然毫無反抗的被屠殺殆盡。
和歐洲傳統社會運動自帶的那種上位黨,老子黨不同,毛澤東所提倡的群眾路線,還真就是中國式共產主義的特點。急人民所急,實現國家民族的理想希望,最終贏得人民的信任。這種和人民的血肉關系,不是趕著人民去做,是領著人民,教著人民,示范給人民。甚至在人民不理解時,要停下來,把危害展示給人民,又要保護好人民。毛澤東領導的廣泛,持久,深入的社會主義斗爭,一直都在克服傳統共運的一些缺點,最終才鍛造出了一支不一樣的隊伍。毛澤東本身就充分體現了,既有理想主義,又有現實主義,并充分平衡二者。
比如我們熟悉的重慶談判,就充分展示了,遇到群眾要和我們對著干,這事真不能這么干,又不得不這樣干,我們要怎么干的情形。抗日戰爭勝利后,舉國渴求和平,這種情況下國共談判勢在必行。但蔣中正也好,國民黨也好,毛主席和他們斗了二十多年,是充分認識他們本性的。實際上,國民黨軍隊也在瘋狂充實調整,搶占城市,奪取有利位置,頻繁制造摩擦,戰爭的陰云密布,局勢一天比一天危險。
但怎么辦,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延安一邊做戰爭的準備,一邊做和平的爭取,寧可先吃一刀,后發制人,絕不能失去大義。為了最大限度的謀求和平,毛主席親自前往重慶,在龍潭虎穴里和敵人展開談判。要知道,歷史上,尼共領袖艾地就是這樣死的,還賠上了整個尼共。
面對這種復雜考驗,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全黨上下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始終做了最壞情況的準備。毛主席個人率先置生死與度外,給全黨全軍做了表率。延安一開始就擬定了談判破裂,包括他本人在內,重慶談判團被殺或軟禁后,中央接替人選的名單。軍事上,不惜使新四軍放棄部分根據地北上,中原地區的根據地主動遣散了大量軍隊,展示了謀求和平的誠意。
但另一方面,向東北的挺進沒有停止,軍事的動員也沒有停止。固然解放區不惜主動裁軍配合談判,放棄地盤,遣散了寶貴的軍事力量,但也特別注意保留骨干,集結力量,充實裝備,把一線力量轉入二線儲備,隨時為反擊做準備,而不是一裁到底,不留余地。
雖然,最終雙十協定被國民黨撕毀了。包括放棄延安,中原突圍,蘇中根據地陷落,解放戰爭初期,我方實際上是陷入了相當被動的狀態。但這種被動是可以克服的,是上下預見到,并竭盡所能做了充分準備的。在這個過程中,千難萬險,毛主席不惜以身犯險,放棄延安后親自帶著胡宗南的部隊兜圈子,為部隊和群眾轉移爭取時間。為什么要這樣做,先下手為強不好嗎?當然不是要面子,這就是要和群眾站在一起,不是群眾的老子,是群眾的同路人。
群眾不理解,群眾要反對。那么就要教育群眾,就要示范給他們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但這種不惜,不是破罐破摔,甚至在出了錯,犯了難的時候,還要偽裝勝利,去糊弄群眾,這是要不得的。
這一切都是有準備的,在事情惡化后,要承認不足,要及時總結教訓,調整政策方針,更要承認困難,要有能力保護群眾。這樣才算既教育了群眾,又增強了群眾的支持,最終才能在更艱難,但也更偉大的斗爭贏得最后的勝利。
可以這樣說,在歷史的關頭,是最能看到偉人的非凡之處。建國后,毛主席又領導我們戰勝了許多困難,終其一生,他始終為人民利益奮斗,無私無我,這是最為后人所銘記的。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建立后,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遭遇了許多困難,甚至嚴重的挫折。典型如大躍進的失控和之后的三年困難時期。缺乏大工業發展經驗的盲目樂觀,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的推波助瀾,最終遭遇歷史罕見的天災,造成了嚴重困難。
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毛主席本身是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的。當時的主席實際上已經相對脫離了具體政務,更多是戰略指導。他一直對各種極度樂觀的數據持懷疑態度,甚至發展到要給自己的警衛員們放假,讓他們私下回鄉去做社會調查,匯報真實情形。對這段歷史的孰是孰非然,自有公論。但遭遇嚴重困難的時候,毛主席不惜犧牲個人威望,最終引導了政策實現了平穩過渡。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相忍為國,大局為重的情形,在他的一生中是不少見了。
毛主席這種不惜羽毛,無我無私的精神,在政治人物上是罕見的。毛主席的晚年,如我們知道的,充滿了一種運去英雄不自由的色彩。而我們也要看到,即使他發動了一系列運動,不惜自己一世英名,試圖實現最后的理想。但他始終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中保持著平衡,既沒有成為理想主義的殉道者,也絕非現實主義的冷酷者,而始終是對人民負責的掌舵人。
即使在他晚年,已經認識到由于時代條件的限制,他的理想是難以達到的。他也很現實的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做了必要的準備。包括日后對外開放在內的一些基本架構,在他的晚年,實際上都進行了必要的準備,而絕非是突然發明的。甚至像一些國內生產制度的改革,在他的晚年也進行過深度討論與社會實驗,細究其利弊,而絕非今天一些人想象的要一條路走到黑。
毛主席的一生有理想主義的堅持,也有現實主義的妥協。但無論是哪一種,百折不撓的前進,最終是否有利于國家民族,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他始終的判斷標準。而無論遭遇多少挫折,哪怕現實證明了理想的為時過早,他也從來沒有對人民失望。如果今天不能成功,那么也樂觀地相信希望會在未來。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他始終是信賴人民,把人民看做推動歷史發展的核心力量,對人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樂見其成,既尊重客觀歷史規律,又對歷史進程懷有堅定信心。
憑欄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毛主席的詩詞里,有所思的不是詩人,而是人民。這位偉大的詩人始終和他的人民在一起,相信只有覺悟的人民,偉大事業才有價值,才是能實現的。
在這個寒冬里,我們緬懷這樣一位空前絕后的偉大人物。偉人早已離去,但在時代的驚濤駭浪里,我們更應該不忘他的教導,堅持做好自己。我也相信,終有一天,那些偉大的理想會再次閃耀,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