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謀劃 早出兵 早換帥 早關門
毛澤東奪取東北“棋高四著”
(上篇)
高手對弈,棋高一著,就能讓對手滿盤皆輸。而毛澤東在和蔣介石奪取東北的對弈棋高四著,蔣介石怎能不徹底敗北?怎能不輸個精光?
一、棋高一著:毛澤東早早就謀劃奪取東北
毛澤東高瞻遠矚的及早謀劃東北,及早進行布局,無論國共雙方,他是第一人。
1、毛澤東對東北志在必得。東北地域遼闊,工業和交通發達,1945年超過日本成亞洲第一經濟體,東北森林廣袤,農產豐富,素稱“東北谷倉”。1942年城市化水平達到23.8%,而中國城市化水平在1986年才達到23.7%。
毛澤東在1945年4月23日召開的中共七大的一份報告中說:“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再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鞏固的基礎。” “現在,我們的基礎是不鞏固的,不要以為很鞏固了。為什么不鞏固呢?因為我們現在的根據地在經濟上還是手工業的,沒有大工業,沒有重工業,在地域上也沒有連成一片。”
由此可見兩點,一是毛澤東對東北志在必得,因 “東北是特別重要的”;二是為何寧肯“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也要奪取東北。因現在所有根據地有兩大致命弱點,都沒大工業、重工業,沒有地域連成一片。毛主席在其他談話中還講到兩條,東北能背靠蘇聯。從紅軍時就想打開背靠蘇聯的通道都沒實現;東北一旦奪取,與華北解放區連成一片,中國就解放了半壁河山。
所以,到小日本投降時,“得東北者得天下”,此言絕對不虛!搶占東北,就成為一場決定國共兩黨兩軍命運舉足輕重的棋局。
2、毛澤東早早就布局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不戰而退,致東北全境淪陷,在那里無一兵一卒,。與此相反,自“七七事變”以來,毛澤東就高度重視東北。
中共中央兩次專門研究部署東北工作。1939年1月26日,中央書記處專門研究東北抗聯,在聽取關于東北抗聯的報告后,毛澤東指出: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戰最久,有七年的歷史,現在雖只有一萬人,但成為很好的基礎?,F在的問題是使中央同東北抗日聯軍建立聯系,首先派出交通員并設法派電臺去。東北抗日聯軍,如果有好的領導,在山村及反對民族敵人等條件下有發展的可能,否則也有削弱的可能。
1944年9月4日,中央開會研究東北工作,毛澤東指出:滿洲工作之開展,不但關系中國未來局面至巨,而且已成刻不容緩之緊急任務。指示晉察冀分局及冀中區委、冀熱區黨委,山東分局及膠東區黨委各成立一滿洲工作委員會和領導一切可能的力量開展滿洲工作。
對奪取東北早有方向性思路。就在這兩次會議之間,毛澤東在1942年7月9日給劉少奇的電報指出:“須估計日本從中國戰敗后撤退時,新四軍及黃河以南的部隊集中到華北去,甚或整個八路軍、新四軍須集中到東三省去,方能取得國共合作的條件(此點目前不須對任何人說)。”此時,毛澤東對奪取東北,已有了方向性思路。
東北抗聯已占據57座城市。“九一八”后為加強東北黨組織力量,中共相繼選派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周保中、李兆麟(時名李烈生)、趙一曼、魏拯民、張甲洲等赴東北領導抗日斗爭。周保中被毛澤東贊譽為“我們的民族英雄”。東北抗聯有120多位師以上干部戰死,有楊靖宇、趙尚志外等40余位軍以上干部為國捐軀。新中國成立后,東北抗日聯軍中有10位被授予少將軍銜,這都是后話了。
由于及早謀劃,中共領導東北人民和東北抗聯同日寇血戰14年,在靠近華北建立了冀熱遼根據地。特別在蘇聯紅軍攻占東北時,東北抗聯參加了饒河、寶清等地作戰,進駐了8個地區57座城市,積極建黨建政。1945年9月,東北抗聯改名為東北人民自衛軍,周保中任總司令,到10月,已發展到7萬余人,這成中共奪取東北的重要力量。
蔣介石拱手相讓了東北,在淪陷的東北無一兵一卒,而中共源源不斷派干部進入東北,領導抗聯血戰14年。這樣的兩相對比,還用作什么雄辯?
二、棋高二著:毛澤東命令迅速出兵東北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卻命令解放區抗日軍隊“原地待命”,“不準擅自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及時做出直接進軍東北,這是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關鍵一招。
1、中共中央決定建立東北局。在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由劉少奇代理毛澤東主持中央工作。1945年9月15日,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由少奇提議,彭真任第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政治委員,陳云、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立即開赴東北。后羅榮桓、李富春、張聞天、高崗等也陸續派往東北,七大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有22人到了東北,已占到近三分之一。毛澤東還親自點將,派正患病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部長陳正人,出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政治部主任。
2、毛澤東命令迅速出兵東北。命令冀熱邊特委書記、晉察冀軍區第13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李運昌率部五個團進駐承德、山海關至赤峰、朝陽、錦州和沈陽一線,切實控制進入東北的陸上交通。
蘇軍囿于外交條約限制,對進軍東北的八路軍不太友好。劉少奇似乎沒毛澤東進軍東北的信心,于9月7日提出:去東北部隊只保持原定的5個團,“因情況不明,暫時決定不派更多部隊去”。毛澤東即于重慶復電不同意:熱、察兩省為我必爭,及時增駐重兵十分必需,除去東北者外,僅控制熱、察兩省就應有20個團的兵力。而去東北的部隊除原定的5個團外,至少應再從山東、冀魯豫及晉察冀抽出10個1500到2000人的團,經冀東、熱河分散開入東北活動。不難看出,毛澤東決意出兵東北十分及時。
9月11日,書記處決定:由山東抽調四個師12個團進入東北,并電令華北去東北干部即日集中起程。海陸并進,日夜兼程,至11月底,中共所屬新四軍第3師所轄3萬余人,陜甘寧第359旅、教導第二旅,警備一旅各一部及延安抗大、延安炮校等共萬余人;晉綏第第32團,冀魯豫第21團,連同羅榮恒的部隊共11萬余人,2萬余黨政軍干部,陸續到達東北。
如果沒有毛澤東的堅決果斷的先機出兵東北,一旦美式裝備和訓練的國軍精銳,經美艦運至東北,中共的軍隊再想進入東北,就難如登天。
可歷史是人民書寫,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是由毛澤東主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