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53問楊繼繩:為何篡改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
一、楊繼繩篡改的九個字
先請大家仔細看看下面的兩段文字。
1、《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下簡為《報告》 ):周恩來總理強調指出,這一時期,我們不但沒有借一文錢外債,而且把過去的外債幾乎全部還清了。我們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十四億零六百萬新盧布,已經按期償還了十三億八千九百萬新盧布,剩下的尾數一千七百萬新盧布,我們已經向蘇方提出,用今年對蘇貿易的順差額中的一部分來提前全部還清。不僅如此,我們還拿出了比這個時期償還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附一)。
2、《墓碑·第十五章·二》:1964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自豪地說:在經濟困難時期,“我們不但沒有借一文錢外債,而且把過去的外債基本還清了,我們欠蘇聯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06億新盧布,已經按期償還了13.89億新盧布,剩下尾數1700萬新盧布我們已向蘇聯提出,用今年對蘇貿易的順差中的一部分來提前還清。不僅如此,我們還拿出比這個時期償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
如果不細心審視,看后的你,一定會認為:這兩段文字,沒什么區別。
如果細心地再看一遍,看后的你,一定會發覺:這兩段文字,有區別。
第一段文字的“周恩來總理強調指出,這一時期……”,被楊繼繩改成了“周恩來……自豪地說:在經濟困難時期……”。楊繼繩將“強調”篡改成了“自豪地說”、將“這一”篡改成了“在經濟困難”,僅僅改了九個字。
可能有讀者會這樣認為:楊繼繩就改了這么幾個字,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我卻要告訴大家:雖然楊繼繩只改了九個字,可是,九個字里面卻暗藏了天大的殺機!請細看分析:
二、周總理所指的“這一時期”
《報告》:“周恩來總理強調指出,這一時期,我們……”。這句話中的“這一時期”指的是哪一個時間段呢?
周總理作工作報告的時間是 在1964年12月21日和22日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報告》中有“ 周恩來總理在報告中首先指出,從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959年4月18日至4月28日在北京舉行)以來,……”。據此,“這一時期”起始時間最遲不應超過1959年4月。
《報告》在談及工農業生產時,有“農業生產前兩年連續增產,今年又獲得了更好的收成”和“1964年全國工業總產值,預計比1963年增長15%以上”的表述,可見1964年就是“這一時期”的終結了。
所以,周總理《報告》中所指的“這一時期”,時長最短不會低于5年零8個月(1959年4月至1964年12月)。而它的實際所指是二屆人大自1959—1964年的整個任期,時長為整6年,包括1959—1961年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和1962—1964年的經濟好轉后的三年。
三、楊繼繩所指的“經濟困難時期”
我們知道,我國官方所指上世紀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是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的1959年到1961年。楊繼繩稱之為大饑荒時期。他在《墓碑》中窮盡筆力和想象力刻劃了這個時期:
“中國餓死3600萬人。因饑餓使得出生率降低,少出生人數為4000萬人。餓死人數加上因饑餓而少出生人的數,共計7600萬人。”
“在信陽,在通渭,在鳳陽,在亳州,在羅定,在無為,在館陶,在濟寧,在四川省的不少地方,幾乎家家都有人餓死,很多家庭人口全部死絕,有的村莊死得絕無人跡。”
“這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災荒都望塵莫及的數字: ……餓死人數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荒死人數的好幾倍。”
“沒有呼天搶地的哭聲,沒有披麻帶孝的禮儀,沒有送葬的鞭炮和紙錢,沒有同情,沒有悲哀,沒有眼淚,也沒有震驚和恐懼。幾千萬人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神精麻木地消失。有的地方用大車將死人成批地拖到村頭的大土坑里,有的地方因無力掩埋,死人的胳膊和腿還露在外面,有的地方死人就倒在尋找食物的路旁,還有不少死人長時間放在家里被老鼠啃掉了鼻子和眼睛。”
“死亡前的饑餓比死亡更恐怖。玉米心吃光了,野菜吃光了,樹皮吃光了,鳥糞、老鼠、棉絮都用來填肚子。在挖觀音土的地方,饑民們一邊挖,一邊大把大把地往自己嘴里塞著觀音土。死人的尸體,外來的饑民,甚至自己的親人,都成了充饑的食品。那時,“人相食”不是個別現象,古籍記載“易子而食”,而在大饑荒年代,吃親生兒女的事件就有多起。”
“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悲劇。在氣候正常的年景,沒有戰爭,沒有瘟疫,卻有幾千萬人死于饑餓,卻有大范圍的“人相食”,這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異數。”
四、篡改的九個字里面暗藏的天大殺機
當我們了解了楊繼繩所賦予“經濟困難時期”的這些特殊內容以后,再來看周總理在《報告》中所說的“這一時期,我們不但沒有借一文錢外債,而且把過去的外債幾乎全部還清了。 ……不僅如此,我們還拿出了比這個時期償還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問題就出來了。
由于周總理說的“這一時期”被楊繼繩篡改成了“在經濟困難時期”,全句就變成了“在經濟困難時期,我們不但沒有借一文錢外債,而且把過去的外債幾乎全部還清了。 ……不僅如此,我們還拿出了比這個時期償還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
這句話的后面潛臺詞可就多了。楊繼繩在告訴那些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的讀者:
1964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自豪地說:在餓死3600萬人的大饑荒時期,“我們不但沒有借一文錢外債,而且把過去的外債基本還清了,……不僅如此,我們還拿出比這個時期償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
1964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自豪地說:在餓死3600萬人、少生4000萬總共損失7600萬的大饑荒時期,“我們不但沒有借一文錢外債,而且……”
1964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自豪地說:在“人相食不是個別現象(即是普遍現象)” 的大饑荒時期,“我們不但沒有借一文錢外債,而且……”
……
讀者的憤慨情緒就這樣被楊繼繩煽動起來了。
自己國家大饑荒,人相食,餓死幾千萬,不聞不問,卻拿大把金錢物資支援別人,還“自豪地說”,世界還有比周恩來、比共產黨更無恥的嗎!
誰會想到楊繼繩有如此下作奸詐,耍陰謀,搞篡改,字里藏刀?
事實上的“經濟困難時期”,我國不但沒有還清欠蘇聯的債,而且在1960年因貿易欠交又欠了20億盧布的新債,1961年又借了蘇聯50萬噸白糖的新債!(《 47問楊繼繩:毛主席是為爭氣提前還清欠蘇聯的債嗎》)
附:百問楊繼繩·前言與目錄
http://oisum.com/Article/lishi/2017/06/380363.html
已發帖:
http://oisum.com/e/DoInfo/m_listInfo.php?mid=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