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奮(1919~1956),原名高啟節,臨朐縣趙家樓村人。出身農民家庭,受過小學教育。少年時期受老師郭景憲(參加過北伐革命軍)反帝反封建思想影響較深,后得到族兄高啟云的教育,并經其介紹于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縣內最早的共產黨支部書記,是臨朐革命工作的開拓者和人民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高奮一生矢志革命,十幾歲時即在家鄉創辦青年識字班夜校,發動群眾伐地主的樹,收地主的莊稼,救濟貧民。“七·七”事變后,他經常以推鹽為名奔走于壽光、益都、臨朐之間,了解抗日救亡形勢,尋找黨的組織。1938年1月,日軍侵占臨朐。3月,他帶領數十名青年到益都參加八路軍,戰斗在膠濟線南北,抗擊日軍。
1938年12月,高奮帶領部分戰士返回臨朐開辟抗日根據地,參加臨朐縣獨立團(后改編為獨立營),任中共臨朐縣委委員、軍事部長、獨立團七連指導員。他帶領部隊轉戰臨朐、臨淄、博山一帶,開展抗日斗爭。1939年10月,率獨立營配合山東縱隊第一支隊,參加了五井戰斗。1940年夏,日、偽軍進行“掃蕩”和“強化治安”,臨朐形勢惡化,黨政機關轉移至沂南。為使臨朐根據地不致淪陷,高奮受命率領20余名戰士返回臨朐,開展武裝斗爭。在日軍重兵壓境,難以立足,又一度與上級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他率隊果斷地鎮壓了趙家莊的鐵桿漢奸“憨蛋”,擊潰高家莊偽軍班,繳獲其全部武器,打擊了日偽囂張氣焰,初步立住腳跟。7月,他在對敵戰斗中負重傷。12月,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健康,即奉命任益都縣大隊教導員并代理中共臨朐縣委書記。1941年,日偽頻繁“掃蕩”,臨朐被“蠶食”將盡,加之縣長馮少伯叛黨投敵,帶領日、偽軍到處搜捕共產黨員,環境十分艱苦。高奮不顧身體的傷病,帶領武工隊轉戰于臨朐、益都南部山區及昌樂境內,一直堅持到1943年上半年。
1943年6月,高奮帶領臨朐籍戰士插回臨朐,一面鎮壓敵人,打擊偽政權,一面恢復黨的地下組織,發展地方武裝。在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的支援下,解放臨朐南部地區,先后建立龍山、九山、米山、峰山4個區地方政權。同年9月,中共臨朐縣委改稱中共臨朐縣工委,臨朐縣政府、臨朐縣大隊相繼成立,高奮任工委書記兼縣長、大隊長。當時,臨朐縣正處“無人區”時期,瘟疫流行,餓殍遍野,高奮領導全縣黨政軍干部一面開辟解放區,一面組織醫療隊防疫治病,組織群眾以工代賑、生產互助、重建家園。在戰斗間隙,高奮經常光著肩膀、挽著褲腿幫助群眾拉犁、開荒、種地。還為孤寡老人挑水、煎藥。
1943~1947年,他領導全縣開展減租減息、土地改革運動,并親自指揮地方武裝,多次打退從昌樂入境的國民黨反動武裝,保證了土改工作的順利進行。1947年,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臨朐形勢惡化,中共魯中三地委決定臨朐的黨、政干部暫時轉移。高奮主動要求留在臨朐,他對地委領導說:“我是縣長和縣委書記,不能扔下臨朐人民不管!”經地委同意,他留下帶領武工隊同國民黨還鄉團進行斗爭,解放區群眾相互傳告“高縣長沒走”。他在險惡的環境里帶領全縣人民浴血奮戰,迎來臨朐全境解放。
1948年3月,高奮調到中共魯中三地委任委員、財委副書記,為支援前線,帶病堅持工作。同年9月升任副專員。
1949年,他隨軍南下,任山東干部大隊代理政委。途中病重,躺在擔架上召開會議,堅持工作。1950年2月,任浙江省委紀律檢查處處長,被選為省第一次黨代會代表。1951年在上海華東醫院治病期間,幫助醫護人員學習“三反”、“五反”文件,被稱為“醫生的醫生”。1953年6月,調華東醫院任黨組書記兼副院長,不久,又調任上海市機關黨委書記。1955年冬,肝病復發,再次住院,病危時。他向組織囑托把自己的軀體交給醫院解剖,供醫學研究之用。高奮與疾病作了頑強的斗爭,終因醫治無效于1956年病逝,年僅37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