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真學習、廣泛運用、和重大發展
——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18周年而作
林伯野
紀念偉人毛澤東誕辰的最好的行動之一就是宣傳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澤東哲學思想。
毛澤東哲學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和領會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廣泛地運用于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取得了震驚世界的偉大成績,并在許多重大方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真學習
毛澤東的正確的世界觀不是從小就有的。他在政治思想上,曾經歷了從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到革命民主主義,再到共產主義的轉變過程;在哲學上,經歷了從唯心論到二元論,再到辯證唯物論的過程。
在1918年以前,毛澤東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他說:“我即宇宙”把精神之我夸大為全宇宙。他還曾宣傳英雄史觀。他在1915年9月6日《致肖子升信》中說:“巨夫!偉人為一朝代之代表,將其前后當身之跡,一一求之至徹,于是而觀一代,皆此代表人之附屬品矣。”把一代人看成是某個偉人的附屬品,這是典型的英雄史觀。
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時,他的世界觀是唯心主義的。他當時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心力》,老師打了100分。可見他把心的力說得多么宏大了。毛澤東說:“在這個時期,我的頭腦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及空想社會主義的有趣的混合物。”(《早年毛澤東》第18頁)后來在1918年和五、四運動以后,毛澤東經過認真學習,才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青年毛澤東抱有改造社會、救國救民的大志,所以他在1920年第二次到北京后,陸續學習了《共產黨宣言》、《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史》等書,才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和無產階段專政學說,確立了對共產主義和唯物史觀的信仰,實現了世界觀的根本轉變。從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正如斯諾所說:1920年夏,“毛澤東同志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行動上己經是決不動搖的馬克思主義者了。”(《早年毛澤東》第87頁。)在1921年1月21日毛澤東致蔡和森的信中,他明確宣布:“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
在這以后,毛澤東在忙碌的革命工作巾,仍然抓緊學習哲學。斯諾在《毛澤東印象記》一文中說:
“毛澤東是一個熱心的哲學研究者。有一次我正在夜里訪問他,談中國共產黨黨史,忽然有人帶來了幾本哲學方面的書籍。這時,毛澤東就要求我延期再談。他就用了三、四夜的功夫精讀了這些書。在這樣的讀書時間內,他似乎是不顧一且的樣子。他并不只讀馬克思派哲學家的書,,而且讀些古希臘哲學家的東西,至于斯賓諾莎、康德、歌德。黑格爾、盧梭的著作,當然也是讀的,并且遍讀其他哲學家的著作。”(同上書,第331頁)
1932年4月,紅軍攻克漳州。毛澤東收集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著作。據當時陪他去找書的曾志回憶說:
“我同他一同去龍溪中學翻書,在圖書館里他一邊翻一邊說這個好,那個好,找了好多書。是用汽車運到中央蘇區的。他很可能就是在這里找到《資本論》、《兩種策略》、《“左”派幼稚病》、《反杜林論》等書和經濟之類書的。”(張萬祿著:《毛澤東的道路》(1921--1935)第566頁)
這些書運到中央蘇區后,毛澤東不但自己讀,有幾本還推薦給其他領導人看。彭德懷回憶道:1933年秋天“接到毛主席寄給我的一本《兩種策略》,上面用鉛筆寫著(大意)此書要在大革命時讀著,就不會犯錯誤。在這以后不久,他又寄來一本《“左”派幼稚病》”,(這兩本書都是打漳州中學時得到的)他又在書上面寫著: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書,叫做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會知道“左”與右同樣有危害性。”
紅軍勝利到達延安以后,黨中央有了個相對安定的環境。于是毛澤東又在百忙中擠出時間,精讀了一大批哲學書籍。它們是:
1、西洛可夫、愛森堡等著《辯證法唯物論教程》(批注于1936年11月---1937年4月)
2、米丁等著(《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批注于1937年7月以前)
3、艾思奇著《哲學與生活》(摘錄于1937年9月)
4、李達著《社會學大綱》(批注于1938年1----3月)
5、博古譯《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批注于1938年12月以后)
6、艾思奇編《哲學選集》(批注于1939年5月以后)
7、西洛可夫、愛森堡等著《辯證唯物論教程》中譯本第4版。(批注于1941年3月以后)
8、艾思奇著《思想方法論》
9、河上肇著李達等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理論》
中華人民共國成立之后,毛澤東依然對學習哲學十分重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1964年10月以后,他精讀并批注了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第3冊。在1965年后,他又精讀和批注了李達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綱》。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了一本《毛澤東哲學批注集》,如實地反映了毛澤東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動人事跡。
從這些史料中既可以看出毛澤東讀書的認真態度,又可以看出毛澤東的讀書方法。他是既看又劃,又批又注;既用眼,又用腦,又動手。在他讀過的書上,劃有豎線、橫線、斜線、浪線、三角、方框、圈、點、問號、x、等。橫線有劃一道的、有劃二道的、三道的。可見其用心之細。
綜觀毛澤東的批注,我覺得有以下六個特點:
1、抓住該部分的本質、要害。
如:第6頁批語:“辯證法的本質即對立統一規律”。
第50頁:“世無無量之物。”
第314頁:“理論是政治斗爭的重要因素,組成部分。”
第322頁:“最初的唯心論發生于原始人的無知,后世的唯心論的發展由于統治階級的需要。”
第354頁:“那時(按:指在人類最初的發展階段上)人類還只是自然物。后來,生產發達,才加上社會性。”
第361頁:在“辯證法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旁批道:“不但是一個部分,而且是一個基礎。”
2、聯系實際如:
第9頁:在原書批判不從現實出發的旁邊,寫道:“不從具體的現實出發,而從空虛的理論命題出發,李立三主義和后來的軍事冒險主義與軍事保守主義都犯過此錯誤,不但不是辯證法,而且不是唯物論。”
又如,第52頁:在原著講不同的質有不同的量旁邊,寫道:“紅白軍質不同,量也不同-----行軍速度、任苦程度、作戰力量。國共兩覺,質不同,量亦不同。路遙知馬力,馬力是質,路遙是量。”
又如,第53頁和第54頁,在原書“新的質給予了發展之新的量”旁邊,批道:“睡得死,能力增加,精神疲勞,則產量減少。”“分配土地這個政策的質,規定了農民積極性的提高,大量地擴大紅軍,發展農業經濟與合作社。”“和平和民主政策的結果,使得抗日力量大為增加。”“如果中國實行民主制度,全國各方面的發展將不可限量,故必須量與質之聯結。”
3、表示贊成、反對或疑問如:批上“好”、“對”、“一針見血之言”、“這樣說是不對的”、“未免重復”、“還沒有弄清楚”等。有許多地方打了問號。我數了一下全書正文共506頁,問號就打了155個。
4、加以補充或糾正如:
在第361頁,在原文“辯證法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不可分的構成部分”旁邊批道:
“不但是一個部分,而且是一個基礎。”更明確了辨證法唯物論的重要性。
在原文“在中國研究辯證法唯物論的哲學,是要站在民族的基礎上的”旁邊,毛澤東作了重要的補充:“是要站在民族的和勞動人民的基礎上的。民族的與勞動階級的利益之一致。”強調要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上。
在第364頁原文:“中庸思想常常就被人曲解為折衷主義,或妥協調和主義。”下面,毛澤東劃了兩道橫線,又在旁邊批道:
“中庸思想本來就有折衷主義的成分,它是不反對剝削又反對過分剝削的折衷主義,是孔子主義即儒家思想的基礎。不是‘被人曲解。’,他本來是這樣的。”這就糾正了原文的錯誤,使人們讀了之后,對中庸之道有了正確而深刻的認識。
在第371頁原文“日本侵略中國就不能不產生喚醒中國的作用。”旁批道:“墳墓都是自已挖的。”這就更深刻、更生動了。
在第373頁原文“沒有一定的斗爭不能有一定的統一,所謂‘不打不成相識。’沒有一定的統一性也不會有斗爭。”下面,毛澤東劃了兩條橫線,還在旁邊批道:
“一定條件下的斗爭與一定條件下的統一,原文忽咯了這種一定條件,說了結果忘了原因。”強調了具體條件是斗爭和統一的原因。
在第376---377頁原文“基本的方面不一定是發展的主導方面”的下面劃了一條橫線,又批道:
“基本、主導,主要意思是一樣的,將他們區別起來是不對的。”
又如,在第400頁,原文提到“他們不把認識論辯證法相聯結,而獨立的去研究”,毛澤東批道:“不是將二者聯結,而是并非兩個東西,只是一個東西。”明確點出,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在第451頁,原文說:“人類的改變世界,是不斷地在進步,決不停止在現狀上。動物的改變卻不是送樣的。螞蟻、蜜蜂始終只依賴著它們生來的能力去生活。”毛澤東在旁邊寫上了自已不同的看法:“并不是沒有微弱的變化,永遠停滯的東西是沒有的,我想。”過樣就堅持了辯證法的發展觀。
5、勘誤把書中印錯的地方改正過來。如第249頁的“辯證唯物”少印一個論字,毛澤東把它加進去。第308頁“成為”錯印為“或為”。毛澤東把或字劃去,改為成字。第420頁,把“但是”印成“我是”。毛澤東把我字劃去,把但字寫上。第417頁,書中把季諾維夫的名字印成季維諾夫,毛澤東把它勾了過來。大家看,毛澤東讀書是何等細心!
6、修改原文有的地方毛澤東認為原文寫得不合適,就把自己認為更好的文字寫進去。如第257----258頁,原文“偶然性是與必然性相對立的范疇,它并不是與因果性相對立的范疇。但偶然性的本身也是有原因的。”毛澤東在但字旁邊,寫上“因為”二字。很顯然,就把這兩對范疇的關系表述得更科學了。
7、在批注中大大發展了原文的思想。最顯著的事例就是毛澤東在1965年他72歲時讀李達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綱》(內部討論稿)時,在第一節旁寫了很長一段,不但發展了著者的論點,而且是對對統一規律和整個唯物辯證法的更深刻的、更新穎的表述。這段文字是:
“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其他范疇如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聯系、發展……等等,部可以在核心規律中予以說明。蓋所謂聯系就是諸對立物間在時間和空間中互相聯系。所謂發展就是諸對立物斗爭的結果。至于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應與現象本質、形式內容等等,在核心規律的指導下予以說明。舊哲學傳下來的幾個規律并列的方法不妥,這在列寧己基本上解決了。我們的任務是加解釋和發揮。至于各種范疇,(可以有十幾種)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對立統一去說明。例如什么叫本質,只能說本質是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此等等。”這就很好地解釋和發揮了列寧的提法。
這種認真學習的態度和學習實踐,為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廣泛運用和重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廣泛運用
毛澤東是學以致用的典范。在遵義會議以后,他肩負著領導紅軍和全黨的重任,在斗爭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決問題。
1941到1942年,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中國共產黨開展了第一次大規摸的整風運動。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文章中,系統地闡明了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論的思想路線,論述了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原則。
我們從以下個方面,介紹毛澤東是怎樣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實際工作的:
第一、毛澤東運用哲學闡明了中國革命的規律和道路
毛澤東把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運用于政治領城,寫出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等著作中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基本規律。即經過新民主主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闡明了不斷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階段論的統一。闡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
第二、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1943年6月1日,毛澤東寫了《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其后又寫了《關于健全黨委制》和《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文。,毛澤東倡導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基本的方法有: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矛盾分析等。具體的方法有:“解剖麻雀”、“彈鋼琴”、“朐中有數”、“留有余地”、“多謀善斷”、“兩條腿走路”、“波浪式前進”等。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革命工作實踐相結合,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新的貢獻。
毛澤東說:“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采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
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工作方法是認識論中一般和個別的辯證法的體現。人們總是先認識個別事物,進而抽象出事物的一般,然后再在一般規律的指導下,深入認識個別,以豐富對一般的認識。這在領導方法上表現為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一般號召可動員廣大群眾,個別指導可突破一點,取得經驗,指導全面。
關于領導和群眾相結合,毛澤東說:“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把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糸統的)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54頁》
第三、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社會主義建設
到1955年底前,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繁重的建設任務擺在我黨面前。毛澤東在作了調查研究之后,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他提出要正確處理十大關系即十大矛盾,這十大關系是: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這是把唯物辯證法運用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典范。
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會主義還有沒有矛盾?當時有的人斷言社會主義社會己沒有矛盾,沒有對立,只有差別和統一;認為發展己不是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而是差別的統一和融合。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辯證法是和諧的辯證法。毛澤東反對這種看法。1957年2月,他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全面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精當地論述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揭示了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運動規律,具體闡明了必須正確區分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創立了兩類社會矛盾的學說,解決了馬克思主義在發展中的新問題,捍衛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
第四.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統一戰線
1935年底,毛澤東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了國內外形勢,認為中日矛盾己成為主要矛盾,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咯。從哲學的高度闡明了統一戰線的辯證法。
統一戰線是毛澤東總結的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略》、《〈共產黨人〉發刊詞》等文中提出了三條重大原則:
1、要善于抓住各個時期的主要矛盾,確定主要打擊對象。
例如,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要團結一切抗日力量,打擊日本帝國主義,而不是同時反對其它帝國主義。
2、要具體分析統一戰線中各派的特點,區別對待。
如: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對頑固派,既要團結他,又要孤立他。這就要有理、有利、有節。有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不斗則己,斗則必勝。有節:適可而止。這些都體現了辯證法關于斗爭性是無條件的,而斗爭形式是有條件的原理。
3、在統一戰線中要既聯合,又斗爭。既反對一切聯合,否認斗爭,也反對一切斗爭,否認聯合。要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反對一切經過統一戰線。
毛澤東的統一戰線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光輝運用。
第四.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軍事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咯問題》一文巾,總結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把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運用于軍事斗爭領域。在抗日戰爭時期,總結了抗日戰爭的經驗,寫出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和《戰爭和戰略問題》。在這些著作中,毛澤東用客觀的、全面的觀點考察戰爭,揭示了抗日戰爭的客觀規律,闡明了戰爭與政治、戰爭與經濟,戰爭與革命、戰爭與和平的辯證關系,論述了戰爭的客觀規律和自覺的能動性的辯證關系闡明了人民戰爭的戰戰術的辯證法。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根據新的情況,又寫出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和《十大軍事原則》等名著中,提出了戰略進政的原則,制定了戰略決戰的藍圖。在這些著作中,揭示了軍事領域的一般規律,即軍事辯證法。軍事辯證法這一名詞,在人類思想史上,是毛澤東首先提出的。
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思想十分豐富。詳細介紹可以寫一本相當厚的書。(筆者在上世紀80年代,曾主編出版過《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思想新探》一書)這里只能擇其要點略作說明:
1、戰爭與政治毛澤東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戰爭一刻也離不了政治。”(《毛澤東選集》第2卷笫447頁)毛澤東認為戰爭的直接目的是保存自已,消滅敵人。戰爭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
2、戰爭中的人和物戰爭中的人和物缺一不可,但二者的作用不同,人是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因為人有自覺的能動性,而物是被動的,受人支配的。所以,兵民是勝利之本,人民戰爭必定勝利。同時也要注意壯大和改進我方的物的條件,發展經濟,改善武器裝備。
3、人民軍隊建設的辯證法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所以毛澤東特別重視人民軍隊的建設。
(1)、他深刻地闡明了我軍的宗旨和三大任務。他說“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緊緊地和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940頁)我軍的任務不僅是打仗,還要生產和做群眾工作。
(2)、他闡明了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的關糸。政治是靈魂,是統帥,是一切軍事工作的生命線。做好了政治工作,才可能做到官兵一致、軍民一致、軍政一致、瓦解敵軍和提高我軍戰斗力。既要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又要反對空頭政治。
(3)、他闡明了軍隊內部民主和集中的關系。我軍是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戰斗集體。它必須有嚴格的紀律。毛澤東為我軍制定了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三大紀律是:一、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是: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這體現了我軍宗旨,密切了軍民關系,執行了俘虜政策,極大地提高了我軍的戰斗力。我軍既有高度集中,也有充分的民主。在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等的倡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形成了三大民主的優良傳統。這就是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軍事民主。政治民主體現在官兵平等,一起開班務會、連務會或軍人大會討論和解決各種問題;經濟民主體現在經濟公開,由士兵中選出經濟委員組成經濟委員會,以檢查和制止貪污和浪費。軍事民主就是充分發揚官兵智慧,來練好兵,打好仗,總結好經驗。
(4)他闡明了我軍既要革命化,又要現代化和正規化的關系,為我軍的不斷發展壯大,指明了方向。
4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辯證法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的長過程中,總結了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和戰術,打敗了強大的國內外敵人。他所揭示的是如何使用戰爭力量的辯證法。其主要內容是:
(1)戰略止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毛澤東說:“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1088頁)戰略上要敢于斗爭,以一當十;戰術上要善于斗爭,以十當一。這就充分體現了戰略和戰術相反相成的辯證法。
(2)保存自已,消滅敵人。毛澤東說:“保存自已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就是戰爭的本質,就是一切戰爭行動的根據。”(《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450頁)這對矛盾普及于戰爭的全體,貫徹于戰爭的始終。保存自已的目的在于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又是保存自已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有的時候,為了保存自已,可以不打就走。有的時候,應該犧牲局部,保全主力。
(3)、進攻與防御進攻與防御是實現戰爭目的的基手段。無論是戰略、戰役和戰術,都不外這兩種基本形式。進攻和防御是相反的,又是互相依存、互相滲透、互相轉化的。沒有進攻,就不必防御;沒有防御,就不必進攻。戰略上的防御,可以在戰役戰斗上進攻。在總的進攻中也不排斥在某些方向進行防御。攻與防可以互相配合,互相轉化。毛澤東在其軍事著作中,不僅從理論上闡明了攻與防的辯證關系,而且根據中國革命戰爭中長期敵強我弱的特點,提出了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把防御與進攻巧妙地結合起來。他領導我軍從戰略防御到戰略反攻,再到戰略進攻,解放了全中國。
(4)持久戰與速決戰毛澤東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戰略持久中戰役戰斗的速決戰。把戰略上的持久戰與戰斗上的速決戰辯證地結合起來,是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思想的一大貢獻。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必須實行戰略持久戰。但是,只有在戰役戰斗上堅持速決戰,才能達到戰略持久的目的毛澤東說:“速決戰不是心里想要如此做就做得成功的,還須加上許多具體的條件。主要的條件是準備充足,不失時機,集中優勢兵力,包圍迂回戰術,良好陣地,打運動中之敵,或打駐止而陣地尚不鞏固之敵。不解決這些條件,而求戰役戰斗的速決,是不可能的。”(《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18頁)
在特殊條件下,也可以在戰役戰斗上實行持久戰,例如解放戰爭中攻打太原就是這樣。這是因為敵人己成甕中之物,久圍可大大減少我方損失。
(5)、內線作戰和外線作戰內線與外線和攻防兩種作戰形式有密切關系。毛澤東深刻闡明了內線和外線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辯證關系。他說:“處于戰略上內線作戰的軍隊,特別是處于被圍剿環境的紅軍,蒙受著許多的不利。但我們可以而且完全應該在戰役或戰斗上,把它改變過來。將敵軍對我軍的一個大圍剿,改變為我軍對敵軍的許多各別的小圍剿。………這即是所謂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圍剿’中的圍剿,封鎖中的封鎖,防御中的進攻,劣勢中的優勢,弱者中的強者,不利巾的有利,被動中的主動。”(《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07—208頁)這是毛澤東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把辯證法運用得出神入化了。
(6)、正規戰與游擊戰
進攻和防御戰又有三種具體的作戰形式,這就是陣地戰、運動戰和游擊戰。陣地戰和運動戰都是正規戰。游擊戰和正規戰都是中國革命戰爭所需要的。朱德說:“陣地戰、運動戰和游擊戰三種的配合,是戰勝敵人所必須采取的戰法,”(《朱德選集》第37頁)在中國革命戰爭中,游擊戰非常重要。劉伯承說:“要游要擊,并使‘游’與‘擊’相配合。”‘游’所以掩護自己的弱點,尋找敵人的弱點。‘擊’所以揚自已的特長,撇開敵人的特長。應使‘游’與‘擊’巧為配合。(《劉伯承軍事文集》第121頁)
把游擊戰提到戰略地位的高度,是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思想的一個偉大創造。他寫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文,對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作了完整系統的說明。他說:“游擊戰的戰略作用就有兩方面:一是輔助正規戰,一是把自已也變為正規戰。(《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466頁)”他和朱德一起提出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主張。1930年11月,毛澤東親自寫了一幅對聯,掛在紅一軍召開的反圍剿誓師大會主席臺的兩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券;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見1982年3月12日《解放軍報》)毛澤東的游擊戰理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許多進行反法西斯戰爭的國家所采用,發揮了很大作用。西德的《軍事與經濟》雜志上,有文章說:“毛澤東的游擊戰略,己有效地改變了世界面貌。”
(7)、殲滅戰與消耗戰
從消滅敵人的程度來看,作戰形式還可以分為殲滅戰與消耗戰兩種。毛澤東對這二者的關系作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打殲滅戰的方針,這是促進我軍力量由量變到質變的重要指導思想。
毛澤東認為,殲滅戰與消耗戰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一般來說,殲滅戰是主要的,消耗戰是次要的。但兩者又是互相滲透、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在敵強我弱時,我軍在戰略上要打消耗戰,但在戰役戰斗上,卻要打殲滅戰。戰役戰斗上的殲滅戰是達到戰略上消耗敵人的主要手段。殲滅戰可較大地消滅敵人的力量,可大量利用敵之人力物力補充自已,可嚴歷打擊敵人的士氣。可逐步改變敵我力量的對比。有時候在戰役和戰斗上也可以打消耗戰。毛澤東說:“戰役的消耗戰是輔助的,但也是持久戰所需要的。(《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469頁)”
到總體上我強敵弱時,我軍在戰略上要打殲滅戰,但在某些條件下,也不完全排斥消耗敵人。
(8)集中兵力與分散兵力
要達到保存自已消滅敵人的目的,必須靈活使用兵力,時而集中,時而分散。毛澤東深刻闡明了集中使用兵力與分散使用兵力的辯證關系。
毛澤東認為集中兵力是我們制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他說:“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五倍六倍于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這樣,在全體上,我們是劣勢(就數量來說),但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的戰役戰斗上,我們是絕對的優勢,這就保證了戰役的勝利。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將在全體上轉變為優勢,直到殲滅一切敵人。”(《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1143頁)
毛澤東還把集中兵力與各個殲滅敵人聯系起來,他說:“在有強大敵軍存在的條件下,無論自已有多少軍隊,在一個時間內,主要的使用方向只應有一個,不應有兩個。”(《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08頁)
分散使用兵力,有時也是必要的。例如:我軍在執行工作隊任務時,就要分兵以發動群眾。搞生產時也要分兵。就是打仗,在敵駐我擾時也是要分兵去干的。
所以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把兵力的集中與分散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正規戰的集中兵力與游擊戰的分散兵力相結合;把正面戰場上的集中兵力與敵后戰場上的分散兵力相結合;把主力軍的集中使用兵力與游擊隊、民兵的分散使用兵力相結合;把兵力在主要方向上的集中與在次要方向上的分散相結合。這就是在使用兵力問題上的辯證法。
(9)、戰爭中的主動與被動
軍隊只有掌握有主動權,才能達到保存自已消滅敵人的目的。毛澤東從哲學的高度論證了主動與被動的辯證關系,豐富和發展了關于在戰爭中爭取主動的學說。
力爭主動,力避被動是軍隊獲得行動自由,爭取勝利的根本條件。毛澤東說:“主動性,說的是軍隊的行動自由權。軍隊失掉了主動權,被逼處于被動地位,這個軍隊就不自由,就有被消滅或被打敗的危險。”(《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379頁)
歷來的軍事家都強調主動性。毛澤東繼承了前人的思想,更全面地論述了這個問題。他對主動權主客觀條件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主動或被動是和戰爭力量的優勢或劣勢分不開的。因而也是和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分不開的。此外,也還有利用敵人的錯覺和不意來爭取自已的主動和逼敵處于被動的情形。”(《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455頁)戰爭力量的優勢或劣勢是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是,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也影響到優勢劣勢、主動被動的變化。毛澤東說:“戰爭力量的優劣本身,固然是決定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還不是主動或被動的現實事物,必待經過斗爭,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方才出現事實上的主動或被動。”(《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459頁)優秀的指戰員善于認識和利用客觀觀律,從必然中獲得自由,把握主動。紅軍在長征中的四渡赤水就是毛澤東從被動中高度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生動體現。
軍事辯證法思想的發展,曾有過三種形態:即古代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以中國的《孫子兵法》為代表);近代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以德國的克勞塞維茨為代表);現代無產階級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以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思想為代表)。博大精深的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思想,已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毛澤東軍事著作己成為各國軍事家必讀的書。有的國家規定軍官晉升必須寫出論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論文。美國把毛澤東軍事著作列為編寫軍事條令人員的必讀書。我們中國的革命者更應認真地學習它們。
第四、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黨的建設,提出了黨的建設的辯證法。
首先,他分析了黨內矛盾產生的根源。他說:“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生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281頁)“這是社會上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同上)小中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甚至地主階級的思想,都會反映到黨內來。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就是開展正確的黨內斗爭。
毛澤東提出了解決黨內矛盾的公式:團結—批評—團結。“講詳細一點,就是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毛澤東選集第5卷笫359頁》)毛澤東主張對犯錯誤的同志要兩點論,要允許人犯錯誤,要幫助人改正錯誤。要給出路,要防止從非對抗性矛盾發展為對抗性矛盾。毛澤東還創造了用整風運動的方法對全黨進行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極大地提高了黨員的思想水平,加強了黨的團結,提高了黨的戰斗力。
“團結—批評—團結”這個公式,后來也成功地運用人民大眾,成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原則。”
三、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發展
1937年7、8月間,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哲學,撰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兩篇哲學論文,是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經驗的哲學總結,也是清算黨內“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特別是糾正“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哲學總結。它們深刻的闡明了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論和以矛盾為核心的辯證法,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唯一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們不僅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成熟的標志,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發展。
在本文第二部分介紹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廣泛運用時,己經涉及了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問題。因為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黨的建設、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分析和解決這許多領城的實踐中,必然會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得到豐富和發展。
在以下文字中,我們將介紹在辯證唯物論、歷史唯物論和認識論諸原理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這些偉人曾經講到什么程度,毛澤東又怎樣創新、豐富和發展了它們。
第一、毛澤東對辯證唯物論的重大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論是辯證的,辯證法是唯物的。二者是互相滲透、融為一體的。但是,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將先介紹毛澤東對唯物論的重大發展,再介紹毛澤東對辯證法的重大發展。
(一)、在唯物論方面,毛澤東進一步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
1955年1月,毛澤東問我國物理學家錢三強:“質子、中子是由什么組成的?”錢三強說:“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還只知道質子、中子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毛澤東說:“我看不見得。質子、中子、電子還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對立統一嘛!現在實驗上雖然還沒有證實,將來實驗條件發展了,將會證明它們是可分的。”半年以后,美國發現了反質子,一年以后又發現了反中子,完全證實了毛澤東的預見。
1957年1月,毛澤東對原子核內部的對立統一關系作出哲學概括,指出:“原子核也是可以分割的”,(《毛澤東選集》第5卷笫551頁)“愿子核和電子的關系也是對立的統一。”(《毛澤東選集》第5卷笫408頁)他認為宇宙從大的方面是無限的,從小的方面也是無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可分,電子也分而且可以無限地分下去。錢學森說:“毛主席對物質無限可分的問題,從唯物辯證法的高度,作了非常精辟的論述。毛主席預見了20年后高能物理學的發展。”
在毛澤東這一思想的啟發下,中國物理學家于1965—1966年間提出了關干物質結構的“層子模型”理論。受到各國物理學家的高度重視。1977年在美國舉行的第七次國際粒子物理學討論會上,有人提議,為紀念毛澤東關于物質有更深層次的重大理論貢獻,應將現在稱為“層子”或“夸克”的微觀粒子命名為“毛粒子”。1979年美籍華人丁肇中又發現了膠子。科學實驗完全證明了毛澤東關于物質的內部矛盾性和無限可分性的理論是正確的。
(二)毛澤東對唯物辯證法的重大發展
毛澤東對唯物辯證法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這里限干篇副,只能述其要點。
1、毛澤東對唯物辯證法的核心作了系統深刻的說明和發揮。這表現在:
(1)他從兩種發展觀的對立上,闡明了對立統一規律在辯證法中的核心地位。
(2)他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上,闡明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
(3)他從對立統一規律與其它觀律和范疇的關系止,指明了對立。
(5)他明確提出了矛盾普遍性的兩種含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至始至終的矛盾運動。(《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280頁)
(6)他系統地論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創立了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學說。他主張既要研究不同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又要研究同一事物在其不同過程和同一過程的不同階段上的特殊性,還要研究矛盾的主次方面,固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7)他深刻地闡明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提出了“共性個性、相對絕對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的著名論斷。
(8)他明確地把矛盾的同一性的含義概括為兩方面,發揮了列寧的有關思想。他說:“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系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下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全部意義。”(《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304頁)
(9)、他進一步闡明了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的理論。指出要用不同的斗爭形式來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
2、毛澤東豐富和發展了量變質變規律
他闡明了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部分質變原理。他從量變和質變的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上說明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是普遍的。例如,人從生到死是個量變過程,但經過童年、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這都是部分質變。
3、毛澤東生動地表述了肯定和否定規律。過去人們常把它表述為否定之否定規律。而毛澤東則稱之為肯定否定規律。這個提法,更好地體現了對立統一。他堅持辯證法的否定觀,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他指出:事物的發展是波浪式的前進運動,“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207頁)他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來教導人民樹立起勝利的信心。
4、毛澤東對本質和現象作了進一步的說明。他認為事物內都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決定該事物的特殊本質。人們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
5、毛澤東系統地論述了全局和局部的辯證關系,豐富和發展了這對范疇。他對全局和局部的含義作了科學的規定。全局就是事物的整體,是事物在各個方面和各個發展階段的有機統一體。局部是構成這個整體的一部分、一側面或其發展的某一階段。全局決定局部,高于局部。因此要有全局觀念。局部隸屬于全局,又影響全局。有時候某個局部對全局的影響甚至可以是決定性的。
6、在運用可能與現實這對范疇方面,毛澤東也有許多有益的教導。他說:“可能性同現實性是兩件東西,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面。虛假的可能性同現實的可能性又是兩件東西,又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面。”(轉引自《毛澤東哲學思想概論》第231頁)他強調要估計到事物的發展有兩種可能性:好的和壞的。我們要爭取實現好的可能,同時對壞的可能的出現,也要作好準備。這樣方能有備無患。
第二.毛澤東對歷史唯物論的重大發展
馬克思創立了唯物史觀。恩格斯說:由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的兩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列寧也說:馬克思把唯物主義運用于人類社會生活,是“徹底發揮唯物主義”,是對以往歷史理論的革命。(《列寧全集》第21卷笫38頁)列寧揭示了帝國主義時代社會發展和社會革命的規律,發展了歷史唯物論。毛澤東揭示了豐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革命規律,揭示了在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特別是總結了無產階級專政時期階級斗爭的新經驗,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績革命的新理論,這是對歷史唯物論的重大發展。由于這個發展,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主義,己經成為事實。毛澤東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已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他們提出要不斷革命。
列寧也說:“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一整個歷史時代。只要這個時代沒有結束,剝削者就必然存著復辟希望,并把這種希望變為復辟行動。”(《列寧選集》第3卷笫604頁)“無產階級專政是新階級對更強大的敵人,對資產階級進行的最奮勇和最無情的戰爭,資產階級的反抗,因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個國家內)而兇猛十倍。它的強大不僅在于國際資本的力量,不僅在于它的各種國際聯系牢固有力,而且還在于習慣的力量,小生產的力量。因為,可惜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小生產,而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枇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由于這一切原因,無產階級專政是必要的”。(《列寧選集》第4卷笫181頁)
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列寧的上述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績革命的理論,這個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一)、毛澤東提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績革命的歷史背景
毛澤東在他人生最后的二十多年里,即從1956年到1976年,系統深刻地總結了與國際共運中以蘇聯的赫魯曉夫為代表的現代修正主集團作斗爭的經驗,也總結了中國對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建設經驗,總結了和黨內以劉少奇、鄧小平為代表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斗爭經驗,提出了這個理論。他說:
“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特別是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完成以后,還有沒有階級和階級斗爭?社會上的一切階級斗爭是不是還集中在爭奪政權的問題上?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還要不要革命?革誰的命?怎樣進行革命?這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當時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列寧看到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被打敗的資產階級甚至比無產階級還要強大,時時企圖復辟,同時小生產者不斷生長新的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威協無產階級專政,因此要對付這些反革命的威協,并且戰勝它,必須在長時期里強化無產階級專政,舍此沒有第二條路。但因列寧逝世過早,沒來得及在實際上解決這些問題。斯大林是個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他在實際上解決了很大一批鉆進黨內的反革命資產階級代表人物,例如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布哈林,李可夫之流。他的缺點是在理論上不承認在無產階級專政整個歷史時代社會上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革命的諗負沒有最后解決,弄得不好,資產階級就有復辟之可能。在他臨死的前一年,他已覺察到了這一點,說是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弄得不好,可能使矛盾變成對抗性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第三五0──三五一頁)
(二)毛澤東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主要危險
他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資本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這樣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矛盾。
他說:“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要認識這種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要提高警惕。要進行社會主義教育。要正確理解和處理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問題,正確區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不然的話,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會走向反面,就會變質,就會出現復辟。我們從現在起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使我們對這個問題,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
《在一九六二年月八日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和九月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的講話》,轉引自《紅旗》雜志一九六七年第十期。
他還說:
“在我國,雖然社會主義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說來,已經基本完成,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買辦階級的殘余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在改造。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斗爭,還是長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在這一方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戰勝誰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第二六──二七頁
“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即使在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以后的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不能說那里已經完全沒有像列寧所反復痛斥過的資產階級食客、寄生蟲、投機倒把者、騙子、懶漢、流氓、盜竊國庫者這類分子;也不能說,社會主義國家已經不需要或者可以放棄列寧所提出的“清除這些由資本主義遺留給社會主義的傳染病、瘟疫和潰瘍”的任務。”
轉引自《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七日《人民日報》
“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斗爭。單有在經濟戰線上(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不夠的,并且是不鞏固的。必須還有一個政治戰線上和一個思想戰線上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
轉引自《關于赫魯曉夫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報》
(三)提出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就在共產黨內的英明論斷
這是前人從未提過的新思想、新判斷。
毛澤東說:“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
轉引自一九六七年三月十日《人民日報》
“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就是資產階級在黨內的代表人物”。
轉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報》
毛澤東指出:“混進黨里、政府里、軍隊里和各種文化界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一旦電動機成熟,他們就會要奪取政權,由無產階級專政變為資產階級專政。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們識破了,有些則還沒有被識破,有些正在受到我們的信用,被培養為我們的接班人,例如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他們現在正睡在我們的身旁,各級黨委必須充分注意這一點。”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第四二頁
(四)發出了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來解決這個矛盾的偉大號召
毛澤東說:“過去我們搞了農村的斗爭,工廠的斗爭,文化界的斗爭,進行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但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沒有找到一種形式,一種方式,公開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來揭發我們的黑暗面。”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第二二0頁
“當前開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一個更深入、更廣闊的新階段。”
——《中共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一九六年八月八日
“無產階級專政下革命的主要對象是混入無產階級專政機構內部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是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轉摘自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報》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實質上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廣大革命人民群眾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斗爭的繼續,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級斗爭的繼續。
轉引自一九六八年四月十日《人民日報》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所要解決的根本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矛盾。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斗爭那些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轉引自一九六六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報》
“這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對于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時的。”
轉引自《中國共產黨第八屆擴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員會全會公報》
(五)、指出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路線、方式、方針和政策
目的是解決人們的世界觀問題,破私立公,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資產階級雖然已經被推翻,但是,他們企圖用剝削階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來腐蝕群眾,征服人心,力求達到他們復辟的目的。無產階級恰恰相反,必須迎頭痛擊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一切挑戰,用無產階級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來改變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在當前,我們的目的是斗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批判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改革教育,改革文藝,改革一切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以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毛澤東說: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領域中的根本綱領是“斗私,批修”。
轉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報》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要解決人們的世界觀問題。”
轉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報》
“這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對于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時的。”
轉引自《中國共產黨第八屆擴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員會全會公報》
路線是相信和依靠群眾。毛澤東說:“要信任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要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自己起來革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轉引自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日《人民日報》
他號召群眾聯合起來,把走資派奪去的權力奪回來。
方式方法是大民主,放手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中國共產黨中失委員會關干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中說:“要充分運用大字報、大辯論這些形式,進行大鳴大放,以便群眾闡明正確的觀點,批判錯誤的意見,揭露一切牛鬼蛇神。這樣,才能使廣大群眾在斗爭中提高覺悟,增長才干,辨別是非,分清敵我。”
方針是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項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只要充分發動群眾,妥善安排,就能夠保證文化革命和生產兩不誤,保證各項工作的高質量。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強大的推動力。把文化大革命同發展生產對立起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干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議》中,具體制定了在文化大革命中應執行的政策。指出:
黨的領導要善于發現左派,發展和壯大左派隊伍,堅決依靠革命的左派。這樣,才能夠在運動中,徹底孤立最反動的右派,爭取中間派,團結大多數,經過運動,最后達到團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團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眾。
集中力量打擊一小撮極端反動的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充分地揭露和批判他們的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罪行,把他們最大限度地孤立起來。
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注意把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派分子,同擁護黨和社會主義、但也說過一些錯話,做過一些錯事或寫過一些不好文章不好作品的人,嚴格區別開來。
注意把資產階級的反動學閥、反動“權威”,同具有一般的資產階級學術思想的人,嚴格區別開來。
必須嚴格分別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還是敵我矛盾?不要把人民內部矛盾搞成敵我矛盾,也不要把敵我矛盾當成人民內部矛盾。
人民群眾中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現象。幾種不同意見的爭論,是不可免的,是必要的,是有益的。群眾會在正常的充分的辯論中,肯定正確,改正錯誤,逐步取得一致。
在辯論中,必須采取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對于持有不同意見的少數人,也不準采取任何壓服的辦法。要保護少數,因為有時真理在少數人手里。即使少數人的意見是錯誤的,也允許他們申辯,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意見。
在進行辯論的時候,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在辯論中,每個革命者都要善于獨立思考,發揚敢想、敢說、敢做的共產主義風格。革命的同志,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不要在枝節問題上爭論不休,以便加強團結。
毛澤東還說:
“必須善于把我們隊伍中的小資產階級思想引導軌道,這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取得勝利的一個關鍵問題。”
轉引自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
(六)、深刻揭露了現代修正主義者的丑惡嘴臉,指出了反修斗爭的必勝前途
毛澤東說:“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這就是修正主義。修正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抹殺無產階級專政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區別。他們所主張的,實際上并不是社會主義路線,而是資本主義路線。在現在的情況下,修正主義是比教條主義更有害的東西。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于修正主義的批判。”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0──二一頁
現代修正主義的代表人物,都是政治上的崇美派,在他們的全部政策中所實際遵循的,也就是美國牌的實用主義哲學。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第四0八頁
“敢不敢正視和承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者和全世界人民的矛盾,敢不敢正視和承認在世界上任何國家中都存在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敢不敢正視和承認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兩類矛盾(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是能不能徹底地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辯證法的試金石。”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第四0八頁
“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里攻擊"教條主義"。但是他們所攻擊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他們反對或者歪曲唯物論和辯證法,反對或者企圖削弱人民民主專政和共產黨的領導,反對或者企圖削弱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以后,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夢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他們要從各個方面向工人階級進行斗爭,包括思想方面的斗爭。而在這個斗爭中,修正主義者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三九二頁
如果修正主義者篡奪了全國政權,怎么辦?毛澤東教導我們,不要怕,不要妥協,起來和他們斗爭。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他詫說:
“在世界上,不論什么國家,不論什么地方,哪里有壓迫,那里必定有反抗;哪里有修正主義,那里必定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同它對抗;哪里用開除黨籍等等分裂主義的方法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那勢必產生新的卓越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產生強大的革命政黨。出乎現代修正主義者和現代教條主義者的意料之外的變化正在發生。他們正在造成自己的對立面,而最終勢必會被他們自己所贊成的對立面所埋葬。這是一條必然的規律。”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第四0六頁
“在歐洲、北美和澳洲,有些共產黨的領導人為著維護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利益,而日益同社會民主黨人唱一個調子,使他們自己從形式到本質都變成同社會民主黨人沒有什么區別,他們并且用開除黨籍等等制造分裂的方法對待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在這種時候,那里也勢必產生能夠代表無產階級革命派的政黨。這種過程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的一些共產黨人中,也在發生。有些一時認識不清,被修正主義蒙蔽,跟著修正主義跑的人,終有一天要被事實教訓過來而同修正主義分子分手,重新回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方面來。”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第四0六頁
毛澤東還說:“修正主義上臺,就是資本主義上臺,而且是最壞的資本主義,是法西斯主義;如果這樣的共產黨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掛著羊頭賣狗肉,那么人民就要自發組織起來,以武裝的革命堅決打倒假共產黨,推翻其在中國的罪惡統治,并全部、干凈、徹底地消滅一切附著在奸偽集團上的官僚買辦漢奸勢力!”
一九六四年八月的一次談話,引自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報》
中國如發生反共的右派政變,我斷定他們孔明不得安寧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為代表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會容忍的。結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還是這兩句老話。
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的信,轉引自一九七五年三月一日《人民日報》
請讀者注意,毛澤東同志兩次提到當共產黨被修正主義者篡奪了領導權時,那里的人民就要組織新的革命政黨。這對于中國一些主張保黨救國的人士是一個提醒。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革命政黨,就不可能把民眾聯合起來,組織起來,把失去的政權再奪回來。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績革命的理論,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它為己經或曾經取得政權的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如何保衛、鞏固和發展無產階級專政,為在修正主義者一旦上臺以后如何組織起來推翻修正主義的統治,重建無產階級專政,提供了完整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使全人類從社會主義邁入共產主義社會,有了更強大、更完整的理論指南。因此,把毛澤東思想稱之為毛澤東主義,是完全應該的。
第三、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的重大發展
毛澤東的《實踐論》構建了一個以社會實踐為中心的認識論體系,發揮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實踐范疇作了系統的闡發
馬克思說:實踐是“人類感性的活動”,“物質性的活動”、“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17、18頁)“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笫16頁)
列寧在20世紀初發展了馬克思的實踐觀點。他說:“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先和基本的觀點。”(《列寧選集》第2卷笫142頁)他又說:“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列寧選集》第38卷笫230頁)
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他說:“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是“改造社會的實踐。”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他明確概括了社會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即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他并且深刻地說明了三大實踐與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關系。他說:“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是使共產黨人免除官僚主義、避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確實保證,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聯合起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證。”(《‘浙江省七個干部參加勞動的好材料’的批語》,《人民日報》1964年7月14日)毛澤東說明了社會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把認識論的實踐觀和歷史唯物論的群眾觀相結合,把認識論和群眾路線相結合。
(二)、毛澤東系統地論述了實踐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他深刻論述了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和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和目的,也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他說:“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132貢)“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毛澤東選集》第122頁)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作了全面的發揮。他指出:真理是在同謬誤作斗爭中發展起來的。他說:“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當著某一種錯誤的東西被人類普遍地拋棄,某一種真理被人類普遍地接受的時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錯誤作斗爭。這種斗爭永遠不會完結。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當然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毛澤東選集》第5卷笫390頁)根據真理發展的規律,我們就應該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毛澤東還論述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關系,他指出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之中,無數相對真理之和就是絕對真理。真理是不斷發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135頁)毛澤東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論。
(三)、系統深刻地論述了認識的發展過程
列寧對認識的發展過程作過深刻地論述,他說:“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列寧全集》第38卷笫181頁)
毛澤東豐富和發展了列寧的上述思想。他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提出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只有感覺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267頁)。二是“必須經過思考作用,將豐富的厲感性材科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280頁)這十六字訣是實現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的科學方法,是毛澤東對辯證邏輯的新貢獻。
前一個飛躍是從物質到精神,第二個飛躍是精神到物質。毛澤東強調指出:“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于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于從理性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269頁)因為只有這個飛躍才能改造世界。
(四)、提出了認識發展過程的總規律
恩格斯和列寧都說過人的認識是一個無限的過程。但概括出這個過程的總規律,則是毛澤東的一大貢獻。他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273頁)這個概括,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五)、作出了認識論的總結論
毛澤東說:“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毛澤東選集》第1卷笫272頁)這一結論,是對中國哲學史上知行問題爭論的科學總結,也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貢獻。
結束語
作者才疏學淺,毛澤東的思想和事跡又特別豐富。難免有所遣漏。又恐篇幅過長,難于卒讀。明知不完美,也只好如此了。當今有些人大言不慚,讓秘書寫篇搞子,就吹噓自已“創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們讀過幾本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書?他們有讀書筆記么?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呀!毛澤東是經過認真學習、廣泛運用才能有所發展的。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我相信,看看毛澤東的事跡,一定會提高識別真假創新者的能力。
(2011年11月初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