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林:梁漱溟與毛澤東在延安的兩次長談
光明網http://www.gmw.cn 2011-12-02 11:16:33
來源:中國文化報
梁漱溟(1893—1988),生于北京,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有“中國最后一位儒家”之稱,一生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積極探索。其間,梁漱溟曾與毛澤東有過多次長談和爭論,比如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他就曾兩赴延安與毛澤東談抗戰,談中國的前途和命運。
相識于北京豆腐池胡同
梁漱溟自幼對哲學興趣頗大,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常在他心中盤旋。民國初年,他醉心于哲學研究,因此結識了一位本家的湖南至交——楊懷中。因楊懷中對哲學素有研究,梁就常常向他討教,彼此逐漸相熟。
時至民國七年(1918年)初,梁漱溟每每晚間到楊懷中家,常有一位高個子的湖南青年為他開大門,彼此間會相視點頭,寒暄幾句,并不互報姓名。梁漱溟進客廳后自與楊懷中交談,這青年卻從不加入。梁漱溟心想,這青年準是楊懷中的親友或同鄉,從沒有問過。其實,這位青年就是毛澤東。
當梁漱溟1938年初只身赴延安與毛澤東見面的時候,毛澤東第一句話就說:“ 梁先生,我們早就見過面了,您還記不記得?民國七年在北京大學,那時您是大學講師,我是小小圖書管理員。您常來豆腐池胡同楊懷中先生家串門,總是我開的大門。后來楊懷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楊家的女婿。”毛澤東驚人的記憶力,喚起了梁漱溟深藏在腦海中20年前的往事。他只是吃驚地向毛澤東頻頻點頭,連聲說:“是的。好記憶,有這事,有這事。”
直至天明,誰也沒有說服誰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梁漱溟在山東搞了7年的鄉村建設工作自然也搞不下去了。其時,梁漱溟接到蔣介石邀他去南京的電報,后成為了“國民參政會”的一員。抗戰爆發后,一些國民黨大員不戰而逃,梁漱溟對此大失所望,對抗戰前途很是悲觀,于是產生了去延安會見毛澤東的念頭。當時國共兩黨已經開始合作,梁漱溟的這個愿望得到了蔣介石的許可。
1938年初,梁漱溟來到了延安。因毛澤東習慣夜間辦公,因此二人頭一天的談話從下午六時開始,一直進行到次日凌晨。梁漱溟說,他對目前的抗戰情況甚感失望,如此下去中國的前途如何?中華民族會亡嗎?毛澤東十分果斷而有力地回答道:“梁先生,你所聽到看到的若干情況,大體都是事實。但我的看法是,中國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觀,應該非常樂觀!中華民族是不會亡的,最終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只能是這個結局,別的可能沒有!”毛澤東一開頭語氣就這樣肯定,出乎梁漱溟的意料。接著,毛澤東詳盡地分析了國內、國外、敵我友三方力量的對比,講得頭頭是道,入情入理,使梁漱溟打心眼里佩服。梁漱溟心里不由得想起了蔣介石的講話、文告,覺得從來沒有像這一次毛澤東那樣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時間已到后半夜,長談告一段落。末了,梁漱溟送給毛澤東一本自己新出版的數十萬字的《鄉村建設理論》。
第二天的談話,也是從下午六點開始,欲罷而不能。這次的談話,梁漱溟和毛澤東分歧較大。談話一開始,毛澤東就拿出梁漱溟送的書說:“大作拜讀了,概括地說,您的著作對中國社會歷史的分析有獨到的見解,但您的主張總的說是走改良主義的路,不是革命的路……”毛澤東十分詳盡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特別是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激化問題。而梁漱溟很不茍同的正是這一點,當即爭辯說:“中國的社會與外國社會不同。中國的社會貧富貴賤不鮮明、不強烈、不固定,因此階級分化和對立也不鮮明、不強烈、不固定。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兩千年,至今如此……”毛澤東十分耐心地聽完梁的長篇大論,然后心平氣和地說:“梁先生強調這些也并沒有錯,但中國社會卻同樣有著與西方社會共同的一面,即階級的對立、矛盾和斗爭,這是決定社會前進最本質的東西。我以為梁先生是太看重了中國社會特殊性的一面,而忽略了決定著現代社會性質的共同性即一般性的一面……”梁漱溟卻不以為然,十分斷然地說:“毛先生,恰恰相反,我認為正是您的理論太著重了現代社會共同性即一般性的一面,而忽略了中國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特殊性的一面。我們的分歧,正在這里。”之后兩人相爭不下,直至天明,誰也沒有說服誰。
1986年秋天,已經93歲高齡的梁漱溟在回顧這次爭論時,還心緒激動地說:“現在回想起那場爭論,使我終生難忘的是毛澤東作為政治家的風貌和氣度。他披著一件皮袍子,有時踱步,有時坐下,有時在床上一躺,十分輕松自如,從容不迫。他不動氣,不強辯,說話幽默,常有出人意料的妙語;明明是各不相讓的爭論,卻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談。他送我出門時,天已大亮。我還記得他最后說,梁先生是有心之人,我們今天的爭論可不必先作結論,姑且存留,聽下回分解吧。這虛懷若谷的氣度,如果能保留到建國以后,特別是在他的晚年,那該多好呢!”
理想又如同夢想
1946年初,梁漱溟二赴延安,陳述自己對國內實現和平后的政見。在經歷了8年戰亂之后,人心思和。當時不少人頗為樂觀,特別是一部分人十分熱衷于多黨制,想讓今后的中國如同歐美國家一樣。梁漱溟在年輕時也曾熱衷于西方的憲政制度,但后來他對歐美式的政治產生了疑問。梁漱溟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但在當時的重慶卻無人可說,于是他又想到了毛澤東。
二赴延安很快成行。梁漱溟與毛澤東寒暄后即提出,希望能有一個機會請毛澤東找10位中共領導人,聽他陳述自己對當前中國的一點意見,毛澤東當即同意了。
第二天,梁漱溟被請到一間不大的會議室里,在座的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領導人。梁漱溟情緒頗為激動,他說:“在重慶,似乎方方面面都在說中國也要實行歐美式的憲政。但我以為,在中國照搬歐美政治體制的一套,一不合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二不合中國的國情和現狀的需要,其后果將不利于中國迅即進行長時間的經濟建設,致使中國擺脫不了貧窮落后的狀況。我本人是清末民初的同盟會會員和國民黨黨員,雖然后來脫離了,進大學教書,又搞鄉村建設運動,但曾經對國民黨執政后能認真而長時期地進行經濟建設寄予希望。但末后我失望了,他們沒有能這樣做,腐敗的現象一天比一天嚴重。但如果諸位反問我,你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政府呢?我卻答不上來。我有自己的理想,但面對現實卻又不知如何去實現。因此理想又如同夢想。我只是把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向各位通報一下,算是留個題目,彼此去做吧……”
梁漱溟在40年后回顧自己二赴延安時說:“的確,那時的我,連做夢也未曾想到,在我返回重慶不多久,蔣介石就撕毀協議,全面打響了內戰;更沒有想到,在短短的3年之后,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終于在中國開始了長時期的認真的經濟建設,實現了我當初夢寐以求而不知如何得以實現的夢想。”
(本文摘自《“反面教員”梁漱溟》一書,該書已由當代中國出版社于2011年9月出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