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尋烏調查與《反對本本主義》
羅平漢(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1年11月29日08:27
來源:《學習時報》
1929年 12月的古田會議后,毛澤東、朱德指揮紅四軍回師贛南,分兵發動群眾,深入開展土地革命,形成了比較鞏固的贛南根據地。1930年5月,紅四軍攻克尋烏縣城,并在這里停留了一個月的時間,分散到尋烏及附近各縣發動群眾。
有這樣一段相對安定的時間,對毛澤東來說太珍貴了。他抓住這個機會,在中共尋烏縣委書記古柏協助下,接連開了十多天座談會,進行社會調查。這是他以前從沒有過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查,而且通過對尋烏的調查,即可對贛南、閩西的基本情況有大致的了解,因為“尋烏這個縣,介在閩粵贛三省的交界,明了這個縣的情況,三省交界各縣的情況大概相差不遠”。參加調查會的有一部分尋烏縣的區鄉干部,另外還有一個窮秀才,一個破產了的商會會長,一個在知縣衙門管錢糧的已經失了業的小官吏,共11人。
這十多天的辛勤工作換來了豐碩的調研成果,毛澤東寫成了一篇共5章39節長達8萬多字的《尋烏調查》。從這個調查報告涉及的內容看,毛澤東對尋烏的調查相當全面,包括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風貌、水陸交通、土特產品、商業往來、商品種類、貨物流向、稅收制度、人口成份、土地關系、階級狀況、剝削方式、土地斗爭,等等。毛澤東著重調查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關于尋烏的商業情況。他具體調查了從門嶺到梅縣、從安遠到梅縣、從梅縣到門嶺、從梅縣到安遠與信豐經尋烏的生意情況,以及惠州來貨、尋烏的出口物、尋烏的重要市場情況。詳細調查了尋烏城內各種貨物的種類、店鋪分布、經營品種、專賣經營、商品成色、貨物來源、市場價格、銷售方向、年度貿額、榮枯演變、店員制度等情況。調查的內容甚詳,如調查的貨物門類或行業就包括鹽、雜貨、油、豆、屠坊、酒、水貨、藥材、黃煙、裁縫、傘、木器、火店、豆腐、理發、打鐵、爆竹、打首飾、打洋鐵、修鐘表、圩場生意等,并對其中的每一門類又作了詳盡的分類調查,例如水貨中又包括咸魚、海帶、糖、豆粉、豬皮、閩筍、魷魚、豆豉、面灰、洋蠟、玉粉、蓋市(魷魚里的一種)、菜莆、蝦殼、胡椒、醬油等,并對每一種貨物的來源、銷量及銷售對象進行了解。同時還調查了店主的出身、發家經歷、性格特點、政治態度、資本多寡、勢力大小、家庭人口、營業狀況、店鋪變化等,涉及的店鋪達90多家。
二是關于尋烏舊有的土地關系。毛澤東對此共分農村人口成份、舊有田地分配、公共地主、個人地主、富農、貧農、山林制度、剝削狀況、尋烏文化等九個方面,并作了詳細調查。毛澤東在調查中了解到:收租200石以上的中等地主,收租500石以上的大地主,他們對于生產的態度是完全坐視不理。他們既不親自勞動,又不組織生產,完全以收租坐視為目的。固然每個大中地主家里都多少耕了一點田,但他們的目的不在生產方法的改良和生產力的增進,不是靠此發財,而是因為人畜糞草堆積起來了,棄之可惜,再則使雇工不致閑起,便擇了自己土地中的最肥沃者耕上十多二十石谷,耕四五十石谷的可以說沒有。由此可見,地主占有土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出租土地獲取地租,至于出租出去的土地是否得到改良,耕種土地的生產工具是否改進,地主并不關心。作為一個階級而言,地主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已無促進作用,在土地革命中將其打倒是完全應該的。
毛澤東還詳細地調查了小地主的情形。尋烏的小地主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從所謂老稅戶傳下來的,這一部分的來源多半是由大中地主的家產分拆,所謂“大份分小份”,即由大中地主分成許多小地主。這部分的人數在整個地主階級中占 32%。依據他們的經濟地位,其政治態度又有三種區別:一是年有多余的,人數占地主階級總數的0.96%,他們在斗爭中是反革命的。二是一年差過一年,須陸續變賣田地才能維持生活,時常顯示著悲慘的前途的。這一部分人數很多,占地主階級全數的22.4%。他們很有革命的熱情。三是破產更厲害靠借債維持生活的。這一部分占地主全部的8.64%,他們也是革命的,有很多人參加現在尋烏的實際斗爭。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調查。就整個階級而言,地主是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反動階級,是土地革命必須打倒的對象。但對這個階級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其中的不同的階層、不同的人不能一概而論,有相當一部分小地主其實也是愿意革命的,有的甚至有較高的革命熱情。在紅四軍到來之前,在尋烏領導當地革命斗爭的人中,有的就是出身于這類小地主家庭,陪同毛澤東調查的古柏就是這種出身。可見不能將地主階級的每一個成員,不分青紅皂白一律作為革命的對象。對于這種情況,如果不做深入的社會調查是難以了解到的。
毛澤東在調查中還了解到,普通小地主,除上述老稅戶部分外,另有一個占地主全數48%的不小的階層,那就是所謂“新發戶子”。這一個階層的來歷,與從老稅戶破落下來的階層恰好相反,是由農民力作致富升上來的,或由小商業致富來的。他們把錢看得很重,吝嗇是他們的特性,發財是他們的中心思想,終日勞動是他們的工作。他們又放很惡的高利貸,所有放高利貸的,差不多全屬這班新發戶子。“這種半地主性的富農,是農村中最惡劣的敵人階級,在貧農眼中是沒有什么理由不把它打倒的”。
三是關于尋烏的土地斗爭。毛澤東在調查報告中對此列舉了17個問題,都是圍繞著土地分配展開的。他了解到的情況是:尋烏革命委員會開始提出了四個辦法,要求區鄉蘇維埃召開群眾代表大會,討論選擇其中的一種:一是照人口分配,二是照勞動力狀況分配,三是照生活來源多寡分配,四是照土地肥瘦分配。結果多數地方采取第一種辦法,按照人口數目,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勞動能力有無、大小,以人口除田地的總數平分,并且得到多數群眾的擁護。
關于分配土地的區域單位,毛澤東調查發現,農民反對以大的區域(區)為單位分田,就是以鄉為單位也不贊成,而是愿意以村為單位。主要是因為村里的田近,熟悉,方便。毛澤東說:“摸熟了的田頭,住慣了的房屋,熟習了的人情,對于農民的確是有價值的財寶,拋了這些去弄個新地方,要受到許多不知不覺的損失。”那種以為農民不愿搬遷,是思想陳舊和心理的原因,“不承認是經濟的原因,是不對的”。至于具體如何分田,毛澤東通過調查發現,最核心的是一個“平”字。他說:“平田主義是最直截了當,最得多數群眾擁護的,少數不愿意的(地主與富農)在群眾威逼之下,簡直不敢放半句屁。所以,一個‘平’字就包括了沒收、分配兩個意義。”
尋烏調查對中國共產黨形成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土地革命既是農村土地的重新分配,也是農村社會關系的重新調整,革命本身意味著各階級、階層政治經濟地位的變化,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正確地劃分農村的階級階層。這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而在土地革命中出現“左”的偏差,往往首先是在階級成份的劃分上,將一些人的成份作了拔高,結果擴大了打擊面,縮小了依靠和團結對象。后來,毛澤東曾這樣說:“到井岡山之后,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假如對地主一點土地也不分,叫他們去喝西北風,對富農也只給一些壞田,使他們半饑半飽,逼得富農造反,貧農,雇農一定陷入孤立。當時有人罵我是富農路線,我看在當時只有我這辦法是正確的。”
尋烏調查給毛澤東以很深的感觸,也使他進一步認識到調查工作的重要性。在進行尋烏調查的同時,毛澤東寫出了他的名作《反對本本主義》(原題為《調查工作》。這篇文章曾在紅四軍中和中央革命根據地印成小冊子,后因敵人多次“圍剿”而失傳了。直到1957年2月,福建上杭縣茶山公社官山大隊農民賴茂基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本《調查工作》獻了出來,才使這篇重要的歷史文獻失而復得。1964年6月,《調查工作》收入《毛澤東著作選讀》一書時,改題名為《反對本本主義》,人民出版社同時出版了單行本)。這篇文章,是毛澤東多年從事調查研究的經驗總結。
文章一開頭,就提出一個重要的命題:“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言權。”毛澤東說:“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毛澤東接著闡述了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應該采取的正確態度:“我們說馬克思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歡迎這個理論,絲毫不存什么‘先哲’一類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頭在里面。”他由此得到了一個極端重要的結論:“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那么,如何才能糾正這種本本主義?最根本的辦法——“只有向實際情況作調查”。
為了幫助那些不會進行調查研究的同志學會調查,毛澤東在文章中特地講到了調查的技術問題。他的經驗是:
——要開調查會作討論式的調查。只有這樣才能近于正確,才能抽出結論。那種不開調查會,不作討論式的調查,只憑一個人講他的經驗的方法,是容易犯錯誤的。那種只隨便問一下子,不提出中心問題在會議席上經過辯論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確的結論的。
——調查會到些什么人?以年齡說,老年人最好,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不但懂得現狀,而且明白因果。有斗爭經驗的青年人也要,因為他們有進步的思想,有銳利的觀察。以職業說,工人也要,農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識分子也要,有時兵士也要,流氓也要。自然,調查某個問題時,和那個問題無關的人不必在座。
——開調查會人多好還是人少好?看調查人的指揮能力。那種善于指揮的,可以多到十幾個人或者二十幾個人。究竟人多人少,要依調查人的情況決定。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會囿于見聞,不符合真實情況。
——要定調查綱目。綱目要事先準備,調查人按照綱目發問,會眾口說。不明了的,有疑義的,提起辯論。所謂“調查綱目”,要有大綱,還要有細目。
——要親身出馬。凡擔負指導工作的人,從鄉政府主席到全國中央政府主席,從大隊長到總司令,從支部書記到總書記,一定都要親身從事社會經濟的實際調查,不能單靠書面報告,因為二者是兩回事。
——要深入。初次從事調查工作的人,要作一兩回深入的調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處地方(例如一個農村、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問題(例如糧食問題、貨幣問題)的底里。深切地了解一處地方或者一個問題了,往后調查別處地方、別個問題,便容易找到門路了。
——要自己做記錄。調查不但要自己當主席,適當地指揮調查會的到會人,而且要自己做記錄,把調查的結果記下來。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毫無疑問,以上這些方法,對于我們當下做好調查研究工作,仍然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dyu3.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