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抗日風云(三) 第13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1-11)

王先金 · 2010-08-14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1)

                      中日湘西會戰

    湖南芷江,是通往祖國大西南的“滇黔門戶,西楚咽喉”。這里青山疊翠,古樹參天,畫眉鬧林,侗歌嘹亮。

  1944年,我國全民抗戰已進入第七個年頭時,為實施對日軍的戰略反攻,在芷江修建了一座大型機場,占地二千多畝,可同時容納五百多架飛機。機場進駐了中美混合空軍第一團,該團不斷轟炸日軍軍事目標,特別是它的遠程轟炸機B29的轟炸,致使日軍在湘桂、粵漢鐵路線陷于癱瘓,整個長江航運受阻。同時,中美空軍遠程轟炸機已飛臨日本本土作戰,甚至連日本皇宮也遭到襲擊。此時,中國軍隊已取得了制空權。

    1945年1月,日本終于摸清了湘西芷江是當時中國空軍最大的機場。2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召開緊急會議,制定奪取芷江機場的作戰目標。

  企圖垂死掙扎的日軍視芷江機場為心腹大患,準備于1945年4月,發動一場以奪取芷江機場為目的的“芷江作戰”的戰役,史稱“湘西會戰”。日寇調集了兩個軍團、六個師團和三個獨立旅團,另加偽和平軍第二師和飛行師團等,共計兵力八萬余人,分別在湘西集結,蠢蠢欲犯。日軍作戰司令官是坂西一郎。他們兵分三路向湘西雪峰山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

    4月上旬,何應欽在芷江召開軍事會議,調兵遣將,布陣于湘西雪峰山東麓。形成阻止日軍西進芷江、伺機全面反擊的態勢。

    為了反擊敵人的進攻,保衛芷江機場,我方為湘西會戰做了精心準備。擔任保衛芷江空軍基地任務的是:國民黨陸軍王耀武的第4集團軍、李玉堂的第27集團軍、王敬久的第10集團軍的一部,以及駐扎在芷江機場的國民黨空軍第1大隊、第4大隊、第5大隊(即中美混合大隊)和美軍第14航空隊一部,共8個軍23個師10萬余人。為確保這次會戰必勝,又調胡璉的第18集團軍集結于澧縣、常德、桃源,還將全副美械裝備的新6軍由昆明空運至芷江待命,準備隨時投入戰斗。

  戰役于4月9日打響。日軍采取積極的攻勢,中國軍隊主要是進行梯次抵抗,側重確保縱深防御。雙方激戰幾個回合后,日軍發現中國軍隊大部分已配置了美式裝備,不僅作戰驍勇,而且作戰能力比往日大大增強,其火力甚至已超過日軍,戰場上的主動權開始轉向中國軍隊。

    4月13日,日軍實施全面進攻,在一千三百余里的扇形地段上分三路進犯。駐守在芷江邊雪峰山地區的我部則采取梯形防御及誘敵深入的戰術阻擊日軍,并乘機快速運動至敵軍側背,利用天險及有利地形,將敵軍分割聚殲。從四月中旬到五月底,中日雙方二十多萬軍人拼殺在湘西的崇山峻嶺間,槍炮聲響徹山谷。

    4月15日,菱田四郎接替巖永旺擔任日軍第116師團長。他上任十天后,發現戰況不妙。菱田四郎決定,先殲滅寶慶至洞口公路以北和沅江以東地區的中國軍隊,這樣既可解第109聯隊之圍,又可牽制中國軍隊的主力,以圖擺脫目前的困境,使之能按計劃進攻芷江。于是,他命令第109聯隊擊潰中國守軍之后,向新路河一帶推進。

    4月25日,日軍第109聯隊開始按計劃突擊。

    當時擋在日本第109聯隊正面的中國軍隊是第74軍的51師,南側是第100軍的63師,北側以及東面是第100軍的19師。這些部隊利用山地有利地形,修筑了堅固的工事,擊退了日軍數次進攻,并組織有力的反擊,使得日軍傷亡慘重,幾乎失去了進攻能力。

    同時,中美空軍出動數十架飛機,輪番轟炸日軍的炮兵陣地,掃射日軍集結點。戰斗進行到傍晚,日軍第109聯隊不僅沒有任何進展,反而受到嚴重傷亡。

    加川勝永的第133聯隊根據師團4月27日命令,由洪口向北攻向龍潭鎮,以圖解第109聯隊之圍。途中,第133聯隊又遇到老冤家74軍57師的英勇阻擊,部隊被打得七零八散。

    日軍第116師團菱田四郎所謂新的作戰部署,基本上是破產了。

    至4月底,日軍雖然進入到中國防御縱深地帶,占據了深入芷江的重要公路,但在中國軍隊層層抗擊下,日軍傷亡巨大,可以說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價。

    中國芷江作戰總指揮何應欽在日軍連連受挫,進攻已陷入極度疲倦的有利形勢下,向湘西各作戰部隊發出了準備反攻的命令,總攻時間定在5月8日。

    5月8日,中國軍隊展開了全線大反攻。清晨,雨過天晴,芷江機場幾乎所有的飛機都出動了。轟炸機、殲擊機帶著巨大的轟鳴聲,呼嘯著盤旋在日軍陣地上空,俯沖掃射、投彈,一輪又一輪。頓時,日軍陣地火光沖天,硝煙彌漫。

    5月15日晚,極度悲觀的第109聯隊殘部,試圖拼個魚死網破,借著夜色掩護,強行向山門方向突圍。直到5月16日上午,僥幸逃出來的一部分兵力才在山門西南與前來接應的第133聯隊會合。

    5月18日,日軍第109聯隊再次遭到中國軍隊的猛烈攻擊。飯島大隊這支進攻芷江的急先鋒,傷亡已過大半,早已失去了原先的銳氣。大隊長飯島已負傷躺在擔架上,中國軍隊發起攻擊時,他命令部下將他綁在擔架上,然后把擔架豎立起來。但當他舉起望遠鏡觀察時,一顆流彈飛來,擊中了他的腦袋。聯隊隊長瀧寺保三郎在向第116師團司令部報告飯島死訊后的次日凌晨,正帶著他的衛兵視察陣地,一枚加了定向器的炸彈,像長了眼睛似的,呼嘯而來,將他炸得體無完膚,當即倒斃。日軍第109聯隊除了數十名殘兵沖出中國軍隊重圍,其余全部被殲滅。

    為徹底截斷日軍后方交通,協同友軍全殲日軍,中國軍隊第18軍11師在師長楊伯濤率領下,向南攻擊前進,以圖截斷邵陽至洞口的公路。楊伯濤估計日軍必定拼死殺出一條血路,他與副師長王元直商議,無論如何要堵住日軍,來個關門打狗。

  這是兩個國家之間最后一場惡性角逐。一方要攻占芷江,夷平美空軍基地,將“大東亞圣戰”進行到底;另一方要死守芷江,殲滅來犯之敵,迎接全國大反攻。在湘西那些起伏的丘陵山地,到處可見成群的地堡,到處可見黑黝黝的炮筒。田野邊隨時可以聽到戰馬的嘶鳴,林間的空地伸出無數的槍剌和鋼刀。兩邊的戰士都象土撥鼠一樣,用鎬用鍬,不停地掘出一道道戰壕,把自己的身體隱蔽起來。成捆成捆的手榴彈都去了安全帽,以便隨時向外擲……

  每名沖鋒的日軍士兵,都發狂地高呼著“萬歲”,眼中流露著一股不顧來日的可怕神色。沖啊,讓一切立著的東西都倒下來!沖啊,沖進芷江縣城,燒光,殺光,搶光!

  但這已不是1937年。

  進攻的日軍還未沖出半里遠,中國守軍已進行猛烈還擊。隱蔽在山戀林間的成群炮隊,頃刻間就織成一扇死亡屏障,輕、重機槍射出的子彈,猶如伏天的瓢潑大雨,簡直讓日軍無處躲藏。那些不知是誰扔出去的手榴彈,好比秋后的陣陣冰雹……美軍第14航空隊和中美混合大隊的戰鷹,密匝匝地飛來,鋪天蓋地,炸塌了道道山梁,炸啞了日軍的炮兵陣地;新六軍的坦克也開足了馬力,活活輾死擁來的日軍。在前沿陣地上,中國守軍已與日軍展開了肉搏……從那高聳入云的石壁,傳來陣陣充滿血腥味兒的怒吼:殺絕鬼子!殺絕鬼子!……

    5月20日,中國軍隊已將被堵在雪峰山區的日軍分割包圍成一個個孤立的小塊,逐一展開殲滅。中美空軍根據地面部隊的標志,對日軍進行輪番轟炸,配合步兵進攻。

    可以說芷江戰役已勝利在握,捷報早傳到已重慶。此時,蔣介石電召坐鎮芷江指揮的何應欽回重慶,讓他親自在大會上報告湘西大捷經過。何應欽覺得芷江戰役還沒有完全結束,日軍仍在頑強抵抗,此時去報告大捷,似乎不太好。他想在23日動身去重慶,而在此之前,要全部結束戰斗。

    24日,湘西會戰基本結束。到6月2日,中國軍隊全部收復了日軍占領的地區。

  湘西會戰,這場被外國友人稱之為“小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戰役,最終以日軍的慘?。ㄈ哲娝?2400多人,傷23300余人,生俘744人;中國軍隊傷亡近二萬人)和中國的勝利而告結束。湘江會戰勝利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全國。

                  蔣介石派密使陰謀與日本媾和

就在湘西會戰初期,1945年3月18日,蔣介石派出的密使繆斌到了日本,首先拜會的不是日本首相,而是日本皇室成員的東久邇宮稔彥。東久邇宮稔彥當時非常吃驚:“首相叫你去,你為什么先來和我見面?”繆斌說:“蔣主席已經不相信日本的政治家和軍方,只尊敬和信賴天皇陛下。”

在會談中,繆斌向他表示,1943年,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德黑蘭舉行會議。這次會議卻沒有讓中國參加。事后蔣介石發現將中國排除在德黑蘭會議之外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便對美國非常不滿。而且,在這次會議上,斯大林答應向日本關東軍開戰,蔣介石也非常擔心“滿洲”將由此成為“共產黨的天下”,中共的軍隊可能因此得到大量的武器而變得強大。

因此,繆斌來日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促成蔣介石與日本媾和。蔣介石尤其希望已經日薄西山的日軍趕緊把“滿洲”交給國民黨軍隊,以避免蘇聯軍隊進入。同時,作為交換條件,蔣介石答應在盟國內部幫日本“多多美言”,使日本能夠以比較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

在會談的最會,繆斌還露骨地表示:“蔣認為應該迅速恢復日本和中國之間的和平,盡早結束兄弟籬笆相爭?!?/p>

日本內閣獲悉此事后,在御前會議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很多日本政界高級人物認為:“繆斌沒有官銜,也沒有蔣介石的委任狀。不能和這樣的人物進行和平交涉?!辈贿^日本可以對他進行進一步試探,最好能夠套取一些有用的情報。

于是,東久邇宮稔彥再一次與繆斌會面。在這次會談中,繆斌為表示誠意,甚至將蘇聯即將出兵東北的情報也透露給了日方:“重慶方面的意向是,沖繩淪陷后,蘇聯就會侵入滿洲,日本和支那實現和平刻不容緩?!?/p>

之后,御前會議再次就此事展開討論時,內閣的分歧依舊嚴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陸軍大臣杉山元雖沒有表態,但暗地里是反對與繆斌進行“和平交涉”的;而軍部作戰部長石原莞爾以及后任陸軍大臣的阿南惟幾大將都認為可以與繆斌進行初步的交涉。而且日本首相小磯國昭和外相重光葵就此事也產生了分歧,最終導致4月5日日本內閣因為“意見不統一”而總辭職。

石原莞爾對繆斌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并于4月4日找到阿南惟幾。阿南惟幾表示“可以讓陸軍配合繆斌的工作”,并且答應從中國撤軍。

但由于日本多數政客直到那時仍然不肯與中國媾和,最終,阿南惟幾的承諾不了了之??姳蟮倪@次日本之行毫無收獲。

二戰結束后,美國駐日本占領軍在接收日本戰時內閣檔案時發現了日本內閣討論繆斌活動的一些檔案。在東京審判時,日本方面舉出的辯護材料“木戶日記”中也有繆斌工作的記錄,此事立即引起各方面的關注。蘇聯指責:“重慶政府聯絡美國派遣繆斌到日本,策劃對日本妥協?!敝袊伯a黨也嚴厲批評“蔣介石利用繆斌,策劃投降”。麥克阿瑟也詢問蔣介石此事是否屬實,還準備傳繆斌去東京作證人。為防止事情敗露帶來麻煩,蔣介石立即下令逮捕了繆斌,并在草草審訊后,于1946年初,以“漢奸”罪名處決了繆斌。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國簽訂、后又有蘇聯加入的《波茨坦公告》發布,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在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和蘇聯出兵我東北后,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無可挽回的敗局,于8月10日向美、中、蘇、英四國發出乞和電文。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了原子彈,《解放日報》在頭版頭條進行了報道,8月10日第三版又發表原子彈炸長崎的消息,并報道同盟國敦促日本投降,夸大原子彈的作用,稱為“戰爭革命”。毛澤東看到報紙后便找《解放日報》總編輯余光生談話,說“這樣宣傳是政治上的錯誤”。毛澤東說美國的原子彈對廣島與長崎的殺傷力大,但是廣島與長崎還是日本的,日本并沒有投降。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一百多萬紅軍挺進我國東北,勢如破竹,擊垮日本精銳的關東軍,日本10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我們把原子彈看得神乎其神,是受了資產階級的影響,你們這樣是錯誤的。

1945年8月10日下午,東京廣播:“日本政府準備接受中美英三國政府領袖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發表其后經蘇聯政府贊成之聯合宣言所列舉之條款......”日本政府分別電請瑞典、瑞士,將投降之意轉達中、美、英、蘇四國,“日本政府決定投降”的消息通過無線電波迅速傳遍了全世界。

    下午6時許,在中國的戰時首都重慶,廣播電臺一遍遍地播送著這個消息,山城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到處是鞭炮的聲音,到處人山人海,比過春節還熱鬧。不少人都喝醉了,大喊:“日本鬼兒子要投降了!”

    詩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歡夜》中寫道:

        日本投降了!

        沒有話比這

        更動人

        更美麗!

    美、中、蘇、英四國部署接受日本投降事,劃定了受降區,其中規定:中國戰區(東三省除外),包括臺灣、澎湖及越南北部的日軍,向中國政府投降。

    但是,盡管發出了投降照會,日本政府中的戰爭狂人們“繼續戰爭”的叫囂仍不絕于耳。14日晚上,這些死硬分子甚至發動叛亂,企圖奪走第二天即將廣播的天皇停戰詔書的錄音盤。

                       日本投降詔書的炮制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8月9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百萬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同時,第二顆原子彈也在長崎上空爆炸。負隅頑抗的日本陷入絕境。在日本政府和軍部緊急召開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上,交戰派和主和派激烈爭吵,首相鈴木只得向天皇請求召開御前會議。在御前會議上,昭和天皇最后做出裁決:接受7月26日同盟國發表的《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

御前會議結束時已經是8月10日凌晨兩點多,內閣書記官長迫水久常立刻著手起草停戰詔書。

早在會議之前,迫水就已經意識到,無論這次會議的結果是什么,都需要形成一份重要的詔書。因此在開會的時候,他努力將天皇的每一句話都銘記在心?,F在,他趕緊將自己頭腦中所記下來的內容寫到紙上。日本停戰詔書的初稿就這樣形成了。

11日一大早,一夜未眠的漢學家川田送來了修改成形的詔書草稿,這被稱為“迫水內閣書記官長第一稿”。

11白天,迫水又請來幾位具有相當文學素養的官員和學者,經過一整天的討論和修改,形成了第二稿。

12日一大早,迫水又請金雞學院學監安岡正篤這個日本著名的法西斯理論家修改詔書。

安岡修改詔書的原則是:

第一必須要選擇任何國家敗降時所沒有用過的、可以代表日本天皇權威的辭令。

第二不能顯示出日本是因戰敗力盡、不得已而投降的;必須說是受道義之所存、良心之至上而做的決定。

在這個思路下,安岡對詔書進行了大量的修改。其中,安岡認為最重要的有兩處:

其一,安岡將草稿中的“欲永遠確保和平”改為了“為萬世開太平”;其二,安岡在“朕欲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一句前面加上了“義命之所存”。

安岡特別叮囑迫水,這兩處是全篇詔書的著眼點,一定不能再改。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發表了停戰詔書。“義之所存”一句被改成了“時運之所趨”,安岡在金雞學院里聽了廣播,大為惱怒。他認為,如果說“義命之所存”,就是表明日本結束戰爭是出于道義上的考慮,而用“時運之所趨”,就等于直接承認了日本是戰敗而投降。

其實,無論用什么樣的字詞,日本戰敗投降的事實都是無法改變的。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2)

                     1945年8月15日

                           重慶.晴

1945年8月15日晨5時15分,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用無線電動打字機通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及中國外交部次長吳國楨,約定于華盛頓時間14日下午7時即重慶夏季時間15日晨7時,同時公布日本正式投降的消息。

    早在8月10日,日本政府雖然乞求投降,因日本乞降時還附加著條件,因此遭到中美英蘇的拒絕。8月14日23時,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蘇四國政府發出了投降照會,在此“照會”中日本只要求保留天皇制,美國政府首先表示同意,其他三國也就同意了,因此四國決定在同一時間發布日本正式投降的消息。                   蔣介石發表講話

    “霧都”重慶戰時的中國首都今天是個晴天。

    7點左右,日本投降的消息被美國新聞處證實。美軍總部的大孩子們首先跳了起來!

    到處是“號外!號外!”的喊聲,到處是人們的讀報聲:“日本無條件投降!”張貼著《中央日報》號外的墻前,萬頭攢動,連不識字的赤腳漢也擠在里面,雨樣的汗水把每個人的衣衫和周圍人的衣衫黏在了一起。

    獲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數以萬計的重慶市民迅速擁上街頭。

    無論是鑼鼓、喇叭、口笛、口哨、臉盆、手掌、嘴巴、鈴鐺,都為勝利發出了響聲。有一個鞋店的店員,看著游行人群敲鑼打鼓而來,急中生智,抓起一雙皮鞋,當做打擊樂器,盡興而拍,啪啪作響,更加引起人群的歡笑。

    滿街的人好似潮水般的激流,隨處在涌動。鞭炮聲,像巨雷一樣地響著,火花、鞭炮簡直改變了初秋的的景象。

    幾年來警報頻響、一日數驚的日子已經過去;燈火管制、恐懼難眠的黑夜已經過去。人們盡情地享受著勝利,享受著和平。

    有一群老百姓,在重慶崇文鎮的一家小雜貨店外收聽這消息。

    那時收音機貴重罕見,住著不少官員和軍政機關的崇文鎮,竟然只有三四臺。其中的一臺,是一個愛玩弄機器的雜貨店老板自己組裝的,打開時“吱啦吱啦”響,勉強才能聽清,平時幾乎無人理會??赡翘彀韯t不然了:

    不一會兒工夫,商店門前,便被人群擠滿,左三層右三層,大約有二三百人之多,引頸駐足,傾耳細聽。因為是重復廣播,而且聲音急昂激動,所以人人聽得清楚,人人面部表情在歡欣中有嚴肅?!洞蠊珗蟆返挠浾哧惣o瀅看到若干上了年紀的聽眾,一面聽,一面眼中淌著眼淚,還有哭出聲來的……

    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寫了一首《凱歌》:

        勝仗!勝仗!

        日本跪下來投降!

        祝捷的炮像雷聲響,

        滿街的爆竹,煙火飛揚。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張,熱淚如狂。

        向東望,

        看我們的百萬雄師,

        配合英勇的盟軍,

        浩浩蕩蕩,

        掃殘敵,如猛虎驅羊踏破那小扶桑!

        河山再造,日月重光。

        ……

        我們一同去祭告國父,

        在紫金山旁。

        八年血戰,千萬忠魂,

        才打出這建國的康莊。

        這真不負我們全民抗戰,

        不負我們血染沙場。

    在北平,大街小巷中到處飄揚起中國國旗,各日軍機關門口的鬼子兵沒有了往日的神氣,無奈地望著在他們面前歡慶勝利的中國人。在上海,聆聽了天皇詔書的日軍已撤入軍營,但卻傳來“二鬼子”偽軍奉重慶當局命令出來“維護治安”的消息。在南京,城內各日軍大院里傍晚時分冒出滾滾濃煙,日本人正在奉命“銷焚可能成為戰后審判證據的文件”……

                           延安.晴

    1945年8月15日,延安艷陽高照。陜北的天好像從來沒有這樣藍過。

    下午,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中央軍委總部正在召開會議。會議室里的人們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興奮地跳了起來,盡情歡呼。

    黨中央早在8月10日就已經知道日本投降的確切消息。那天傍晚,新華社工作人員正在抄收路透社新聞,忽見抄報紙上出現一連串英文“急電”的字樣,緊接著又有兩個英文單詞出現在眼前:“日本投降了!”

    獲悉日本投降,毛澤東欣然題詞:“慶??谷談倮?,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15日晚間,日本投降的消息已傳遍延安城。不用召喚,人群像潮水一樣從各個山溝和窯洞里涌來。缺少柴禾的延安,人們尋找著一切可以燃燒起來當作火把的東西。有人毫不吝惜地撕下棉襖,扯出棉花,蘸了油,當作火把點了起來。

    延安全城轟動,萬眾歡騰。無數火炬照亮山巔河畔,機關與群眾的樂隊、秧歌隊紛紛出發游行,燈火徹夜未熄。

    光明的河流在延安城內徹夜流淌。

    《解放日報》這樣報道那一夜的延安:“東南北各區到處舉行火炬游行,一個賣果子的小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拋擲,高呼:‘不要錢的勝利果,請大家自由吃呀!’……”

    這天晚上,美軍駐延安觀察組里中美雙方人員,共慶勝利,開懷暢飲。

    這一天的《新華日報》發表了詩人蕭三的《延安狂歡夜》:

        整個延安起了騷動。

        男女老少涌出窯洞。

        延河兩岸崗山,

        野火漫天通紅。

        (掃帚、草褥都拿來燒了?。?/p>

        ……

    詩人艾青寫了《人民的狂歡夜》:

        感激傳染著感激

        歡喜傳染著歡喜

        ……

        所有的門都打開

        迎接歡樂

        款待歡樂

        歡樂是今天夜晚最高貴的客人。

        ……

    在敵后各抗日根據地,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根據地政府迅速組織宣傳隊趕印號外和傳單,飛送各地,傳播勝利消息……

    在河北的回民支隊駐地,戰士們徹夜歡慶。抗日英雄馬本齋之子、日后成為海軍少將的馬國超當時只有6歲,媽媽拉著他的手,隨著人流來到“本齋亭”。突然,歡呼停止了,戰士們摘下軍帽肅立致哀,為他們敬愛的司令員,也為千千萬萬沒能看到抗戰勝利的中國人……

    同一天,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命令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及其所屬的一切軍隊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投降。

    蔣介石企圖把八路軍、新四軍排隊在一切受降儀式之外,遭到了敵后抗日軍民的斷然拒絕。山東棗莊,殘留日軍準備逃到徐州向國民黨軍隊投降。當他們行駛出城后,卻發現前面的鐵路已被破壞,退路也被切斷。攜帶上千支武器的日軍,只得向不足百人的鐵道游擊隊繳械投降。

                          華盛頓.晴

    公布日本正式投降之時,華盛頓是8月14日夜間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上最慘烈的死亡與毀滅的匯集,今晚隨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而告終?!边@是美聯社發出電文的第一句。報道接著說,“發瘋”了的記者們涌進杜魯門總統的辦公室,把再也沒有用的作戰地圖摔向墻壁。

    美聯社當晚收到的新聞報道來自世界各個角落,雖然來稿都很短,但記者們的興奮之情躍然稿上。發自東京的一則報道說:“這是世界上最令人振奮的新聞,今夜我們有理由歡慶?!?/p>

    在紐約,幾十萬歡慶勝利的人們迅速淹沒了時代廣場。勝利的歡呼把人的神經都要震麻木了。

    全世界都在傳播著日本人投降的消息。

                        南  京.烈日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他的臣民和軍隊正式宣布投降《詔書》。所有的日本人都站著或是跪著,收聽天皇裕仁廣播《終戰詔書》。岡村寧次帶著侵華日軍總司令部的全體人員,集合在廣場前聆聽天皇“玉音”。直到廣播結束,這些曾在中國土地上驕橫一時的侵略者,還目光呆滯地站在南京的烈日下。

                           東  京.陰

    1945年8月15日,惶恐不安中苦苦度日的東京市民,迎來了又一個溽熱的陰天。

    一大早,廣播電臺就反復告知:“天皇陛下將于今日正午親自廣播,此乃最高之恩澤,舉國臣民務必屆時恭聽?!?/p>

    人們不知將有何事。雖然早在6天前(8月10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就在全世界傳開,但作為普通的東京市民,他們聽到的仍然是充滿“大捷”詞匯的戰報,不過“大捷”的地點離日本本土卻是越來越近了。

    東京時間中午12時整,收音機里傳來了一個略微帶些鼻音并有些發尖的男聲:“戰局未能好轉,世界大勢亦對我們不利”,因此“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半個小時后,廣播員以清晰的聲音說:“天皇陛下為開萬世之太平,已于昨日通知美英中蘇四國,接受《波茨坦公告》?!?/p>

    東京市民們都不太清楚《波茨坦公告》的具體內容,但這一刻大家知道,日本真的已經戰敗了。

    抽泣聲、嚎啕聲、呼天喚地的撞擊聲迅即在東京,在日本列島,在日本所占領的亞洲各地響起。

    在5個小時前,中、美、英、蘇四國發表了“四國公告”,同意日本投降后,日本天皇才發布這個《詔書》,《詔書》中雖然沒有“投降”二字,實際上是天皇要告知他的臣民,如何應付投降后的時局。

                               其  他

    8月15日的《大公報》上用五個特大的字和一個驚嘆號寫著:《日本投降矣!》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大公報》用杜甫的詩句做了8月16日社評《日本投降了》的開頭。

    “日本投降了!在八年苦戰之余,得見這勝利的偉大日子到來,我們真是歡欣,真是感激,在笑臉上淌下淚來。”

    8月15日,當16歲的日本水下敢死隊員門奈高一郎正在等待執行最終的自殺性任務時,上級命令他穿上正式的黑色制服,來到一張鋪了白布的桌子跟前。桌上擺了一個收音機。門奈按照指示尊敬地鞠了一躬。靜電干擾的電波,他聽到裕仁天皇時斷時續的講話,其中提到“忍其所難忍”。這是天皇在宣布日本投降的決定。但門奈沒有聽到這些內容,信號干擾很嚴重。他以為天皇在鼓勵將士們更努力地戰斗。但隨后有人奔走相告,說日本輸掉了這場戰爭。門奈不知道應該相信什么。他仍然希望一場“神風”能把敵人吹跑。

    那天下午,門奈坐在海邊,呆呆盯著水面。突然,他發現有些漁民坐船入了他們平時訓練所用的禁區海域。這些漁民看起來很高興。這時的門奈才真正意識到,戰爭結束了。

    還有一些平民也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感到十分憤怒。19歲的可野清子聽到天皇宣布投降后她在日記中寫道:“聽起來好像休戰了。我們都很失望。我們感到非常沮喪?!?/p>

    “回天”魚雷操控員金田壽治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想過要像他的同伴那樣,穿戴整齊坐在自己的“回天”魚雷里自殺。但后來,他內心升起了一個強烈的愿望,希望看看他的國家將如何渡過這場浩劫。沒有自殺了。

    天皇宣布投降之后,至少有500名日本官員自殺。

    在關島,彼得.貝尼納托和其他海軍陸戰隊員正準備向日本發起進攻?!拔覀儾幌霘⑦M去。日本人會戰斗到最后一個人不會投降?!苯又犝f美國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完全摧毀了兩座日本城市。他們面面相覷,驚訝一顆炸彈能有這么大的破壞力。當日他們聽到了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他們都想狂歡一下。不知道啤酒是從哪兒弄來的,他們喝了很多。

    和平到來的時候,唐.登克爾正在菲列賓,準備再次投入戰斗。他是全連187名士兵當中毫發未傷的7人之一,全連共有50人犧牲。他和戰友們的感覺是“解脫,只有解脫。就像死刑被解除了。”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3)

                 日本《投降詔書》大有文章

    人們聽說日本投降了,都高興得在歡呼。但對日本天皇發表的《投降詔書》的內容并不了解,即使知道一些,一時也難以細細琢磨。

    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4日錄制、8月15日中午對外廣播的詔書被盟國拒絕接受。

    仔細研究,人們就會發現,這份詔書是通過精雕細琢的,所用詞語是非常講究和精練的。在詔書開始,“朕”、“爾等忠臣良民”等稱謂,尊卑分明,慣例依舊,純屬日本國內的特殊公文形式,就是專為天皇發號施令準備的格式之一。詔書的頒布和錄音廣播都日本國內的事情,并沒有當作外交公文送達中、美、英、蘇四國。

    在這份詔書中,通篇沒有一個類似于“降”、“敗”之類的詞語,全文貫通一個用詞原則就是避諱“降”字,對投降之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投降內容成了隱含的潛臺詞。

    日本在詔書中不僅沒有對發動侵略戰爭有絲毫悔意,反而仍在頌揚法西斯侵略暴行,把侵略的目的辯護為“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解放東亞”。這些詔告也正被日后的日本右翼勢力重復鼓吹。

    從詔書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日本死不認輸的思維邏輯是:之所以現在投降,并非因為現在日本已經戰敗,而是因為預見到“如仍繼續交戰,不僅將招致我民族之滅亡,且將破壞人類之文明”。明明是戰敗國,明明是日本破壞人類文明在先,遭到世界人民的共同討伐在后,反而顛倒黑白說成是天皇為了挽救人類的文明而接受聯合公告,這似乎是一份在沒有失敗的情況下接受的公告,連日本學者也承認這份詔書通篇也找不出一句“失敗”的話。                                   日本投降詔書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詔書中繼續頑固地仇視和輕蔑中國。詔書寫道:“自交戰以來已越4載?!逼潆[含意思是:日本根本不承認“九一八”以來的14年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也不承認“七七事變”以來的8年中日全面戰爭,而只承認“向美英兩國宣戰”以來的短短4年。此種說法的意思是想告訴日本國民,所謂“收拾時局”,就是收拾向美英兩國宣戰以來的4年戰爭的時局。

    當侵華日軍占領南京以后,日本就宣布不再將中國國民政府作為對等的對手,說中國國民政府已淪為“地方政府”,公開否認有抗日的中國政府和中國軍隊。尤其是在扶持汪精衛偽政權登臺以后,日本所有官方文書、大本營軍令都把南京汪偽政府稱為“中國政府”,把偽軍稱為“中國軍隊”。即使是戰敗投降之時,日本對我中國之心態依然是傲慢和輕視。這種態度在詔書中暴露無遺。

    日本“八一四”詔書廣播一公開,其內容大大出乎世界各國的意料,自然受到了輿論的強烈譴責。無奈之下,在盟軍總部的安排之下,裕仁天皇被迫于1945年9月2日,即東京灣簽降的當天,又發表了“九二”詔書一份真正意義的《投降詔書》。

    直到60年后,在日本人編寫的史書中,只字不提“八一五”四國公告,更不提“九二”詔書,卻竭力提高“八一四”詔書的地位,稱之為“戰爭終結之詔書”,把二戰終結的大功放到日本天皇的頭上,其用意更是昭然若揭。

    其實,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是中、美、英、蘇四國同時宣布的,1945年8月15日早上,在中國的重慶、美國的華盛頓、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由四國領導人同時宣布。至于日本詔書的廣播相隔四國公告整整晚了四個小時。戰爭已經停止了四個小時,再由日本天皇來廣播“終戰”,豈不是笑話?

                      汪偽專機“建國”號起義

1945年上半年,抗日戰爭處于全面大反攻的前夜。汪偽的軍隊系統人心動蕩,紛紛自找出路。在汪偽空軍供職的少尉飛行員黃哲夫和少校飛行教官周致和,心里已認定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無疑是將來中國的希望。于是,經過多次秘密商量,兩人決定由黃哲夫去找共產黨,周致和設法將汪偽國府的專機搞到手。

黃哲夫通過多方聯系于7月份來到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當時粟裕司令員、劉先勝參謀長、鐘期光主任十分熱情地接見了黃哲夫。黃哲夫將來意和汪偽空軍情況向他們作了匯報。粟裕聽后十分高興,說:“歡迎你們起義。不過,這是一件大事,我馬上報告給軍部和延安黨中央?!?/p>

三天后,粟裕黃哲夫,黨中央已經復電“待機而動,配合反攻”,并介紹了延安的地形情況:“那里有一個飛機場,很少有飛機來往。因為延安有個美軍觀察組,有時有飛機去送給養?!彼S哲夫改個名字與他聯系,并告訴黃,自己化名叫“左如”以及他在南京和揚州的聯絡人、聯絡地點。黃哲夫想了一想說:“叫‘于飛’好嗎?”粟裕微笑點點頭說:“好!就叫‘于飛’吧!”此后,黃哲夫就用“于飛”這個名字同共產黨聯系,并說是“左如”同志介紹來的。

7月底的一天,于飛在南京珠江路的珠江飯店二樓租了個小房間。周致和、白景豐、吉翔都來了。于飛先將粟裕司令員的指示、中央的復電和揚州分區程明政委的具體意見都作了傳達,然后大家一起討論了飛延安的計劃,并議定起飛地點,一是南京,二是揚州,相機而動。周致和負責將飛機搞到手,并任正駕駛,于飛當副駕駛、領航,并負責同共產黨聯系。

8月12日,周致和在南京明故宮機場,他想借給汪偽專機“建國”號檢查時,把飛機弄到手。周致和懂日語,又是奉偽軍委的命令,因此,機場的日本人只打電話核實了一下,手續便辦完了。就這樣,周致和輕而易舉地把飛機弄到了手。

8月19日,飛機加大油門直飛揚州。周致和到揚州后即與于飛聯系,并告知速給延安發報。于飛即將情況向程政委匯報,并擬好電報請他代發給毛主席、朱總司令。電文是:日內有飛機來延安,萬勿誤為敵機。

第二天,8月20日,揚州機場上,“立川”99式雙發動機單翼運輸機“建國”號已整裝待發。周致和等人隨即登機。

馬達轟鳴,“建國”號從跑道上騰空而起。此時,于飛的心情才稍微舒松了一下。他們告別了浩浩長江,展翼北飛。

航線上有幾個是敵人機場的空域,飛機容易被敵機發現和攔截。所幸那天云海茫茫,成了他們的空中保護傘。他們靠飛機上的磁羅盤保持航向。

當飛機到了洛川轉向北飛,他們遠遠地就看見了那著名的延安寶塔。于飛在機艙里大聲喊道:“哎!到延安了!”延安地區,群山起伏。由于他們下降高度過低,被那些山頭遮擋了視線,沒有看到機場。此時,他們已經飛了6個小時,油料快用完了。周致和焦急地對于飛說:“糟糕,沒有機場呀!”“不會沒有的,粟司令員說有機場,不會錯,爬高些再找找看!”飛機爬高后,他們看到了河邊有個土機場。飛機急速轉彎,下降,終于安全著陸了。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

“建國”號是8月20日飛抵延安的,因此,改名為820號飛機。這是八路軍接收的第一架飛機,隸屬于八路軍總司令部。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4)

                        日軍芷江乞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當日中午,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向在南京的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發出電令:中國戰區所有日軍停止一切軍事行動;所有武裝及裝備保持現有態勢,聽候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命令;不得破壞任何裝備、物資;負責維持所在地秩序與交通。催促其趕快派代表到江西玉山機場洽談受降事宜,后因玉山機場跑道損壞,又通知岡村改到湖南芷江機場。

    岡村寧次接到電令后,于8月17日復電,稱將按中國統帥部的命令執行準備派代表到指定地點洽談投降事宜。

  18日,蔣介石再次急電岡村,指令其派代表在8月21日到湖南芷江機場,并對日方代表的人數,乘坐飛機的型號、標識,飛行時間、航線、高度降落順序,以及應帶之文書等,一一作了規定。對日方受降使節及至芷江的注意事項,提出了七項要求。并要求岡村接到此電后,須于8月19日午后6至8時在南京無線電臺以波長5400KC答復。

  岡村寧次于19日下午6時依限復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閣下,今井總參謀副長一行率同參謀二人,翻譯一人,乘中型雙引擎飛機飛往指定地點。一切行動,依照尊電辦理,但機身標志紅色帶改為系在尾部……。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p>

  日本侵略軍要來芷江乞降的消息傳出后,人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家家戶戶掛起了國旗,商店酒家門前懸起了彩燈……

    為何選擇芷江為日軍洽降地?

    當時新六軍駐守在芷江。擔任中國戰區美軍司令的魏德邁向蔣介石分析,日軍雖然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但不肯認輸,仍然很傲慢,而新六軍在緬甸徹底打敗過日軍精銳之師第18、第56、第53、第49、第2等師團,在日軍中影響很深,很有威懾作用,所以讓日軍代表到新六軍軍部芷江洽降。

    另外,芷江有湘黔公路的便利交通,有美國人援建的機場,而且是新生武力核心之一,數百架飛機銀翼相接,極為壯觀。城郊新車奔馳,新裝備之戰士荷槍站立,一派朝氣。日本人見此,必因中國實力而有所畏懼,這也是國民政府選擇芷江作為受降地的用心所在。

    還有更為重要的是,戰爭結束前四個月,岡村寧次為爭奪該地發動了大規模的“芷江作戰”,即“湘西會戰”,結果受到了新六軍等中國軍隊的嚴厲打擊,以死傷近兩萬多人慘敗,被圍殲的殘存部隊竟落到了以蛇鼠充饑的地步,芷江因而被稱為“日軍葬身之地”。

    8月19日,蔣介石召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授權何為中方洽談全權代表,并急電駐守芷江一線的第四方面軍王耀武、新六軍廖耀湘等人加快準備。何應欽立即召集有關人員進行討論,確定以陸軍總部、軍委會、行政院顧問團、各大戰區長官以及美軍駐中國作戰司令部的高級軍政人員,組成龐大的洽降代表團,并邀請昆明、重慶、貴陽各大報社派出記者前往芷江,讓全體中國人分享百年來中國人初次受降的喜悅。

    20日上午,接到通知的各戰區長官張發奎、盧漢、湯恩伯、杜聿明等陸續抵達芷江。下午,何應欽率同廖耀湘、鄭洞國、張治中等文武官員分乘四架運輸機,由重慶抵達芷江。考慮到日軍降使是副參謀長級別,因此決定安排由陸軍參謀長蕭毅肅出面受降。

中國戰區的受降洽談使節,是一個由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率領的四十人代表團。各戰區司令官張發奎、湯恩伯、王耀武、盧漢、杜聿明等也先后趕到。中國陸軍總部東遷芷江,以及中外記者接連不斷的到來,大增加了芷江古城的歡樂氣氛。

何應欽到達芷江后,當晚無法合眼,他最擔心的是中國軍民對降使的過激行為和由此而引起的降使自殺事件發生,從而影響受降的順利進行。21日零時,為做到萬無一失,何應欽主持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零點會議”,作了三條保護降使安全的規定:

一、降使住址對外嚴格保密,內外三層崗哨;

二、沒有陸軍總部的“特別通行證”,任何人不得進入降使住地;

三、對降使嚴肅、冷淡。不準握手、歡呼、簽字留念,嚴禁凌辱性的舉動。

可沒想到,還是讓廚師和招待員鉆了“空子”。

  8月21日的芷江,天氣晴朗,彩旗招展。人們一大早就從歡笑中醒來,向受降的芷江機場走去,他們要把日本侵略者前來乞降的歷史性場面永刻在心中。

上午9時,機場附近已經匯集了許多人,一百多輛吉普車以及其他一些軍車排列在路兩邊,更多的車輛還在源源不斷地駛來。熱情的美國軍人也充滿了勝利的喜悅,他們也急于想看看昔日不可一世的兇殘的敵人是怎樣低頭認罪。                       前來投降的日方代表團

  11時15分,在芷江機場擔任警戒的中美官兵以及正在等候的中外記者、四周觀望的民眾約五千人,已聽到隆隆機聲破空而來。少傾,四架飛機出現在機場上空,其中三架是盟國銀色戰斗機,一架是漆著日本國旗的雙引擎運輸機,它們按照規定依次降落。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日機的兩翼尖和尾端掛著的那三條紅布,這是中方指定的作為降機的標志。

  日機在跑道上停下后,站在機場四周的人們象決堤的洪水沖過警戒線一擁而上,把日機緊緊圍在中央。

  機門打開了,日本駐中國陸軍副總參謀長、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以立正姿勢站在門口對我陸軍總部接待人員陳祖貽少校說:“請問我可以下機嗎?”陳少校答:“可以?!庇谑侨毡就督荡硪来蜗聶C。

首先下機的是一個穿著青色西裝的日本翻譯木村喜男,接著便是頭戴拿破侖帽、佩少將軍銜、蹬馬靴、著草綠色嘩嘰翻領軍服的今井武夫。他面帶愁容,緩慢地從舷梯上下來。跟在他后面的是隨員陸軍中佐橋島芳雄和少佐前川岡雄。他們一共8人,有參謀、機長、駕駛員、譯員。他們下機后并排肅立在舷梯旁,接受陳參謀查閱名單和證件。

機場圍觀的軍民高呼:“日本鬼子滾出去!”“向今井討還血債!”日本乞降使今井等人聽了,膽戰心驚。

    陳少校檢查了他們的名單和證件,中國憲兵檢查了他們所攜帶的5口皮箱,并指令他們分乘兩輛插著白旗的吉普車。陳少校率領著憲兵班,分乘在他們前后的吉普車中,押護著他們在人群中緩緩前進。這時,攝影記者的照相機不停地在今井面前閃動,人們也竟相觀看日本降使的“尊容”。這個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如臨絕境,如喪考妣。記者此前已接到通知,禁止對日本降使作現場采訪,所以沒有人向他提問。

    今井武夫1918年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后又畢業于日本陸軍大學。抗戰爆發后,今井參與策劃成立汪偽政府,后成為岡村寧茨的重要幕僚。

今井武夫被引到一輛插有白旗的美式吉普車上,坐在前排司機旁,后面坐著前川、橋島和翻譯木村。另一輛也插著白旗,載著其余四個日本人和行李。陳祖貽少校率領擔負警戒的憲兵班,分坐在最前后的兩輛車上。四輛車成縱隊緩緩駛出人群,向住所開去。

                                           今井武夫(右)

    從機場前往住所的幾公里路上,擠滿了人群,不斷有人高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審判罪犯”、“血債血還”等口號。爭相觀看日本降使的人群仍然不斷涌向路中間,阻擋了車隊的前行,汽車就這樣開開停停。有的老百姓無法接近日本人,干脆從地上揀起石塊砸在吉普車上“叮當”作響。這時的今井武夫一行從剛下飛機的面無表情,變成臉色慘白。

不久,今井乘坐的汽車停在一所凹形木板平房前面,灰色墻壁上寫著兩個白色的大“十”字,這就是日本洽降使的住所。住所共有六間,每室備有未加油漆的木椅、木桌各一張,紅色門簾、被單皆系新置。進食處在其左右,且有休息室,樸素而整潔,連日方投降專使人員都覺得中國方面寬大優遇。

今井武夫走進住房,身子像散了架似的倒在床上,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死魚似的眼睛瞪著天花板,流出了兩行濁淚:“知有今日,何必當初……”

片刻,招待員領他們去用餐,今井一行七人魚貫而行,進入餐廳。只見四方桌上擺著一大盆面包,四瓶“威士忌”,四瓶香檳,數樣中國菜。一股清香,誘得他們直咽口水。自8月15日日本天皇下停戰詔書以來,他們就沒心思吃過一頓飽飯。今井示意大家坐下,他用顫抖的手打開酒瓶,給每人倒一杯,然后舉起杯說:“諸君,今日有酒,今日醉吧?!闭f完,“哧”地喝得杯底朝天。他的部屬也照樣杯底朝天。                        受 降 堂

今井武夫抓了一個面包一分為二,嚇了一跳,忙問:“什么的干活?”原來,面包里露出一只噴香的螃蟹。“不是肉餡,是螃蟹餡?!狈g官木村辰男說。

螃蟹餡子難看,吃來蠻脆、蠻香。頃刻,面包一個不剩,盤底露出兩個醒目的中文字:“橫行”。

望著“橫行”二字,今井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凄楚地低下了頭。六人見今井滿臉不高興,都緘默無語。食畢,他們怏怏地回到住房。參謀橋島芳雄、前川岡雄和木村擠在今井房里,三人不解其意。

今井嘆氣說:“中國人的,嘲笑的我們?!?/p>

前川說:“中國人沒有同我們進餐,你說他們嘲笑?”

木村猛地醒悟:“妙,妙,他們用螃蟹作餡子,讓我們吃了,盤底寫二字,意為日本人吃螃蟹----橫行!用心良苦,用心良苦?!?/p>

吃過午飯,今井武夫等在宿舍休息。

    下午3時20分,今井一行四人乘吉普車從住所前往四公里外七里橋的受降會場。

  受降儀式的地點設在機場附近的空軍第一招待所。這里原是一座西式平房,東西兩頭有出口及休息室,正中部為會場。會場前有一曠地,左右皆有馬路可通。路口各扎松柏牌樓一座,左邊入口處綴“公理”兩字,中間“V”,上扎有“和平之神”;右邊綴以“正義”兩字。會場前曠地高豎中、美、英、蘇四國國旗。

    招待所的設備簡單而整齊,氣氛莊嚴而肅穆。在招待所的大門上扎了點柏枝,貼上了“和平永奠”四個大字。受降儀式是在兩排營房末端的一個小會議廳里舉行的。會場室內東面墻上,印有大紅色“V”字,兩邊各懸四國國旗。西墻上懸掛著一口大鐘。會議廳內右邊正中墻上,掛著一張很大的孫中山半身像,像前是排成弧形的幾張桌子,上面鋪著潔白的桌布,頗似法庭的案臺。在案臺前約兩米處,擺著四張漆黑的椅子,這是投降代表的座位。在會議廳的另一端,西墻大鐘下,擺了一張大餐桌,其旁有些椅子和凳子,這是為中外記者預備的旁聽席位。會場的一切布置得很簡單,桌上沒有花瓶,也沒有煙茶。

  受降開始前,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肖毅肅中將等先來到受降會場。肖中將坐正中,其右為中國戰區美軍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準將,左為總參謀部副參謀長冷欣中將,高級將領杜聿明、湯恩伯、張發奎、王耀武、盧漢及翻譯等坐在一旁,中外記者坐于旁聽席上。

首先,肖將軍站起來宣布“約法三章”:第一,今天在場的中外記者都不得發問;第二,當日本降使進來時大家應安坐不動;第三,所有中國方面的發言,都先譯成日文再譯成英文,而所有日本方面發言,都先譯成中文再譯成英文。            肖毅肅將軍首先來到受降會場

  下午3時40分,今井等被帶入會場。今井的態度故作傲慢,而隨員則惶惶不安。當行至會場中央時,他們立正、脫帽,向肖中將行鞠躬禮。肖將軍冷漠地說了聲“請坐”,他們便坐于肖毅肅的對面。此時一片寂靜,人們睜大眼睛,看著這歷史性一幕的開演。

  肖將軍對今井說明自己的身份并介紹其他中美代表后,說:“請貴官說明身份,出示洽降的授權證明。”

  今井略為猶豫,隨即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東京大本營(參謀本部)的正式命令,尚無正式文件,岡村給他的任務只是洽降聯絡,而不是簽字代表,所以僅帶來岡村的“特別命令”,而沒有身份證明書。接著,將岡村的命令交隨員轉呈給肖將軍。肖看過后,問今井帶沒帶來日軍在中國大陸、臺灣及越南等地的位置、兵力等圖表,今井說只帶來日軍在中國大陸戰場上的部署圖,臺灣、越南則非日派遣軍總司令官管轄。說完即將所帶地圖呈肖。此時,攝影記者一片忙碌,幾十個鏡頭,紛紛對準所呈地圖和降使的臉部。

  此后,肖將軍與今井一問一答,極為緊張嚴肅。肖將軍問話嚴謹,而今井則一副狼狽相。

  肖將軍將何應欽致岡村的備忘錄一份,交與今井,要他帶轉岡村。該備忘錄共五項,令岡村遵照執行投降諸事宜,并說明,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冷欣將去南京成立前進指揮所,何總司令將不待日軍正式簽字投降,即空運大軍接收上海、南京、北平三地,令岡村知照并做好準備。

  今井在簽具收據時說:“本文件中有顯然難以執行之處,希望在此陳述。”

  肖將軍說:“我看不必。有困難,留待以后再聯系。”

  于是,今井執毛筆簽字并蓋章。今井頭上直冒虛汗,當他用顫抖的右手在收據上寫下“今井武夫”這幾個歪歪斜斜的字時,左手卻不時用白手帕去擦拭他那光禿的額頭。

    洽降儀式進行了兩小時,雙方交換了無線電聯絡時間和呼號波長表,今井呈交有關圖籍表冊,肖毅宣讀了何應欽致岡村寧次的第一號備亡錄。會見中由中方翻譯王武少校譯述,中外記者紛紛拍照,還拍了記錄電影。

    這天晚上,今井向南京的岡村寧茨發電,報告芷江洽降的經過,并轉達中國陸軍副總司令冷欣將軍即將飛往南京成立前進指揮所。

    芷江受降過程中,何應欽身居幕后,俟今井離去,何應欽立刻出現在大廳中,聽取蕭毅肅的報告,檢視今井所呈文件,對受降過程感到滿意。

事實上,受降儀式只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受降典禮結束后的當晚就轉入實質性會商受降條款。

驚、險、恐,一天中,今井武夫出了幾身汗,回到住所,他開始泡在浴缸里洗澡。突然,有什么東西在他背后撞了一下,今井武夫急忙用手撈,那東西光溜溜的,“嗖”地從他手中滑脫。他轉過身一看,驚得一躍而起,跳出浴缸,驚呼:“蛇,蛇!”可定眼一看,不是蛇,是條拇指大、尺許長、棕色背的鱔魚。他跳入氣急敗壞地在水中追抓那條鱔魚。費了好大勁兒,今井武夫才抓住鱔魚,將它狠狠地甩在地上。鱔魚抽搐了一下,便氣息奄奄了。浴缸里怎么會有鱔魚呢,肯定是招待員搞的惡作劇。半個小時后,橋島、木村、前川等出房都說了同樣的奇遇。

招待員放鱔魚有何用意?四在面面相覷。突然,今井武夫醒悟了,十分憂傷地說:“大日本帝國是長形國土,四周有水,中國人喻日本是鱔魚,中國是干地,鱔魚只有回到水里才有活路……”

“今井說得對,今井說得對!”

“什么人說話?”四人一聽,回頭到處尋找,不見人影。正在詫異,剛才的話又響起在耳邊:“今井說得對!”他們沿聲看去,原來天樹枝上的鸚鵡,它望藍天,還在福氣地說:“今井說得對!”

“唉,帝國圣戰的氣數已盡!”今井武夫小聲地哀嘆著。

晚上,按中方規定,10點鐘今井武夫一行必須進房安睡,可今井武夫哪里睡得著呢。他端坐燈前,拼命抽煙,思慮明天在何應欽召見時談話的內容,會談及一些什么內容?正在他聚精會神地思考時,有一個小動物爬上他的腳背,冰涼冰涼的。他驚得一跺腳,那動物落在地面。今井武夫仔細一看,見是只夏天在房前房后陰溝里常見的癩蛤蟆。這只癩蛤蟆鼓著腮,瞪著眼,望著他。今井不由火起,一腳將癩蛤蟆踢個肚朝天。癩蛤蟆肚朝天,四肢亂抓,欲翻轉身來,可使了半天勁,不能如愿。今井倒可憐起它來,蹲下身想助它一臂之力,不料發現癩蛤蟆肚下捆有紙條。紙條?招待員又在耍什么新招?今井急忙從癩蛤蟆肚下拿起紙條,就燈一看,是一張中國與日本相對的地圖。在中國地圖上畫著一只雪白的天鵝,曲頸長伸;日本的地圖上,畫有一只難看的癩蛤蟆,癩蛤蟆鼓眼望天鵝,作欲跳狀。圖下是一句中國俗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空費心。

今井武夫心里像吞下只蒼蠅似的難受,本想撕它個粉碎,剛舉手又停下。他將紙條折好,塞進內衣口供,又雙手捧住地上的癩蛤蟆,到房外放掉說:“中華民族智慧并不比大和民族差!嘲弄的深刻,卻又不失禮儀。聰明,大大的聰明?!?/p>

    23日下午1點,何應欽在陸軍總部的一間會客廳召見日本乞降代表。今井武夫等四人由陳少校引導,仍乘插白旗的吉普車前往。正要進入會客廳時,何應欽傳出話來,只今井武夫一人入見,參謀兩人與翻譯就留在了門口。

   今井武夫脫帽而入,向何應欽鞠躬,黯然肅立。何應欽也未叫他坐,問:“21日派肖參謀長面交的備亡錄收到沒有?”今井回答:“收到了。”何應欽又說:“請轉告岡村寧次將軍,對備亡錄必須切實執行,本總司令定于本月26日以后三天里,向南京空運部隊要求岡村寧次將軍準備一切。”今井武夫:“知道了。”何應欽最后說:“你們今天就可以出發回南京去?!庇谑墙窬瞎顺?。會見只是短短的幾分鐘。2時15分,今井等人搭原機離去,結束了在芷江52小時的停留。

    這天傍晚,何應欽將軍代表陸軍總部在受降會場前廣場歡宴中美軍事首長、新聞界友人,慶祝芷江受降順利成功。

  芷江受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震撼中外,為世人所矚目。當時國內各種報紙,均在頭版頭條對此報導。事后,有許多人建議以各種形式對其做永久性紀念。

  1946年冬,當時任湖南省主度的王東原,主張將芷江修建為“受降城”,得到各界人士的贊同。

  但由于那時“蔣委員長”正忙于打內戰,軍費開支巨大,無意花許多錢于此??擅褚庥蛛y違,于是,國民黨政府于1947年2月,在原受降舊址芷江古城的七里橋(沅)水河畔,修建了一座“受降紀念坊”。從此,這座紀念坊便成為中國人民浴血抗戰勝利的見證,成為偉大的中華民族擊敗外國侵略者的歷史豐碑。

  “受降紀念坊”為四柱三拱門牌坊式建筑,高8.5米,寬10.64米;中拱寬3米。坊基為水泥筑石墩,上砌大理石柱,柱面各寬1.16米。正、背面均鐫刻有國民黨軍政要員的題額、題聯。

  蔣介石題有:“震古鑠今”(正面中門上端)

        “克敵受降威加萬里 名城攬勝地重千秋”(中柱題聯)

  于右任題:“布昭神武”(東拱額聯)

  孫科題:“武德長照”(西拱額聯)

  李宗仁題:“得道勝強權百萬敵軍齊解甲 受降大典千秋戰史記名城”

  王東原題:“萬古流芳”

  居正題:“名垂青史”

  王云武題:“氣貫長虹”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5)

                   國民黨接防南京

1945年8月,日本即將投降。當消息傳出后,南京亂成了一鍋粥。而此時最急的人,當數蔣介石了。日本人投降了,這上百萬軍隊和數不清的裝備要接收,淪陷區的財政要接管,這么大的地盤要派兵駐守……而“中央”遠在重慶,新四軍則近在咫尺,一旦落入共軍手中……這一切都不堪設想。此時,蔣介石只有寄希望于遠在南京的“二周”了。這“二周”就是周佛海和周鎬。
8月12日,蔣介石任命周佛海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京滬行動總隊總指揮,周鎬為南京指揮部指揮。
8月16日,周鎬自作主張地在新街口鬧市區的原偽中央儲備銀行內,先行成立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京滬行動總隊南京指揮部”,并于當天就強行接管了電臺和主要報紙《中央日報》,宣布全面接管汪偽政權。周鎬還通宵達旦地起草給岡村寧次的受降書和其他有關文件。這些行動,并沒有請示蔣介石和戴笠。
第二天,電臺廣播了汪偽政府已被接管的新聞,報紙也套紅發布了周鎬的公告。
第三天,周鎬派出財政部衛隊和部分陸軍部隊,在南京全城開始行動。首先控制了車站、碼頭及交通要道,又派人占領偽政權的各個重要機構,同時抓捕漢奸。一天下來,就逮捕了漢奸40多人,昔日的市長、部長們,統統關押在中儲行,幾十個人擠在地下室的一間小房間里。
在抓捕偽軍政部長肖叔萱時,遇到了衛士們的反抗,槍戰中,肖叔萱被擊傷,結果不治身亡。偽考試院長陳群受到驚嚇,竟然自殺斃命。偽政府代主席陳公博也是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周鎬的行動,打亂了蔣介石的部署。蔣介石任命周鎬為南京指揮的本是,在南京一帶維持現狀,防止新四軍進城,以等待正規軍的抵達。而同時有好幾支偽軍部隊都接到了蔣介石的委任……沒想到,周鎬的行動太過火了。更令蔣介石不能容忍的是,周鎬居然搞出個讓岡村寧次投降的受降書,如果岡村寧次真的向周鎬投降了,那以后中國戰區的受降儀式還怎么搞!這些,都犯了了蔣介石和軍統的大忌。
于是,蔣介石又下達了命令:南京的治安暫由日本軍隊來維持。
18日,日酋岡村寧次派出重兵,開到市中心包圍了中儲行。周鎬受到兩面夾攻,只得隨小笠原一同前往日軍總部,剛一到就被扣押。軍統局人馬到達南京后,周鎬即被押往南京警備司令部,后又押解上海。
“周鎬事件”后,國民政府立即準備接防南京。
關于派遣中國陸軍中的哪支部隊正式進入南京接防,國民政府內部意見并不統一。蔣介石向美國軍方的魏德邁將軍征求意見,魏德邁認為以新六軍最為合適,因為新六軍在緬甸打敗過日軍精銳的第十八師團,在日軍中影響很大,雖然南京的日軍很傲慢,但新六軍對日軍有很大的震懾作用。另以湯恩伯第三方面軍空運上海,二方面軍接收廣州,四方面軍接收長沙和武漢。蔣介石采納了魏德邁的建議,立即下令由新六軍這支嫡系部隊接防南京。
在新六軍到達南京之前,第十戰區司令長官李品仙下屬的徐啟明部一個團已從安徽先期抵達浦口,并于8月24日進入下關。這時日軍尚未解除武裝,看著這支中國軍隊全副武裝地進入南京,兩軍官兵均側目冷對。這是自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后,中日兩軍第一次在南京正面相遇,也是抗戰勝利后的第一支進入南京的中國軍隊。
從8月30日起,全副美械裝備的新六軍,從芷江陸續空運南京,到達后即分批進入各自的營房。9月5日,“陸總“立即電令日軍岡村寧次轉知南京日軍8萬余人,在南京就地集結,交出南京城防的警備任務,次日必須交接完畢。
9月5日,新六軍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式。                  岡村寧次走入會場
新六軍軍長廖耀湘到南京后,立即派出一批諜報人員潛赴新四軍活動地區進行偵察,嚴防新四軍人員進入南京城。


                      何應欽南京受降

1945年8月27日午后2時,冷欣一行飛抵南京,在原立法院長孫科公館里設置前進指揮所。第二天上午,冷欣約會岡村寧次,告訴他:“本人奉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之命,在南京設置前進指揮所,在何總司令未蒞之前,由本人隨時傳達何總司令命令,并作一切必要之準備,望貴官切實協助?!睂鍖幋伪硎荆骸耙欢ㄗ駨?。”
    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三天,并從第二年開始開始每年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新中國重新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后來,這個日子被全世界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1945年9月8日正午12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蔡文治、鈕先銘、張廷孟等人陪同下,由芷江飛抵南京。同機到達的還有谷正綱、李惟果、丁惟汾、賀衷寒、葛敬恩等政府要員。接著,美軍少將麥克魯,參謀長柏德爾等也相繼飛抵南京。
當何應欽的專機降落時,先期到達南京的軍政要員蕭毅肅、冷欣、湯恩伯、李明揚、鄭洞國、廖耀湘、王懋功、彭孟緝等及各界100多人,齊集大校場機場迎候,其規模之隆重,僅次于蔣介石到達南京時的場面。

    1945年9月9日8點半,中外來賓近千人絡繹入場。日軍簽署投降書的代表7人,則由中方陸軍司令部王上校引導,乘車入中央軍校后,被傳喚去休息室待命,他們是: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參謀小笠源清中佐、艦隊司令福田良三中將、臺灣軍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第38軍參謀長三澤呂雄大佐。
    8點52分,掌聲響起,中國五位受降官員進場,入受降席就座,陸軍總司令一級上將何應欽居中,左為海軍上將陳紹寬、空軍第一路軍司令張廷孟上校,右為陸軍一級上將顧祝同、陸軍參謀長肖毅肅中將。
    8點58分,日本投降代表隨王上校走出休息室,一律摘帽在手,從正門步入受降會場,立時吸引了全場的目光。他們至受降席前,排成橫隊立正,齊向何應欽一鞠躬。何應欽欠了欠身體,算作還禮。
    9時整,受降儀式正式開始。岡村寧次解下身上軍刀,由參謀長小林淺三郎雙手繳呈何應欽,表示130萬侵華日軍放下武器,向中國投降。岡村寧次低著頭看完日本投降書,取筆蘸墨,寫下“岡村寧次”四字后,從其上衣右方口袋內取出小型方章,輕蘸紅色印泥后,蓋于名下。由于手顫抖,他把章蓋歪了。他好像很抱歉,向何應欽點點頭。
    現場不僅室內站滿了人,連外頭走廊也滿是探頭張望者,人人都想親自見證這個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日本代表都剃著光頭,臉色十分難看,以前那種囂張跋扈的氣焰不見了。
    何應欽指示投降代表去投降席上坐下后,宣布照相五分鐘。中外記者蜂擁而上,鎂光燈閃爍,攝影機轉動,岡村寧次等佯裝鎮靜,卻難以掩飾投降的沮喪與羞恥。
    歷史定格在此時,日本侵略者簽字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終于勝利了。
    受降儀式9時15分結束。隨即,中國陸軍總司令、中國受降代表何應欽發表了廣播講話:“敬告全國同胞及全世界人士,我是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已于本日上午9時,在南京順利完成。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日子,這是八年抗戰艱苦奮斗的結果,這對東亞及全世界人類的和平與繁榮,亦從此開一新的紀元。”
    在中國現代史上,中國與帝國主義強國簽訂了700多個條約,唯獨這一次是勝利的、平等的。
    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結束以后,當日中午何應欽在南京中山東路勵志社舉行酒會,宴請參加觀禮和參加受降的人員,慶祝中國的偉大勝利。
    9月9日的南京,街頭巷尾歡欣鼓舞,興高采烈,南京城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
    中國戰區日軍投降儀式結束后不久,蔣介石立即準備調新六軍這支王牌前往東北內戰前線,南京城防改由七十四軍接防。


                  抗日戰爭的最后一戰

    “8.15”日本以天皇昭書宣布無條件投降,新四軍按中共中央、朱德、毛澤東指示,從9月1日到11日上旬已掃清了長江以北、隴海路以南除徐州、南通、揚州、高郵等城以外的蘇皖一大片地區,而高郵則是“運河大門上的鐵鎖”。
    1945年12月初,岡村寧次密令高郵的日軍1100余人和偽軍4000人筑城固守,負隅頑抗。高郵城墻有10米多高,他們以為“固若金湯”、“萬無一失”。
    12月3日,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曾山等華中黨政軍首長五人,審時度勢,主動請戰,聯名致電中共中央:“建議即集中(華中)野戰軍,攻占高郵……”
    12月下旬,邵伯解放。粟裕司令從七縱趕來八縱,與八縱陶勇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清副司令兼參謀長共同研究攻城部署。
    陶勇和彭德清提出:“敵人不投降,我們一定消滅他!堅決完成任務?!彼麄儍扇嗽缫咽且陨碓S國的抗日名將。
    12月25日夜,八縱在強大火力下動搖下,冒雨發起總攻。64、66、68團從城北、城東、城南三個方向向高郵城發起猛攻,64團一營二連指戰員架起云梯從西城角的兩側向上爬,迅速躍上城墻,一營長鄧若波(團突擊隊長)率領一連緊跟三連,鞏固陣地,擴大戰果……戰至26日下午4時,三個團已合圍日軍司令部,在我軍熾烈的火力壓制下,日軍駐高郵最高司令官巖崎大佐終于次日凌晨向我軍投降。
    高郵城東有一座花園,園中幾幢樓房,日軍占領后作為司令部。12月26日晚,66團姚力政委率部沖到這里,在一個像禮堂的大屋子前,二三百日軍在地上烤火,姚政委命令日軍立即繳槍。日軍代表仍頑固地要同我軍代表談判。于是,華野八縱政治部主任韓念龍、副主任謝云暉奉命與日方代表談判。日方大隊長巖崎大佐十分狡猾地說:“我們旅團中心在南京,高郵城的彈藥給養、重武器可以全交給你們,但輕武器我們要帶去南京?!表n念龍嚴詞駁斥:“你們只能無條件投降,你們天皇的命令也是無條件投降。我軍紀律嚴明,投降后自然會按優待俘虜條例,保證你們及你們家屬的安全和遣返?!?BR>    談判當時,我方最高司令粟裕就在現場,正式受降時,我方代表向巖崎介紹說:“這就是粟裕司令,他是這次戰役的最高指揮官。”這時,巖崎大佐才低下頭來,交出身藏的祖傳紫云刀,向粟裕投降請罪。
    解放高郵一役共殲日軍1100人,其中俘日軍大隊長以下891人;殲偽軍3600人,其中俘偽42師師長王和以下3493人。從此,高郵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6)

                    密蘇里號戰艦上

                  日本簽署投降書

                 為何日本投降儀式要在軍艦上舉行?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8月26日,一支擁有383艘軍艦、1300架艦載飛機的盟國艦隊向東京灣挺進。28日,盟軍先頭部隊開始在東京機場降落、登陸。30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到達東京,控制了東京的廣播電臺,建立自己的新聞局。

    為什么日本投降儀式要在美國“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呢?

    “密蘇里”號戰列艦1943年始建,1944年6月11日服役,它的標準排水量3.5萬噸,滿載排水量4.6萬噸,長270.4米,寬33米,是當時裝甲最厚的水面戰艦,足以承受一噸半穿甲彈的襲擊。艦上最初裝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49門各種口徑的副炮和高炮,還載有3架水上飛機。功率15.6萬千瓦,最大航速33節。它以當時總統杜魯門家鄉的州命名,是太平洋戰場關鍵一役中途島之戰的指揮官、美艦隊司令尼米茲將軍的旗艦。

    原來,由于受降儀式地點的問題,麥克阿瑟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曾進行過激烈的爭論。杜魯門總統已經內定,由麥克阿瑟以盟軍最高司令官的身份執行對日占領。由他主持儀式,看來是順理成章的。不過,這可惹惱了海軍上將尼米茲。

    尼米茲是在珍珠港慘敗、美國海軍最黯淡的時刻接任太平洋艦隊司令的,他不僅很快重振了海軍官兵的自信和斗志,而且在兼任太平洋戰區總司令期間,出色地指揮了一系列有決定意義的??諔稹u嶼爭奪戰和廣泛的潛艇戰。如今在凱歌高奏中卻讓麥克阿瑟喝頭牌,豈不是對海軍的大不敬?

    這時,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給杜魯門出了個好主意:把簽字儀式放在停泊于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


                        簽 字 場 所

1945年9月2日拂曉,天空陰云密布,“密蘇里”號由幾百艘海軍艦船簇擁著,赫然聳立在東京灣。它的主桅桿上懸掛的那面國旗,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日軍偷襲時,華盛頓國會大廈懸掛的那面星條旗。泊滿東京灣的美國軍艦,艦首、主桅也都高懸星條旗,炮口高仰直接對著日本本土。在戰列艦上,美、中、蘇、英、法五國的國旗迎風飄揚。炮口之下的日本軍艦沒掛旗幟,所有炮口都搖至甲板,戰斗位置空無一人。USS BB63“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代表美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由于太平洋戰爭中國政府最先對日宣戰,奮戰時間最長、損失巨大,尼米茲安排中國代表最先入場。

    上午9時左右,將在日本東京灣內美國超級戰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簽署投降書儀式。

    那天,天剛破曉,新聞記者們便開始準備。中國《大公報》記者朱啟平是在7點多鐘隨同記者團從另一艘軍艦乘小艇登上“密蘇里”號的?!懊芴K里”號艦的主甲板有兩三個足球場大,但這時也顯得小了。走動不開。到處都是密密簇簇排列著穿咔嘰制服、持槍肅立的陸戰隊士兵,軍衣潔白、折痕猶在、滿臉笑容的水兵,往來互相招呼的軍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國記者。灰色的艦身油漆一新。這天天陰,灰云四罩,海風輕拂。海面上艦船如林,飄揚著美國國旗。艙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蘇里”號艦注視著。小艇往來疾駛如奔馬,摩托聲如猛獸怒吼,幾乎都是載著各國官兵來“密蘇里”號艦參加典禮的。陸地看不清,躺在遠遠的晨霧中。

    簽字的地方在戰艦右側將領指揮室外的上層甲板上。簽字用的桌子,是本艦士官室一張吃飯用的長方桌,上面鋪著綠呢布。桌子橫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邊放一把椅子,桌旁設有四五個擴音器,播音時可直通美國。將領指揮室外門的玻璃柜門,如同裝飾著織綿畫一般,裝著一面陳舊的美國國旗。這面旗還是92年前,首次來日本通商的美將佩里帶到日本的,在日本上空飄揚過?,F在,旗的位置正下視簽字桌。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聯合國簽字代表團站立的地方,靠外留給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將排列50位高級海軍將領,右方排列50位高級陸軍將領。桌后架起一個小平臺,給拍電影和拍照片的攝影記者們專用。其余四周都是記者們的天下。

    8點剛過,記者們都依照預先規定的位置站好了。海爾賽將軍是美國第三艦隊的指揮官,“密蘇里”號是他的旗艦,因此從來客的立場講,他是主人。這時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艦的高級將領們一個個握手寒暄。接著,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將軍到了,海爾賽將軍陪著這位上司走入將領指揮室,艦上升起尼米茲的五星將旗。


 

                        代 表 到 來

    8時30分,樂聲大起,一位軍官宣布,聯合國簽字代表團到。他們是乘驅逐艦從橫濱動身來的。頃刻間,從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著殊異的人。第一個是中國代表徐永昌(中國軍令部長)將軍,他穿著一身嶄新的中山式毛嗶嘰軍裝,左胸上兩行勛綬配上將軍銜,向在場迎接的美國軍官舉手還禮后,拾級登梯一直走到艦橋右前方的上層甲板。緊隨徐上將身后的是美國、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等九國的代表也陸續上來了。中國首次躋身美、英、法、蘇四強之列,而且名次僅居美國之后。

一時間,中國話、英國話、發音語調略有不同的美國英語以及法國話、荷蘭話、俄國話,起伏交流,笑聲不絕。

    8時50分,樂聲又響徹上空,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到。他也是坐驅逐艦從橫濱來的。尼米茲在艦面迎接他,陪他進入上層甲板的將領指揮室休息。艦上升起他的五星將旗,和尼米茲的將旗并列。軍艦的主桅桿上,這時飄起一面美國國旗。

    盟國九國代表及其他將領們相繼走上甲板,九國代表是: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杰列維亞科中將、法國代表靳克萊、澳大利亞代表布拉梅、加拿大代表科斯格雷夫、荷蘭代表赫爾弗里克、新西蘭代表艾西特。

    上層甲板上熱鬧的外交場面漸漸結束了。聯合國代表團在簽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隊靜立。以徐永昌將軍為首的50位海軍將領和50位陸軍將領,也分別排列在預先安排好的位置上。這時有人說,日本代表團將到。只見一艘小艇正向軍艦右舷駛來。不久,一位美國軍官領先,日本人隨后,陸續從入口處來到主甲板。當年在上海被朝鮮刺客炸斷一條腿的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前,他臂上掛著一根手杖,一條真腿一條假腿,走起路來一蹺一拐,吃力地爬上甲板,代表日本政府乞降。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前天津日本駐屯軍司令,《何梅協定》的日方簽訂人)隨后,一身軍服,重步而行,他們共11個人,到上層甲板后,即在簽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對桌子列成三行,和聯合國代表團隔桌而立。                    麥克阿瑟走下飛機

                     日本投降簽字儀式開始

    9時整,盟國受降儀式開始。主持受降的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海爾賽走出將領指揮室。麥克阿瑟走到擴音機前,尼米茲則站在徐永昌將軍的右面,海爾賽列入海軍將領組,站在首位。麥克阿瑟執講稿在手,極清晰、極莊嚴、一個字一個字對著擴音機宣讀。日本代表團肅立靜聽。

    不少在場的記者覺得麥克阿瑟的講話不恰當,把一方求降一方受降的關系,說成是共同作出協定,恢復和平,太給日本留面子了。

    麥克阿瑟讀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團說:“我現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的代表,在投降書上指定的地方簽字?!?/p>

    重光葵一瘸一拐地走到簽字桌旁,慌亂地摘下帽子和手套放在桌上,結果把手杖掉在一地上。他右手顫抖地拿起筆,遲遲疑疑好像不知道在哪里簽字。麥克阿瑟轉身命令自己的參謀長:“薩瑟蘭,告訴他在什么地方簽字。”在薩瑟蘭的指點下,重光葵在兩份投降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梅津美治郎隨即也簽了字。他簽字時沒有入座,右手除下手套,立著欠身執筆簽字。這時是9時10分。

    麥克阿瑟繼續宣布:“盟國最高統帥現在代表和日本作戰各國簽字?!?/p>

    接著回身請魏銳德將軍和潘西藩將軍陪同簽字。魏銳德是菲列賓失守前最后抗拒日軍的美軍將領,潘西藩是新加坡淪陷時英軍的指揮官。兩人步出行列,向麥克阿瑟敬禮后立在他身后。麥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筆簽字。才寫一點,便轉身把筆送給魏銳德。魏銳德掏出第二支筆給他,寫了一點又送給潘西藩。他一共用了五支筆簽字,第三支筆交給美國政府檔案館,第四支筆送給他的母校西點軍校,第五支筆留給他的夫人。麥克阿瑟簽完字后回到擴音器前說:“美利堅合眾國代表現在簽字。”這時,尼米茲步出行列,他請海爾賽將軍和西門將軍陪同簽字。

    這兩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兩人出列后,尼米茲入座簽字,簽完字,就各歸原位。麥克阿瑟接著又宣布:“中華民國代表現在簽字?!毙煊啦街磷狼埃赏踔阃炞帧_@時,日本代表像木頭人一樣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蘇、澳、加、法、荷等國代表在麥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時,先后出列向麥克阿瑟敬禮后,請人陪同簽字。

    各國代表在簽字時的態度以美國最安閑,中國最嚴肅,英國最歡愉,蘇聯最威武。荷蘭代表在簽字前,曾和麥克阿瑟商量過。全體簽字畢,麥克阿瑟和各國首席代表離場,退入將領指揮室。這時,中國記者朱啟華一看表是9點18分,他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陽事件,侵占我國東北;1933年又強迫我們和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列車,到站時間也正好是9點18分;接著,又一步一步地向全中國發動侵略?,F在14年過去了,沒想到日本侵略者又在這個時刻,簽字投降了。

    按預定程序,日本代表應該隨即取了他們那一份投降書(另一份由盟國保存)離場,但是他們還是站在那里。麥克阿瑟的參謀長蘇賽蘭站在簽字桌旁,板著臉和日本人說話,似乎在商量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記者們議論紛紛。后來看見蘇賽蘭在投降書上拿筆寫了半晌,日本人才點頭把那份投降書取去。

    原來是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書上簽字時簽低了一格,占了法國簽字的位置,法國代表順著簽錯了地方,隨后各國代表跟著也都簽錯了地方,荷蘭代表首先發現這錯誤,所以才和麥克阿瑟商量。蘇賽蘭后來用筆依著規定的簽字地方予以更正,旁邊附上自己的簽字作為證明。

    倒霉的日本人,連份投降書也不是干干凈凈的。

    就在簽字儀式結束時,太陽破云而出,猶如為飽經戰爭蹂躪的世界帶來了光明的希望。

    當重光葵拖著那條13年前在上海被炸斷的殘腿步履沉重地走下“密蘇里號”戰艦時,上千架慶祝勝利的美軍飛機從東京灣上空呼嘯而過。

    在“密蘇里”號艦橋右前甲板全船最高貴的位置,有一直徑1米的黃金圓盤,用大寫印刷體刻著英文:“1945年9月2日美國船‘密蘇里’號在該點停泊,東京灣錨地坐標為:北緯35度21分17秒;東經139度45分36秒。日本國對盟國正式投降書在此簽署。第二次世界大戰到此結束?!?/p>

    日本簽字投降后的第二天,全世界的媒體都發表了有關文章。

    美國《紐約時報》:戰爭結束了。

    英國《泰晤士報》:日本人終于簽字了!

    蘇聯《真理報》:我們勝利了!文章中引用斯大林的話:“如今,在西線不會有德國對我們虎視眈眈,在東方不會有日本對我們垂涎三尺。世界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和平?!彼勾罅衷谥绿K聯人民的宣言中說:“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們期盼了40年。”是啊,40年前的日俄戰爭以俄國失利而告終,如今,舊日的失敗終于得以雪恥。

    日本媒體:悲哀、無奈、心有不甘。《讀賣報知》這樣寫道:“這樣,滿3年8個月的大東亞戰爭本日完全終結,我帝國海軍建軍以來擁有的光輝歷史和傳統,到此閉幕,被解除武裝遣散,回想起來,自支那事變(指七.七盧溝橋事變)以來滿八年兩個月,帝國以解放東亞為目標,勇戰健斗,國民傾全力戰斗,終因武運不興,投降于敵人陣前,實在痛恨徹骨。國民今日不能只是悲哭,只有耐其難耐,忍其難忍,豁出命干,以再建日本光輝的未來為目標,在新生路上重新出發,才符合天皇的心愿,這里必須銘記?!弊掷镄虚g對發動侵略戰爭全無悔意,仍堅持認為對亞洲各的戰爭和屠殺是對別國的解放,對失敗心懷痛恨,很不甘心,帶有復仇心理。

    重光葵等日本投降代表走上密蘇里號甲板

    下面是194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戰艦上簽署日本投降書的日、美官員的簡歷:

    日本外相重光葵:生于1881年,1930至1936年駐中國公使。1932年4月29日在慶祝裕仁天皇生日的慶典上唱日本國歌時,一名朝鮮人向臺上扔了一枚炸彈,重光葵因此失去一條腿。1936-1938年任蘇聯大使;1938-1941年任駐英國大使;珍珠港事件后,參加了南京傀儡政府;1942年任駐法國大使;1943-1945年任日本外相。戰爭結束后,因戰爭罪被監禁。獲釋后重返政壇,1954-1956年任副首相兼外相,1957年去世。

梅津美治郎:1882年生于日本大分縣。1903年畢業于軍事學院。在日俄戰爭中任下級軍官,并先后在丹麥和瑞士任職。曾任天津衛戍區司令,迫使中國華北地方政府按有利于日本的方式改組。1940年晉升將軍。1943-1945年任總參謀長。他為人冷酷、狡猾,而且咄咄逼人。他反對日本投降,并以自殺相威協。他被判犯有戰爭罪,于1949年死于癌癥。                  梅津美治郎

    麥克阿瑟將軍:1880年1月26日生于阿肯色州小石城。他父親曾在美國南北戰爭和西班牙美國戰爭中擔任軍官。他本人在1903年以出色的成績畢業于美國西點軍校,曾任美國總 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助手。1918年普升陸軍中將。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次負傷。曾擔任西點軍校校長。1937年退役,珍珠港事件后又應征入伍。1942年3月由于日軍的進攻,他被迫撤出菲律賓。他當時發誓:“我一定會回來的?!贝撕?,他指揮西南太平洋戰場作戰,呂宋血戰后實現了他的諾言。1944年12月他任太平洋盟軍司令,指揮對日本本土的進攻。他領導過侵略朝鮮的“聯合國司令部”,但由于對杜魯門的政策提出疑問而被撤職。1964年8月5日去世。

←麥克阿瑟

    切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1885年12月24日生于得克薩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1905年以全班第七名的成績畢業于安納波利斯的一所學校。此后他參加了海軍,1938年成為海軍少將,擔任航海局負責人。珍珠港事件后指揮美國太平洋艦隊。他少言寡語,曾參與了太平洋戰爭的指揮。戰后曾擔任海軍作戰司令,后來又成為聯合國的親善大使。1966年2月20日去世。

                                                      

尼米茲海軍上將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7)

                   命喪中國的日本六大將

                        慶祝會上樂生悲

    白川義則,日本愛媛縣人。1921年3月任日第11師團長,1923年10月任關東軍司令官,1925年3月晉升為陸軍大將,1928年6月間策劃了刺殺張作霖事件。

    1932年2月底,白川義則就任上海派遣軍總司令官,指揮部隊在瀏河登陸,向上海方向發起了進攻。在中國軍隊停戰撤軍的情況下,仍然瘋狂地向瀏河鎮、嘉定一線入侵,后迫于國際聯盟的壓力,無奈撤返。

    1932年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長節”日本天皇生日。白川義則為慶祝其侵略活動的勝利,在日租界的虹口公園舉行了盛大的“祝捷”閱兵大會,在與會日軍齊唱日本國歌《君之代》之際,上??谷崭宜狸犈沙龅某r革命黨志士尹奉吉,在同伴掩護下,連續向白川義則站立的主席臺扔去了兩顆烈性炸彈,白川義則被炸得奄奄一息,送往醫院三天后咽氣。這個殺人魔王終于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伶仃洋上送鬼神

    大角岑生,日本愛知縣人。歷任海軍省副官、海軍省軍務局局長、第3艦隊司令官、第2艦隊司令官等職。1931年4月晉升為海軍大將。

    1941年初,大角岑生來華,代表日本最高軍事當局策劃擴大侵略戰爭,并準備赴海南島就任南太平洋艦隊司令官。2月5日凌晨,大角一行從廣州乘海軍巨型運輸機起飛,由6架戰斗機護航,飛往海南島。在途經伶仃洋上空時遇到旋風,飛機引擎發生故障,被迫折返珠江口西岸。當地中國第三游擊區司令袁帶發現后,立即組織密集的機槍火力進行掃射,該機在彈雨中墜落于黃楊山。事后,第四戰區第三游擊區官兵趕到現場,不僅證實了大角岑生的死亡,而且從飛機殘骸里搜出的大批絕密文件中,獲悉了日本準備南進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企圖,中國政府果斷地向全世界揭露了日軍這一陰謀。

                        筋竹沖里“烤黃魚”

    冢田攻,日本茨城人。歷任關東軍作戰班長、課長,參謀本部第三部部長等職?!捌撸摺笔伦兒笕稳哲娙A中方面軍參謀長,是主張侵華的激進分子,曾參與指揮日軍進攻上海、南京的行動,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1942年7月,冢田攻調任侵華日軍主力部隊第11軍司令官,其首要任務是準備執行進攻重慶和西安的5號作戰計劃,企圖將侵略魔掌伸向中國的戰略后方。

    正當他野心勃勃地準備大動干戈之時,南進日軍在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遭到美軍嚴厲打擊,日軍大本營為此不得不召集冢田攻等赴南京商討5號計劃是否繼續執行的問題。會議結束后,冢田攻于12月18日乘79式飛機返回漢口,途經安徽省西部太湖縣境上空時,被駐守大別山區的中國軍隊第5戰區138師高炮部隊擊中,墜毀在彌陀區田家鄉筋竹沖,冢田攻當即斃命,機上10人無一生還。事后,附近村民將10具“像烤焦的黃魚”一樣的尸體推在一個大坑里。

                          老鼠島邊葬魚腹

    山縣正鄉,日本山口縣人。歷任航空兵本部總務部第一課課長、“鳳翔”號艦長、第3聯合航空隊司令官等職。1943年11月升任聯合艦隊第4南遣艦隊司令官,率部在太平洋地區對美英軍作戰。

    1944年3月,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迭獲勝利,繼攻占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后,又占領了關島。美軍的強大攻勢,使日軍驚恐不安。為保住日本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灘頭陣地,穩定其太平洋戰場的后方補給線,決定在廣州召開緊急會議。山縣正鄉作為守備臺灣海峽及日本海域的最高海軍長官出席了會議。會后,山縣正鄉率隨員乘坐日本最新研制的巨型水上飛機從廣州飛返基地。豈料飛機升空后被美機發現攔擊,其座機驚恐地逃至浙江止空時已是機油燃盡,誤降在中國軍隊控制的海門老鼠島江面,被我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2大隊6中隊及浙江東護航總隊官兵的密切火力擊中起火,并于一小時后沉沒。機上除5人被俘外,山縣正鄉等4人皆葬身魚腹。

                          多行不義必自斃

    安藤利吉,日本宮城人。歷任參謀本部部員、第5師團參謀長、步兵第1旅團團長、陸軍教育總監等職。

    1938年5月,安藤利接替板垣征四郎任日軍第5師團長,率部參加徐州會戰,爾后南下進攻廣州。同年11月,升任第20軍司令并繼續在廣州境內作戰。1939年11月至次年初,安藤指揮第15師團等部進行南寧作戰,在昆侖關一帶遭到中國軍隊的沉重打擊。1940年2月,安藤利吉出任新編華南方面軍司令官,1941年至1944年12月又先后出任日軍臺灣軍司令和臺灣總督,1944年1月晉升為陸軍大將。日本投降后,在戰犯審判中,安藤因被中國軍事法庭確定為戰犯嫌疑而關押于上海監獄。1946年4月19日,他寫下了給岡村寧次的遺書后服毒自殺。

                         上海囹圄命歸西

    岡部直三郎,日本廣島人。歷任關東軍參謀、陸軍大學教官、關東軍炮兵聯隊長、上海派遣軍高級參謀等職。“七.七事變”后,任日軍華北方面軍參謀長,輔佐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不斷擴大侵略戰爭,先后侵入河北、察哈爾、山西、綏遠、山東等省。1938年7月,他調任關東軍第1師團長,大肆鎮壓黑龍江民眾的抗日斗爭。1939年9月,轉任駐蒙軍司令官,曾遭到八路軍和傅作義部的沉重打擊。1940年9月,岡部奉召回國,任參謀本部部附,1943年2月晉升為陸軍大將,1943年10月出任關東軍第3方面軍司令官,次年11月任第6方面軍司令官,駐武漢。

    日本投降后,1946年7月,囚禁在武漢大學內的岡部直三被中國軍事法庭確定為戰犯嫌疑轉押至上海。同年11月28日,岡部直三因精神緊張突發腦溢血,在戰犯醫院中死去。

                    日本真是無條件投降了嗎?

    盟國接受日本投降那天,隨行記者手上都沒有投降書全文的復印本,但都報道日本無條件投降了??墒瞧浜蠹毧赐督禃虐l現,其中并沒有“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字句。

    為什么到日本正式投降之日,無條件變為有條件,廢除軍國主義的日皇體制變為保全日皇裕仁的地位呢?

    日皇裕仁于1945年6月22日召集重臣及軍方首腦,面諭開始講和工作。當時日本的敗局已定,裕仁寄希望于蘇聯出面“調停”,交戰雙方達成“榮譽的和平”。當時的蘇聯對日本來說還是個中立國,并且曾和日本簽訂過中立條約,但是已于1945年4月5日宣布廢除此約。

    7月27日,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第二次奉命請求蘇聯出面調停時,中、美、英三國向全世界播放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其主要內容是:日本政府應立即宣布無條件投降;《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的軍隊必須完全解除武裝;日本軍國主義必須永遠鏟除;日本戰犯將交付審判,阻止日本人民民主的所有障礙必須消除;不準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裝的工業。

    《波茨坦公告》還警告日本政府,如不接受上列條件,日本將面臨迅速而完全的毀滅。

    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約日本駐蘇大使于8月8日晚會談。6日,日本政府正在盼望不久有好消息從莫斯科傳來之時,他們聽到的卻是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聲。廣島全市頓成廢墟。裕仁到此決心從速結束戰爭。因此更焦急地等待蘇聯的復音。佐藤8日得到的答復卻是,蘇聯當天對日宣戰。

    8月9日,美國在長崎扔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8月10日,裕仁在御前會議決定,在不改變日皇體制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條件。8月12日,美國以公開廣播的形式答復日本:“自投降之時起,日皇及日本政府之國家統治之權限,為實施投降條件起見,應置于采取其必要措施的盟軍最高司令官限制之下?!?/p>

    美國這樣答復就等于同意不廢除日皇,而只是使他們的權力在必要時受制于盟軍最高統帥。這完全違反了《波茨坦公告》中兩大受降條件:日本軍國主義必須永久鏟除,日本戰犯將交付審判。

    日皇是三軍統帥,各次侵略戰爭,從侵華至偷襲珍珠港,無一不是他決定進行的。日皇本來無法逃脫戰爭罪犯應得的審判,但是美國在他還沒有投降前就答應他可以繼續高高在上當“天皇”。

    裕仁得知美國答應他保存皇位,便又狂妄起來。14日他向國內人民頒布“終戰”詔書,竟一字不提向盟國投降,而只是接受中、美、英、蘇的共同宣言,并且把日本的侵略解釋為“當初開戰是為了自存與東亞的安定”。日本政府直到今天不肯承認曾侵略中國,就是以此為根據!

    盟國在受降書上,把原定要求“日本國”無條件投降改為“日軍”無條件投降,但事實上進駐日本的美軍也沒有監督日軍無條件地投降。

    日軍參謀本部命令部隊燒毀一切機密文件,僅東京市谷區一地焚燒文件的黑煙彌漫天空達三天之久。這樣,日軍毀滅了它在侵略中施行毒氣戰、細菌戰、“三光”政策等等罪行的記錄。

    銷毀罪證就是掩護戰爭罪犯,這也是明目張膽地抗拒盟軍受降的一個條件:審判戰爭罪犯。

    受降書另一規定:嚴禁日本擁有軍事工業。但是,日本政府和軍部下令把軍需物資“緊急和秘密”地轉為民用。盟國原來指定把日本850個軍需工廠作為賠償中、美、英、蘇四國之用,但獨攬統治日本大權的美國竟把這些工廠先后歸還日本政府或私營企業。

    不久,美國不顧盟國的反對,扶植起日本重工業。這是因為美國要使日本成為它稱霸全球的一個卒子。

                                                    臺灣人民慶??箲饎倮?/p>

注:朱啟平(19151993)晚年僑居美國,原是《大公報》的名記者,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唯一的中國隨軍記者,1945年9月2日,他親眼目睹中、美、英、蘇等國代表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簽字儀式。《落日》是當年發表在《大公報》上傳頌一時的名篇。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8)

                     陳儀臺灣受降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之戰中戰敗,被迫接受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款之一,是割讓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自此,臺灣寶島與祖國分離,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民國以來,歷屆政府,或以媚日為快事,或一味妥協,莫敢言收回臺灣。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借此有利國際形勢,國民政府開始通過《戰爭布告》,公開聲言收回臺灣: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關系者,一律廢止。根據這一布告,《馬關條約》在廢止之列,臺灣也就應該歸還中國。

    1943年12月21至26日,中、美、英在開羅會議上發表的《開羅宣言》中,明確提到了戰后臺灣的歸屬:我三大國此次作戰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在于使日本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1945年7月25日,中、美、英三國政府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對此再作重申。不日,蘇聯也加入了《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形式,宣布向盟國無條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中所有條款。

《開羅宣言》一經發表,中國政府即著手收復臺灣的準備。任命陳儀為“臺灣調查委員會”主任。陳儀曾兩度留學于日本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抗戰以前任福建省主席,抗戰期間調任行政院秘書長,對臺灣頗有研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國民政府即公告中外行將接收臺灣:本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已答復中、美、英、蘇四國無條件投降。依照規定,臺灣全境及澎湖列島應歸還中國,本政府將派行政及軍事各官吏前往治理。凡我在臺人民,務須安居樂業,各守秩序,不得驚擾滋事。所有在臺日本陸??哲娂熬?,皆應聽候接收,不得逾越常規,危害民眾生命財產……

1945年8月18日,蔣介石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名義,任命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為中國戰區受降主官。8月26日,何應欽發布命令,公布中國戰區受降區的劃分,指令各受降區主官,其中臺灣地區,以陳儀為受降主官,接受日本駐臺灣軍隊的投降。該區日本投降代表為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總司令安藤利吉。接著,陳儀受命為臺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

8月15日,在日本投降之后的數天內,臺灣有可能獨立。

日本內閣在1945年8月14日決定由昭和天皇在15日對外發表“詔書”,宣布投降。當天透過當時的日本“同盟通訊社”向朝鮮、臺灣及其他所有日本占領下的當地媒體通知,第二天的8月15日必須刊登昭和天皇的降書。朝鮮的《京城日報》頭版依照指令在8月15日刊出,但是臺灣的《臺灣新報》則在過了一天后的8月16日才見報,前一天的版面仍然照??侨哲姷膽饹r,甚至找不出日軍篤定戰敗的內容。也就是說,在日本占領下的臺灣人民,到1945年8月15日還不知道臺灣已經回到臺灣人手中。

扣留天皇的詔書屬于重罪,而當時只有一個人有權隱蔽天皇的詔書對外發表,此人即為最后的臺灣總督兼日本第十方面軍(臺灣軍)司令官陸軍大將安藤利吉。

詔書延后一天發表是總督府的指示。安藤利吉為什么要扣留天皇投降詔書?有兩個可能,一是安藤想爭取時間,在混亂還沒有發生之前把臺灣交給獨立派統治,不希望中國戰區的國民黨軍前來接收,等于是一種類似的“戰后處理”;二是安藤利吉有可能與日本本國劃清界線,以自己的勢力在臺灣建國。

不甘投降而留在臺灣的少壯派軍官中宮悟郎等人,在暗中策劃臺灣獨立。

當時爪哇和臺灣的情形一樣,天皇的降書也被扣了3天,8月15、16兩天,爪哇的日本 軍司令官曾一度拒絕接受投降的現實,策劃在當地獨立建國,但是后來不知何故由蘇加諾在8月17日對外發表獨立宣言,翌日才正式發布天皇詔書全文。

臺灣的安藤利吉之所以無法將詔書繼續扣留下去,完成其將臺灣交給臺灣獨立派的愿望,是因為麥克阿瑟掌握戰后處理決定權,指定中國戰區蔣介石率領的軍隊前來接收臺灣。

    9月3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以“中字第18號備亡錄”至岡村寧次,“奉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委員長命令,派陳儀為臺灣及澎湖列島受降主官”。9月9日,侵華日軍中國戰區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主持受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作為臺灣省代表參加了簽字儀式。日方由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茨代表簽字投降,駐臺第10方面軍參謀長諫山春樹是投降代表之一。當晚,岡村寧茨下令,在中國包括臺灣澎湖列島的全部日軍和警察,一律向中國政府投降。當時在臺灣的日軍和警察有20余萬人。

    國民政府從1944年7月就開始著手準備接收臺灣的工作,蔣介石之所以任命陳儀承擔此重任,是因陳儀為人正直清廉,時任福建省主席,做事能干,是最適當的人選。

    此外,陳儀了解臺灣總督安藤利吉的為人。陳儀早年在日本學習軍事,與安藤利吉差不多同期出身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陳儀首先成立“臺灣調查委員會”,負責搜集臺灣在日本統治下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資料,又培訓大批公職人員,物色大批臺胞加入接收隊伍,為政權交接做好準備。

                      日臺軍官“惜別宴”上交火

安藤利吉是侵略中國的急先鋒。1944年9月,安藤利吉出任臺灣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同年12月被日本當局任命為臺灣總督。

1945年9月初,安藤利吉考慮到日軍即將被解除武裝,而軍中的部分臺籍官兵也要離隊,于是決定在臺北市東門町兵營大餐廳搞“惜別宴”。他的主張得到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的贊同。

安藤利吉立即把總務長官須田叫來,讓他迅速籌辦此事,并特別囑咐,不能讓參加宴會的臺籍軍官與日本軍官同席。

當時,日軍中的臺籍官兵人數并不多,對日軍搞“惜別宴”,大多數臺籍軍官不愿參加。他們認為,日本已經戰敗,臺灣的日軍也將聽候中國政府發落,不存在“惜別”的問題。更何況,日軍中的高級軍官過去根本不把臺籍官兵當人看,臺灣官兵對日軍將領也沒有好感。

臺籍軍官的代表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日方,安藤利吉非常生氣,他立即召見須田,要他說服臺籍官兵參加。抵擋不住日軍的再三邀請,臺籍軍官勉強答應了。這次參加惜別宴的臺灣軍官約50人,日軍軍官約100人,由于當時日軍尚未解除武裝,參加惜別宴的日籍、臺籍軍官仍然穿著軍服,并攜帶有武器。

9月初,“惜別宴”按期舉行。當臺籍軍官走進兵營時,負責籌辦宴會的一名日本軍官讓他們全部坐在左邊,而日籍軍官則被安排坐在大廳的右邊。臺籍軍官坐下后,發現左右兩邊不但酒菜不一樣,甚至連桌椅板凳和碗筷也相差甚遠。于是,他們開始質問籌辦宴會的日軍負責人。

日本軍官忙著找借口說,因為參加“惜別宴”的日方人數較多,級別也較高,所以辦了兩種酒菜。他們還說,盡管酒菜不一樣,但意義是一樣的,希望臺籍軍官不必計較,有吃有喝就行了。

聽完解釋,臺籍軍官不能接受。他們覺得,日本人已經投降了,還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臺灣人,是對臺灣軍官的輕蔑和侮辱。幾名臺籍軍官不想再呆下去,便借故偷偷地溜了出去。

這時,一位姓林的臺籍準尉“噌”地站起來,突然走到安藤利吉的席邊,氣憤地質問道:“這個‘惜別宴’不是我們要你們辦的,我們也不愿意來,是你們非要我們參加,你們為何對我們另眼相看?”

一名日本將官見此,也馬上站起來,他對林準尉大聲訓斥道:“你是準尉,這一桌上有大將、中將,你在長官面前要有禮貌,趕快退下去!”

林準尉火氣更大了:“我們不參加這種侮辱人的宴會,我們要退席!”

一些臺籍軍官立即跑過來聲援,并繼續質問日本人:“你們已經投降,為何還用這種態度對待臺灣人?”

幾名日本軍官見狀,也圍過來辯論。他們說,臺籍軍官級別低,在宴會上吃差一點很正常。他們還嘲笑林準尉不知天高地厚,一個準尉要與大將、中將平起平坐。另一名日本軍官還諷刺說:“你鬧什么呢?你將來當了大將、中將,就可以與我們同吃同喝了?!?/p>

日籍軍官的話再次刺痛了林準尉,他忍無可忍,一怒之下操起一個酒瓶朝那個日本軍官砸去。日本軍官向旁一閃,酒瓶砸到了日軍的酒席上,玻璃碎片砸傷了席上的幾名日軍軍官。

一名日本軍官立即掏出手槍,朝林準尉射擊,但未擊中。臺籍軍官見日本人開槍打人,全都拔出槍來,朝著對面的日本人一通掃射。宴會廳里頓時槍聲大作,槍聲、喊聲、哭聲此起彼落,亂作一團。

安藤利吉、諫山春樹、須田等日籍高級將領見勢不妙,彎著腰從側后門倉皇逃離。

雙方激戰十多分鐘,導致宴會廳內,尸體遍地,血流成河。直到日本憲兵攜帶機槍和手榴彈趕來,場面才得到控制。

這次激戰,日籍軍官死傷30余人,臺籍軍官死傷20余人。因為參加戰斗的臺籍軍官都是一線帶兵的,年輕手腳快;而日籍軍官,特別是那些中高級軍官,平時養尊處優,反應較慢,故死傷較多。

                     中國國旗升在總督府上空

    1945年9月16日和10月5日,中國政府先后派去兩批接收人員。

    這年9月17日,中國空軍第一路司令張廷孟奉命攜帶國旗一面,從重慶單機飛赴臺北,直抵日本駐臺總督府。要日本總督安藤利吉讓他掛上國旗。安藤不同意,后經力爭,才將中國國旗升在總督府上空。這是中華民國國旗首次正式在臺灣飄揚。張廷孟又要求把所有殖民地機構的日本國旗除下,代之以青天白日旗。臺灣人民既驚訝又歡欣。

    10月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范誦堯率領“臺灣前進指揮所”官兵71人分乘5架運輸機,于下午4時飛抵臺北松山機場。10月6日,位于原臺灣日本總督府的前進指揮所開始辦公,并把一份箅忘錄送交安藤利吉,要他做好政權交接準備。下午3時,前進指揮所舉行了抵臺后的第一次國旗升旗儀式。當青天白日旗緩緩升起、飄揚在寶島上空時,在場的官兵無不熱淚盈眶,心潮澎湃。

    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國慶日。上午10時,臺灣前進指揮部在臺北市公會堂(后改名為中山堂)舉行了盛大的臺灣省第一次國慶慶祝大會。來自臺灣的地方紳士和民眾代表與前進全體官兵參加了慶祝大會,盛況空前。

    這時,我軍登陸艇從大陸直駛臺灣,在航行中處于戰斗狀態,飛機在上空盤旋掩護,注意對岸情況。

當時,在臺灣的日本三軍,有二十萬之眾,據傳日軍中有人叫囂與臺灣共存亡,又有以牧譯義夫、中宮悟郎為首的少壯派軍官,與漢奸相勾結,策動所謂“臺灣自治運動”。蔣介石于是決意派遣6個師、20艘軍艦、2個飛行大隊開赴臺灣參加接收,堅決彈壓負隅頑抗者及“臺獨”分子。 

    10月17日,入臺接管的陸軍第70軍(軍長陳孔達中將)和第62軍(軍長黃濤中將)先頭部隊第7 5師、107師、預備第9師,由70軍副軍長陳頤鼎率領,在美軍的30多艘戰艦和10余架飛機滿載下分別在基隆、高雄登陸。

    臺灣人民預知中國軍隊到來,群情激奮,有的帶著干糧、鋪蓋、頂風冒雨守候在碼頭。當專列從基隆駛向臺北時,只見人頭贊動,萬眾歡呼,有的互相擁抱痛哭,淚流滿面。由于歡迎的人群眾多,這段只有30公里行程的專列卻走了四個小時。火車進入臺北時,30萬市民夾道歡迎,并高唱《歡迎國軍歌》。

    10月20日,陳儀離開重慶,經上海赴臺受降。

                      侵臺日軍投降典禮在臺北舉行

    侵臺日軍投降典禮,于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隆重舉行。

    1945年10月25日,是臺灣同胞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在臺北市公會堂舉行盟軍中國戰區臺灣受降儀式。

    這天,臺灣到處呈現出一片歡樂的景象,洗澡、看戲、理發全部免費,到百貨公司買東西一律打八折。公會堂門外更是人山人海。

臺灣自甲午戰爭淪落在日軍手中后,日本派來大量軍隊和國民,在臺灣實行殖民統治,推行日本文學,不準島民說中國話,臺灣青年從高中升專科學校時都要改用日本名字,并在青年中進行軍國主義教育,強拉臺灣青年充當炮灰。

    戰爭期間,臺灣成為日軍南進的基地。

    受降地點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大廳,講臺上方高懸“和平永奠”四個金黃大字,后壁置孫中山先生遺像及國旗、國民黨黨旗,又有藍底白字“V”形,象征勝利與和平。門前搭起慶祝牌樓,張燈結彩。公會堂內外,人山人海,除臺北市民,許多人從外地趕來,等待著翻開臺灣新紀元莊嚴時刻的到來。

    臺灣各市代表、各界知名人士,均穿戴修飾整齊,早早在觀禮禮臺上入座。美國總統杜魯門的代表洛克,美軍聯絡官柏德利也出席觀禮。

    8點55分,身穿嶄新陸軍上將服裝的陳儀步入大廳。中國士兵手持沖鋒槍,威嚴地站立在大廳兩旁。陳儀身后,緊跟著臺灣警備副總司令陳孔達、參謀長柯遠芝、副參謀長范頌光、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70軍副軍長陳頤鼎、空軍第一路軍司令張廷孟、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李世甲、臺北地區空軍司令林文奎。陳儀在中,眾人在左右,在受降席上坐定。

    日軍投降代表有日本臺灣總督兼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等五人,已奉命乘車到達,等候傳喚。九點正,葛敬恩朗聲宣布:“接受臺灣地區日軍投降典禮開始!”    陳儀與張群在日本投降儀式上

    在中方人員引導下,安藤利吉一行五人低著頭進入大廳,在大長桌前站定,向端坐受降席正中的陳儀敬禮,被命令坐于投降席。

    9時整,葛敬恩宣布:“中國戰區臺灣省接受日軍投降典禮開始?!?/p>

    陳儀環視全場,以莊重的語調宣讀受降書,大意為: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已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本官奉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之命,為臺灣受降主官,茲以第一號命令,交與原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安藤吉利。依照此項命令,臺灣全境及澎湖列島應交還中國,所有日本在臺灣及澎湖列島的陸??哲姾途?,均應繳出武器,聽候處理,希即遵行。

陳儀讀畢,安藤利吉向陳儀等脫帽鞠躬行禮。隨即將身上所佩軍刀解下呈上,以示駐臺日軍全部投降。臺灣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芝,將中日兩種文本的第一號命令,交給安藤利吉,命其簽字。安藤利吉躬身接過,在文本上簽名蓋章。這時,中外記者的照相機, 不約而同對準了安藤利吉,鎂光燈閃爍,“咔嚓”聲不斷。因心里緊張及羞于戰敗的緣故,安藤利吉手指顫抖,幾至難以握筆。

    待日軍參謀長諫山春樹把簽了字的文本交陳儀后,葛敬恩宣布受降禮成,令日方代表退出。安藤利吉再向陳儀鞠躬,如逢大赦,快步出了大廳。

    10點整,陳儀通過廣播電臺代表中國戰區統率部向全世界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事實,本人特報告給中國全體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安藤利吉向陳儀將軍呈遞投降書

    消息傳開,臺灣全島如海浪般喧鬧起來,高山族同胞載歌載舞,居民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用各種形式歡慶這一幸福的時刻。

    整個受降儀式進行了五分鐘,五分鐘結束了日本對臺灣長達半個世紀的霸占!    26日,首府臺北及各縣市,都舉行了大規模的慶祝游行,各族人民以各自的方式歡慶勝利,興奮熱烈之情達于極點。

    臺北40萬市民,“老幼俱易新裝,家家遍懸燈彩,相逢道賀,如迎新歲,鞭炮鑼鼓之聲,響徹云霄,獅龍遍舞于全市,途為之塞?!?/p>

    為永久紀念臺灣從日寇統治下重歸祖國懷抱,國民政府決定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每年這一天,全省各地都要舉行隆重熱烈的慶祝活動,并放假一天。

    10月25日臺灣受降的當天,陳儀向安藤利吉下達第一號令:“本官奉令,接受臺灣、澎湖列島地區日本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之投降,并接收臺灣之領土、人口、治權、軍政設施及資產。”

    安藤利吉在簽具受領證中表示,他對本命令及以后一切命令負有完全執行之責任。安藤利吉是日軍大將,當時61歲,早年曾任日軍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此時,末代總督已走到末路。安藤利吉在簽字投降后不久被捕,列為戰犯,押解到上海,關進監獄候審,于1946年4月19日在獄中服毒自殺身亡。他為什么要自殺?最大的可能性是,安藤判斷審判中關于終戰前支援臺灣獨立、扣留天皇投降詔書、企圖將臺灣政權交給獨立派的問題將被詢問。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9)

                    臺灣民眾浴血抗日史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署后,對當時400萬臺灣居民來說,恍如午夜驚雷,人們奔走相千,聞者彷徨失措。
    日軍從北部基隆登陸,以為一舉即可進占全臺灣,不料遇到清軍和臺灣義軍5萬多人抵抗。7萬余名日本陸軍和海軍40多艘戰艦,從6月至11月,一直陷入苦戰,日軍死了4800人,另病歿和受傷者約6000人,比日軍在甲午戰爭傷亡的2647人多出幾倍。
    臺灣人在“反皇民化”運動及抗日殖民統治中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累計死了約65萬人。
    1930年10月27日,霧社(今南投縣仁愛鄉)發生震驚世界的反日起義。當天上午,霧社公學校舉行學藝會和運動會揭幕,有日本官員和名人出席。升旗禮之際,預先埋伏四周的高山族戰士,在首領莫那魯道指揮下,配備各種武器,一聲呼喝殺出來,見日本人就斬殺,刀光血影之下,殺死134名日本人。另兩名本地人因身穿和服,被誤為日本人被殺。
    日本軍警立即增援鎮壓,后來更使用毒氣彈,起義軍與之進行殊死戰,在兩個月戰斗中,1200多名起義壯丁死了644人。有人因彈盡無援而跳崖自盡,亦有婦女上吊自殺,包括莫那魯道的妻子。莫那魯道見大勢已去,潛入深山自殺。起義軍和居民在此役共死了900余人。臺灣總督石冢英藏于第二年1月16日因“霧社事件”引咎辭職。
臺灣原住民不滿日寇殘橫暴行,濫伐山林,侵害高山族分支泰雅族祖先發源地,并使獵場減少,而日警權威又超越部落頭目,更加不能忍受。原住民為民族尊嚴抗日起義雖失敗,其精神永留史冊。
                             日寇殘殺臺灣兒童
    在《馬關條約》簽署7個月后的1895年11月5日,日本當局宣布,帶領一個近衛師團登陸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于10月28日染患瘧疾死于臺南,享年49歲。北白川宮被明治天皇賜名能久親王,他的死在臺、日留下一個百年未解之謎。
    實際上,能久親王死于臺灣義軍之手,日方為了面子問題才佯稱他病死。能久親王被殺后,日軍展開大報復,不論男女老少見當地人就斬殺,尸體拋入河中,一時血流成河,估計數千人被日寇屠殺。
    日方公報說能久親王死于臺南,可是他的妻子事后兩度到新竹祭拜亡夫,新竹還立了能久親王紀念碑。日方還把10月28日他死亡日期定為“國際日”,臺灣放假一天。

    臺灣光復時,600萬人口中有30萬是日本移民,另有日軍約20萬。臺灣行政長官陳儀在遣返日本軍民過程中,留用8000名日籍技術人員,使行政、醫療、社會服務及經濟保持平穩運作。二戰時,約30萬臺胞被日軍強征往大陸及東南亞各地作戰,其中10萬人死亡。臺灣光復后一年內,20萬臺胞重返家園。
    國民政府于1946年1月2日宣布,自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之日起,臺灣人民應即一律恢復中國國籍。
    日本占領臺灣時期,竭力推行“皇民化教育”,企圖割斷臺灣與大陸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光復之初,臺灣人不是講閩南語就是日語,與大陸前來的人士溝通有困難,成為光復一大障礙。陳儀從語言開始,消滅“皇民化”。臺灣一時出現“國語熱”,國民教育迅速取代“皇民化教育”,這是陳儀對臺影響深遠的德政。
    臺灣光復初期,物資奇缺,經濟千瘡百孔,生活相當困難。偕同陳儀赴臺接收的嚴家淦把臺灣經濟重建起來,他是臺灣經濟奇跡的締造者。
    嚴家淦生于1905年,早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攻讀理論化學,后來成為有名的國際理財專家。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后,嚴氏繼任“總統”,至1978年5月御任,1993年12月24日病逝。

    陳儀在臺任職期間,1947年2月27日,臺北緝私人員執行任務時毆打一名女香煙攤販,又開槍打死一名市民,激起公憤。2月28日,臺北市民罷市游行,要求懲兇及取消專賣局等。事件鬧大,續有市民被打死,全省爆發起義,與國軍展開搏斗。作為戰后臺灣首任行政長官的陳儀下令血腥鎮壓,最后死了三萬余人,“二二八”起義終告失敗。
    陳儀在“二二八”后被解職,1948年6月調任浙江省主席。1949年初,國民黨在內戰中節節失利,陳儀希望浙江省避免戰禍,向陸軍代理總司令湯恩伯進言,應接受中共和平主張。結果,陳儀因“通共”罪名又被解職,并被捕入獄,4月29日被押解到臺灣,1950年6月18日被處決,死時67歲。


                      盧漢河內受降
盧  漢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袷仁宣布無條件投降。15日,一架嵌著紅色太陽旗的雙引擎軍用飛機飛臨越南的老街、谷柳市上空,低飛盤旋。河口市民以為敵機又來轟炸,紛紛跑入防空洞或跑出郊外疏散。突然見這架飛機上散下許多紙片,飄飄然地落在河口市區。人們拾起來一看,原來是日本天皇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傳單。群眾驚喜萬分,縱情高呼“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人們奔走相告,相互擁抱跳躍,頃刻鞭炮齊鳴,全市沸騰,震憾人心。
    8月17日,盟軍統帥軍發布第一號命令,規定了各戰區司令官受降地區范圍。根據這個命令,中國及包括北緯16度以北的法屬印度支那(含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區及老撾的大部)地區的日軍,向中國戰區總司令投降。8月20日,中國戰區總司令命令第一方面軍(以滇軍為主)司令官盧漢上將為受降官,率所屬4個軍又3個師共20余萬人,分別開赴越南、老撾接受日軍投降。
    云南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盧漢奉命后,立即電告駐越南北部日軍第38軍軍團長土橋勇逸,命他立刻派洽降代表攜帶一切證件及駐越南北部的日軍人員、裝具、武器、彈藥、車輛、馬匹及駐地表冊等,按時來到云南蒙自聯系,以便洽談受降事宜。
    蔣介石為什么要派盧漢河內受降呢?
    還在4月份,蔣介石秘密召見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商談解決龍云的問題,要杜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作好準備。日本投降的消息還未正式公布,蔣介石又秘密電召杜聿明來重慶,面授機宜:日本投降后,調龍云的滇軍主力(由盧漢率領的第一方面軍)全部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以可得日軍裝備為誘餌),這樣調虎離山,使龍云成為無兵之帥。蔣介石還命令杜聿明對昆明所有的通訊、交通設施都進行嚴密的監視和部署,嚴防龍云亂中逃跑。
    蔣介石命令盧漢率滇軍主力赴越南受降后,接著又以日軍有陰謀,我軍接收兵力不足,恐出意外為借口,要龍云把他留在昆明的護駕的家兵由龍云的兩個兒子率領的滇軍第十九師和第二十三師都調往越南。至此,龍云多年訓練、裝備起來的看家寶就只剩下兒子龍繩武率領的第二十四師,以及憲兵團和警衛大隊了。
    為了預防萬一,在盧漢離昆前,龍云對他的表弟盧漢說,如果昆明有變,聞訊立即率部隊回昆。但蔣介石早就料到這一步,在云南和越南交界處,早就布置了大量中央軍。蔣介石還派何應欽飛赴越南,宣布任命盧漢為云南省主席(這個職位是盧漢早已夢想的),以示恩寵,并分化龍、盧的關系。不久,龍云就杜聿明挾持到了重慶,被蔣介石軟禁了起來。

    9月1日,駐越南河內的日軍第38軍團長土橋勇逸接電報后,無奈地派第38軍參謀長酒井干城大佐為降軍洽談代表,第38軍21師參謀長三好秀南少佐為代表團副團長,率陸軍大尉高橋哲郎等人組成洽降代表團,于8月31日由河內乘美軍軍用飛機,由一位美軍聯絡官員陪同直飛蒙自機場,然后乘車轉往開遠,到達第一方面軍總部參見盧漢。
    9月2日上午,中方第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參謀長馬瑛接見了日本洽降代表團,鄭重地向他們宣讀了《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第一方面軍司令部備忘錄(漢字第1號)》命令日軍“各就所在駐地,候本司令所屬之部隊到達時,應立即命令負責交代地區后到達指定集中之地點,并妥善保管裝備設施,聽候我軍接收。”接著,馬瑛又將字第2至第5號備忘錄4件交給酒井干城,指定日軍陸軍集中于肋波、河內以南、海防、東化地區;海軍集中于海防;空軍和各種戰爭物資集中于河內。
    從1945年9月1日起,盧漢率領中國云南第一方面軍所屬部隊第52軍、60軍、93軍、暫編第19師等二十萬人迅速進入越南,負責接收日軍駐越北的第38軍及其補助部隊投降,并接收其武器、彈藥、運輸工具及其一切物資。
    9月14日,盧漢、馬瑛抵達河內,正式受理受降事務。中國政府還派出了顧問團到達河內,配合盧漢辦理受降工作。
    9月28日在河內總督府舉行受降儀式。中、美、蘇、英四國國旗掛于會場四周,正中高懸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中國受降官盧漢肅坐于會場中央,馬瑛、尹繼勛坐于盧漢兩側,左為盟軍代表席,右為中國高級將令席,后面為來賓,以及中外記者約五百人參加了受降儀式。
    上午十時,受降儀式正式開始。日軍在越南的人數多時近十萬人,受降時僅剩下三萬余人。日軍第38軍團軍團長土橋勇逸、第21師團師團長三國直福、獨立第3 4旅團旅團長服部尚志三人由我軍憲兵31人押入,向盧漢總令官鞠躬致禮。土橋勇逸等人面北肅立,聽候盧漢宣讀《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號訓令》,宣布“自即日起,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的日軍,完全接受本司令官節制指揮,辦理日軍投降事宜”。
    盧漢宣讀完畢,猖獗一時、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強盜土橋勇逸無奈何地在投降書上簽了字,然后狼狽退席。
    受降儀式結束后,受降工作全面展開。土橋勇逸等189名日軍軍官,經我方戰爭罪犯調查委員會調查及美、英、法各方所提名單驗證,列為戰爭罪犯,押解廣州審訊,其余官兵計29802人,全部遣送日本。
    與滇  軍進入越南的同時,駐守西雙版納的陸軍93師,在師長呂國權的指揮下進入老撾,在永珍(今萬象)接受侵老日軍投降。
    “八一五”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喜訊立即傳遍三迤大地。經八年浴血奮戰,作出了重大犧牲的云南各族人民,終于盼來了這一天!“小日本投降了!”從省會到邊疆,一片歡騰。人們奔走相告,歡歌、跳躍,不相識的人在大街上擁抱,喜極而泣。不論城市農村、大街小巷,鼓樂喧天,人們甚至敲著臉盆、鐵桶,在街上手舞足蹈。家家戶戶買鞭炮燃放,鞭炮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一連三日三夜不絕于耳,藍色的硝煙在城鎮街道彌漫、升騰,經久不散。
    省會昆明市沉浸在巨大的喜慶與歡樂之中。被日軍飛機炸毀的斷墻殘壁歷歷在目,既是控訴日軍的罪行,也是顯示云南人民不屈不撓的抗日決心和愛國意志。人們擁上街頭,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慶祝,有的跳花燈,有的唱滇戲,有的踩高蹺,有的豪喝痛飲,許多被日軍飛機奪去了親人,奪去了手腳的人們,相擁痛哭難以自禁。入夜,燈光閃爍,鞭炮炸響,人頭贊動,大街上涌動著潮水般的人流。整個昆明沸騰了。


                二戰遺恨:中國未能收復香港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同一天,日軍開始進攻香港。18天后,港督楊慕琦舉白旗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三天后,遠東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杜魯門總統的授權下,發布了第一號受降令:凡在中華民國(滿洲除外)、臺灣、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之日軍,均應向蔣介石投降。
    戰爭期間,香港地區隸屬于中國第二方面軍所轄的作戰區,駐港日軍應向中國軍隊投降,中國理應在此時收回香港。而蔣介石當時也的確打算借此良機收復香港。
    蔣介石任命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為接收廣州、海南、香港等地受降官,命其所部隨時做好接收香港的準備。
    對于麥克阿瑟的一號受降令,丘吉爾政府表示拒絕接受。
    1944年初,英國政府成立了一個“香港計劃小組”的機構,并確定了不惜動用武力占領香港的方針。為此,英國人還向香港派遣了大批間諜。
    日本投降前夕,英國政府通過秘密渠道通知了尚在日軍監獄中的前港英政府官員金遜,讓他在日軍投降后設法暫行港英政府管理權,直到英軍到達香港成立軍政府為止。金遜獲釋后即向日軍提出建立臨時政府的要求,并命令日軍維持社會秩序,等待英軍登陸。
    張發奎遲遲等不到蔣介石的進軍命令。原來此時的蔣介石早已失去了收復香港的熱情,而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發動內戰上。
    蔣介石知道,他要發動內戰少不了英美的援助,而倘若此時出兵香港,則勢必會與英國人發生沖突。為了換取英國人對他發動內戰的支持,蔣介石連續兩次聲明中國無意以武力收復香港,幻想通過美國的干涉來實現香港的回歸。
    太平洋戰爭暴發之初,美國人是支持中國收回香港的。美國政府想通過此舉鼓勵國民政府繼續對日作戰,從而減輕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同時趁機瓦解英、法在遠東的殖民體系,排除英、法勢力取而代之。但是,幾乎是在納粹德國投降的同時,美蘇的“冷戰”就開始了。這時,美國需要英國和他們站在同一個戰壕里,所以杜魯門政府在香港問題上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支持中國收復香港轉為支持英國收復香港,因此告知麥克阿瑟:“為了更順利接受香港地區日本軍人的投降,須將香港從中國戰區的范圍內劃出來?!?BR>    對于美國人態度的大轉變,正忙于乞求美援、準備大打內戰的蔣介石只有逆來順受,對美國人惟命是從了。但在放棄收復香港之時,蔣介石還想給自己爭點面子。
    1945年8月20日,在致杜魯門的電報中,蔣介石僅僅要求“在未來的受降儀式上,駐港日軍應向中國方面的代表投降,美國和英國均可派代表參加這一受降儀式。在受降儀式后,英國人將在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的授權下,派遣軍事力量在香港登陸。”
    但是,美國人就連這一點面子也不給蔣介石,杜魯門在回電表示:“美國不反對一名英國軍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面對美國人的強硬態度,蔣介石只得表示:“愿意授權給一名英國軍官,讓他去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英國人得寸進尺,丘吉爾政府認為,作為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的蔣介石,無權委派一名英國軍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因此,英國政府宣稱:它所能做到的,僅僅是歡迎一名中國代表和一名美國軍官一起出席受降儀式,而且只能“以中國戰區最高司令個人代表的身份參加受降,如果有什么文件需要簽署的話,他們只能作為見證人而簽字,除此之外,別無所為”。
    面對英國人的囂張氣焰,自感臉面無光的蔣介石表示,中國方面要盡力避免與英國人在香港發生沖突;同時也做好了不惜武力抵制英國人在中國戰區之內所采取的行動。
    中國政府的這點強硬態度是英國人始料不及的,擺在寶安地區的國民黨兩個軍也使英國人如芒在背。英國不得不接受蔣介石的建議,同意夏殼同時代表英國政府和蔣介石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英國人作了點讓步,蔣介石就拱手將香港奉上給英國人。
    1945年9月1日,夏殼以駐香港英軍司令的身份宣布成立軍政府。同日,蔣介石派去的中國軍事代表團與夏殼達成協議,讓國民黨軍隊從廣州開到九龍,然后換乘輪船北上,從香港開赴內戰前線。
    在蔣介石的反共內戰政策下,香港的回歸祖國懷抱的腳步遲了整整半個世紀。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10)

                 敵后游擊戰略是中共的偉大創舉

    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在1939年寫的《堅持華北抗戰兩年中的八路軍》一文指出,抗戰兩年來,僅八路軍各主力在華北戰場陣亡的將士計有1.5萬余人,負傷4萬余人。在這一傷亡總數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共產黨員。左權用這些數字,回應國民黨方面某些人誣蔑八路軍“游而不擊”。
    中國抗日戰爭分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前者由國民黨領導的政府軍承擔,以陣地戰為主、運動戰為輔;后者由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承擔,以游擊戰為主。
    1945年4月25日在延安,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報告《論解放區戰場》,全面論述了敵后戰場的創造、戰績、戰略技術和政治保障。
    朱德認為,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他說:“構成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敵人與解放區之長期反復的最殘酷的戰爭。所謂相持階段,實即解放區與敵人的相持。從武漢失守之后,一直到1944年日寇重新向國民黨戰場作了一次帶戰略性的進攻為止,其間共5年半之久;在這樣長的時間之內,日寇在華的主力是在對著解放區作戰,解放區戰場抵抗的敵偽力量,到1943年,竟占侵華日軍的64%、偽軍的95%,而在這同一期間,國民黨戰場并沒有嚴重的戰爭。這就是相持階段的實際?!?BR>    他介紹:“1937年9月,八路軍在毛澤東同志的天才的戰略方針指導下,進入華北敵后,我一一五師進入晉察冀地區,我一二0師進入晉西北地區,我一二九師進入晉東南地區。1938年我軍更向東進,一部進入冀魯豫平原和冀魯平原,一部進入冀中平原,一部進得更遠,到冀東配合了20萬人民的抗日大起義。1938年春,新四軍繼八路軍之后開赴前線,進入華中敵后,在長江兩岸發動抗日游擊戰爭。同年冬,東江縱隊于廣州淪陷后在當地起義。1939年,瓊崖淪陷后,當地人民在我黨的領導之下組織游擊隊從事抗戰。八路軍初出馬的時候,即在平型關進行了全國抗戰中第一次的對敵殲滅戰?!?BR>    朱德說:“由于國民黨軍隊的潰敗而瓦解了的華北、華中戰局,立即由我黨、八路軍、新四軍和人民合作,而迅速恢復起來。敵后變成了抗日戰爭的最前線了。”
    “這樣,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游擊戰爭,從此在敵后代替了國民黨之前的單純的防御地位。”
    “這樣,解放區戰場在抗日戰爭初期,便牽制了日寇很多兵力,造成了使日寇不能全力西進的形勢,隨后又變成為與日寇作戰的主要戰場?!?BR>    ……
    中國共產黨迅速挺進敵后,擔負起開辟敵后戰場,創建抗日根據地,壯大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在戰場上配合正面友軍作戰的戰略任務,與正面戰場相結合,構成對日軍兩面夾擊的戰略布局。
    敵后戰場的開辟,鉗制敵人大量有生力量,捆住敵人的手腳,遏制敵人戰略進攻勢頭。這不但挫敗了日寇“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挽救了抗戰危局,促進戰略防御階段向戰略相持階段轉變,而且打亂了日軍作戰前線與后方的劃分,變戰略內線為戰略外線,變戰略包圍為戰略反包圍,構成了對日軍兩面夾攻的有利戰略態勢。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敵后游擊戰爭擔負起了抗擊日軍的主要任務,敵后戰場成為中國抗戰的主要戰場。
    1943年6月,日本華北派遣軍總部公布:“從今年1月到5月與共產軍交戰次數為5524次之多,其兵力達567424人之眾?!蓖瑯邮侨A北派遣軍司令部在當年的綜合戰果報道中指出:“敵大半為中共軍。與蔣軍相反,在本年交戰1.5萬次中,和中共的作戰占七成五。在交戰的200萬敵軍中半數以上也都是中共軍。在我方所收容的19.9萬具敵遺體中,中共軍也占半數……因此,華北皇軍今后的任務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只有對于中共軍的滅絕性作戰,才是華北皇軍今后的重要使命。”
    1940年12月1日,抗日戰爭已經處于相持階段,日軍參謀總長在當天上奏改編預定在南方使用的兵團時,日本天皇裕仁曾擔心地詢問:“拿破侖入侵莫斯科敗于消耗戰和游擊戰曾有先例,日軍會不會在中國陷于困境嗎?”他的擔心不是多余的,自抗戰相持階段開始,全民抗戰已經讓日軍感受到了巨大在威脅,日軍已經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戰后日本官方戰史《大本營陸軍部》記載:近來,我陸海航空部隊猛烈轟炸重慶,迫使重慶方面和平氣焰高漲,只有中國共產黨軍堅持反對議和。一向謀求保存和擴大自己實力的中共軍,竟于1940年8月20日夜,在華北斷然發動了號稱“百團大戰”的大反攻。日軍《華北方面軍作戰記錄》寫道: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巨款方能恢復。
    在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戰場,上海、太原、南京相繼失陷,八路軍挺進到敵后,在華北開展大規模的游擊戰爭,牽制了日軍想要迅速占領武漢的企圖。
    八路軍出征前蔣介石曾明令,八路軍在抗日戰場的作用是配合華北戰場國民黨正面的側翼支援作戰。然而,毛澤東及時準確地把握了局勢的變化。就在太原失守當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和八路軍總部朱德、彭德懷等明確指出:“八路軍將成為山西游擊戰爭之主體。應該在統一戰線之原則下,放手發動群眾,擴大自己,征集給養,收編散兵,應照每師擴大三個團之方針,不靠國民黨發餉而自己籌集供給?!?BR>    在平型關之戰后,八路軍115師政委聶榮臻率領115師部分干部在山西、河北和察哈爾三省交界地帶建立了八路軍第一個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1938年2月21日,毛澤東致八路軍第115師、120師、129師和長江局的電報中,再次叮囑各路即將出發創建根據地的指揮員“要像下圍棋‘做眼’一樣,在敵后發展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BR>    徐州失守后,對于未來戰局的發展和八路軍的下一步發展方向,黨內出現不同認識。毛澤東的判斷是:日軍主力轉向華北“這一步驟的到來將在稍后”。目前日軍進攻的目標是武漢、廣州,因此“華北游擊戰爭還是廣泛開展的有利時機”。毛澤東敏銳地抓住了戰機,果斷作出從華北山地進入到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的重大決策。
    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對日軍節節抵抗時,共產黨的八路軍來無影去無蹤地在敵后開展游擊戰。日本戰后官方戰史《華北的治安及治安強化運動》中寫道:“占領區的治安現狀,按優劣順序為:蒙疆、三角地帶(長三角)、武漢地區、華北,其中以華北最差。”
    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不僅僅只是在敵后的華北地區,在華東敵戰區,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也非?;钴S。偽南京國民政府在1941年5月16日公布了由汪精衛簽發的《清鄉委員會臨時組織大綱》中寫道:“被指定為第一期清鄉地區的江南一帶,此地自1937年末以來,已成中共及重慶方面游擊隊‘忠義救國軍’(國民黨領導的游擊隊)的游擊根據地?!?BR>    日本人終于認識到,他們新的挑戰,來自于共產黨和毛澤東領導的游擊戰。
    1943年,日軍對解放區的“掃蕩”更為頻繁。僅晉察冀根據地北岳區一地,一年遭受到12次“掃蕩”。
    日本人長野朗寫的《游擊隊與游擊戰》一書中說:“共軍原是步兵槍也不多的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后并無多大變化,雖不斷向蔣介石方面申請補給,蔣介石方面似乎給的不多,飛機、坦克和重炮共軍當然沒有,據說只有少量野山炮和迫擊炮,基本上普及了步槍和機槍。”
    這樣裝備的部隊能夠在敵后堅持下來,而國民黨軍主力從廣大華北地區撤退后留下來進行游擊戰的部隊,他們有飛機運送補給,還多少有些后方的接濟,竟沒有一支能夠在敵后生存下來。
    日本人稱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有超乎尋常以外的堅強意志和嚴密組織……”汪偽集團卻妖魔化地描寫解釋八路軍的英勇和頑強:“不用槍,只肉搏,見到了對方的機關槍,那可紅了眼,不管火力多么硬,不管火網多么緊,他們常硬著頭皮沖上去……如果命令一下,干起來,向敵人沖去,即所謂‘光榮’的軀干倒在地上,也不要緊。后面馬上實行‘同志愛’,為保護這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遺體,也要保護著槍,使用繩子把他拉下火線,先是你拿槍,我解子彈,然后把尸首背回去……”
    “我們既不是‘怪魔’,也不是‘愚笨’?!迸淼聭言?944年對前往延安的美軍觀察組說,“而是因為缺乏武器彈藥,不能不以血肉之軀與敵寇拼毆。”
    日本陸軍自衛隊第80師團長本政登士,在戰后所著《自衛隊在前進》中寫道:“共軍的靈活機動和利用夜間行動,幾乎可以說是神出鬼沒。在謀略方面,共軍同樣有創造性的發展,使我們不得不甘拜下風的事例很多。日軍部隊為了討伐共軍,一到基地,居民手拿太陽旗在城門外列隊歡迎。如果看不到居民,日軍就要警戒,但軍民如此熱烈的歡迎,使日軍疏忽大意進入城內。于是在城內同時受到四面八方的攻擊,造成極大損失。這種例子在山西發生過多起?!?BR>    在歷時8年的全國抗戰中,敵后抗日軍民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偽軍170余萬人,解放國土100余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建立了遍及華北、華中和華南等19個省區的19塊抗日根據地。
    抗戰伊始,毛澤東獨具慧眼,充分認識到游擊戰爭在抗戰中的戰略地位,較早地提出了“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
    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他在總結華北抗戰經驗的基礎上,對八路軍作戰的戰略方針作了概括,第一次公開提出“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他還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全面地闡述了抗日游擊戰爭戰略方針的基本要素,真正把游擊戰提高到戰略地位加以考慮和運用。
    游擊戰作為一種作戰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遍及亞歐的近30個國家。但是,許多國家都把游擊戰作為小的戰術使用。真正把游擊戰提高到戰略地位的是中國共產黨,是毛澤東。中國共產黨運用游擊戰深入敵占區,開辟了大規模的敵后戰場,發動全民,實行廣泛的知后游擊戰,這在二戰中及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抗戰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大作用

    中國的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戰場,中國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2年,英國首相丘吉爾說:“中國一崩潰,至少會使日軍15個師團,也許有20個師團騰出手來。其后,大舉進犯印度,就確實可能了?!薄叭绻袊V沟挚?,我們將面臨巨大的困難。”
    1942年春,美國總統羅斯福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調到其他地方?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并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反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吞并埃及,斬斷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BR>    西方的主要政治家,他們認識到了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可是西方的歷史學家們,在他們的二戰研究資料和二戰史著作中,卻對此避而不談。
    世界史學界普遍將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作為二戰的開始。其實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就揭開了大戰的序幕,1937年的“七七事變”標志著大戰在亞洲爆發,而德軍入侵波蘭標志歐戰爆發。他們的那種說法,要不是他們的無知就是他們的偏見。
    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國戰場被他們遺忘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應該說,原因大致有:一是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后,原來又是內戰不斷,不為西方人看得起;二是抗日戰爭史料的缺乏,許多珍貴的史料都沒有記錄或保存下來;三是國民黨和共產黨互相抵毀在戰爭中的作用,國民黨說共產黨的軍隊“游而不擊”;共產黨說國民黨軍隊見了敵人“望風而逃,一潰千里?!边@些都影響到了外國人對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再就是冷戰的作用。
    現在隨著中國的掘起、強大,中國越來越為外國人所看重,2005年5月7日,英國倫敦王室學院的一位教授在《衛報》上發表文章說,是蘇聯和中國的犧牲讓二戰中盟軍的勝利成為可能,然而,這一事實長期被排除在西方歷史的表述之外。
    中國在1941年12月9日繼美國之后向日本宣戰,在此前和此后的長期對日作戰中,民眾死傷慘重,國力消耗難以數計。事實上,正如羅斯福和丘吉爾所言,中國軍隊將日本軍隊牽制在中國戰場,避免了兩種難測的戰爭局面:日本北上與德國夾擊蘇聯,或南進在太平洋戰場投入更多兵力,甚至揮師經印度直抵中東,與德軍會合。
    實際上,盡管有這兩位巨頭的評價,但在冷戰時期歐美的二戰只研究中,除了蘇聯的作用和遭受的損失犧牲成為禁忌,“當蘇聯軍隊牽制住德國人,效率相對低下但人數眾多的中國軍隊把日本人拖在亞洲?!庇淌谶@樣說,“這又是個幾乎不為西方所知的事實。”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前夕,希特勒親自接見日本訪德考察團團長山下奉文上將,告訴他,“請日本從滿洲打進西伯利亞,在冬天以前會師西伯利亞。”但日本參謀長杉山元說:“日本現在中國使用的兵力很大,北進對蘇開戰實際上辦不到?!?BR>    10月,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德國再次向日本提出從東西兩面夾擊蘇聯。但日本大本營統帥部回答:“不管德蘇戰爭如何演變,日軍只能放棄解決北方的企圖?!碧K聯得知這一情況后,大膽地從遠東調兵增援莫斯科。從1941年冬至1944年秋,蘇聯從遠東地區抽調54.2萬人的兵力、50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3300多輛坦克。對此,蘇聯元帥崔可夫曾以感激的心情說過:“甚至在我們最艱苦的戰爭年代里日本也沒有進攻蘇聯,卻把中國淹沒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觀事實的人都不能不考慮到這一明顯而無可爭辯的事實?!?BR>    整個二戰期間,德意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未能實現其戰略協同計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戰場的持久戰,始終抗擊和牽制日軍主力,從而打破了日本的“北進”計劃,遏制和遲滯了日本的“南進”步伐。
    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后,制定了一個用五個師攻打澳大利亞、與希特勒在印度洋上會師的計劃。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憂慮萬分:“中國一崩潰,至少會使日軍15個師、也許會有20個師騰出手來……”但是,中國不但沒有崩潰,反而愈戰愈強,致使日軍主力深陷于中國戰場,使德日在中東會師的戰略計劃成泡影。
    到1943年11月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開始戰略反攻時,日本還有64%的陸軍43個師另24個獨立旅團、45%的航空兵計75個飛行中隊被牽制在中國戰場。而在太平洋上的日本陸軍兵力則不足30%,計22個師;航空兵占44%,計72個飛行中隊。日軍大本營統帥部雖然深感以此微弱的兵力實在難以同美英軍相對抗,但又無法從中國戰場抽調兵力予以增援。1942年春,羅斯福曾慶幸地對自己的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突擊,在近東會師,把蘇聯完全隔離起來,割吞埃及,斬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BR>    沒有誰能否認,假如沒有中國的持久抗戰,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必將是另一種寫法。


 


           抗日風云(三)

          希特勒自殺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編著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  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  日本署降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 (11)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中國抗日戰爭是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條件下進行的。毛澤東肯定地指出:“國民黨在1937年和1938年內,抗戰是比較努力的,同我黨的關系也比較好?!?/p>

    在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后進行了忻口、淞滬、徐州和武漢四次大規模的戰略防御戰役,對于打破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速戰速決”戰略企圖、消耗日軍兵力和戰爭資源、迫使日軍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輕而易舉地攻占了平津地區,取得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的前進基地。

    8月15日,國民黨政府下達總動員令。8月20日,國民黨軍事當局頒發《戰爭指導方針》,正式確定“以持久戰為基本主旨,以空間換時間,逐次消耗敵人”的戰略方針,以轉換優劣形勢,爭取抗戰勝利。為此遂決定在平漢、津浦兩線設立三道防線,以陣地戰阻擊日軍進攻;同時在上海開辟戰場,迫使日軍改變作戰方向,避免侵華日軍集中主力在華北與我決戰。

    1937年10月中旬的忻口太原戰役,國民黨第2戰區集中了28萬余人的兵力,在八路軍的密切配合下,依托山地有利地形,與日軍展開激戰,殲敵二萬余人,遲滯了日軍沿同浦路南犯,營造了華北有利局勢。

    “八一三”開始的淞滬抗戰,國民黨先后調集64個師70余萬人的重兵,抗擊日軍22萬余人的進攻。國民黨軍對日軍各據點發動多次圍攻,戰役中期堅決抗擊日軍以重兵切斷寧滬鐵路,從西南方向封閉上海的企圖,并以6個師(旅)對日軍實施了大規模的反擊,作戰中涌現了許多愛國將領和廣大士兵與敵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

    太原、上海失陷后,中日戰爭的主戰場轉移到以徐州為中心的黃淮地區。1938年2月,國民黨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采納周恩來提出的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守點打援、各個擊破的作戰指導方針,采取“北攻南守”策略,集中67個師(旅)45萬余人的兵力,從2月12日起,以兩個集團軍分別攻擊濟寧、鄒縣日軍,殲敵數千人。3月中旬,日軍第10師團逼進臺兒莊,國民黨軍一部在臺兒莊拼死抵抗,隨后組織7個師對當面之敵進行反擊,殲滅日軍兩萬余人,迫使敵人放棄對臺兒莊的攻擊。4月中旬,日軍采取南北對進、側翼迂回的戰法,對徐州展開進攻。國民黨軍進行了頑強的抗擊,在傷亡近20萬人、力量不濟的情況下,最后放棄了徐州,但也取得了消滅日軍3萬多人的重大戰果。

    此后進行的武漢保衛戰,國民黨軍在武漢地區堅守三個多月,斃傷日軍兩萬余人。

    從“七七事變”到武漢失守,歷時一年四個月,國民黨軍共斃傷俘日軍25萬人,牽制日軍70萬人以上,同時付出了重大犧牲,其正規軍損失達104萬多人。它客觀上也為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挺進敵后、開辟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

    國民黨政府被迫遷都退守重慶,在15個月內丟失華北、華中大片國土和華南要地共13個省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正面戰場在1939年至1940年的兩年里,對日軍的進攻仍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共斃俘日軍26萬余人,自己也付出了102萬人的重大傷亡。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國民黨蔣介石采取了“保存實力,等待勝利”的方針。相反,在反共方面卻積極了。1941年1月,國民黨軍第3戰區調集7個多師8萬余人的兵力,發動圍殲新四軍軍部的皖南事變,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從1943年6月開始,蔣介石先后調集第8戰區5個集團軍近50萬人,擴大對陜甘寧邊區的封鎖,準備分9路閃擊延安。只是由于中國共產黨的及時揭露和軍事上的充分準備,才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反共陰謀。

    特別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轉入戰略反攻,敵后戰場已在華北、華中廣大地區對日軍實施大規模反攻的1944年,國民黨軍在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也稱“一號作戰”)中,迅即潰敗,又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和洛陽、長沙、桂林等146個大小城市。這完全是國民黨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的結果。

    不過,國民黨軍對于與美、英盟軍聯合作戰還比較積極,1943年11月至1945年3月,先后以8個軍共22個師的兵力,在滇西、緬北地區與美軍共同對日作戰,殲滅了日軍第18、56師團大部和擊潰另兩個師團各一部,斃傷日軍4.8萬余人,打通了中印和滇緬公路。

    1944年底,國民黨在昆明成立陸軍總司令部,將機動兵力編成4個新的作戰兵團。至1945年春,國民黨軍裝備的美械部隊已達35個師,并陸續得到外援,新編兵團已在西南省份編組和部署完畢。但是,國民黨并未適時向日軍發動戰略反攻。4月后,廣西日軍向湖南撤退,國民黨軍還不敢追擊。至5月后,國民黨才以第3、第4方面軍主力尾追日軍,但仍避免與日軍交戰,5月下旬收復南寧,6月下旬收復柳州,7月下旬收復桂林。8月17日,國民黨軍收復全縣,而日本政府已于8月15日宣布投降。

    這時,正面戰場國民黨軍在蔣介石的指令下,加速從西南大后方空運至華北、華中、華南搶占戰略要地,對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的對日大反攻不但不予配合,反而無理阻撓和破壞,甚至與日偽暗中勾結,進攻八路軍、新四軍,致使敵后解放區軍民的大反攻作戰在9月2日日本簽訂投降書后,還一直持續到1945年底。

    整個8年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后進行大規模戰役22次,重要戰斗3117次、小戰斗38931次,斃傷日軍85.9萬余人,自己付出322余萬人的重大傷亡。特別值得肯定的是,國民黨軍隊廣大愛國官兵在前線與日本侵略者奮勇作戰,不怕流血犧牲,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涌現出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郝夢齡、戴安瀾等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一切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愛國官兵都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與紀念的。

                 中國戰區日本俘僑大遣返

    日本投降后在中國境內的戰俘與僑民多達213.8萬人。把數目如此龐大的日本戰俘與僑民在短期內完全遣返回日本,對于當時中國疲憊不堪的運輸力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了推進遣返俘僑工作,中美雙方于1945年10月25日27日在上海召開第一次遣送日本俘僑的聯席會議,會議制定出《中國戰區日本官兵與日僑遣送歸國計劃》。

    該計劃規定,除了炸藥、彈藥、軍刀、照相機、望遠鏡、光學儀器、金條、銀條、寶石、股票、藝術品等嚴禁攜帶外,日本官兵與僑民可以攜帶一件盂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雙皮靴、三條短褲、三件襯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對于攜帶的款項,軍官可以攜帶500元(國民政府貨幣單位),士兵200元,一般僑民1000元。

    日本與中國隔海相望,船只成為運輸的主要工具。中國大陸、臺灣與日本之間由登陸艇運輸,由美國第七艦隊負責管制。中國政府不僅制定出龐大的遣送計劃,而且在糧食供應上也有周密細致的安排。據估計,三個月內將為日本俘僑提供的糧食多達128.2萬余包。

    1946年1月5日,中美雙方在上海召開第二次遣送日本俘僑聯席會議。會議規定,中國戰區美軍總司令部協助中國把東北、臺灣、海南島及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的日本俘僑遣返回國。1946年2月6日《中國戰區遣送計劃》進一步規定,日俘、日僑在上船前一律接種傷寒疫苗,遣送船也要消毒??偟膩砜矗袊畬θ毡緫鸱c僑民遣送的組織準備工作是相當充分而嚴密的,也是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的。

    在經過準備與部署之后,中國戰區遣返日本俘僑工作全面展開。按照部署,日本戰俘與僑民先集中到中國大陸的塘沽、青島、連云港、上海、廈門、汕頭、廣州、???、三亞、臺灣的基隆、高雄和越南北部的海防12個港口,然后分乘美國第七艦隊和艦船和日本的船只遣返日本。

    中國戰區等待遣返的日俘、日僑總數逾213萬,如果把蘇聯接收的東北地區160萬僑民加上,總數超過370萬人。中國政府緊急調用了國內80%以上的運輸力量,日夜兼程地把日本俘僑由各分散地集中到主要港口。中國政府專門組織了1.2萬多副擔架和2萬余人的護送隊伍,對傷病的日俘、日僑實行特殊護送。

    1945年11月17日,第一艘載有數千名僑民和300余名日本傷兵的遣送船由天津塘沽港開出,揭開了中國戰區遣返日本俘僑的序幕。隨后,青島、上海、廣州等地的遣送工作陸續展開。經過一年多的緊張運送,到1946年底,中國境內的370余萬日俘、日僑遣送完畢。

    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國把所有的日本在華俘僑全部遣送回國,而且整個過程沒有出現大的人為事故。這一點,不僅為當時國際輿論所稱贊,就連“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后聯絡總部”部長岡村寧次也承認,中國人是友好的,沒有采取歧視與報復。作為戰敗國的俘虜與僑民,可以攜帶衣服、被褥、糧食、現金回國,且途中受到醫療、飲食供應上的照顧,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后的。當時擔任日本海外撤僑工作的大久保傳藏,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從南洋各地,中國東北(當時由蘇軍占領)以及韓國遣返的軍民,幾乎全是赤裸裸的,光身一條,什么東西都沒有帶;相反,由中國大陸歸來的,則不管是糧食、衣物,都帶有足以暫時維持生活的行李回來。

    日本侵略中國給中國造成巨大損失,嚴重地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然而,中國卻以德報怨,1907年海牙國際公約規定,交戰國可以利用戰俘勞動力,根據其能力進行生產恢復。作為戰勝國,中國羈留日本戰俘修復被其破壞了的道路、橋梁、工廠并不為過。中國政府的做法使包括日本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感到意外。

                     葫蘆島日僑大遣返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44天,即同年9月29日,中美聯合參謀長會議在致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備亡錄中,最早提到“東北(滿洲)日本人遣送計劃”。

    1946年,經當時的“軍調處三人小組”(美國馬歇爾、中共周恩來、國民黨政府張群)協調解決,除丹東的日本僑民7.5萬人由東北民主聯軍負責經朝鮮遣返,大連的日本僑民27萬人由蘇聯直接遣返之外,在東北地區的其余日本僑民全部集中到葫蘆島港進行遣返。

    1946年5月7日,隨著滿載2489名日本僑民的兩艘輪船鳴響汽笛,“葫蘆島大遣返”拉開序幕。到這一年年底,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里,經葫蘆島遣返的日本僑民和俘虜共158批,總計101.75萬人(其中有日本俘虜16607人)。1947年至1948年,又分別遣返了國民黨控制區內留用的日僑33498人。這樣,經葫蘆島遣返的日僑和戰俘就達到105.1萬人。                                            葫蘆島上的日僑開始遣返

    “葫蘆島大遣返”是現代史上不可忘卻的一筆,重新回顧這段歷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葫蘆島大遣返表現出中國人民以德抱怨的偉大人道主義精神。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14年間,中國人民遭受到空前的民族大災難。但是,在當時制定的《遣送東北共軍管制區日人之協定書》上,第一條就是強調:“保證日人自所在地出發,至葫蘆島登船,沿途不受強奸、掠奪、侵犯、搶劫、勒索、恐嚇或其他任何不法舉動,其生命財產不受到侵犯?!边@一點,就連日本人編寫的《滿洲國史》也不得不承認,戰爭結束后并沒有發生對日本人進行民族報復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國人同情日本人的悲慘處境,救濟危難,庇護安全,或者主動給以生活上的幫助的事例層出不窮。

    二、葫蘆島大遣返彰顯了中華民族內部不同黨派之間求同存異、精誠合作的力量??箲饎倮?,國共兩黨為控制東北爭奪激烈,軍事摩擦不斷。但是在遣返日僑這件事上,國共雙方以大局為重,相互協調,互為方便,沒有趁機打擊對方的軍事行動。

    三、葫蘆島大遣返是中美兩國“二戰”歷史上的一次合作。在遣返日僑過程中,當時的美國政府做了許多協調性工作,包括為大遣返急調120艘船只,其中包括第六艦隊的大型運輸船。

    四、葫蘆島大遣返揭示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不僅使中國人民承受了苦難,也使日本人民承受了苦難的事實,可以促使日本政府以史為鑒,深刻反省。(只可惜日本政府一直沒有反?。┤毡咎旎市紵o條件投降后,日本政府曾不負責任地采取“棄民”政策,在東北的日僑當時處境十分困難,潰逃過程中自殺、餓死、病亡的人數達到17.4萬人,其中“開拓團”的團民就死亡了78500人。

    當時在哈爾濱日本難民聯絡會工作的村井光雄回憶:1945年10月以后,桃山小學難民收容所每天約有30人死于饑餓、寒冷和斑疹傷寒,男女老少的尸體都堆放在學校操場上,直到第二年5月,才用馬車將這些尸體運送到公共墓地安葬。            葫蘆島上的“日本僑俘遣返之地紀念碑”


                       落 日 之 墓

    據方正縣外事僑務辦主任王德君介紹說,那是冬天,死人就那么凍著,擺著,摞著。來年五、六月份開春了,天氣暖和了,尸體開始腐爛,出味道了。這地方幾千個日本人的尸體,老擺在那兒也不行啊。政府就招呼著當地老百姓,集中到個地方,堆上柴火,把尸體給燒了。隨后埋了。
    沒有回到日本的日本婦女,叫作“殘留婦”。這些人后來有嫁給中國人的。其中有一個叫松田千尾,1941年來到中國。戰后,松田先后嫁過兩個中國人。1963年,她和丈夫在吉興水庫附近開荒時,刨出日本人的遺骨。
    松田到政府來,說是當年打仗什么都顧不上?,F雖說是嫁了中國人,但總不能看到自己當年的“老人”就這么在野外,說刨就被刨到了,被扔了。要求把在方正死去的日本人,找個地方“安葬”。
    在中國的土地上,安葬外國人,尤其是要安葬日本人,這件事情不是一個縣政府可以決定的事情。方正縣政府將松田等人寫下的信件,呈送省里,省里再呈送國務院。經周恩來總理批準,同意建立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
    最早建立的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僅62平方米,到2004年末,公墓已經擴展到1.4萬平方米。如此空曠的墓園,僅有一位守墓人。
    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葬的是日本人,到今天為止,前來參拜的、祭掃墓園的,都是日本民間團體和個人,日本政府從來沒有來過一個人,發出過一次聲音,更沒有掏出壹分錢。
    一位名叫奧村正雄的日本千葉縣老人,曾來方正參拜公墓,見到了松田千尾?;氐饺毡竞?,他寫了一本書名曰《恨天咒地》,但出版社不給出版,他和老伴用打字機自己打印,每天“出版十本”,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為什么不去參拜中國方正的日本人公墓?”

    注:《抗日風云(三)》就暫時發表至此。此書約90萬字,有精美插圖300多幅。下面是它的簡章目錄:

抗 日 風 云(三)

                   簡單目錄

第一章 羅斯福毛澤東互贈禮品  美軍觀察組到延安  --------------1
第二章 周恩來返回延安  赫爾利出使中國  --------------------------
第三章 中美英開羅開會  三巨頭德黑蘭會談  -----------------------
第四章 史迪威率兵反攻緬甸  中國遠征軍攻克松山  --------------
第五章 蔣鼎文戰敗失洛陽  薛伯陵驕傲丟長沙  --------------------
第六章  衡陽城破方先覺被俘  槍傷復發汪精衛喪命  --------------
第七章  雅爾塔三國簽協定  莫斯科中蘇訂條約  --------------------
美英蘇召開雅爾塔會議  ------------------------------------
第八章  諾曼底登陸戰  德累斯頓大轟炸  阿登戰役  --------------
第九章  日軍暴尸棉島  中途島之戰  火燒東京
“神風特攻隊”覆沒  山本五十六之死  --------------------
第十章 朱可夫攻克柏林  希特勒自殺暗堡  --------------------------
第十一章  二戰中的原子彈風云  美國首次使用原子彈  -----------
第十二章  蘇聯出兵東北  殲滅日本關東軍  --------------------------
第十三章  湘西會戰芷江受降  美軍戰艦日本署降  ------------------
第十四章  陳公博飛去又飛回  楊淑慧藏書救丈夫  ------------------
第十五章   麥克阿瑟受賄  東條英機翻供----------------------497-546


                     第13章 參閱資料

1.《(沅)水河畔受降坊 抗戰勝利一豐牌》《中國測繪報》1995.6.23
            尚爾廣、肖躍環/文                   (1995.07.22)
    2.《日本投降書日美簽字者簡介》《參考消息》1995.8.      (1995.09.24)
    3.《接受日本投降》 陳鶴齡/文《春城晚報》1995.9.18
    4.《云南抗日戰爭紀實》龍城 /文《云南日報》1995.9.  
    5.《滇軍入越受降 揚我中華國威》《云南日報》1995.10.10  (1995.10.11)
    6.《抗戰勝利收復臺灣始末》陸茂清/文《文摘旬刊》1996.11.28
        原載《追求》1996.11                                (1996.12.10)
    7.《風流一代》 袁丹武/文                               (1999.03.29)
    8.《陳儀接收臺灣紀實》陸茂清/文《作家文摘》2000.2.22
        原載《上海灘》2000年第1期                          (2000.02.26)
    9.《中日軍隊最后一場大戰》《文摘旬刊》2001.5.18
        原載《文匯報》2001.5.9                             (2001.05.25)
    10.《日落記日本簽字投降的一幕》朱啟平/文《文摘周報》2001.9.3
        原載《重慶經濟報》                                 (2001.10.07)
    11.《芷江受降的歷史現場》徐宗懋/文《作家文摘》2004.11.16
        原載《老照片》第37輯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10         (2004.12.1)
    12.《日本真的是無條件投降嗎?》 《文摘周刊》2004.11.16
        原載《黨史信息報》2004.11.3                        (2004.04.12)
    13.《敵后游擊戰略是中共的偉大創舉》資料室/文《作家文摘》2005.7.12
        原載《鳳凰周刊》                                   (2005.07.22)
    14.《8月15日 我們勝利了》《作家文摘》2005.8.12
        原載《中國戰區受降紀實》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7 出版                      (2005.08.16)
15.《勝利的回眸》、《最后的掙扎》、《“我參加了芷江洽降》 均據新華社
《都市時報》2005.8.15                              (2005.08.16)
    16.《芷江受降的歷史現場》張志強、洪克非/文《文摘周報》2005.8.16
        原載《中國青年報》                                 (2005.08.17)
    17.《黎明前的殘酷》作者 埃文.托馬斯《參考消息》2005.8.17
        原載美國《新聞周刊》8.15                           (2005.08.17)
    18.《60年前的“8.15”這一天》錢鋼/文《參考消息》2005.8.18
        原載香港《明報》2005.8.15                          (2005.08.18)
    19.《抗戰勝利的鐘聲是幾點敲響的?》 《作家文摘》2005.8.23
        原載《新民晚報》2005.8.15 徐鐵汝 金志剛/文
    20.《五星海軍上將尼米茲與“尼米茲”級航母》《作家文摘》2005.8.23
        原載《我的諾曼底》唐師曾/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7出版(2005.8.25)
    21.《落日記日本簽字投降的一幕》《參考消息》2005.8.30
            作者 朱啟平 原發表于1945年11月2日《大公報》    (2005.08.31)
22.《日本投降儀式為何在“密蘇里”號艦上舉行》《文摘旬刊》2005.8.26
                                             (2005.08.31)
    23.《多行不義必自斃 命喪中國的日本六大將》華夏/文《文摘旬刊》2005.8.26
        原載《紀實》2005.5                                 (2005.08.01)
    24.《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國戰場緣何被遺忘?》汪偉/文《作家文摘》2005.9.2
        原載《新民周刊》2005年第33期                       (2005.09.04)
    25.《抗戰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作家文摘》2005.8.30
        原載《環球軍事》2005年8月號下 劉庭華/文            (2005.09.05)
    26.《60年前的今天 日本繁體字投降》《都市時報·鐵證》2005.9.9
                                                           (2005.09.10)
    27.《密蘇里號戰列艦見證日本戰敗投降》李大光/文《作家文摘》2005.9.6
        原載《北京日報》2005.8.31                          (2005.09.10)
    28.《1945年9月2日:歷史的記錄》《參考消息》2005.9.1    (2005.09.11)
    29.《9月9日:侵華日軍投降記》陸茂清/文《作家文摘》2005.9.9
        原載《共鳴》2005年第9期                            (2005.09.13)
    30.《毛澤東領導的游擊戰》蔡偉/文《作家文摘》2005.7.29
        原載《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第26期                   (2005.09.15)
    31.《“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揭秘》魏運亨/文《文摘旬刊》2005.9.9
        原載《記者觀察》2005.8                             (2005.09.16)
    32.《落日之墓》陸辛生/文《文摘周報》2005.9.16
        原載《新民周刊》2005年第36期                       (2005.09.16)
    33.《鮮為人知的“抗日最后一仗”》甄為民/文《文摘旬刊》2005.9.30
        原載《揚子晚報》                                   (2005.10.05)
    34.《中國開辟反法西斯東方戰場》劉庭華/文《作家文摘》2005.5.24
        原載《中國國防報》2005.5.10                        (2005.10.07)
    35.《二戰遺恨:中國軍隊未能收復香港》張偉/文《作家文摘》2005.5.20
        原載《法制晚報》2005.5.1                           (2005.10.08)
    36.《龍云被挾持到重慶以后》黎勤/文《作家文摘》2005.10.14
        原載《縱橫》2005年第9期                            (2005.10.18)
    37.《中國戰區臺灣受降始末》曹必宏/文《文摘周報》2005.10.25
        原載《中國檔案報》                                 (2005.10.27)
    38.《19451946:中國戰區日本俘僑大遣返》陳奉林/文《作家文摘》2005.10.28
        原載《世界知識〈2005年第18期                       (2005.11.01)
    39.《臺灣光復60周年紀實》作者 李集慧《參考消息》2005.11.1
        原載香港《東方日報》                               (2005.11.03)
    40.《日本〈投降詔書〉大有文章》張志剛/文《作家文摘》2005.11.8
        原載《環球軍事》2005年10月上半月版                 (2005.11.12)
    41.《蔣介石密使陰謀與日本媾和》郭雋寧編譯《作家文摘》2006.5.12
        原載《上海譯報》2006.4.20-26                       (2006.06.08)
    42.《汪偽專機“建國”號起義始末》葉介甫/文《作家文摘》2006.5.26
        原載《中國國防報》2006.5.16                        (2006.06.13)
    43.《日末代“臺灣總督”曾圖謀“臺獨”》《參考消息》2006.8.22
        原載臺灣《自由時報》2006.8.15                      (2006.08.24)
    44.《日臺軍官“惜別宴”上翻臉》《作家文摘》2006.11.7
        原載《世界新聞報》2006.9.29 汪幸福/文              (2006.11.21)
    45.《給日軍降使留下的特別機密》郝曉鵬/文《文摘旬刊》2007.3.30
        原載《軍事史林》2007.4                             (2007.05.25)
46.《揭秘日本投降詔書炮制始末》陳濤/文《文摘周報》2007.9.4
原載《世界知識》                     (2007.09.19)
47.《1945年,國民黨接防南京一波三折》《作家文摘》2008.11.18
原載《世紀》2008年第6期 劉曉寧/文                  (2008.12.03)
48.《報人余光生與毛澤東、博古的情誼》黎辛/文《作家文摘》2008.12.19
原載《解放日報》2008.12.4                          (2008.12.29)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