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墜機”之疑難解析(3)-前因
毛澤東同志與林彪的矛盾,是人生觀的矛盾。
林彪最后“折戟沉沙”的結局,其起“因”,早在1915年毛澤東同志的“征友啟事”里,就可以找到。這篇“征友啟事”的原文是:“二十八畫生者,長沙布衣學子也。但有能耐艱苦勞頓,不惜己身而為國家者,修遠求索,上下而欲覓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敬啟者二十八畫生。”
二十八畫生這個筆名,取于毛澤東名字的繁體字的筆畫數。將,請也;伯,長也。“長”,并不是指年齡,而是指思想上的“先生”。將伯,就是請求“先達者”的幫助。
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意思是“就像鳥兒大聲鳴叫,來尋求伙伴;二十八畫生也高聲疾呼,請志同道合者攜手共進。”
毛澤東同志的“征友啟事”,貼到了長沙的各個學校和幾個城門口。一些校長認為“二十八畫生”是個怪人,把啟事沒收了。開始毛澤東同志只征集到三個半朋友,后來逐漸有幾十個人響應。這些青年形成了后來的“新民學會”的核心力量。(說到這里,跑題一下,怎么讓筆者聯想到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與“方證大師”的對話。呵呵。)
林彪是不是毛澤東同志“親密戰友”。毫無疑問,曾經是的。
建國以前,在長期革命斗爭,林彪無疑踐行了“能耐艱苦勞頓,不惜己身而為國家”這個毛澤東同志的擇友標準。要說起來就太多了,單說解放戰爭時期,林彪率領“四野”指戰員從東北雪原,打到南海之濱,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毛澤東同志常說“人民創造了歷史”,這句話一點沒錯。但是我們不要忘了,英雄也是人民的一份子。即便英雄謙虛,毫不居功自傲,人民也不會遺忘英雄的功績。林彪同志雖然始終無法達到毛澤東同志那樣高的政治水平,但是說到帶兵打仗,那是頂尖的,不愧為“十大元帥”之一。
看看四野官兵的回憶吧,看看林彪剛到東北時,“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是啥樣子,看看林彪同志做了那些工作,看看林彪同志是不是“耐心細致”、“果敢主動”、“賞罰分明”。
在搜索中,筆者居然發現“四野曾有3萬名日本兵!”黑山阻擊戰是遼沈戰役中最關鍵的戰場,也是日本官兵生涯中最激烈最殘酷的戰斗。當年,僅二所三天三夜就搶救醫治了2000多傷員,許多日本藉醫生、護士三天三夜沒合眼,吃飯都在手術臺上。
這是怎樣的“人民之師”,這是怎樣的“正義之師”!“四野”的統帥,無愧于“毛澤東同志親密戰友”這樣的光榮稱號。
此前,1938年3月2日清晨,突然降了一場大霧。迷霧把大地籠罩著,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林彪不聽警衛員的勸說,獨自一人到住地村外去遛馬。林彪做夢也沒想到,他這一遛,竟身中冷槍,負了重傷,留下終生遺憾。
解放后,建國初期,林彪同志因傷病困擾,基本脫離了政治中心。
1959年8月的廬山會議為“彭德懷同志”定性之后。林彪接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的職務。從此,林彪開始了對毛澤東同志的第二次追隨。
到了1969年,林彪的政治命運再一次達到高潮。1969年4月中央討論修改黨章的會議上,江青說:“林彪的名字還是要寫上,我們寫上了,可以使別人沒有覬覦之心,全國人民放心。”張春橋第一個贊成。他說:“是這樣,寫在黨章上,這就放心了。”——總結自張耀祠《林彪何以成為“法定接班人”》
所謂“趨炎附勢”的人物,總是嗅著政治風向走。林彪養病在家的時候,某些人未必能打個電話以示關懷。林彪異軍突起的時候,某些人就可以幾次三番的打電話,出謀劃策,百般獻媚。——總結自1970年10月毛澤東同志《對葉群檢討信的批語和批注》
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上,林彪終于沒能保持住晚節,與陳伯達一伙兒暗中勾結,跟毛澤東同志唱起了對臺戲。
有人可能會說:“不就是設立國家主席嗎,林彪又沒有說要自己當,而是讓毛澤東同志當,為什么毛澤東同志這么敏感呢?毛澤東同志是天才,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再加上“成功=1%的天才+99%的汗水”就更加無懈可擊了。陳伯達不過是說得過分了一些,毛澤東同志為什么要發那么大的火?即便毛澤東同志認為自己說了六次不當國家主席,見于文件的可能沒有那么多次,因為這個,也不至于吧?”
以前,這也是筆者的疑問。然而,通過研究毛澤東思想,筆者逐漸體會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真正意圖。
文革之后,隨著“大鳴大放”,毛澤東同志應該逐漸發現,林彪與自己的擇友標準漸行漸遠。
林彪對妻子奢靡生活的放任,對子女特權欲望的縱容,在舉國上下的“大字報”風潮中,能不傳到毛澤東同志的耳朵里嗎?如果傳不到,那也只能證明人民群眾是樸實感恩的,容忍了這種失德的行為,畢竟林彪還是“共和國”功勛卓著的“十大元帥”。
但如果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擇友標準,一個“能耐艱苦勞頓,不惜己身而為國家者”,一個“修遠求索,上下而欲覓同道者”,即便不能苛求妻子與子女像自己一樣“能耐艱苦勞頓”,也不能任由他們那樣脫離群眾吧。——總結自孫一先《在大漠那邊——林彪墜機真相》
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是林彪思想變質的徹底暴露。他的那些話是幾個人事先偷偷搞出來的,是“陰謀”。那個小冊子,《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于稱天才的幾段語錄》,是私自印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無論他們一些人說的是什么,都已經引起了毛澤東同志極大的反感。
這時的林彪,已經絕然不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
此后的事情,很多人都說過了。照筆者看,毛澤東同志一直在試圖彌合與林彪之間的這道裂痕,自始至終希望林彪能夠迷途知返,開誠布公,恢復二人那種“肝膽相照”的親密戰友關系。
應該是從《對葉群檢討信的批語和批注》起,毛澤東同志就在等,期間給了林彪無數次的機會。然而等到1971年9月13日凌晨,三叉戟飛出國境之時。毛澤東同志對林彪徹底失望了,毅然發布了“禁空令”。宣告了那種“親密戰友”關系的終結。
所謂“割袍斷義”,就是這個意思吧。
(本章結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