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勤對毛澤東歷史功過的看法荒唐
2006年10月23日 新華網
亦 菲
《南都周刊》近日發表了一篇訪談《學者朱學勤稱新歷史教材進步,人吃人史觀扭曲》。以歷史學者自居的朱學勤教授滔滔不絕大談所謂的新歷史觀,其中對中共歷史、對開國領袖毛澤東,朱學勤的一些觀點著實嚇人一跳。
在談到毛澤東的歷史功過時,朱學勤稱,史學界到今天還是見仁見智,到今天還沒有形成一個共識。教科書的編者,采取一個淡化、略化、粗線條的處理方法,既是無奈的,也是理性的。
筆者感到不解的是,在中國,對毛澤東的歷史功過難道沒有共識嗎?在中國共產黨內反復討論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這一問題早有結論,并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贊同。基本精神是,毛澤東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鄧小平還多次說,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不僅今天,而且今后,我們都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見《鄧小平文選》)
當然,對歷史事件,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也不足為奇。但是,上海歷史教科書對率領黨和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歷史功績,采用一筆帶過的“淡化手法”就值得商榷。筆者注意到,此教科書一出籠,不但引起國人的強烈反對,就連遠隔重洋的美國中文媒體《僑報》也于9月7日發表社評提出質疑。社評稱:再多的蓋茨和子彈頭等貼近現實的內容,也代替不了毛澤東的意義。這樣的歷史教育是否成功,又如何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現狀,瞻望中國的未來呢?這真是一針見血的批評,值得國人深深思考。
毛澤東之所以不能被淡化,乃因毛澤東在新中國建立和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這是不可抹殺的歷史事實。近日正逢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人們對此的體會更為深刻。鄧小平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曾動情地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卓越領導,中國革命有極大的可能到現在還沒有勝利,那樣,中國各族人民就還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之下,我們黨就還在黑暗中苦斗。
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講話中指出,毛澤東同志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就是領導我們黨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為古老的中國趕上時代發展潮流、闊步走向繁榮昌盛創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見新華社2003年12月26日電)
幾代中共領導人對毛澤東的評價是科學的準確的,也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毛澤東率領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奮斗史也是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一部分。因此,中國歷史教科書不能淡化這一事實。淡化這段歷史,不是在還原歷史真相,而是要改寫歷史;不是向青少年傳遞正確的歷史觀,而是灌施一種歷史虛無主義。
身為“歷史學者”的朱學勤,明明知道十一屆六中全會及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毛澤東都有著明確的評價,卻非要推出“到今天還沒有形成一個共識”的怪話,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那么,朱學勤想要推出什么“共識”?曾有哲言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同樣可以說,忘記毛澤東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歷史上的豐功偉績,就是背叛。
當前,全球化浪潮風起云涌,改革開放的中國也在文明的交流中受益匪淺,但這不等于全盤接受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些人對西方的一切都頂禮膜拜,以為唯有西方的政治才是文明的政治,唯有西方的歷史觀才是正確的歷史觀。于是就有人提出來,要用新的歷史觀,重新審視毛澤東的歷史功過。作為個人的學術觀點這是個人的自由,但在影響下一代歷史觀的教科書問題上馬虎不得。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尊重歷史,對下一代進行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關鍵問題上,不能讓個別學者標新立異的觀點成為影響輿論的主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