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獻給人類的最珍貴的禮物
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以自覺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活動,動員了數億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開始了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人類文明的偉大嘗試。客觀回顧總結起來,至少它在五大方面推動了世界的發展和變化:進行了開天辟地的制度創新,展示了新的人類文明的曙光;破天荒成功地開辟出一條經濟文化較落后的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非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極大地推動了世界和平民主的進程,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使維護和平的世界力量空前增長,有效地遏制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從而改變了人類生活的面貌;為21世紀社會主義發展奠定了基礎和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對20世紀發達資本主義所有具有進步意義的改良起了積極的直接或間接的推動作用。在這里,對人類進步最具影響力并對其它方面具有牽動作用的,就是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對創造人類新文明的制度創新嘗試及其珍貴的成果。
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對高于資本主義的新文明的創造與貢獻,對推翻資本主義舊制度所進行的制度的創新,主要成果表現在八大方面:
進行了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的偉大嘗試。千百萬人民群眾--自階級對立的社會產生以來一直創造社會財富卻被壓在社會最低層的人們,第一次擺脫了剝削和壓迫,第一次站立起來,第一次感受在經濟和政治上做自己的主人。在廣泛的社會領域內社會主義實踐第一次真正打破了階級的不平等。正如一位俄國學者所說,"有人說斯大林是靠官僚體制維持的,這不正確,當時每個人的生活都得到提高,從個人來說自由是少了些,但就整個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來說,他們的利益和尊嚴卻得到了保護和尊重,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進行了超越私有制、在全社會建立公有制的創造實踐。盡管在20世紀公有制的成長中存在許多不完善和不盡人意的地方,盡管社會主義實踐中獲得的最大的教訓是"僅僅消滅私有制還不足以建立起廣義上的社會主義制度,它并沒有保證社會主義在兩種制度的競賽中對資本主義的優勢地位",但與幾千年的私有制和幾百年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相比,它畢竟有其獨特的優長之處,而且公有制在全社會建立的嘗試,確實展示過在事實上鏟除經濟、政治不平等的最深厚的根源,以及使生產不再僅為"資本的增殖"服務而是真正成為滿足絕大多數需要的活動,它還顯示出使社會財富的增加為全社會人民的共享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條件。
進行了計劃經濟的初次嘗試,第一次把計劃作為管理經濟活動的手段引入國民經濟管理。這是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為人類文明做出的最重大的貢獻之一。當純粹自由市場經濟體制深陷危機之時,社會主義首創的計劃經濟實踐創造了與市場手段同樣重要的計劃手段。盡管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犯了絕對排斥市場手段、絕對崇拜計劃手段和過早放棄和企圖超越市場經濟的錯誤,但它對人類文明和20世紀人類生活偉大而獨一無二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對此一些中國的學者和西方的學者,有過非常肯定的分析和普遍的共識。
實現了國民收入和絕大多數人生活水平在較長時間的持續改善。美國當代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曾這樣評價,"我們不應忘記蘇聯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蘇聯的創業經歷了許多的困難,如敵對的世界,世界范圍的大蕭條,世界大戰的破壞,薄弱的工業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濟被毀,以及大部分地區的政治騷亂,但是蘇聯在1917~1960年期間仍然經歷了舉世矚目的高速發展階段。" 1950年到1965年15年間,東歐社會主義各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在5.8%,其中保加利亞、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分別年均增長率達7.1%、5.6%、6.2%、7.7%、9.2%。"整個東歐的國民收入甚至直到共產主義時代的最后時刻還保持著相當令人滿意的程度","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在1953年以前高度斯大林主義化時期有所下降,但此后幾乎是持續地改善"。東歐各國實際年均工資增長率,1956-1960年間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分別為6.1%、4.6%、7.4%、8.0%、5.1%、8.2%、8.0%。如果用西方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方法計算,東歐社會主義各國1980-1985年均增長為1.8%,1995-1989年年均增長為1.4%。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創造了一個全民福利、充分就業和從未有過的安定的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陷于嚴重失業和尖銳的社會分化和階級不平等的情況下,社會主義實踐在世界上第一次創造出全社會成員普遍的社會福利,和充分的社會就業。"蘇聯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減少了不平等現象,而不是不平等現象大量出現。" 在東西德統一十年之后,一位美國學者托馬斯·貝利斯分析認為,"調查顯示,多數東德人現在認為,不僅經濟保障在1989年以前優于1989年以后,而且醫療、教育、司法等方面也要好些。這不能僅僅解釋為對并不存在的過去的想象,這也說明民主德國還是有過不錯的業績。"
建設起世界上最廣泛、最發達的普及教育。社會主義實踐第一次把教育特別是接受中、高等教育由少數富有階級的專有特權,變為全社會絕大多數人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的蘇聯和東歐,教育是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首要問題之一。文盲現象已經基本消滅。在中國,由于經濟文化發展的底子較落后,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總人口中不算高,但普通勞動者家庭所獲得的教育機會和權利,是舊中國無法比擬的,教育質量也是比較高的。到1997年,中國65%和人口地區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9%,青壯年文盲率降到6%以下。美國經濟學家萊斯特·瑟羅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在教育方面是非常出色的,"共產主義相信全民教育并力圖實現這一理想。""任何一個共產主義國家的教育狀況都比它的鄰國強。"盡管也許瑟羅還沒有準確地估計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較為貧困的農村地區低文化人群的比例,有些方面可能夸張些,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社會主義實踐在教育方面成就在西方是得到較高的普遍認同的。
實現了較高程度的男女平等。社會主義的實踐確實第一次造就了在社會制度上實現男女平等的前提,在廣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普遍達到了前所未見的男女平等的局面。男女平等的思想深深扎根于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之中。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都規定了保障男女平等的措施。僅以社會主義時期的東歐為例,參加工作的婦女的比例,1950年為54%,1970年達85%,婦女進入了所有的男性職業的領域,到1970年,46%的受過教育的專家是女性,從1954~1965年接受高中教育的女孩數量增長了114%,而男孩僅增長16%。在婦女同工同酬上,社會主義實踐也提供了最好的例證。中國在這方面,在最先實現職業婦女的工資收入在與同崗位男性等同上走在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前列。
形成了新的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和互助友愛的新社會風尚。社會主義實踐還在人類的精神文明建設上開辟出嶄新的天地。"資本主義的有效率正是因為它利用了貪婪的無情競爭力量和致富的欲望竭力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它帶來了經濟上的成功,同時也帶來了短期行為,"資本主義體系里沒有一套能夠抵消個體自然人傾向于強調短期效應的社會規范。" 同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截然不同,在社會主義國家關心集體、社會、國家和他人,追求公正、平等友愛,成為人民共同價值準則。這是突破西方文明嚴重缺陷的又一偉大實踐。
總之,盡管20世紀社會主義制度并不是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基礎上建立的,20世紀所展示的上述人類新的文明的曙光,因較落后國家經濟文化歷史條件所限,帶有某些先天的弱點,也為新文明摻進一些陰影,有些嘗試也沒有最終成功,但20世紀的社會主義實踐確實開辟了人類文明的新境地和新的前景,它是20世紀人類為21世紀和未來人類發展奉送的最珍貴的禮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