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勝利的歷史啟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zhw
·
2006-10-22
·
來源:三農中國
長征勝利的歷史啟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
|
|
|
一本1937年出版、介紹長征的書籍《二萬五千里長征記》日前在鄭州被發現。全書為32開豎排本,共84頁,大部分內容由參加長征的戰士撰寫,還配有多幅珍貴的史料照片。編者為朱笠夫,由抗戰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社記者 王 頌攝
內容提要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空前壯舉,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部壯麗史詩。長征的勝利和長征中形成的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永遠值得珍視的歷史財富,給后人以深刻的歷史啟示。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以驚人的毅力,縱橫10多個省,跨越萬水千山,戰勝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終于實現了戰略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空前壯舉,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部壯麗史詩。長征的勝利和長征中形成的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永遠值得珍視的歷史財富,給后人以深刻的歷史啟示。
歷史啟示之一:堅持和遵循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是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早在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等重要觀點,作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提了出來。由于這時黨還處在幼年,這條思想路線還未能成為全黨的共識。1931年,正當中國革命形勢逐步高漲之時,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占據了統治地位,“左”傾教條主義者不顧中國國情,照搬外國的經驗,推行冒險主義的政策和主張。1933年,當國民黨集中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的時候,不懂軍事的博古把軍事指揮權交給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他不懂中國國情,不調查研究,不聽取意見,只知照搬外國正規戰爭的經驗,依靠地圖瞎指揮。結果紅軍損失慘重,失去了打破敵人第五次“圍剿”的希望。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慘重損失,以血的教訓深刻說明,用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和外國經驗會給革命帶來嚴重的后果。正是通過勝利與失敗、正確與錯誤的比較,廣大指戰員認識到了“左”傾教條主義的嚴重危害。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長征的歷史啟示我們,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我們都要堅持和遵循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
歷史啟示之二:共同的革命理想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共產黨人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紅軍經歷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重大挫折,轉移中雖然勝利沖過敵人的四道封鎖線,但湘江血戰使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八萬多人減員到三萬多人。在歷時兩年的長征中,不僅要在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敵機輪番轟炸下殺出生路,還要在時時饑寒交迫和極其嚴酷惡劣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面對革命重大挫折,面臨難以想象的困難,紅軍仍然表現出驚人的意志、勇氣和力量,是因為在戰士胸中燃燒的是高于天的革命理想,這使他們能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因而具有天大困難腳下踩的英雄氣概。在紅軍撤離根據地的前夕,毛澤東就堅定地向大家指出,革命是有前途的,要加強革命信心。正是在這種革命必勝的信念支撐下,紅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長征的歷史告訴我們,革命低谷的出現并不可怕,因為歷史的進程不是直線的,暫時的失敗不能改變歷史所昭示的發展方向。重要的是,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明確而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是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內化而成的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這種奠定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理想信念,是一種對真理的信仰。有了它,就會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也會有修正自身錯誤的勇氣。事實表明,共產主義理想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靈魂,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如果失去了這一理想信念,工人階級政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
歷史啟示之三: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采取正確的黨內斗爭方法,是我們黨和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
長征途中,在同強大的敵人進行殊死搏斗的同時,共產黨內部還面臨著克服錯誤的指導路線的嚴重斗爭。在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之后,又發生了同張國燾分裂主義的尖銳斗爭。在紅一、四方面軍兩大主力懋功會師后,張國燾自恃人多槍多,個人野心膨脹,一方面反對中央的北上方針,堅持南下的錯誤方向,另一方面又向黨伸手要權,直至另立中央,公開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對張國燾進行了規勸和爭取工作,同他的分裂主義活動進行了反復的斗爭。這時在張國燾所率左路軍的朱德總司令,不顧身受種種限制和刁難,始終以大局為重,堅持原則,講究斗爭策略,盡最大可能說服和團結四方面軍同志聽從中央的北上方針。后來召開的延安會議在批判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時,采取了黨內斗爭的正確方針,把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為革命英勇奮戰的獻身精神,同張國燾的反黨嚴重錯誤嚴格區分開來,對張國燾也盡力給予團結和爭取,并分配了工作。這次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的斗爭,體現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精神,為正確開展黨內斗爭樹立了榜樣。
歷史啟示之四:紅軍在長征中表現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深刻反映了黨和人民軍隊的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繼承和發揚的優良作風
長征途中,紅軍戰士以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以頑強不屈的毅力,創造了諸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勇奪婁山關、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戰例,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妄圖消滅紅軍的迷夢。而翻越變化無常的大雪山,穿越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則集中顯示了紅軍在與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時所表現出的吃大苦、耐大勞,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艱苦奮斗的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本色,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是同崇高的理想信念相聯系的。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一定要牢記“兩個務必”,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增強憂患意識,厲行勤儉節約,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 |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