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舊文)文革中造反派與當權派政治博奕的七個回合

老田 · 2008-12-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第一部分:文革大致輪廓

作為文革標志的群眾大民主運動:造反派與當權派進行政治博奕的七個回合

作者:老田

作為文革標志的是:群眾性大民主運動,這個運動始終是造反派與當權派進行的系列政治博奕過程。根據雙方力量消長和運動進程的起落,文革十年期間,群眾性大民主運動及其引發的政治博奕過程,可以大致劃分為七個段落分明的時間段,每一個時間段稱為一個回合。

有人認為文革只延續了兩到三年時間,這是以文革期間的大規模群眾運動持續時間作為依據的,舍棄了由此引發的后續政治博奕過程;筆者以為由大規模群眾運動引發的后續政治博奕過程,不僅仍然采取了群眾運動的模式,而且只有把后面的政治博奕回合納入考察視野,才更有利于全面地分析文革所隱含的社會矛盾,更好地揭示由社會矛盾所規定的政治博奕內涵。

本文主要以筆者前幾年所作的口述史資料為基礎,參照相關文獻,以武漢文革進程為背景進行分析提煉,而以其他地區的運動進程作為參照而寫成,目的是為文革期間的群眾性大民主運動刻畫一個粗略的輪廓。

1、  文革的第一回合:運動方向之爭

文革運動的對象究竟是“向上”指向“當權派”,還是向下指向“黑五類”“牛鬼蛇神”,這一個問題并不是“不言自明”的,由于“矛頭向上”不符合強勢群體的利益,這一“正確”的運動方向就受到權力精英竭盡全力的歪曲,而把正確的運動方向教給人民,則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文革的第一回合是就運動的對象和方向問題,作出的社會輿論動員過程,這大體上屬于文革的文斗階段。

劉少奇代表當權派的政治意愿,于一九六六年年六月十日前后(根據王任重的筆記),在一個會議上說“這次運動的重點是要抓30-40萬右派”,王任重據此計算要在武漢高校學生中間抓5%的右派。這一指示被各地當權派積極執行,他們按照自身的利益和意愿去改變文革的打擊方向,工作組就是領導運動向下“橫掃”的,這被毛澤東后來歸納為“五十天白色恐怖”。在“五十天白色恐怖”期間,受打擊的“少數派”(老造反派)成為文革十年群眾運動的中堅力量,造反派和歷代的革命者一樣,多數也是被逼上梁山的。這個抓右派過程的鋒芒所向,造就了文革第一批堅定的造反派。

一九六六年北大的六一八事件,劉少奇對這一事件的處理和批示,具有標志性意義,這一事件不僅被定性為“反革命事件”,同時還被策略性地按照事件的消極方面被描述為“流氓事件”。這一敘述模式:對當權派則按積極方面敘述,對造反派按照消極方面定性;這個雙重標準已經為現在的主流文革敘述所繼承,并內在地揭示了這樣一個隱喻:沒有當權派領導的群眾運動只能陷入混亂和無序。文革結束后的大審判中間,也是沿襲這一邏輯的,武漢市公安局七處的處長曾經告訴被審查的造反派頭頭:武漢的造反派頭頭是比較純的,我們的審查先是從歷史開始,看你們的出身有沒有問題,再就是審查政治問題,接著審查經濟問題和生活作風問題。在說造反派造當權派的“反”是“右派翻天”和反革命,這在文革期間乃至文革后,一直都是當權派和保守派作為壓制造反派的主要敘述模式。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日,二十一日的中央軍委文件和公安部連續發布文件,嚴厲禁止當權派調動軍隊和公安警力去壓制群眾性的大民主運動。為此,當權派不得不在國家機器的威力之外去尋求新的力量,各地當權派都以空前的熱情和努力去“運動群眾”或者建設“左派隊伍”,多數派(早期保守派)由此而產生。

多數派的主要政治功能是“轉移運動的大方向”,轉移運動方向的兩個主要步驟:先是轉移運動方向和矛頭,力圖把文革變成第二個反右運動,工作組時期的工作主要是在群眾中間搞“左、中、右”排隊;根據武漢水利學院工作組和黨委的理解和布置,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九五七年加上一九五八年的形勢”(按:就是把文革當作“反右大躍進”來搞)。在撤銷工作組之后,是當權派主導中學生進行“破四舊”和抄家等方式,通過整“黑五類”和牛鬼蛇神。早期保守派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的“血統論紅衛兵”(老紅衛兵,或稱老兵),他們提出“血統論”,目的是把文革的對象與一九四九年之前的革命對象相混淆,這實質上是把自身的利益和訴求,與中國革命的合法性和馬克思的階級分化認識相捆綁。造反派則在陶鑄等中央文革領導人的支持下,針鋒相對提出“懷疑一切”和反血統論主張。

文化革命還被反復解釋為狹義而具體的“破四舊”,這種形式化的理解反復出現,目標始終服務于扭轉文革運動的方向,這是官僚精英群體的階級本能和強勢地位的體現。在“十六條”和毛澤東“炮打司令部”大字報發表之后,湖北省委代理第一書記張體學還在湖北省常委會上說“炮打司令部是炮打牛鬼蛇神,不是炮打湖北省委。”一個很高明的策略是:“觸及一下那些老寄生蟲,再保他們過關。”

多數派的強大一方面是社會主義時期普通民眾處于“政治無意識”的表現,也是黨政系統干部動員能力和經驗優勢的體現。由于當權派的組織能力方面的優勢,使得造反派處于少數派地位,普遍受到壓制。作為當權派組織優勢的體現,青島、長沙、西安等地還出現“調動工農反學生”的事件。

當時中央一級政府調節當權派和造反派力量對比的主要手段是:一方面加強對少數派的輿論支持力度,直到一九六六年十月發起“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達到最高潮;同時還不斷以中央文件形式,反復重申不許各地當權派“調動工農整學生”,以消減當權派的組織優勢。

在一九六六年十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說造反派群眾被動員起來的“三板斧”是:批發了一張大字報、支持學生建立政治組織、發起了全國大串聯;前兩者是強行落實憲法中間規定的“言論和結社自由”,由毛澤東親自出面來重申憲法權利顯然有助于降低群眾造反的預期風險;最后一條使得全國的造反派力量連成一片,相互支持,越過了各地當權派在本地的組織優勢,當權派的組織優勢往往無法越過他所管轄的地域起作用。

特別是北京紅衛兵南下各地“點火”,是扭轉文革方向的關鍵招數;許多南下點火的學生都是周恩來委派并親自送行的,因此膽氣尤壯,北京學生南下武漢之后敢于宣稱“湖北省委是個大黑幫”,這遠遠超出本地少數派的膽略。湖北省委反駁說“湖北省委是個大紅幫”,“矯枉”看來常常需要“過正”,不管湖北省委到底是“黑幫”還是“紅幫”,南下學生已經成功地把“斗爭大方向”從“黑五類”“牛鬼蛇神”身上,恰當地轉移到當權派身上來了。正是因為南下“點火”學生所起到的扭轉運動方向的獨特作用,在一個短時間成為各地當權派對付的重點,武漢的當權派通過保守派發起“驅趕南下一小撮”運動,湖北省代理第一書記張體學在大會上親自“代表湖北3200萬人民”控訴南下學生趙桂林,說要把趙桂林送去勞改,他本人打算不當省長而是要拿著鞭子親自去當勞改隊長;南京市委緊急調動“郊區四清工作團”回市區,從集結點黨校跑步去市委大院,冒充南京市民與南下學生進行辯論。

在輿論動員處于劣勢,特別是扭轉運動方向無望之后,保守派組織開始選擇進行“武斗”的政治博奕方式,在文革的第一個回合中間,清華大學的八二四事件和北京“西城糾察隊”等率先表現出來的武斗趨向,是一九六七年年中大武斗壓制造反派的預演,本質上體現了當權派處于輿論競爭下風時的堅定政治競爭意志和策略選擇:文的不行就來武的。

在“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社論發布之后,造反派才公開建立自己的組織,以要求平反和交出“黑材料”為斗爭目標和手段,以爭取政治輿論同情。這是文革對壘雙方交手的第一回合。時間段是一九六六年五一六通知下達開始,到批判資反路線為止,中間“撤銷工作組”事件是這一時期前后兩個不同階段的分界點,這一過程延續五個月左右。

2、  文革第二回合:當權派罷工和大民主運動升級到奪權

在一九六六年十月“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之后,中央對文革運動的對象和目標,進行了十分清晰的表述,轉移運動方向就更為困難了。在當權派組織起來的多數派學生中間,許多人讀到紅旗雜志十三期社論《在毛澤東思想的道路上前進》之后,轉而退出多數派組織參加了造反派。

由于四清運動在工廠和農村也造成了干群之間的對立,在文革群眾運動的大形勢下,上海和武漢等地的工人也起而造反組織了自己的組織,各地當權派都拒絕承認。出于降低造反風險的需要,也出于預計能夠得到中央支持的信心,各地工人的斗爭方式都是選擇去北京尋求支持的斗爭模式。張春橋受派去上海安亭,在現場張春橋超越授權承認了工人組織的合法性,毛澤東最后支持了他。1966年12月9日發布了關于抓革命促生產的規定,取消了十六條之間對工人運動的限制,追認工人組織起來參加造反運動的權力;15日又發布了農村文化大革命的規定。參與文革的群眾范圍,從學生擴大到工人農民中間,造反派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發起批判資反路線之后,輿論對于當權派采取批判態度,而對于造反派則采取支持態度,隨著早期保守派(多數派)組織的瓦解,當權派在造反派的攻勢面前失去了遮蔽,這給當權派帶來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空前的政治壓力。為避免事態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毛澤東在一九六六年十月召開中央工作會議,目的是為了對高級干部做政治思想工作,說服各級黨政系統的當權派不要對群眾運動采取對抗態度,避免對抗升級,這一會議持續了二十天。毛澤東在會上說:“誰人要打倒你們呀?我是不要打倒你們的,我看紅衛兵也不一定要打倒你們。”這既是一種政治承諾,也是一種緩和對抗的策略:確認當權派的政治利益,防止他們選擇把對抗升級。

當權派在無法調用國家機器力量之后,又面臨著失去自己苦心組織起來的多數派的“屏障”,同時“組織工農反學生”的模式,也屢屢受到中央文件的嚴厲批評,繼續選擇這樣的手法,顯然面臨著日益升高的政治風險,隨著運動進程的深入,當權派日益喪失各種力量憑借和操作手段。

從批判資反路線到一月奪權時期,是當權派最為虛弱的時期,一些省份的主要負責人,在文革初期追隨劉鄧的“反右派”指令,大力執行了在群眾中間“橫掃”的政策,由此留下了與少數派的政治對立;而劉鄧在政治上的邊緣化,使得他們很難再繼續分擔下屬官員的政治責任;一些省委書記由此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恐慌,云南的閻紅彥和山西的衛恒,都是在這個“當權派在政治上最為虛弱”的時期選擇自殺的。自殺固然是他們在政治上感到沒有出路的絕望表現,同時也是一個顯著的標志:當權派為了捍衛自身的利益,其政治競爭意志已經高達拋棄生命的程度,這個政治競爭意志,在二月的懷仁堂爭論中間已經由閻紅彥衛恒的消極逃避模式轉為譚震林式的積極攻勢了。

一個方面是心理恐慌,一個方面是“以退為進”以罷工相要挾,湖北的張體學開完中央工作會議之后,回來就以機關干部為力量,布置“三道防線”,用“小官”去阻擋造反派的“沖擊”,以保護“大官”,實際上領導了官僚隊伍的總罷工。上海保守派工人組織赤衛隊,更是毫無策略地公開提出要造成“三停”(停水停電停交通)進行要挾。

在當權派罷工之前,文革的目標僅僅局限于官僚精英群體對群眾的態度,文革后期毛澤東也反復重申機關改革的關鍵是聯系群眾,讓學生起來造反的目的,是為了強行打破官僚精英群體對于思想和工作方法改進的冷漠,逼迫他們面對群眾,這個時期的文革目標基本上局限在管理體系內部的工作作風改進這一有限目標上。文革的最初設計是以學生造反運動,逼迫當權派改變此前的漠不關心態度,在群眾運動的壓力之下跟隨中央的調整部署,這個“以學生造反運動促進當權派反省”的文革規劃,毛澤東曾經預測為“六個月”時間完成。

在官僚隊伍選擇罷工之后,文革就脫離了毛澤東的事先設計,不再局限于管理系統的改進了,而是必須面對管理系統的癱瘓,需要在官僚隊伍罷工之后進行接管管理職能并再造管理隊伍,這是“因當權派罷工而追加”的新任務。

當權派罷工之后,毛澤東面臨選擇:要么屈從當權派的意志,把文革變成第二個反右派運動;要么就得自己在支持革命造反的同時,自己著手恢復秩序,建立起黨政系統當權派之外的第二套組織系統。

文革已經由支持群眾造反的“單一目標”轉變為“雙元目標”,而且維持社會基本生產和生活秩序,則成為支持造反目標之前的更優先目標。在這個意義上,文革的轉折受到承受“成本極限”的現實考量。當權派的強大在于:他們能夠以消極怠工的方式,使得造反成本上升到毛澤東認為無法承擔的地步,由此迫使文革在目標選擇上的“拐點”出現。

與罷工的訴求相對應,在一九六七年一月奪權前夕,張體學還指派省委秘書長張華去造反派總部所在的“紅樓”,與造反派接洽“交權”事宜,武漢鋼二司一號勤務員楊道遠說到這里特地強調說:不是我們要奪權是他們要交權。

朱永嘉認為批判資反路線是文革的最頂點,而一月奪權則是文革的“拐點”。上海在一九六七年一月六日召開群眾大會批判上海市委,等了幾天中央毫無表示;而一月八日造反派組織聯合發布通告號召反擊“資反路線新反撲”,要挫敗保守派提出的“停電停水停交通”,中央迅速表態支持。

文革由單一目標,變成“雙元目標”之后,不僅脫離了運動早期的預設目標,也超越了造反派的政治經驗和政治整合所能達到的水平,由此埋下了引發“動亂”的伏筆。

在恢復社會秩序上,造反派作為有組織的力量,被要求為恢復秩序作出貢獻;解放軍是黨政系統之外的唯一有組織力量,也必須參與恢復秩序;結合前黨政系統的部分官員,組成各種“火線指揮部”或者“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這三種勢力的結合,都是為應付黨政系統干部罷工而可能出現“三停”,為此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文革后來組建的“革命委員會”政權形式,就是把“應付干部罷工”而產生的各種“指揮部”系統化、長期化的結果。

當權派“以退為進”進行罷工,毛澤東拒絕后退并支持奪權,這是文革的第二回合。時間段是從一九六六年十月批判資反路線開始,到一九六七年一月底“軍委八條”下達為止。只有文革的第二個回合,勉強算是毛澤東和造反派有表面上“攻勢”,其他幾個回合“文革的依靠力量”都是處于守勢和被動跟進“反文革力量”。

3、  文革第三回合:二月逆流

造反相對而言,比較容易,對參與者本身素質的要求也低,只要有相應的“不平”感受,都可以進行表述,所謂“不平則鳴”。而文革目標調整到應對干部罷工局勢,升級到雙元目標之后,群眾運動的嚴重不足,就體現出來了。

由于造反派群眾實際上缺乏革命時代的“哀兵奮起”的兩大條件:造反者的造反風險成本為零以及此時必然的個人奮斗無效轉而追求集體奮斗的強烈意愿,沒有這兩個條件,造反派就難以完成低成本、高強度的政治整合。造反派在政治整合方面的客觀局限,體現為文革期間反復出現的分裂,這是政治整合失敗的典型表現,一月奪權時期造反派組織之間的政治競爭態勢帶來的相互攻詰,革委會成立前后各派造反派基于對革委會態度不同出現了“好派”和“屁派”的對立,都是這個政治整合失敗的集中體現。造反派在政治整合方面的弱點,總是被當權派所把握和利用,并在相當程度上迫使毛澤東選擇權宜措施和后退。一月奪權時期造反派因政治競爭而分裂,使得本身的力量被相互抵消和下降。明確昭示了造反派缺乏獨立掌握政治局勢和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能力,在黨政干部罷工之后,軍隊出來參與恢復秩序就是必然的選擇了。

解放軍支左的選擇,是毛澤東拒絕從文革后退到反右之后,為了避免真的帶來天下大亂以降低造反成本而不得已選擇的結果,軍隊支左之后,由于造反成本的局限,毛澤東再也沒有“可打的底牌”了,先前毛澤東有主導權的文革運動進入了“毫無底牌只有被動跟進”的狀態。不僅毛澤東自己深知這一點,就是江青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任何幻想,她本人在一九六七年春天曾經親口對重慶的黃廉說過:一涉及到軍隊,事情就不好辦了,你們要把握好自己。

由于軍隊要作為恢復秩序的主要力量出山,同時使得當權派有了新的力量靠山。一九六七年一月底的“軍委八條”,第一條規定“對那些證據確鑿的反革命組織和反革命分子,堅決采取專政措施。”當權派借此去規避了一九六六八月中央軍委文件的限制,開始走出最虛弱的時期,調用軍隊的力量去壓制造反派,這一時期最典型(或者最惡劣)的例子是青海二二三事件,趙永夫指使軍隊開槍打死造反派近兩百人,打傷數百人;四川一夜之間抓了十多萬人。各地都是軍隊出馬搞“二月鎮反”,抓捕造反派。

所謂的“二月逆流”(或者“二月鎮反”)和“三月黑風”,并非在懷仁堂里幾個高官拌拌嘴那么單純,陳伯達稱為“自上而下的反革命復辟逆流”。后文革時期的敘述,一般傾向是掩蓋當權派的優勢和他們采取的各種決定性攻勢措施,特別是二月逆流期間調用軍隊力量進攻造反派,主流文革敘述就把毛澤東和造反派行為敘述為完全主動的、沒有任何針對性的純粹攻勢行為。

一月奪權時期造反派之間的分裂,體現了造反派在政治整合方面的嚴重局限,造反派原來被資反路線所激發的競爭意志還有所消退;而當權派拒不接受造反派的沖擊和失去權位的安排,因此提高了其競爭意志和組織程度,在有形力量優勢之外,當權派還取得了相對造反派的競爭意志和組織程度兩方面的優勢。當權派開始在有形力量和無形力量方面,都出現了領先。

造反派的劣勢是造反派本身所無法逆轉的。在二月逆流時期,“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的歌聲被造反派唱徹神州大地。造反派和最高領袖之間的相互現實需要、由此激發的感情聯系,在當權派的攻勢面前得到強化,但這一聯系在文革期間,始終未能理性化或者制度化。文革后期當權派為了奪取造反派的文化權力,實施把“毛澤東思想儀式化”的個人崇拜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與造反派的“感情”接軌的:從感情出發的造反派無法有效反對抬高毛澤東個人的各種儀式化安排,哪怕是荒謬的忠字舞。

一九六七年中央三二七處理安徽問題的七條,人民日報四二社論《正確對待革命小將》,最具決定性的是四月六日的“軍委十條”,這三者共同堵塞了當權派調用國家機器的“政策缺口”。軍委十條不僅禁止當權派繼續利用軍隊壓制造反派,還硬性要求把抓捕的造反派頭頭釋放出去。從當權派利用軍隊力量去壓制造反派,到取消他們調用軍隊壓制造反派的權力,這是文革的第三回合。時間段上起一九六七年一月底,下迄一九六七年四月初的軍委十條下達。

4、  文革第四回合:武斗和撤退

“軍委十條”重新堵塞了當權派利用國家機器保護自己的政策缺口,但是無法終結當權派捍衛自身利益和地位的意志,當權派現在又得在國家機器之外去尋求新的力量以壓制造反派了。在一月奪權時期,許多地方造反派在奪權問題上發生了分裂,如南京“好派”和“屁派”的分裂,重慶“八一五”和“造反軍”的對立,武漢出現“香花派”和“毒草派”的對立,這些對立和分裂都是造反派內部基于政治競爭的需要而現成的。出于政治競爭的策略需要,部分造反派搞統一戰線以強化自身的競爭力量,依靠軍隊干部和解放軍這個力量符號,通過支持“二月鎮反”對政治競爭對手的壓制,成為“新保守派”。許多當權派就此找到了新的群眾組織力量,為自己所用。

一時未能找到現成的群眾組織力量,就得重新去創造一個群眾組織力量出來以實現當權派的意志。最典型的體現在武漢市,由人武部下文組織以基干民兵組織“紅武兵”為核心的保守派組織――百萬雄師,開始新一輪的壓制造反派運動。百萬雄師一成立,就根本不搞什么“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這一套,他們在武漢東湖賓館開會,布置了很多“掃平計劃”,先是計劃要“掃平”漢陽,在漢口則一條大街一條大街地逐步“掃平”,對于造反派相對集中的廠礦企業和宣傳據點,則通過武斗拔除。

造反派在二月逆流之后,往往獲得各地市民的廣泛同情。各地當權派在抓捕造反派之后進行的輿論動員過程,工作粗糙完全沒有說服力,例如武漢軍區在三一七抓捕“鋼工總”總部和二級單位頭頭近五百人之后,在輿論宣傳上把武漢“鋼工總”宣傳為國民黨的還鄉團,這完全站不住腳。造反派則借機進行反向輿論動員,占據了輿論上的優勢,武漢軍區完全在輿論上陷入被動之后,百萬雄師就開始了有組織的武力進攻;從一九六七年六一三圍攻武漢汽車配件廠開始,中間的大型武斗事件有六一七――六一九“六渡橋武斗”(圍攻造反派設置在民眾樂園的宣傳據點),六二三圍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六二四圍攻漢陽軋鋼廠和漢口劉少奇紀念館(造反派“工造總司”總部),直到中央六二六通令下來之后,武斗才告一段落,百萬雄師也按照中央通令釋放被抓的造反派學生。武漢百萬雄師進行最后一次武斗,是在七二四圍攻武漢體育學院,許多老教授跳下荷塘躲避百萬雄師的打殺,起來后滿身都是螞蟥。

武斗的最高境界也許發生在河南,一九八四年鄭州某基建工地挖出一份“出土文物”(一份前保守派參與武斗核心決策人物的會議記錄,被此人埋在地下),保守派“十大總部”進行武斗的謀劃和目標全部暴露,文革時河南省軍區支持保守派組織“十大總部”,計劃通過武斗在短時間內把造反派徹底打垮,以便在建立“三結合革委會”時實現當權派和保守派的結合,讓中央找不到真正的造反派組織,這大概是全國文革期間最具雄心和“明確政治遠見”的武斗計劃。

文革進入一九六七年中期之后,當權派早已走出一月奪權前的虛弱態勢,相對于造反派的輿論動員優勢,在組織上形成了廣泛的動員,把自身的優勢轉換成為實在的力量優勢特別是武力,這一武力優勢已經不是中央政策和輿論所能夠調處的了。

1967年年中,文革主要體現為武斗,這是造反派的劣勢和當權派優勢所在,是強勢群體按照自身優勢所選擇的政治博奕模式。武漢的造反派中間,曾經辯論過“文攻武攻”、“文攻武衛”和“文攻武守”三個口號,最激進的策略是“文攻武攻”,最保守的是“文攻武守”,“文攻武衛”是中間派主張。但是現實的選擇是很清楚的,無論如何都打不過軍隊扶持的百萬雄師,多數造反派選擇逃離武漢,許多人避居到上海北京等地。

造反派方面的輿論優勢,所贏得的市民廣泛同情,都無法挽回和抵消力量對比方面的劣勢,這是毛澤東開始準備“戰略撤退”的客觀力量對比。據說毛澤東七月中旬去武漢之前說過“到武漢保陳再道去”這樣的話。毫無疑問,陳再道對武漢武斗期間死傷數百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一“保”字,乃是力量對比不足下的策略體現。

毛澤東實際上已經指揮文革轉入實質性的退卻,七二○之后中央在短時間內迅速對全國的群眾組織性質進行表態,造反派自從文革起始就受到“被打成右派反革命”的政治威脅,中央的表態承認造反派組織是“革命群眾組織”使得造反派在精神得到很大的解脫,造反派獲得了一個勝利的感覺。在后來的“大聯合”和“三結合”中間,一些造反派頭頭還以群眾代表的身份參與新生的革委會政權。這是文革的第四個回合,時間從一九六七年四月上旬開始,中間經過成立革委會,到一九六八年年中“清理階級隊伍”開始為止。

5、  文革第五回合:清隊和反復舊

1968年開始還有“三反一粉碎”和“反多中心”的小波折,但是沒有形成群眾組織和當權派的博奕過程。

從1968年清理階級隊伍運動開始,造反派就又成為打擊的對象,文革初期當權派威脅將要進行的“秋后算帳”工作開始了,而且清算造反派的主要憑借力量,仍然是文革初期“調動工農反對學生”的翻版,讓那些對政治完全沒有概念的群體來搞政治,利用人們心目中“當官還能整嗎?”這樣的頑固印象,去執行清算造反派的過程。

工宣隊和軍宣隊進清華是為了解決清華大學的武斗問題,然而被引用到全國其內涵就完全變了。文革初期挑動工農反對學生造反,實際上是利用那些完全不懂政治的人去干預政治運動,充分利用民眾在傳統社會主義時期的“政治無意識”,現在的軍宣隊和工宣隊在全國普及,依然體現的是當權派動員能力方面的優勢。

原來的造反派是高舉毛澤東思想的紅旗起來造反的,依據是毛澤東的講話和“兩報一刊”的社論,去把握運動方向的,這也是造反派的一個唯一的優勢:具有輿論上的支持和毛澤東思想的正確代表身份。毛澤東思想按照造反派的理解去掌握的方式,必然要為當權派所領導的軍宣隊和工宣隊所反對,這些人現在具有事實上的優越政治地位,但是他們多數人的文化水平卻并不怎么樣,因此對毛澤東思想的分析和把握方式,現在要按照現實的政治地位重新界定,按照“文化水平低”的群體競爭需要,掌握毛澤東思想的便利方式需要重新確立,結果是儀式化的“三忠于”“四無限”和“忠字舞”等代替了原來對毛澤東思想的分析研究。

毛澤東把芒果轉送給工宣隊,卻被大肆發揮為一種政治象征:各地都組織規模浩大的游行活動去“迎接”芒果模型,當權派把一個偶然的事件強行賦予政治內涵,并以此去逐步割斷造反派和毛澤東的政治聯系。這本身不是任何意義上的“個人崇拜”,而是十分精明的政治競爭手法,是當權派政治經驗的結晶,體現的是“打著B52的旗號去打擊B52的力量”的精明。競爭現在變成爭奪“毛澤東旗幟”,而造反派卻完全疏于應對。

“忠字舞”的發明也許具有偶然性,但是推廣和普及到那個程度,就不是偶然性能夠解釋的了,這只能是強勢群體在背后推動的結果。工宣隊和軍宣隊本身,也許只是為了獲得與自身優越政治地位相稱的文化地位,所以熱衷于儀式化毛澤東符號,而當權派則樂意看到造反派的文化地位被剝奪。

這對于造反派而言,被割斷與毛澤東的政治聯系和奪走毛澤東旗幟,是一個最嚴重的“權力”被剝奪過程。因為當權派實際上掌握著黨政軍人財物,造反派本來就不掌握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唯一的憑借是“毛澤東思想正確代表”的文化權力,勉強算是有一個文化上的優越地位,這使得他們免于當反革命和右派的政治風險,也是他們降低自身造反成本的政治憑借。在“忠字舞”興起之后,造反派這個文化地位也喪失了,就只剩下被“秋后算帳”的份了,在這樣一個悠關造反派生死存亡的“毛澤東旗幟爭奪戰”中間一敗涂地。從1968年末開始,各級各類的“五不準學習班”,開始把大批造反派作為專案審查對象,這些學習班還往往被命名為“毛澤東思想學習班”。

當權派一方面把毛澤東思想儀式化,以奪取造反派的文化權力,同時還發起所謂的“捅馬蜂窩”運動,以奪取造反派在基層革委會中間所獲得的政治地位。造反派最拿手的還是群眾運動方式去顯示自身的意志和力量,一九六九年九大前后,武漢等地的造反派發起有一定聲勢的“反復舊”運動,以表示對當權派的不滿。這是文革的第五個回合。

6、  文革的第六回合:從清理五一六到批林批孔

一九六九年九大之后,武漢“反復舊”運動受到中央關注,周恩來通知武漢參加省市結合常委以上的群眾代表去北京,在京西賓館住了一個多月,希望通過隔離造反派頭頭和群眾的方式,使反復舊運動偃旗息鼓,結果未能奏效。期間,周恩來五次接見了武漢造反派代表,參與處理武漢問題的還有康生、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葉群和謝富治等,最后形成“五二七指示”。除了周恩來之外,其他參與者構成整個兒的“林彪反黨集團”,這個不利于造反派的政治調整過程,沒有江青、張春橋和姚文元等人參加。

“五二七指示”硬派是造反派“把工代會置于革委會之上”,完全不考慮當權派打擊造反派的各種措施,一味指責造反派的錯誤,本質上是取消了造反派運用“四大”的權力。 “五二七指示”下達后,造反派不再進行公開的群眾運動了,但是在廣大造反派群眾中間與革委會的對抗情緒卻無法消除。一些造反派由此對周恩來頗有微言。九大政治報告以“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為題目,而從“五二七指示”所隱含的處置方向看,當權派的一切作為都免于追究,實現“團結”的唯一的調整方式是壓制造反派的不滿和反抗。

為了繼續壓制造反派,一九六九年中央下達“九二七指示”指斥武漢的“北決揚”是歷史反革命操縱的組織,并部署了對“北決揚”所代表的老造反派不滿情緒進行打擊,這是承接五二七指示的調整方向的。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上旬,各個單位的當權派指定人選參加“北京學習班”,造反派組織的骨干和頭頭1000多人被集中到北京空軍學院。政治策略選擇是隔離造反派的領導骨干與基層群眾。陳伯達四次去“湖北班”講話,把學習班的方向從“消除派性”扭轉到“清查五一六”,陳伯達不僅親自作動員工作,還在會上公然說“湖北武漢是五一六的根據地、倉庫和保險柜,保險柜的鑰匙就掌握在楊道遠手里。”

在造反派骨干集中在北京的半年時間里,武漢的當權派進行了廣泛的輿論動員和組織安排,大量的保守派被補充進各級革委會了。當權派進行輿論動員的效果是很好的,造反派頭頭在北京學習班的時候,當權派和保守派制造輿論說這些人已經被押到河南蘭考去勞改去了,武漢國棉一廠的保守派甚至造輿論說本廠的王某是暗通蘇聯的特務;清隊時期報章上則把負有血債的百萬雄師作戰部副部長湯忠云(逃跑時被公安干警擊斃)被當作英雄來宣傳,在粉碎四人幫之后,執行公務時擊斃湯忠云的干警王,更被判六年有期徒刑,在判決后釋放時他已經實際蹲了九年大牢。一造反派頭頭在參加六九年周恩來接見的時候報怨說“好像做保守派還光榮些似的”,周恩來反問“那怎么看待七二○事件?”

按照武漢造反派在反復舊時期的說法,清隊的結果是“造反者被造反,奪權者被奪權”,當權派反奪權是通過三部曲完成的,先是通過制造個人崇拜的“忠字舞”等形式奪取造反派的文化權力,割斷造反派與毛澤東的政治聯系;接著是在輿論上把造反派妖魔化;決定性的步驟是通過“捅馬蜂窩”把造反派拉下馬和擴大革委會代表數量方式把保守派大量扶上臺。造反派頭頭從北京學習班回來之后就發現,革委會大變樣了。

湖北省革委會在1970年召開兩次學毛著積極分子代表大會,這兩次“積代會”的基調,都是“調動工農反學生”這一政治智慧的翻版,一個來自天門的“學毛著積極分子”金瓊珥在大會上按照當權派的布置,控訴造反派打人說“一腳踢穿三層褲子”,這個事情許多造反派至今記憶猶新。

1970年開始的“一打三反”運動,當權派借這個運動在全國揪出了1000多萬五一六反革命分子,其中湖北省的造反派被當權派和保守派合伙揪出了60余萬五一六反革命份子。江蘇省的清查五一六運動更是成就卓著,有一個順口溜說“五一六,家家有;不是親,就是友。”

清查五一六的運動,具體是由掌權的軍隊干部主持,前黨政干部參加,保守派成員作為“動力”,清查對象是造反派成員,這是一次系統而全面的、對文革初期造反行為進行系統“秋后算帳”的政治過程。從當時的政治走勢看,清查運動鎖定造反派作為對象,部分包含著“清除不安定因素保證社會穩定”的考慮,沿襲周恩來在九大前后處理“反復舊運動”期間的考慮;更多的是軍隊干部追求管理成本最小化(所謂“造反派不聽話”)和向造反派奪權的考慮,起根本作用的決定因素則是當權派和保守派有著徹底清算造反派的堅定政治意志:通過把造反派打成反革命的方式以在政治上“消滅”他們。

廬山會議上的爭論被毛澤東定性為“路線斗爭”,要不要設立國家主席的程序問題,在被毛澤東否定之后大家又都一致同意不設,因此這樣的分歧根本談不上什么路線分歧。但是,更為重要的爭論是會議上軍隊干部和黨政干部對張春橋的不滿大爆發,與此邏輯上一致的是文革積極分子在各地被系統清算的事實,這在根本上標志著對文革的根本政治分歧,而且這一清算運動的最初輿論動員就是從毛澤東思想儀式化開始的,所以,路線斗爭體現在設立國家主席爭論之外的兩個問題上:把毛澤東高舉到神壇之上(會議中間的所謂“稱天才”)和同時系統表述對造反派的不滿。許多研究者在資料選擇上,過分重視了會議上對一個具體議程的不同態度,似乎這就是全部的主題所在,同時卻過分忽視了不那么明顯的、卻是與文革大勢密切相關的“根本政治分歧”。

毛澤東在一九六七年一月請出“軍隊支左”之后,在政治上已經無牌可打了(至少缺乏“明牌”而只剩下“暗牌”了),到了廬山會議爭論之時,毛澤東實際上是在無牌可打的狀態下,搞“違章出牌”,針對當權派和保守派系統清算文革力量的政治現實,“借機”進行了一場單槍匹馬的反擊。如果回憶一下一九六七年中期,毛澤東在力量對比不利的現實面前,不得不選擇戰略撤退,那么,對于系統清算造反派的清查五一六的形勢,毛澤東面臨的對手和力量顯然更為強大,這個運動卷入了比一九六七年更多的群體和力量包括更多的當權派和保守派,這更是毛澤東所無法進行“公開”調整和進行政治處理的,為此毛澤東不得不“劍走偏鋒”出怪招,廬山會議之后,那些在整造反派問題上跳得最高的軍隊干部,如黃吳葉李邱諸人被迫檢討。在林彪事件之后,一些整造反派最積極的軍隊干部,基本上是被硬性指為“林彪集團死黨”而拿下去了,或者作為“活黨”“上了賊船的人”在政治上被矮化,就湖北省而言,湖北省革委會副主任劉豐被指為“林彪死黨”關進秦城監獄,省革委會主任曾思玉被稱為“活黨”“上了賊船的人”,武漢市革委會主任方銘被稱為“活黨”,相反,前黨政干部張體學等人卻被輕輕放過了,據稱在廬山會議上,首先發言表達對張春橋不滿的是張體學,劉豐是跟在張體學之后才發言的。對政治競爭作一個功能分析,結論是很清楚的,那些在整文革積極分子方面最積極的軍隊干部,被毛澤東以個人的至高權威加以清算了,河南整造反派最積極的軍隊干部王新在廬山會議和林彪事件之后陸續挨整,但是他怎么都不服氣,他說“我在廬山會議上一句話沒有說,就只吃了幾片哈密瓜。”

在造反派中間找壞人的運動,在一九七一年達到登峰造極的高度,僅僅在武漢鋼鐵公司這樣一個小范圍里,把那些歷史上有些小問題的人(例如在三年困難時期做過小生意的人),一次就槍斃了13人;在1972年的“批極左”運動中,湖北省和武漢軍區把造反派頭頭集中在湖北省二招辦學習班,并準備對造反派的頭面人物進行“殺關管”,其中十八人,根據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革委會主任曾思玉批示預備“在必要的時候處以極刑”,對造反派的清算不再僅僅滿足于象此前那樣把造反派打成反革命份子了,已經著眼于進行“肉體上的消滅”了。曾思玉在林彪事件之后,被指為“林彪集團活黨”“上了賊船的人”,一九七三年底十大軍區對調時去濟南軍區了事。

針對這樣的情況,毛澤東在上面非常不滿地對周恩來葉劍英等人說:現在是政治局不議政,軍委不議軍。革委會成立之后,各級當權派的注意力,確實是過分集中在如何聯合起來把造反派打成反革命上了。當權派自己不拿國事當回事,把國家經濟和政治搞得一團糟,還要借批“極左”去繼續追究那些已經被他們打成反革命、長期住在“五不準學習班”里的造反派。說生產沒有搞好是造反派的責任,不僅是文革期間作為當權派整治造反派的主要借口,也是今天主流文革敘述的一大支撐點,萬里一九七五年出掌鐵道部,就是拿“火車準點不準點”為由頭來整治造反派的,一個徐州的張姓造反派被判五年有期徒刑,萬里嫌少,結果在一天之內被加刑三次,最后被萬里本人親自加到二十年。

1973年毛澤東要求實現“權歸政、兵歸營”,由此支左干部離開地方,支左期間黨政干部和軍隊干部的矛盾也非常突出,瓦解了原來當權派共同對付造反派的政治聯盟,造反派所面對的政治壓力驟然減輕。同時,由于軍隊干部在支左時期,也大量得罪了黨政系統的當權派,他們之間在文革前期曾經有過的高度一致,不再存在了,黨政干部與軍隊干部之間甚至有了非常深刻的裂痕,一九七三年支左干部離開武漢的時候,王克文主持武漢工作,他對軍隊干部的態度是:全部離開一個也不挽留。而原武漢市革委會主任方銘回到部隊之后,被安排擔任武空第五副司令員自稱是“負責農場和喂豬的”,軍隊干部內部的相互不滿和裂痕也是顯而易見的。文革前期當權派的緊密聯盟,就這樣煙消云散了。

一九七三年各地成立新的工會,武漢新成立的工會不承認1967年造反派大聯合時期的“工代會”的合法性。十大之后的武漢造反派,利用王洪文在修改黨章報告上的反潮流字句做文章,說是要發揚革命的反潮流精神,他們的政治訴求非常簡單和明確:“要四大不要五不準”“還我革命工代會”。

一九七三年,經過許多次打擊和磨礪,造反派政治上已經相對成熟了,再也沒有了什么“鋼派”“新派”的爭執,甚至還曾經預備和百萬雄師聯合進行批林批孔。區別主要在于反抗的激烈程度不同,反抗手段的不一樣。這個時期武漢有三個相互區別的流派在分別活動:一撥人是“街頭派”或者稱為“社會流派”,他們的活動方式主要是出大字報、在街頭集會演講,訴諸群眾和社會同情,謝妙福等人組織了數百人去北京上訪,還曾經到京西賓館門口靜坐示威;第二撥稱為“議會派”,他們參與省市委主持的“首義路招待所座談會”,面對面地向省市委提出要求:放出以前被關在監獄里的同志,承認大聯合組織的合法性,為受冤枉的同志平反昭雪,推倒一切侮蔑和不實之詞,落實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正確對待文革的新生力量等;還有一些就是在三結合中擔任省市委常委以上的職務的,被稱為“投降派”或者“受招安派”,他們在體制內部有些發言的機會,他們有些人反對在街頭活動,主張利用已經取得席位,在體制內部進行合法斗爭。這三個派別雖然有區別,彼此也有一些小的摩擦,但是大體上是相互配合并梯次展開,對當權派則形成共同的政治壓力。造反派這個時候對政權有了新的認識,武漢的胡厚民提出“放(人)平(反)補(臺)提(干)納(新)”五字方針。

在“批林批孔”時期,許多造反派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不滿足于把矛頭僅僅對準林彪,要求“批禮治”這種最久遠的“馴服工具論”思想。在選擇突破口上,各地造反派選擇了一個民眾普遍關心的反腐敗題目――批判“走后門”,由于造反派本身長期受當權派打擊和壓制,在這一個方面顯得“非常干凈”而對立面卻“十分骯臟”,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選擇。湖北省委許多干部,在造反派的輿論攻勢之下,貼大字報或者在大字報后簽名,說要把自己的兒子姑娘從后門進去的大學和軍隊里退出來。而且當權派不僅本身處于分裂狀態,而且再也難以組織百萬雄師了,處于相對虛弱的時期。武鋼黨委還發布造反公告。湖北省委“認真”準備給造反派補臺,主要是準備把造反派塞進邊緣權力部門如團省委和省總工會。

這樣一個非常有利的輿論形勢,是毛澤東自己出來終結的,毛澤東親自出面說文革八年了,以安定團結為好,全黨全軍要團結。他還反對單純批判“經驗主義”,反對“三箭齊發”,還說前門進來也有壞人,后門進來也有好人,造反派認為這是原則問題,怎么成了好壞人的問題呢?毛主席失去了當年的氣魄。對造反派的“補臺”和“平反”工作,隨之也就不了了之;對武漢反抗最激烈的“街頭派”的鎮壓,是武漢市委書記王和省委書記趙商議后去北京請示鄧,鄧在北京給他們30個抓人指標,就這樣被鎮壓下去了,其中的武齊華在獄中被活活打死。這一次的形勢確實已經與1967年不同了,當權派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難以凝聚共同的意志了,作為當權派意志難以凝聚的必然表現,湖北省委的主要領導還曾經和造反派合作去搞批林批孔運動;而且造反派也已經不是1967年的造反派了,內部那么容易被滲透和瓦解,內部的分化和對立情緒已經微不足道了,合作與共同奮斗已經成為主流了。這一次是毛澤東自己出來說:算了,算了。第六回合是接著第五個回合之間對造反派清算的升級而來,但是最后是偃旗息鼓而去。時間是從九大之后開始,到一九七五年初為止,中間,林彪事件是一個轉折點,分為前后兩個不同的階段。

7、  文革第七回合:整頓和批鄧

鄧小平復出之后,毛澤東讓他全面主持工作,鄧小平用這樣一個機會去強化自身的政治代表地位。他試圖通過“把造反派整下去”這樣一種方式,來體現干部群體的意志和利益,他與上海馬天水的私人談話(要馬以后到北京只找他)、與賈啟允、趙紫陽私下談話,使用了諸如“如果人家說你復辟,那就對了”“不要怕當還鄉團”等等語言,要他們下去發起“批判造反派”運動,通過整造反派來滿足干部群體的政治需要,以建立起他們的政治代表性。同時,竭力擴張官僚隊伍的人數,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手段,武漢市從一九七三年軍隊支左干部離開之后,到一九七五年不到兩年時間,干部數量就迅速膨脹到超過了文革前。

在政治代表性問題上,毛澤東始終認定“股份”只能是來自人民,而劉少奇、鄧小平則始終認定“股份”來自干部,斯大林也有與劉鄧接近的觀點――“干部決定一切、技術決定一切”,這是共產黨內一個根本性的認識分歧。毛澤東的“人民決定論”觀點,看來只能在長的歷史階段和最終階段得到檢驗;而劉鄧的“精英決定論”觀點,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倒是符合現實政治中間的力量對比。《五七一工程紀要》中間體現的也是“官員決定論”觀點,一些造反派人士認為這個紀要是典型的“復辟派綱領”。

鄧小平在公開的場合則發動“整頓軟懶散的班子”運動,說造反派沒有經驗要下去農村鍛煉,把造反派趕走,以新干部沒有經驗為借口,要各地當權派把參加三結合的造反派頭頭下放到農村去與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以積累經驗;四人幫則在報紙上批判經驗主義。許多人說鄧小平對文革的系統糾偏,超過了毛澤東所允許的限度,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是鄧小平過于希望建立起自身的政治代表地位,以犧牲中國的政治平衡為代價(按照當時的話說“是搞分裂”),使得干部隊伍的消極面急劇放大,在全面整造反派的過程中間,干部隊伍失去了起碼的監督和平衡力量。

一九七五年紀登奎到河南駐馬店水災地區慰問,警告河南的造反派頭頭不要怕右了,說是現在“要向右向右再向右”,這體現官僚精英群體中間的一般傾向。這個時期,毛澤東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反正肯定是活不長了,這在干部隊伍中間形成了一股新的理性選擇:為了在后毛澤東時代的政治格局中間站穩,爭相與毛澤東本人的立場和意愿保持距離。在“評水滸、批宋江”的影射史學界說中間,人們看到有些人就算是參加或者支持造反,其畢生努力的目標也是象宋江那樣“要博個封妻蔭子”的,貧苦出身的阮氏三兄弟就沒有這樣的訴求,端視這些人的現實地位和預期利益而決定,“影射史學”也是能提高人們識別能力的。毛澤東說在階級社會里一切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毛澤東在中國政治格局競爭中間的“個人籌碼”太重,無論在黨內政治格局還是在文革群眾大民主運動中間都是如此,而且這樣一個的超強地位始終無法被替代。毛澤東退出支持者位置,往往帶來政治格局的嚴重失衡;文革前他撤回對黨內弱勢群體劉少奇等的支持,結果黨內政治競爭的平衡局面就不存在了,黨內強勢群體找弱勢群體的岔子把他們整下去,結果引發文革中間最大的冤案,后來把這筆帳算在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頭上,完全不符合事實,這些冤案的發生只與毛澤東撤回支持的事實“客觀上相關”。現在毛澤東眼看要離開這個世界了,各路諸侯無不紛紛“死整造反派”以捍衛官僚精英群體的共同階級利益,為自己在將來的政治格局中間謀個好出身,而大量“開后門”何嘗不是照顧官僚精英群體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呢?毛澤東籌碼的分量之重,廣為人們所知,不過很多人不愿意應用到分析具體問題中間來而已,文革前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金保,安慰她的一個晚輩子侄說:“只要毛澤東在,你們起來造反不要緊,是吃不了大虧的。”這位青年反過來擔心:“如果毛主席不在了呢?”張老老實實回答說:“那就不好說了。”

一九七六年的清明前后,在周總理去世的問題上,各地的保守派和造反派有一些觀點交鋒,武漢、鄭州、南京都有所表現,最集中地體現在天安門廣場上。廣場事件的內涵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文革期間特別是上山下鄉運動,阻斷了城市青年人在原有社會體制中間所具有的上升階梯,這是不滿的一個主要方面,在這部分人中間,鄧小平也許能夠代表一個階梯型的正常社會,可以寄托他們上升的愿望和理想,這是一種經濟主義的表述;二是文革期間當權派及其子弟所積累起來的嚴重不滿,突出地爆發出來,只有在這一部分人中間才明確涉及到對鄧小平和四人幫在政治上決然不同的取舍態度,這群人中間許多人就是文革初期“聯動”的成員,這一部分人是純粹的政治表述;第三個方面是多數人的狀態,周總理的清正廉明形象受到許多人的自發擁戴,作為一個原本意義上的悼念活動參加者,稱不上什么特定的政治或者經濟訴求。毛澤東批準的政治局會議界定的“反革命事件”定性,實際上是針對第二部分人的政治意志表述的;文革被否定后的表述,把三種大有區別的情況“一鍋煮”了,說所有去廣場的人都是“擁鄧”“反四人幫”的,這明顯有美化新領導的意味。

天安門事件之后,各地都有一個反擊右傾翻案風的群眾運動風潮,在毛主席去世之后就迅速結束了,這是群眾性大民主運動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勉強算是第七個回合。

粉碎四人幫之后,造反派頭頭們被指為四人幫幫派體系骨干份子,進入監獄,文革的群眾運動及其引致的“造反派-當權派”矛盾對抗和政治博奕過程至此結束。而文化和思想上徹底消滅造反派的“文化戰役”,從全面否定文革開始至今仍然在繼續當中,這集中體現在三本官方文革史和各種主流精英們建立的文革敘述中間。這一次只有勝利者在文化上實施的清算,而缺乏造反派的反駁,因此構不成一個完整的政治博奕回合。

二○○六年三月十三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星話大白|越南
  2. 鄧論學習 (十二) 是四人幫搞的“血統論”嗎?
  3.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4. 是右就必須反,必須批
  5. 胡錫進為什么總改不了陰陽怪氣的老毛病
  6. 譚吉坷德|決戰,或許正在悄然開始
  7.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8. 到底是誰在夸《新聞女王》?
  9. 戴雨瀟:疑似國家公務人員雇水軍散布假信息操縱輿論
  10.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5. 這是一股妖風
  6.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7.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8.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9.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