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李宗仁的歸來始末看毛澤東魄力
李宗仁是國民黨元老,也是國民黨中桂系的掌門人。北伐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抗戰時期曾領導取得著名的“臺兒莊大捷”,威震中外。在1948年舉行的“行憲國大”上與蔣介石搭檔,當選為副“總統”。1949年蔣介石下野后,出任國民黨“代總統”,主持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談。但蔣介石名義上下野,實際上仍牢牢掌握著黨權和軍事大權,李宗仁只不過是虛位“代總統”,二人矛盾十分尖銳。1949年12月,李宗仁眼見國民黨大勢已去,到臺灣又不會見容于蔣介石,于是以治病為名,攜妻帶子經香港赴美,此后長期寓居美國。1952年1月,蔣介石指使國民黨“監察院”對“李宗仁違法失職案”進行彈劾,并在1954年3月的“國大”會上罷免了李宗仁的“副總統”職務,引起李宗仁的強烈不滿。
在美期間,李宗仁一直密切關注著兩岸局勢的變化。看到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景象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感到由衷的高興,對中國共產黨也有了全新的的認識。1955年8月,獲悉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中提出中國愿與美國談判緩和臺灣海峽地區緊張局勢的主張后,他在美國提出一項解決臺灣問題的建議,認為臺灣問題只能經由政治途徑解決,中國內戰不宜再起;建議國共和談,找出實現祖國統一的辦法;堅決反對“托管臺灣”和“臺灣獨立”。李宗仁的上述談話披露后,在海外引起強烈反響;
近年來,隨著一些當事人的回憶及有關檔案的解密,我們有機會了解其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從而對毛澤東的高瞻遠矚、周恩來的縝密細致、牽線人程思遠的辛苦,以及當年李宗仁歸來的復雜性有了更深的體會。
1956年4月28日,程思遠來到了北京。在政協禮堂的酒會上,周恩來一眼認出了這位高個子使者。
5月12日,在中南海紫光閣大廳內,周恩來同程思遠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周恩來說:“這是建國以來,我們黨第三次同國民黨人員接觸。第一次是葉劍英同志在廣東同前中國銀行總裁張嘉?接觸。第二次是同龍云的兒子龍繩武。第三次就是你了……”
午飯后,周恩來在客廳里同程思遠進行了長談。談到李宗仁時,周恩來說:“李宗仁先生去年發表了一個聲明,反對搞‘臺灣托管’,反對‘臺灣獨立’,主張臺灣問題由中國人自己協商解決。這是李先生身在海外、心懷祖國的表現。我們歡迎李先生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回來看看。”
回到香港后,程思遠便把同周恩來見面的經過寫信告訴了李宗仁。李宗仁回信批評他說,北京之行,事關重大,應事先同他充分商量。后程思遠解釋說是由于時間來不及,李宗仁也就渙然冰釋了。
1957年,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的程思遠的女兒林黛,每個周末都要到李家做客,對李家的情況比較熟悉。
1958年,她回香港探親時,向程思遠提起李宗仁在美國的生活情況,說:“李先生在美國住不慣,總想回國。”不久,程思遠又接到李宗仁的來信,說他保存著一批文物,希望能獻給祖國,并吐露了自己葉落歸根的心愿。
1959年10月,程思遠第二次來到北京。11月初,程思遠回到香港,又寫信將此行經過告訴了李宗仁。當李宗仁得知周恩來對他將藏畫獻給祖國的想法很贊賞時,便托人把自己在紐約的藏畫運送到了香港。這批畫的種類很多,除有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這些近代名家的字畫外,還有文征明、鄭板橋、何紹基等歷代名人的書畫。這批名畫是他在當北平行轅主任時收集的。
李宗仁在給程思遠的信中說,這些文物,是他花了11萬多美元購買的。
文物運到香港后,程思遠立即報告了周恩來。周恩來馬上安排有關部門派人去香港,將這批文物運到北京。故宮的專家鑒定后,卻發現這批字畫大部分是贗品。按當時的行情計算,最多值3000美元。這與李宗仁說的11萬多美元,相差太懸殊了。周恩來獲知情況后也很意外。他反復考慮,決定給李宗仁3萬美元。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已是一個很大的數目了。
周恩來將此事報告了毛澤東。
毛澤東聽后哈哈大笑起來,慷慨地說:“恩來呀,我們的統戰工作要講策略。他說11萬多,就給他12萬!這叫‘投石問路’嘛!”
于是,毛澤東讓財政部部長李先念,從國庫提出12萬美元現金。
周恩來將這一消息告訴了程思遠,同時說明:“李先生的藏畫,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贗品。但政府體念李先生的愛國熱忱,將送他一筆赴歐洲的旅費,以壯行色。”周恩來讓劉仲容設法將12萬美元現鈔交到李的手中,不要經過銀行,也不要經過外人。
李宗仁得知消息后,十分高興,連聲稱贊:“共產黨不簡單,是識貨的。”
1960年秋天,李宗仁讓夫人郭德潔女士到香港,會見程思遠。自從程思遠以公開身份出現在北京后,他的行蹤已引起臺灣特務的注意,他與李宗仁的信函也不時中斷。郭德潔以探親的名義在香港住了一個月,她同程思遠商量由周恩來提議的歐洲之行的安排,并接收北京送來的那筆美元。怕特務發現,他們每次見面總在汽車里,只有一次是在郊區的一間飯店內。為了談話方便,程思遠每次都以游玩為名,由夫人石泓開車,在約定的地點等郭德潔。車開動后,程思遠便和郭德潔交談,并初步約定在瑞士的蘇黎世會面。瑞士是中立國,蘇黎世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李宗仁可以以旅游的名義前往,不會引人注意;程思遠則以參觀古羅馬的名義飛往羅馬,然后轉道瑞士,在約定的時間同李宗仁見面。
中國共產黨對李宗仁的變化十分注意,并開始通過渠道歡迎他回國。李宗仁過去的老部下程思遠應邀從香港回北京訪問。周總理接見了程思遠,并在宴會上高度評價了李宗仁有關國共和談的建議,正式邀請他在方便的時候回國看看。
1963年7月,李宗仁接受米蘭《歐洲人報》記者采訪,明確支持中國政府在中印邊境沖突中的立場,并表示:“我雖不是共產黨,但我不否認今天共產黨為中國所做的事情,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組織得這樣好。我怎么能抹殺事實呢?什么時候我們曾經有過像我們今天有的這樣一個中國呢?”對新中國的向往之情躍然紙上。李宗仁的愛國言行,周總理予以高度評價,再次提出歡迎他回國,保證來去自由,并安排程思遠約李宗仁于同年底到歐洲晤談。
1964年2月,中國和法國正式建交,李宗仁深感興奮,在紐約《國際先軀論壇報》發表公開信,呼吁美國政府仿效法國,認清形勢,順應潮流,盡早與中國人民共和國調整關系。公開信發表后,引起臺灣當局的警惕和不安,白崇禧親自致電李宗仁,勸其“幡然悔悟,以全晚節”,并派特務對李進行監視。
而此時的李宗仁已著手積極籌劃返回中國。1965年7月,李宗仁在周總理的安排下,經過周密設計,以陪同夫人郭德潔到瑞士作乳癌手術為名,擺脫了美國政府和國民黨特務的跟蹤糾纏,經日內瓦、貝魯特到達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然后在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的陪同下,乘座專機經廣州、上海,于7月20日安抵北京首都機場,受到周總理熱烈而隆重的歡迎。李宗仁在機場發表書面聲明,抒發自己回到祖國的喜悅心情,盛贊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并呼吁留在臺灣的國民黨人秉持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團結對外,為最后完成國家統一作出有用的貢獻。由于李宗仁本身的特殊身份和曾經在國民黨中的地位,他返回大陸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反響,對國民黨也造成強烈震撼。毛主席親自接見他,長談了四個小時之久,并安排他到全國各地參觀。1968年8月,李宗仁被診斷患了十二指腸癌,雖經手術切除,未致擴散,但身體已明顯不支。1969年1月31日,終因肺炎發作,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李宗仁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在臨終之前,還惦掛著兩岸的統一問題,口授了一封給毛主席、周總理的信。信中除表示感謝之外,并滿懷深情地說:“在我快要離別人世的最后一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的前途為念。他們目前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周總理親自出席了李宗仁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并稱贊他的這封信是一份“歷史文件”。
歷史進程中我們愛毛主席[文集]
[文集五十萬集合地,如果你喜歡請記住網絡上還有一個純潔的專門留個主席的地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