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蘇聯社會
從1923年4月到1953年3月,斯大林擔任蘇共總書記和國家主要領導職務長達30年。這是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歷史進程中一個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蘇聯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增長的速度,大大超過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蘇聯的國民收入增加了12.67倍,而同期美國只增加2.03倍,英國增加0.71倍,法國增加0.54倍。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就是這樣向全世界宣示了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新生事物的無比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
1953年3月5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斯大林同志逝世,毛澤東主席親自到蘇聯駐華使館吊唁。
斯大林逝世后,馬林可夫、布而加寧相繼接任,赫魯曉夫通過突然襲擊掌握了蘇聯黨、政、軍大權,直到1964年10月被波列日捏夫顛覆。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后,蘇聯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批判斯大林的運動。在1961年召開的蘇共二十二大上,赫魯曉夫再次掀起批判斯大林的高潮,并提出了一整套違背馬列主義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政黨等學說,鼓吹“全民國家”和“全民黨”的所謂新理論。
赫魯曉夫的大反斯大林,導致否定斯大林時期蘇聯共產黨和國家的歷史,否定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原則,最終背叛了馬列主義的一系列最基本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列寧指出,“國家的特征,就是存在著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特殊階級”。任何國家只要存在階級對立或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敵對勢力與階級斗爭,那么這個國家就不可能是超階級的、全民的國家。赫魯曉夫的“全民國家”和“全民黨”理論,其后果是導致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誤以為蘇聯社會已不存在反共、反社會主義勢力,不再存在階級斗爭,因而失去了對資本主義復辟應有的警惕性。
赫魯曉夫對內全面否定斯大林,鼓吹“全民國家”和“全民黨”,背叛“無產階級專政”這一馬列主義核心理論,背離了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在國際上則鼓吹美蘇合作,和平過渡,公開向帝國主義投降。這樣,中蘇兩黨就國際形勢、共產主義運動的路線和策略、對方的國際和國內政策產生了尖銳的意見對立。另一方面,蘇共當時以大國黨自居,要求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隨著它的指揮棒轉,甚至提出有損中國國家主權的要求。1958年,蘇聯提出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遭到毛澤東主席的嚴辭拒絕。同年,赫魯曉夫對中國炮擊金門進行干預,要求中國在臺灣問題上承擔不使用武力的義務,也為中國所拒絕。中印邊境沖突后,蘇聯發表偏袒印度的聲明,對中國橫加指責。1960年2月,赫魯曉夫在華沙條約首腦會議上攻擊中國和毛澤東主席不給蘇共政治和道義上的支持。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被迫作出適當的反擊。
二、中蘇論戰及中蘇關系
1960年4月22日,列寧誕辰90周年紀念日,《紅旗》雜志社編輯部發表《列寧主義萬歲》,《人民日報》編輯部發表《沿著偉大列寧的道路前進》,中宣部發表《在列寧的革命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三篇文章,不指名地對蘇共領導人的某些觀點進行了批評,由此,奉行他的革命理論的世界上兩個最大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就他的理論展開了長達十幾年的論戰。
1960年6月,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期間,蘇共發動突然襲擊,對中國共產黨橫加指責,同時將中蘇分歧公開化。中國共產黨不屈服壓力,進行了有力抗爭。同年7月,蘇聯政府突然照會中國,單方面決定立即召回在華工作的全部蘇聯專家,廢除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各項協議。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給當時處于經濟困難中的中國造成極大的損失,這也嚴重損害了中蘇兩黨和兩國的關系。
1963年9月6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聯合發表由毛澤東主席主筆的編輯部文章《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一評)。文章說:“在中蘇兩黨之間,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分歧的產生完全是由蘇共領導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背離了1957年宣言和1960年聲明的革命原則,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推行一條修正主義、分裂主義路線引起的。蘇共領導沿著修正主義、分裂主義的道路越走越遠的過程,也就是分歧的發展和加劇的過程。”1963年9月13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再次聯合發表編輯文章《關于斯大林問題》(二評)。文章說:“斯大林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赫魯曉夫反對斯大林,實際上是瘋狂地反對蘇維埃制度,反對蘇維埃國家,是為了掃除這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蘇聯人民中和世界人民中不可磨滅的影響,也是為了否定斯大林曾經捍衛和發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他們全面推行修正主義路線開辟道路。”中蘇論戰進入“白熾化”。1964年10月,波列日捏夫顛覆了赫魯曉夫集團,雖對赫魯曉夫時期的政策有所調整,但推行了一條社會帝國主義的新右派政策,使官僚特權階層逐漸坐大,形成龐大的特殊利益集團。
以后,論戰進一步加劇,兩黨、兩國關系逐漸惡化,到1966年3月,兩黨關系中斷。中國共產黨面對霸權主義,頂住壓力,表現出了真正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則和精神,毫無疑問永遠值得中國人民自豪,也毫無疑問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三、蘇聯及蘇共的結局
蘇共黨內一批不熟悉黨的革命傳統、對社會主義缺乏堅定信念的青年人,正是在蘇共二十大和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思想影響下開始成長起來。他們后來被稱作“二十大的產兒”。正是這其中的一些人,成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瓦解蘇共、埋葬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骨干。
1991年12月25日,成為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首腦的最后一天,也是蘇聯存在的最后一天。
1991年12月26日上午,只有共和國院主席阿利姆扎諾夫一人主持召開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最后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共產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兩個曾經輝煌了七十年的名字,就這樣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一個曾代表工農大眾根本利益的工人階級的先鋒黨,一個曾比姿本主義有著無比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就這樣垮臺和支解了,就這樣被她的人民拋棄了!
在走什么道路的問題上,俄國人給我們當了兩次老師。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現在,蘇聯解體一聲鐘響,告訴我們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才能保住和發展新中國。蘇聯的解體,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恰恰是修正主義的失敗,是偽社會主義的失敗。
四、關于斯大林問題
斯大林問題是認識蘇共亡黨蘇聯亡國基本原因的切入點和一把鑰匙。但是,由于人們的立場不同,使用這把鑰匙會得出不同的甚至尖銳對立的結論。毛澤東主席在審閱《人民日報》編輯部和《紅旗》雜志編輯部聯合撰寫的《關于斯大林問題》(二評)時指出:“斯大林問題,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大問題,曾經引起了世界各國一切階級的反響,至今還在議論紛紛。各個不同的階級,代表各個不同階級的政黨或政治派別,意見不同。估計在本世紀內,這個問題還不可能做出定論。”果不其然,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蘇共二十大全盤否定斯大林以來,關于斯大林的問題至今爭論不休,特別是一切修正主義分子“時時刻刻感覺到斯大林的陰魂不散,在威脅著他們”。
赫魯曉夫背離馬列主義核心理論,背離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是從批判斯大林開始的。戈爾巴喬夫搞的所謂政治改革,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縱容特權階層和特殊利益集團,徹底背叛馬列主義,也是從大反斯大林入手的,結果搞得國破家亡。國內國外都流行著一種十分離奇而矛盾的思想邏輯,斯大林帶領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創下了蘇聯這樣一份特別龐大而豐厚的家產,而戈爾巴喬夫這樣一批大反斯大林的人,卻把這份雄厚的家產敗了個精光。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界為此編造了“斯大林主義”和“斯大林模式”兩個概念,欺世盜名,硬是把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35年來大反斯大林而搞出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種種弊端和僵化體制,統統地塞進這兩個概念,攪亂人們的思想,蒙騙了不少善良的人們。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經歷了十多年的動蕩和劫難之后,俄羅斯的各界已經開始反思。2001年,普京就任總統之后曾多次指示,要結束歷史教科書領域的“混亂”狀況,培養年輕一代對自己祖國和祖國歷史的自豪感。2004年7月,俄羅斯教育部再版發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2004年12月8日,俄羅斯共產黨主席久加諾夫在紀念斯大林誕辰125周年發表的紀念長文中說:“近年來,在國家的衰敗、混亂和危機不斷的背景下,人們對約瑟夫-斯大林重新評價的興趣正在日益增長,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2005年底,俄兩個著名的中性輿論調查機構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當今66%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76%的人認為蘇聯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72%和80%的人分別認為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期走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只有1%的人希望生活在葉利欽時期。最近,俄羅斯理論界展開了大辯論,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批判了給俄羅斯帶來無窮災難的新自由主義,肯定馬克思主義遺產的重要價值。近幾年,俄羅斯還出版了一批充分肯定斯大林巨大功績的著作,弗-卡爾波夫的《斯大林大元帥》和尤-葉緬里揚諾夫的《斯大林》就很具代表性。上個世紀50年代被推倒的斯大林塑像,在俄羅斯的一些地方又被重新豎了起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