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此日”何處尋
劉川 2006-10-11日
今日有新聞:在上海,著名的“五卅慘案”領導人、早期共產黨員顧正紅的紀念遺址,被上海普陀區文化局批準,讓一個房地產開發商用推土機消滅了,題字和浮雕被拆除,雕像則轉置于一所中學。此事反響大,有人攝下了紀念地被推掉的過程,也有人寫了《顧正紅烈士紀念碑被開發商夷為廢墟》的帖子,轉載多個論壇。這不禁令筆者想到了一件類似的事情。
十年前,筆者陪同一位海外來的訪問學者考察廣州沙面,當時在沙面入口處,有巨大的“沙基慘案”紀念碑,底座很大,碑體很高。那位學者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專家。記得當時他非常感慨地說:這是中國歷史的見證,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見證。中國人沒有在開放的年代忘記過去半殖民地的歷史,看來是一個有歷史記憶而向前看的民族。他還地對著“毋忘此日”的碑銘,十分莊重地鞠躬致敬。但是,兩年前,此君再來羊城,專門要去看一看這塊紀念碑的碑文,結果珠江依舊在,只是碑不同------因修路改造,舊碑被毀棄,立了一個新碑,僅半人高,是細石柱一支。
廣州的“沙基慘案”是上海“五卅慘案”的姊妹篇。1925年5月,上海的日資棉紡工的資本家,撕毀了2月與罷工工人簽訂的協議,以停工關廠相威脅,企圖破壞新生的工會。15日,顧正紅率工人進廠交涉,日本資本家竟開槍殺害了他,由此引發 “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席卷全中國。為聲援上海工人,粵、港兩地工人分別于當年的6月19日和21日,舉行省港大罷工。23日,廣東各界10萬余人,在東較場舉行援滬案示威大會。午后游行,隊伍到達沙基時,英、法等國派軍艦以武力相挾,對岸沙面租界內的英、法軍隊與其艦隊相互配合,開槍屠殺,令52人死、170多人重傷、輕傷無數,再釀血案。這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兩起殖民者屠殺中國人民的事件。7月11日,廣州10萬民眾公祭沙基烈士,立“毋忘此日”牌。1950年,新中國的廣州政府,在百廢待興之時,首先將“毋忘此日”牌,擴建為“沙基慘案烈士紀念碑”,巍巍然屹立珠江邊。那就是十年前還看得見的石碑。它于一九八三年,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卻有被同一個廣州政府所毀棄,改裝為一個袖珍型的縮微景觀。
新中國成立后,在烈士顧正紅(1905-1925) 殉難處------上海國棉二廠(原上海日商內外棉七廠)內,上海市政府建起一座左手握拳、右手執棒、神情凜然的顧正紅塑像,以及一組反映五卅運動的浮雕,并立碑文以記之。后來,這里又立起一塊黑色石牌,石牌上有“顧正紅烈士殉難處”幾個燙金大字。1977年,此地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列為市級革命紀念地。1989年,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列為革命紀念地,并掛牌。誰曾想到,也是同一個上海政府,將這個歷史的碑銘鏟除了。
第一種結尾:
上海與廣州,同樣是共產黨領導的“五卅運動”中緊密關聯的兩起慘案,由在新中國初建立,又在改革開放年代中被毀,如此命運,情何以堪。共產黨領導的改革,如果沒有了歷史的記憶,沒有對自己奮斗理想與英靈的記憶,改革會走多遠,會不會成為歷史的背叛,值得三思。
第二種結尾:
上海與廣州,同樣是“五卅運動”的中緊密關聯的兩起慘案,同樣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發生的歷史,同是共產黨建立的政府為先烈們樹立的紀念碑,同樣是毀在了這些后人手上。歷史何以如此相似?為何共產黨的政府,共產黨的后人,如此不珍視前人的壯舉,如此健忘,如此為了改革就要忘記過去?這樣的當代人,讓先烈們情何以堪?這樣不記先輩的當代人,怎么能繼承歷史?
當年廣州10萬民眾公祭沙基烈士,立“毋忘此日”牌。若何年何月,政府恢復碑石舊貌,也應另立一塊“毋忘此日”碑,以證曾經忘記歷史,警訓后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