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融領域,我的基本知識為零。所以也想彌補一下這方面的缺陷。在別人的推薦下,我開始讀一本有關金融領域的書。讀書的過程自然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在學習過程中,也免不了產生某些質疑。質疑不代表我比人家高明,只是表示我沒有弄明白。如果有人愿意釋疑解惑,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為了我的質疑不至于引發太多不必要的爭議和麻煩,所以這本書的書名和作者姓名就先不披露了。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經濟全球化把全球的供應鏈和產業鏈融為一體,產業分工體系在全球范圍內高度整合,大大地提高了生產率,促進了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同時也為發達國家提供了豐厚的利潤,是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共同體。
這個經濟全球化最初顯然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起和主導的。全球化是想要提高效率。但是這個所謂提高效率,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那里,主觀上并不是要提高生產的效率,而是獲得利潤的效率。生產效率的提高是副產品。所謂促進了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也只不過是促進了部分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改善了部分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的生活。或者說,還有不少欠發達國家沒有搭上全球化的順風車,沒有給他們帶來經濟的發展和老百姓生活的改善。
在經濟全球化的最初階段,確實出現過生產領域和資本的乾坤大挪移的現象。發達國家紛紛把自己的低端產業與資本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發達國家只保留著高端的技術、裝備、企業和與之相關的資本。這既可以把一些較高成本而效益較低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他們所保留的高技術產業則依然能夠讓他們不斷獲得高額利潤。從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產業來說,由于勞動力成本較低,物流運輸的成本也比較低,所以原來在發達國家所耗費的成本,就要比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產業所耗費的成本要高。或者可以說,在發達國家耗費同樣的成本,在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之后,其所能獲得的利潤就要比留在發達國家的同類產業要高出不少。這就是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化的主要目的之一。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卻依然在擴大。或者說,如果因為產業轉移而使發展中國家獲得的收入是原來沒有獲得產業轉移時的五倍,那么發達國家則因為這樣的產業轉移,使得他們獲得的收入則有可能增加到原來轉移前的十倍。雖然看起來,發展中國家也掙了點錢,人民的生活也比過去好過了一點,但是發達國家則獲得的利潤則更是富得流油。否則發達國家怎么可能有推動全球化的動力,怎么可能有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產業的動力?
能夠獲得產業轉移的發展中國家并不是發展中國家的全體,而是西方發達國家所選擇的一部分發展中國家。所以,即使有了經濟全球化,也并不是讓所有的貧窮的發展中國家都能從中受益。另外這種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的產業與資本的轉移,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并不是無償的。其中多是以投資或者借貸的方式來實現這樣的產業轉移。投資是要獲得利潤的,所以在發展中國家所創造出來的利潤,還要有很大一部分回流到發達國家。而借貸則讓發展中國家必然欠下發達國家一筆數量不菲的債務。轉移的資本越多,債務的數額就會越高。如果發達國家想借著這樣的借貸來坑害發展中國家,那他們可以用的招數就非常多。而且這些債務的利息往往都不低。如果欠債的發展中國家,因為國際或者國內的種種因素無法按期償債,那么這筆債務就會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成為發展中國家非常沉重的負擔。時間越長,利息就越多,負擔就越重。最后的結果就是這些發展中國家永遠還不清所欠發達國家的債務。那么這些發展中國家基本就是讓作為債主的發達國家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欠債的發展中國家就成為發達國家手掌心里永遠也逃不出去的孫猴子。
所以,由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化,似乎并不如這本書的作者想象得那樣美好。某些表面上的光鮮,在其背后就是血淋淋的痛苦和悲慘。據有關方面統計,世界上最貧窮的十個國家全都位于非洲。那里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那些地方基礎設施落后,教育資源匱乏,醫療條件惡劣,土地貧瘠,糧食產量嚴重不足。有的國家甚至用吃土來充饑。所謂經濟全球化,沒有給這些最貧窮國家帶來任何好處。道理很簡單,那里根本就不是發達國家和國際資本所關注的領域,那里不可能給國際資本帶來任何利益。
這本書成書于2020年,出版于2021年。但是,這本書沒有提到在美國主導下,所出現的逆全球化現象。書里沒有提到美國對中國打的貿易戰和科技戰,沒有提到美國對中國要脫鉤斷鏈。而美國的這些做法,恰恰與全球化背道而馳。或許在作者看來,總的全球化趨勢不會因為美國的倒行逆施而真的進行不下去。作者可能對全球化繼續發展的趨勢還是非常樂觀的。當然,我們也是希望全球化會持續地進行下去。只是這并不是依賴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不面對這種逆全球化做法而提出解決的方案或者思路,那么書中提到的對很多金融貨幣問題的解決方法可能就會嚴重受阻。
本書的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應該還是比較嚴謹的,而且很注重相關問題的邏輯關系。作者對當今世界的金融貨幣等問題做了大量的觀察和調研,所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對于作者所提出的解決辦法,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在當今世界上,有關國家所采取的任何對美元霸權構成挑戰的政策和措施,美國肯定是要極力反對的,也要會加以壓制和扼殺的。遺憾的是,作者對此似乎完全沒有提及。
作者在書中還提出一個觀點:國際貨幣體系所存在的問題,根源在于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問題。這讓人感覺匪夷所思。難道現代國際貨幣體系是根據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建造出來的嗎? 好像并非如此吧? 從直覺上來看,現代國際貨幣體系是美國根據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再加上西方發達國家的需要與配合所構建出來的。其產生的源頭應該是國際貿易。把一個理論體系看作是當今西方資本主義與國際貿易有關的貨幣體系所產生的根源,不知道作者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所提出的這個觀點。換句話說,我們是不是如果改變了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那么這個國際貨幣體系也就有可能改變了呢? 會有這樣的可能性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