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羅斯福新政”的被推銷(下篇)
——點贊:在去產能與穩增長的“兩難”間求發展
自改開以來,學“羅斯福新政”用國家基本建設投資拉動經濟,造成的產能過剩十分嚴重,解決起來更十分棘手。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去產能和穩增長的“兩難”之間求發展,做大文章取得政績卓著,可圈可點可贊。
三、效法“羅斯福新政”帶來的嚴重惡果
九年級二輪復習中外歷史上重要改革有道試題: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羅斯福新政有什么相似之處?標準答案是:羅斯福新政主要是提出國家干預經濟,共同點:1:在改革的基礎上并沒有改變各自的國家性質。2: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都使國家走出困境。從這道考題可見:中國的改開效法了“羅斯福新政”,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實際效果真如這道考題的標準答案嗎?
1、經濟領域全面產能過剩驚人。因鋼鐵業牽動上游原材料鐵礦石、焦煤等,甚至澳大利亞等資源大國的經濟走勢,還連著中國經濟最大引擎之一的房地產、技術與資金雙密集的汽車業,鋼鐵業才被稱為中國工業經濟領域的“晴雨表”。那就以鋼鐵業為例,“2013年21世紀資產管理年會”6月26日在上海召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中國現在諸多領域都是生產能力過剩,比如說鋼鐵是9億噸的生產能力,去年7億噸,過剩2億噸(2012年1至7月,賣噸鋼的利潤是1.68元,好鋼賣了白菜價),去年鋼鐵行業虧損289億,電解鋁全國生產能力2700萬噸,去年僅僅生產2000萬噸,產能閑置700萬噸,93%的電解鋁企業虧損。不但是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就是新興產業,比如說風力發電,現在全國風力發電設備閑置40%。2010年這個行業毛利率30%,2011年降到10%,去年已經是全線虧損。”
再說說在投資拉動中,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最大引擎的房地產,其過剩之嚴重令人驚心動魄。房地產投資長期占到中國GDP的16%(美國占到9%就爆發“次貸危機”),甚至全國有7個沿海省份的房地產投資占到固投和GDP的近雙30%。2013年11月22日鳳凰網報道: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華博士會主席杜猛:中國樓市已出現典型的“生產過剩”危機。“全國有6800萬套空置房,中國住房市場的現狀是總量已經過剩,一方面很多人沒有自己的房子,另一方面,還有很多人擁有許多空置房。”中國城鎮商品房存量已經超過240億平方米,中國住宅市場出現的“生產過剩”表現為三點:一是三四線城市住房嚴重供過于求;二是一線城市貧富嚴重分配不公(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定明捷的研究表明,中國九成左右的非富裕人群,無力依靠正常的勞動收入購買住房);三是諸多城市紛紛涌現“鬼城”現象。
無需更多的枚舉,中國的產能過剩不僅存在于鋼鐵、水泥、建材、平板玻璃、造船等所謂的傳統產業像,一些新興產業也出現過剩,比如全國風力發電設備閑置能力達40%,光伏產業已經是全線虧損等。還有,那一窩蜂亂建起的數萬個開發區,又有多少是“鬼區”?
2、什么原因造成產能如此嚴重過剩?找到病因,才好治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嚴重的產能過剩?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認為,產能過剩是長期以來,在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上重投資、輕消費所帶來的結果。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現在出現產能過剩,根本上,還是過去較長時間更多地依賴投資拉動經濟造成的。”那么,當投資拉動已經造成經濟領域全面過剩,就應該去產能吧?可非也!2008年為繼續拉動增長,國家又搞了4萬億投資,總計帶動20萬億規模的投資。這讓結構失衡產能過剩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和棘手。
學習羅斯福新政國家大量投資,政府從哪來錢?只有不停地舉債!2016年12月的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總債務244萬億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外債呀!李揚2016年6月15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債務結構中政府部門債務率達57%(不包括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從1949年到2011年,國家共發55萬億人民幣信貸,其2008到2011年就占28萬億,一年就是9萬億元。這么大量的信貸只能靠靠印鈔票加大投資,這不僅造成產能過剩,還造成物價飆升,更加深金融風險等等,后患無窮!
巨大的產能過剩、巨大的閑置、巨額的貸款,讓企業、銀行、政府就緊緊的被相互綁架了!我們可千萬別忘了,毛澤東時代結束時,中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毛澤東從“一窮二白”到建成中國第六工業強國,可沒給子孫留下一元錢的債務啊!
四、去產能成經濟領域的頭等大事
在市場供給明顯大于需求,繼續按“羅斯福新政”用投資拉動經濟,已經走到了盡頭,再靠投資拉動已是死路一條。中共第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一亮相,面對一個極為突出的矛盾,就是如何避免中國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落”!習總書記明確指出:不能再搞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要嚴防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并將去產能作為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又是經濟工作中天字第一號的難事,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來啃!
1、堅定不移去產能說到做到。習近平就任總書記數月,就于2013年4月25日的政治局常委會上強調:“積極推進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堅決遏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同年7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公布了當年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共包括19個工業行業。同年10月15日《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發布,文中指出:“盲目投資,加劇了產能擴張”,“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直接危及產業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到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大局。”
2、“兩難之間”求發展實屬不易。《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對產能過剩造成的后果,不僅明確指出已經超出經濟領域范圍,“甚至影響到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大局”,還明確指出這是“根源性”矛盾,“產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
2012年底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后,從2013年4月25日的政治局常委會上習近平明確提出去產能的任務后,先后幾十次在開會、學習、調研中反復強調去產能。并將其列為經濟工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之首。2017年2月28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指出,深入推進去產能,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
一方面去產能已刻不容緩;一方面去產能必然拖累經濟增長速度。如果去產能加大經濟下行,失業比例增大,群眾生活難改善,社會矛盾更加突出,會造成社會不穩定。這樣的教訓在改開的發展過程,也曾出現過。
在這個“兩難”之間,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穩妥地處理了這個“兩難”的矛盾,既強力推動了去產能,強力地在擠“泡沫”,這個功勞更大,更實屬不易!又讓經濟保持了一定速度的穩定增長,避免了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2013年GDP增速7%, 2014年增速7.4%,2015年增速6.9%,習總書記曾說過:“增長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習近平介紹,從2016年開始,我們正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調節供求關系,要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用3至5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習近平強調,中國在去產能方面,力度最大,舉措最實,說到就會做到。
就在去產能的同時,對開放區的治理整頓也全面展開,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了《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
總之,改開學習“羅斯福新政”那一套,我們已經付出巨大的學費,嘗到了極大的苦頭,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再不能搞“羅斯福新政”那一套,再不能往“羅斯福新政”的“陷阱”里跳,必須讓投資、內需、出口按比例的求發展,而且,“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