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綜合訊)在軟件、汽車行業成為中國反壟斷的目標之后,外資醫療器械廠商,也被推上了反壟斷的風口浪尖。他們被指利用主導地位進行高定價,成了推高中國醫療費用的“元兇”。
昨日,上海的《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該報記者的近一個月走訪和調查中,多位醫院及維修方人士表示,如果把一臺進口醫療器械整機設備全部拆成配件,再按照廠家給各醫院提供的配件價格加總,其總價要比整機報價貴上數倍,有的甚至超過10倍。
報道引述湖北省十堰市人民醫院設備科科長李桂增表示:“在汽車這種大眾化的市場行業都存在的零整比問題,在更冷門、更精密的醫療器械領域則更加嚴重。我對比過一些醫院的情況后總結,醫療器械零整比達到10倍。”
報外企嚴控設備售后服務,而這一做法的背后,隱藏著維修服務和零部件的高報價。中高端醫療設備整機及后期保養維修價格不菲,有時一個非核心部件就要上十萬元(人民幣,下同,2萬多新元),核心零部件更是動輒上百萬元。
一名醫療器械維修公司技師表示,外資品牌產品的售后服務利潤占總利潤90%,銷售利潤僅僅占10%。
售后服務利潤占90%
報道稱,面對中國醫院的“聲討”,外資醫療器械巨頭們并不認可,并強調他們都遵循中國法律法規,并按照相關要求向客戶提供醫療器械產品說明和技術信息。
但湖北省人民醫院副主任技師駱漢生說:“洋品牌在醫療設備售后服務上的壟斷,整個醫療機構都是受害者。”
他認為,廠家對醫院的高收費最終還是轉嫁到患者身上,醫院顯然無力承擔這么高的維修費用,整個醫療機構和中國的老百姓都是受害者。
早在去年9月,中國媒體已經注意到,反壟斷的大棒即將揮向醫療器械行業。《中國經營報》當時就報道,中國商務部有關人士證實,2014年9月初,反壟斷局副局長鄭文帶隊赴上海就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工作進行調研,深入了解半導體、醫療器械等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狀況。
據去年9月份《企業觀察報》的報道,前瞻網資深產業研究員、分析師李佩娟在其研究報告中稱,經營者集中壟斷行為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價格的壟斷,推高相關的檢查費用,而檢查費用高也是中國醫療改革中看病難、看病貴“久治不愈”的主要因素之一。
報道還指,在眾人眼中,以“GPS”為代表的外資醫療器械巨頭,即通用(GE)、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成了利用主導地位進行高定價,從而推高中國醫療費用的“元兇”。
據報道,2013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估算2013年全年銷售規模達到2120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21.19%。但中國市場卻存在外資獨大的現象。2013年上半年,中國22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的收入僅為100億元,僅占到行業總規模的5%左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