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一、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二、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
三、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
四、為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利于金融機構不斷提高自主定價能力,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加大對企業、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延伸閱讀:
1、什么是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2、利率市場化的利弊有哪些?
利益一:有利于推進銀行進行商業化改革 利益二:有利于提高央行的政策操作水平 利益三:有利于金融市場發育及功能發揮 弊端一:提高了利率波動的幅度和頻度
弊端二:加大銀行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
弊端三:增加銀行經營成本會無序競爭 3、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顯示了央行加大利率市場化改革力度的決心。
3、利率市場化的實施步驟
首先,在發展和完善貨幣市場的同時進行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即推進貨幣市場的發展和統一,促進市場化利率信號的形成,形成比較完善的銀行間市場利率體系;
同時,跟蹤市場利率及時調整貸款利率,進一步擴大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在此基礎上,逐步放開對整個貸款利率的管制。
最后,推進存款利率的市場化,逐步擴大存款利率的浮動范圍。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答記者問
問:此次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1996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穩步推進。目前,人民銀行僅對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進行管理,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利率和境內外幣存貸款利率已實現市場化。2012年6月和7月,人民銀行進一步擴大了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取得重要進展,金融機構差異化、精細化定價的特征進一步顯現,市場機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明顯增強。
總體看,我國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宏微觀條件已基本具備。從宏觀層面看,當前我國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價格形勢基本穩定,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的有利時機。從微觀主體看,隨著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金融機構財務硬約束進一步強化,自主定價能力不斷提高,企業和居民對市場化定價的金融環境也更為適應。從市場基礎看,經過多年的建設培育,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已成為企業債券、衍生品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定價的重要基準。從調控能力看,貨幣政策向金融市場各類產品傳導的渠道也已較為暢通。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要求,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改革的總體部署,在全面評估各項基礎條件成熟程度并注重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問:此次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的意義是什么?
答: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機構與客戶自主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并不斷提高自主定價能力,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將促使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的融資渠道,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通過債券、股票等進行直接融資,不僅有利于發展直接融資市場,促進社會融資的多元化;也為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留出更大的空間,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總體看,此項改革是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問:此次改革為什么要繼續保留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
答: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人民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實施有效的政策引導和審慎性監管,要求商業銀行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因此,此次改革未對現行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作出調整,其利率下限仍保持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不變。
問:為什么不再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設立上限?
答:2004年10月,在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時,考慮到當時城鄉信用社貸款定價機制尚不完善,暫時保留了對其貸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并將利率上限由基準利率的2倍擴大至2.3倍。近年來,在各有關部門的合力推動下,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城市信用社已處置或轉型為城市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迅速發展,農行“三農事業部”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得到了積極改善,放開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從外部條件看,除農村信用社外,包括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在內的其他各類提供農村金融服務的農村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均已放開,通過競爭決定貸款利率的機制初步形成;從內部條件看,自農村信用社改革以來,其內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明顯增強,貸款定價機制不斷完善,定價行為趨于理性;從實際情況看,目前農村信用社實際貸款利率已極少觸及上限,放開貸款利率上限后,涉農貸款利率不會大幅提高。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不再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設立上限,有利于農村信用社按照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自主定價,提高發放涉農貸款的意愿;有利于增強農村信用社滿足多層次涉農貸款需求的能力,提高涉農貸款資金的可得性;有利于統一各類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政策,營造各類金融機構間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有利于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不斷優化涉農資金配置效率,對促進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具有積極意義。
問:對于下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如何考慮的?
答:此次改革沒有進一步擴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主要考慮是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更為深遠,所要求的條件也相對更高。從國際上的成功經驗看,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最為關鍵、風險最大的階段,需要根據各項基礎條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實施、有序推進。2003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尚未完全到位,同時存款保險制度、金融市場退出機制等配套機制也正在逐步建立過程中。為此,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場化所需要的各項基礎條件,穩妥有序地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
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優化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立健全金融機構自主定價機制,逐步擴大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更大程度發揮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