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日本銀行)在10月30日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一致決定繼續擴大量化寬松規模,將資產收購基金的規模再增加11萬億日元(約合1380億美元),總額提高至91萬億日元(約合11416億美元)。
在這11萬億日元中,主要將用于購買日本國債,其中長期國債、短期國債各5萬億,5000億用于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3000億日元用于購買公司債,1000億日元用于購買不動產投資信托(REIT),1000億日元用于購買商業票據(CP)。
這是日本央行第9輪量化寬松,即QE9。金融資產購買計劃的截止日期則由2012年底延長至2013年底,日本央行聲稱雖然延期,但在2013年底前,資產收購基金的規模將維持在QE9后的91萬億日元。
然而,分析普遍認為,日本經濟形勢難以好轉,央行很可能被迫在2013年底前,甚至在2013年初就繼續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松,使QE編號達到兩位數。日本反復退出量化寬松的窘境或許印證了伯南克無限期QE3的“明智”。
日本央行(資料圖)
在宣布QE9的同時,日本銀行總裁還與日本財務相以及經濟財政相聯名發布了名為《就擺脫通貨緊縮的舉措》的報告,將繼續寬松以使通脹率至少達到1%,意在向外界表明日本政府與日本央行擺脫通貨緊縮的決心,提高外界對日本央行及日本政府的信心。
此外,日本央行將作為基準利率的銀行間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繼續維持在零至0.1%的實質零利率水平,并以低利率向金融機構提供長期資金,以刺激其采取積極行動,且資金供給總額不設上限。
日本央行(資料圖)
推出背景
日本政府對糟糕的經濟形勢憂心忡忡,在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對日本經濟發展和抑制通縮前景的預期。日本10月制造業景氣判斷指數降至-17,創自2010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
野村證券在最新研報中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按年率計算將分別萎縮5.1%和0.3%,由日本災后重建推動的經濟上行期將中止。
經濟產業省的速報值顯示,9月份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為86.5,環比下降4.1%,為連續三個月環比下滑,特別是汽車等運輸機械下降12.6%、一般機械工業下降5.0%、鋼鐵業下降5.3%,降幅非常明顯。
先前已經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9月份出口下降10.3%,創去年地震以來的最大降幅;9月份日本的零售銷售增幅也低于預測。說明日本經濟處于溫和衰退中。而二季度實際GDP年率增幅由前值1.4%大幅修訂下調至0.7%,這一增速水平大幅低于第一季度的5.3%。
在通縮風險方面,日本9月份CPI同比降0.1%,這也是日本CPI連續五個月走低,通縮風險不斷累積。
然而,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與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家關系惡化,導致外需疲軟,日本政府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外部環境來推動經濟。
另一方面,國內政治斗爭日趨激烈,政治阻力巨大,日本政府難有作為。例如,日本國會先前曾否決了一份規模38.3萬億日元的政府開支方案,讓政府陷入無錢可用的境地。10月26日,日本政府又推出總規模7500億日元(約合94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但不少國會議員反對繼續加大開支。反對者的理由是,日本的財政狀況已經非常糟糕,面臨著與美國類似的“財政懸崖”風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對日本央行施壓,借量化寬松提振經濟。就在30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日本政府經濟財政擔當大臣前原誠司到場,“監督”會議。前原誠司在會前就已明言,在對抗通縮方面,日本央行做得還不夠,希望日本央行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來達到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1%的目標。
前原誠司(資料圖)
市場反應
盡管日本央行希望繼續推行量化寬松,能夠帶動市場利好,使股價走高,更重要的是,使日元匯率下降,以利于出口。
但市場反應恰恰相反,當天早盤,日本股市指數一度上漲0.7%,但日本央行在收盤前宣布量化寬松后,日經225指數直線跳水,收盤反下跌0.98%,跌幅較大的是出口類和房產類股票。在外匯市場,日元也扭轉了連續走低態勢,盤中漲幅超過0.5%。
分析認為,在經歷前八輪量化寬松后,市場早已出現疲態,而且之前對量化寬松已有充分預期,因此央行未能如愿。
日本央行不能直接影響日元匯率,用量化寬松也無濟于事。退一步講,即使匯率如愿走低,也不可能改變出口狀況。因為日本出口品缺少需求的原因,不僅僅是價格高,更重要的是歐洲債務危機、美國經濟復蘇停滯、中國需求減弱造成的,對于這些問題,量化寬松規模再大,也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在利率方面,日本也早已陷入流動性陷阱。所謂“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發生流動性陷阱時,再寬松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使得貨幣政策失效。
日本QE歷程
前危機時代:1992-95年間陸續推出量化寬松,動用65.4萬億日元。1998年減稅2萬億日元,開支增加40.6萬億日元。1999年推出的量化寬松,共18萬億日元。2000年增加開支11萬億日元,并成立總額20萬億日元基金,用來直接向商業機構貸款。
本次危機開始后,日本先于2008年動用40多萬億日元(約5000多億美元)收購破產銀行,隨后推出的量化寬松政策如下:
QE1:2010年10月,推出量化寬松政策,規模為30萬億日元(約合3700億美元)。其中,5萬億日元為金融資產購買計劃,其他則為固定利率、資金供給擔保等形式。
QE2:2010年11月5日,擴大量化寬松規模,增至35萬億日元。
QE3:2011年3月14日,宣布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資金池擴大5萬億日元(約合632億美元),至40萬億日元(約合5000多億美元)。還發行了逾10萬億日元的震后重建債券,日本央行直接全額買入這些債券。
QE4:2011年8月4日,資產購買規模提高5萬億日元,至15萬億日元;有擔保市場操作資金規模提高5萬億日元,至35萬億日元。同時以4.5萬億日元規模干預匯率,創當時紀錄。
QE5:2011年10月27日,日本貨幣寬松擴大5萬億日元,并在10月31日,以10萬億日元入市干預。
QE6:2012年2月14日,日本貨幣寬松措施擴大10萬億日元(約合1264億美元)。
QE7:2012年4月27日,日本央行再推貨幣寬松措施,擴大10萬億日元。
QE8:2012年9月19日,日本央行進一步追加貨幣寬松措施,將用于購入資產的基金規模擴大10萬億日元。
QE9:2012年10月30日,擴大量化寬松規模,將資產收購基金的規模再增加11萬億日元(約合1380億美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