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東進口依賴有所下降
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美國已徹底扭轉能源自給程度下滑的態勢,在過去的6年里能源自給率逐漸提高,在2011年前10個月達到81%,為199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一變化對美國經濟、能源安全,以及世界地緣政治有著重要影響。一方面,美國國內能源產能提高,帶動了就業增長和居民及政府財政收入增長;另一方面,對進口的依賴下降,有利于削減貿易赤字,同時使美國在處理中東問題和其他地緣政治熱點問題時有了更大余地。此外,穩定而價廉的能源供應,增強了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美國談論制造業復興,重要的底氣就來源于此。
自1973年中東石油生產國實施石油禁運引發石油危機,導致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之后,美國一直謀求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然而,因美國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很高,在相當長時間內美國能源自給率不降反升,直到近年才出現逆轉。數據顯示,美國能源自給率自2005年創下70%的低值后一直在穩步提升。
除去經濟衰退導致美國能源總需求下降的因素,美國能源自給率的提高,不僅與擴大墨西哥灣石油開采、加快發展生物乙醇有關,更要歸功于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其中最突出的是頁巖氣的開發。自本世紀初以來,新型鉆井的使用和壓裂技術的突破,使得地下頁巖地層中的天然氣得以大規模開發,引發了一場被稱為“頁巖氣革命”的能源產業變革。目前,頁巖氣已經占到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三成以上。
北美成能源供應重要板塊
實際上,在北美乃至整個西半球,非傳統油氣資源的開發正在掀起一股熱潮。國際經濟咨詢機構美國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主席丹尼爾·耶金去年底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指出,過去幾十年,中東處于世界能源版圖的中心,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得益于技術進步,加拿大的油砂和美國的頁巖氣,如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得到開發。一條新的能源軸線已在西半球悄然崛起,并可能在未來幾十年改變全球能源分布版圖。
數據顯示,加拿大油砂礦石油日產量大約150萬桶,這比利比亞發生沖突前的全國產量還要大。而近十年來美國頁巖氣產量飆升,使美國一躍成為天然氣第一大資源國和生產國,美國天然氣價格自2008年以來降幅已經超過80%。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在演講中把美國比作天然氣界的沙特阿拉伯。一些專家預計,美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頭號能源生產國。北美正在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版圖中隆起的板塊。
美國油氣產業界對未來增加能源產量充滿信心,并呼吁政府出臺適當的政策支持。進入2012年以來,代表美國400多家油氣企業的美國石油協會(API)發起“支持能源”的全國性宣傳活動,在全國電視、廣播和平面媒體大量投放廣告,宣稱增加油氣開采可創造眾多就業。該協會總裁杰勒德稱,美國是世界上能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如果政策得當,美國在未來15年內可以完全依靠本國和加拿大的石油供給,擺脫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有效加強能源安全。
削弱清潔能源行業積極性
對于美國能源自給率的提高,一些人也做出了不同的解讀。有網民指出,即便美國能源自給率提高,美國市場也還是無法獨立于全球石油市場之外。目前國際石油市場只有一個統一的價格,國際地緣政治事件仍會影響油價,而美國普通消費者依然要為這類事件導致的油價波動埋單。
環保組織也對能源獨立提出質疑,認為目前的能源獨立還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礎上,只不過是找到了新的化石能源來源而已。如果不能減少能源浪費或提高能效,將帶來更多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環境風險。目前,美國天然氣價格的下降,已經削弱了清潔能源行業投資的積極性。
(本報華盛頓2月9日電)
>>點評
羅振興(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研究員):2002年以來,在全球能源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全球能源安全體系正在發生悄然變化。
首先,廉價能源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石油勘探和開發的成本大幅上升,大油田越來越難發現,現有主要油田產量將達到峰值,這些事實表明世界已經進入油價高企的時代。油價高企,提升了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經濟價值,有可能會改變能源的地緣政治格局,如加拿大憑借其儲量極其豐富的油砂在能源政治中的地位就會顯著上升。
其次,世界能源結構也在發生悄然變化,石油時代正在向天然氣時代邁進。頁巖氣技術的突破是天然氣時代來臨的前奏,以美國為例,其頁巖氣產量從2000年的122億立方米飆升至2010年的1378億立方米,已成為天然氣第一大資源國和生產國。由于天然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區域市場,這將對全球能源安全體系帶來新的變化。
第三,化石能源帶來的環境問題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正在推動著全球能源結構的大轉型,即從化石能源轉向風能、太陽能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也將推動全球能源安全體系演變。
最后,西亞北非地區的大變局可能會影響全球能源安全體系。2011年,西亞北非地區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多國發生騷亂或內戰,導致了政權更迭或政局混亂。騷亂是否會擴展到該區域其他重要產油國,將對未來全球能源安全體系產生重要的影響。
美國作為全球能源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作為能源設備和能源技術的領導者,作為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開拓者,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建立、維護和推動全球能源安全體系中發揮著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作用。無論全球能源安全體系如何變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可能仍將是全球能源安全體系的主導者。
【附文】:殘酷的政治現實——戰爭狀態下中國石油儲備僅能維持30多天
按照進口量與儲備量比照估算,一旦伊朗危機升級,海灣地區石油出現斷供,中國單純依靠現有儲備只能支撐30余天。
按照進口量與儲備量比照估算,一旦伊朗危機升級,海灣地區石油出現斷供,中國單純依靠現有儲備只能支撐30余天。
石油,是伊朗“叫板”世界的重要武器,不論是否如期對歐盟掐斷供應,博弈背后都顯現出產油大國的底氣。
盡管對伊朗人嫻熟操縱的“石油撲克”提心吊膽是全球性難題,但中國式儲備困境仍格外顯眼。記者注意到,官方口徑顯示,相比美日等國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高達200天以上,中國計劃至2020年才能實現90天目標。
按照進口量與儲備量比照估算,一旦伊朗危機升級,海灣地區石油出現斷供,中國單純依靠現有儲備只能支撐30余天。有分析認為,效仿美日等儲備大國建立多元體系是長遠工程,眼下“三桶油”需要資金出海“購油”的現狀則可能促成上調油價的權宜之計。
中國石油儲備水平尚不及格
據記者了解,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東戰爭。由于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發動石油禁運,為抵御石油價格猛漲及進口中斷,發達國家聯手成立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
按照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石油,主要是原油儲備。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后,要求又增加到90天。所以目前美、日、德、法等發達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都已達標。 “現在美國代表石油儲備的最高水平,美國從福特總統開始每屆政府都把石油儲備作為供給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灣沿岸的地下溶洞,美國政府建設了五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儲量超過1億噸。”一位資源產業經濟專家對記者分析,早在2009年,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就超過7億桶,其中商業原油儲存可達3.5億桶,可供全國使用150天。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則對記者估算, 2010年前美國就計劃將戰略石油儲備翻番,達到l5億桶,所以上述記錄早已被美國人自己刷新。 “如果現在伊朗打一場200天的仗,對全世界的石油運輸搞制裁,美國可以堅持420天,歐盟大概是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在200天以上。”
相比較,中國在石油儲備的戰略考慮方面卻起步較晚。 2010年1月,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表示,我國已順利完成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首批四個儲油基地儲備總量約1400萬噸,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則預計2012年完工,將儲備能力提升到2.74億桶(約合3753萬噸)。按照中國海關總署數據, 2011年中國累計進口原油約2.54億噸。簡單計算可看出,今年末可以實現的3753萬噸相當于大約50多天的進口量,而一期工程的1400萬噸約等于十幾天進口量,再加上國內21天進口量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也就是當前具備30多天進口量的儲備能力。以張國寶的說法,要到2020年,中國才能建成約5億桶石油儲備,夠上發達國家90天的石油儲備“及格線”。
如何應對油價猛漲、供應緊張是待解難題
30多天的儲備量,意味著一旦美伊戰爭機器開啟,就要打一場超過30天的仗,中國的石油供應就會出現明顯短缺,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油價猛漲和供應緊張,已是擺在決策層面前的難題。
在危機時釋放戰略儲備,確保國內有油可用,已是發達國家的重要能源戰略。資料顯示,海灣戰爭期間,老布什總統就簽署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命令,連續釋放2114.1萬桶石油。 2005年8月底,颶風卡特里娜襲擊墨西哥灣,布什政府又同意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共釋放1620萬桶石油。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累計出售539.1萬桶石油。
“現在中國還沒有什么很好的辦法應對伊朗戰爭可能帶來的石油供應形勢,只能進一步推動能源的綜合改革。 ”韓曉平坦言。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我國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討論始于2000年。當年,我國原油凈進口量約6000萬噸,對外依存度雖然不到30%,但80%的進口原油來自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極大。基于規避原油供應不足或中斷風險的考慮,當時發改委、交通部、海運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組成討論組,專題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儲備問題。 2003年油價走高后,我國原油進口量的大幅攀升令問題更加嚴峻。
2003年,國內原油進口量達到8000萬噸,2004年飆升到1.2億噸,2007年更增長至1.5億噸,2009年首次突破2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多年超過50%。在這種越來越迫切的儲備需求下,2007年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正式成立。只不過,分三期完成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計劃用時長達15年。
元宵過后油價漲價風險驟增
在增速迅猛的消費量面前,完善儲備體系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國內原來舊有油田的持續減產,新油區的產能已經難以彌補其遞減的幅度,而海域油田原油產量所占比重逐漸加大,石油穩產難度又在加大。 ”上述資源產經專家告訴記者。
據預測,我國2020年的石油消費量至少比2000年翻上一番,將達到4.5—6.1億噸。從目前我國石油勘探開發形勢看,在新探明儲量無重大突破的情況下,2010—2020年期間的原油最大年產量可能為2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50%將持續成為常態。而應對伊朗危機,國內似乎只剩下上調油價這一條路。“我認為過了正月十五就會調價,下一步由于海灣情況變化,油價可能會進一步攀升,如果說你這次不調,那下一步油價攀升太多,調整幅度太大,就會非常困難。 ”韓曉平對記者分析。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亦表示,如果真的開戰,油價將由目前小幅上漲變為大幅飆升。記者注意到,今年元旦后,三地原油均價變化率呈現出一路向上走勢,連續十五個交易日摸高,已經滿足了上調條件。 1月3日,三地均價變化率僅為1.02%;截至1月20日,這一變化率已經達到3.92%,春節假期期間,這一變化率就直接突破4%。 “現在三桶油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去購買更多的石油,以預防萬一海灣發動長期戰爭,中國石油供應會遭遇中斷的情況,對我們來說油價高總比沒有油要好得多。”韓曉平說。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40%的進口原油來自海灣地區,伊朗占到11%左右。
另一個支撐漲價的因素則是美元走軟。 1月25日,美聯儲稱將在2014年底前維持零利率水平不變。這一消息顯然使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對其它貨幣持有者而言變得更加昂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