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重創歐美經濟。盡管歐美各國采取了種種反危機措施,但經濟總體起色不大,就業狀況遲遲得不到任何改善,普通民眾深受其苦。特別是在救市過程中,政府不僅不去懲罰危機的始作俑者,反而把救助早已讓富人們賺得盆盈缽滿的金融體系放在優先位置,更是激起了民眾不滿。以2011年夏天英國的“倫敦騷亂”和秋天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為標志,經濟危機轉化為社會危機,并有向政治危機轉化的苗頭。
關于歐美經濟社會危機未來發展及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我們認為有可能呈現以下趨勢。
其一,美國國內外矛盾可能進一步激化,但卻仍然享有走出危機的優先權?! ?/p>
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肇始于美國類似,此一輪經濟危機固然是此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延續,但導火索卻是美國主權信用等級被下調。種種跡象已經表明,從國內政策看,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美國政府奉行的以“親資本”和自由放任為主要特征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已經走到盡頭;而從國際看,美國金融霸權主導的國際體系已經超載或飽和,已不能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必需的空間?! ?/p>
但我們認為,美國仍然享有走出危機的“優先權”。首先,各國從此次債務危機再次深深體會到,由于世界上大多數銀行和投資機構都擁有直接或間接建立在美國主權債務基礎上的資產負債,所以,美國對于國際金融與經濟秩序的影響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各主要經濟體即使是出于自保的目的也不得不配合美國救市。其次,由于美元的世界結算和儲備貨幣的地位還無可代替,債務危機發生后,美元資產仍然是各國不得不首選的避險投資項目,加之美國可能適時啟動或變相啟動第三輪定量寬松政策,這些可以大幅度減輕美國的還債壓力。實際上,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資本的滲透擴張能力和轉移危機的能力已空前加強,甚至越是在發生危機的情況下,資本積聚效應越會明顯表現出來。再次,美國的創新基礎并沒有受到危機影響。美國的創新主體是企業,與美國政府赤字不斷累積、財政日趨捉襟見肘相比,目前美國的創新型企業并不缺錢。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的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創新企業的年化凈現金流量達1.73萬億美元,較2007年的歷史低點1.24萬億美元增長了37%,企業在創新上的投入有保證?! ?/p>
其二,歐元區經濟前景仍然不容樂觀,不能完全排除歐元區解體的可能性?! ?/p>
與美國相比較,歐元區經濟目前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從當前情況看,如果“去杠桿化”過程進一步發展,且債務危機如果再次下拖世界經濟,不僅原有的希臘將會雪上加霜,而且一直處于債務危機邊緣的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奧地利、塞浦路斯等國也將可能徹底被推向危機深淵。尤其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前者是歐元區目前預算赤字最多的國家,而意大利作為歐洲第三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債務國;法國作為歐洲的第二大經濟體和歐元區救助基金的貢獻者,2010年的預算赤字也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7%,且今年已經出現了創紀錄的貿易逆差?! ?/p>
作為歐元區經濟支柱國,德國目前承受的壓力太大。德國承擔了援助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義務,單是希臘大幅削減債務就有可能使德國國庫負擔300億到400億歐元,德國還為歐元區穩定基金提供了2110億歐元的擔保。一旦歐元區穩定基金在擺脫危機之前就消耗殆盡,要么希臘主動退出歐元區,要么德國只能首先求得自保,與歐元區其他國家進行“切割”?! ?/p>
正因此,著名的德國“經濟五賢人”日前公開提醒德國聯邦政府當心歐元區解體并盡早出臺應對計劃。而在正常時期,德國專家委員會的這五位成員每年只在介紹其經濟發展年度報告時露面?! ?/p>
10月27日,歐元區峰會經過艱難談判,達成取消部分希臘債務、建立1萬億歐盟穩定基金、預防債務危機向意大利和西班牙擴散的一攬子方案。但該方案目前僅是一個紙面上的“路線圖”,包括資金籌措方式等細節均沒有落實。特別是希臘中途橫生出準備將方案付諸全民投票的枝節,更是顯示出文化差異較大、發展模式各異、無統一財政基礎且各懷心思的歐元區協調立場的困難程度。況且,盡管“歐豬國家”都聲稱會推動國內改革,但其社會結構與政治制度決定了內部整合的困難程度并不亞于歐元區國家間的整合難度。所以,歐洲債務危機未來的發展方向仍然不明朗,作為歐元區未來最壞的前景之一,歐元區面臨解體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 ?/p>
其三,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將面臨更大的通貨膨脹威脅和社會穩定壓力?! ?/p>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已經啟動兩輪定量寬松政策,歐元區也一直維持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所釋放出的巨量美元中的絕大部分流向了包括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這些流動性在變成上述國家外匯儲備的同時,這些國家也相應被動地向市場投放了本國貨幣予以對沖,加之這些國家為了應對危機影響自己也主動投放了更多貨幣,因此,導致市場上流動性泛濫。這是造成金融危機第一段結束之后新興市場經濟體普遍出現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其中,中國7月份CPI同比漲幅達6.5%,創下37個月以來的新高;巴西今年頭5個月通脹率累計達3.71%,全年通脹率將在7%以上;印度今年前5個月通脹率達到9.25%;而俄羅斯5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同比更是上漲了9.6%??梢灶A期的是,如果危機真進入“第二波”,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通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首先,為了應對第二波危機,美聯儲已經宣布將維持零利率長期不變,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此前為了治理通脹,已經相繼多次提高利率,利率差將使得國際熱錢進一步流向新興經濟體;其次,為了應對第二波危機,美國與歐元區都有可能啟動寬松貨幣政策,釋放出的流動性相當部分仍然由新興市場經濟體消化;最后,即使在提高債務上限后,為保護本國公民不受債務危機影響,美國也一定會繼續使用“債務貨幣化”這一招,來稀釋其不斷增長的債務壓力。因此,包括中國在內新興經濟體國家,一定要未雨綢繆,提防本國的通貨膨脹向惡性方向發展?! ?/p>
新興市場經濟體各國還面臨更大的社會穩定壓力。繼中亞北非社會動蕩之后,美歐經濟社會困難引發了以“占領華爾街運動”為代表的民眾抗議浪潮??棺h模式特點是“網絡運作加和平抗爭”。目前,這種模式不分國界,不分政體,不分國家經濟發達程度,呈現連動擴散趨勢,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穩定都形成潛在的威脅和壓力。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均處于經濟轉軌與社會轉型過程之中,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累積了各種社會矛盾,一旦歐美社會動蕩持續發酵,并蔓延到這些國家,后果可能會十分嚴重?! ?/p>
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歐美債務危機再次下拖世界經濟,使得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最直接的挑戰來自歐美國家貨幣政策的沖擊。已經有經驗研究表明,美聯儲新發行的美元中,有超過30%最終流向中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3年多的時間里,也恰是我國外匯儲備增長最快的時期。為了對沖美元儲備,3年多來,我國央行已經被動發行了超過1萬億的基礎貨幣,加之為了應對危機影響,我國也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我國發生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應對第二波危機,美聯儲已經宣布將維持低利率長期不變,并啟動了賣出短期債券收購長期債券的所謂“扭向操作”;歐元區也宣布將啟動量化寬松政策。而將近一年中為了治理通脹,我國已經幾次提高利率,利率差將使得歐美熱錢進入中國。因此,我國未來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p>
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卻可能進一步惡化。近一年多來,由于央行持續收緊信貸、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上游產品價格暴漲等因素共同作用,我國中小企業已經十分困難。在此背景下,歐美債務危機有可能再度壓縮我國經濟的外部需求,人民幣升值壓力也將進一步增大,中小企業狀況有可能進一步惡化。這對于我國經濟的結構性損傷將是巨大的,首先會進一步導致失業率上升。長期以來,我國規模以上尤其是壟斷性企業基本維持“無就業的增長”,解決就業問題主要是由中小企業承擔,如果中小企業出現更大困難,就業壓力無疑將進一步增大。其次是會進一步削弱中國經濟的活力。目前,中小型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95%以上,實體性中小企業尤其是外向型中小企業又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最富活力的兩個地區即珠三角和長三角。如果珠三角、長三角的中小型企業再現2008年年底的情況,未來一定會像病毒一樣順著產業鏈影響整個中國經濟。最后,會進一步惡化中國經濟固有的結構性矛盾。過去幾年中,由于壟斷性國企以及房地產等部門過熱,利潤過高,而實業型中小企業相對利潤很低,很多都是微利,這助長了中國經濟泡沫化以及“無財富累積的增長”情況。如果中小企業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調整經濟結構將可能淪為空談?! ?/p>
通脹壓力日增與經濟環境惡化,又將加大我國宏觀政策選擇的難度。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主要經濟數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已累計連續7個季度下滑;而表征通貨膨脹水平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卻創下三年來的新高。宏觀政策重點到底放在“保增長”還是“抑通脹”已經成為不能不面對的問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第一波爆發時,中國中央政府的政策工具箱中可以說堆滿了可供選擇的工具:因為有此前近10年經濟兩位數增長作底子,有5年財政連續高出經濟增長兩倍速度作靠山,通脹率也一直維持在溫和可控水平。也正因此,決策者幾乎沒有任何顧忌地把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使用到極端,無論是財政投入還是信貸投放都創下了前無古人、旁無伴者的新高,使得中國經濟在危機第一波影響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反彈,并以此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按說,當下為應對美歐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尤其是為保護好中小企業,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仍然是最好的“利器”;但真要再使用擴張性財政與貨幣政策,本已高企到“臨界值”的CPI將有可能再攀新高,并很快高到中國百姓無法承受的程度;而如果繼續把宏觀政策重心放在控制通貨膨脹上,那么,在外部環境不斷惡化的背景下,更多的企業將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陷入癱瘓。所以,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之復雜甚至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初。主要是因為宏觀調控尺度把握更為困難。
?。ǘW美經濟社會危機將考驗我國國內外安全與穩定
從國際看,美歐經濟社會動蕩造成國際體系加速變遷。在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的過程中,大國關系的不確定性將有所增強,我國實力的迅速提升更容易引起反彈,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成為體系變遷中諸多矛盾聚集的焦點。而當前美歐經濟困難及由此帶來的轉移危機的迫切需求,使得這一危險明顯增加了。特別是美國,基于美國的戰略糾錯與戰略轉向能力,盡管受經濟社會困難影響,美國必須以戰略收縮來解決其迫在眉睫的國內問題,但其對外戰略不會發生根本動搖,對亞太的重視不會下降,力量部署與投入不會縮減,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將呈現全球收縮與亞太局部加強的布局。尤其要預防的是,基于轉移其國內危機的近期考慮,美國有可能以激化亞太安全矛盾來獲取利益,對我國國家安全將產生全局性與方向性影響。目前從南海問題上已經可以看出美國在區內展開戰略謀劃以贏得戰略優勢的端倪?! ?/p>
從國內情況看,我國社會整體和諧穩定。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傳統遺留問題和由發展帶來的新問題相互影響滲透,諸多矛盾累積起來很可能達到一個高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形勢也將更加復雜。西方已有人預言,在經歷了“阿拉伯之春”、“倫敦之夏”與“華盛頓之秋”后,全球社會動蕩將有可能被“幕后之手”導向“北京之冬”或“北京之春”。國內維穩形勢將更加嚴峻?! ?/p>
?。ㄈW美經濟社會危機也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p>
大國力量的進一步此消彼長,可能會加速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能更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危機,一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特點和優勢。如果簡單回溯歷史,我們就可以發現,1997年中國利用亞洲金融危機成功地擴大了影響,獲得了亞洲經濟中“火車頭”的地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第一波中,我們再次重演了利用危機提升自己的一幕,成為世界經濟中的“第一層級”。如果歐美發達國家在此次債務危機中國力繼續受到削弱,而中國又能夠繼續應對,中國自身的地位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提高?! ?/p>
我們還要看到,危機引發的“倒逼效應”也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了動力;美歐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模式的自身缺陷明顯暴露,為我更好地調整制度體系、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加快社會轉型提供了經驗與教訓;美歐經濟社會動蕩勢必影響美國全球戰略擴張的步伐,為我們創造出國家安全利益的拓展間隙,總體上有助于減輕我國發展面臨的安全壓力。所以,只要我們能夠積極運籌,沉著應對,完全有可能繼續拓展和延長我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三、靈活審慎選擇好我國宏觀經濟與社會政策
為將歐美債務危機對我國的負面影響程度降到最低,更好地抓住機遇發展自己,我們必須審慎選擇好內外宏觀政策?! ?/p>
其一,在對內經濟政策方面,建議在從緊政策基調不變的前提下,對中小企業貸款實行“定向寬松”。即在央行確定的年度總貨幣投放量不變的前提下,商業銀行放貸中將更多的份額投向中小企業?! ?/p>
應該說,對上述建議各方面都有共識,但真正落實起來卻非常難。這是因為,相對規模以上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具有發展不確定性大、缺乏抵押物、信用等級低、單筆貸款規模小等特點,導致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要有效破解這一難題,當前最為直接與快捷的辦法,仍然是政府利用財政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再擔保。但由于目前我國各級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已經很重,所以,可以考慮的機制設計是:作為地方政府財政優先的一個方向,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再擔保仍然應該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和鼓勵,而作為中央政府支持和鼓勵的實際舉措,是由中央財政為地方財政的再擔保提供“最后擔?!?,而不是由地方政府承擔“最后擔保人”角色;在操作上,中央財政可以與政策性銀行組建“再擔保聯盟”,必要時可以剝離或沖銷地方政府為中小企業擔保過程中形成的債務?! ?/p>
我們可以把上述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整套政策與機制設計定名為“定向寬松政策”。當年美國政府為解決越戰造成的財政困難,由財政部直接向美聯儲發債,使得金融學中新產生了一個術語:“定量寬松政策(QuantitativeEasingPolicy,簡寫為QE)”;作為金融創新的一部分,我們也不是不可以“發明”一個詞“定向寬松政策(AimedEasingPolicy,簡寫為AE)。這并非一個簡單的文字游戲,而是有助于這套做法未來能夠逐漸走向常態化與制度化,有助于中小企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也有助于中國經濟徹底擺脫因結構性矛盾而導致的宏觀政策“兩難”。當然,從更長期政策看,要利用好國際環境提供的“倒逼機制”,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p>
其二,在對外政策方面,建議進一步協調好與歐美各國尤其是美國在反危機方面的政策舉措,并在其中最大限度爭取到自己的利益?! ?/p>
總體上講,對于美國近期不斷遏制中國發展、壓縮中國國際空間的行徑,我們在戰略上要始終保持防范及必要時的反制。但從當前情況看,我們有必要采取“合作性制衡”策略,在進一步協調好與歐美各國尤其是美國之間的關系過程中爭取中國的最大利益。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仍然離不開發達國家市場,另一方面,更可以防止歐美各國為轉嫁危機單方面的“胡作為”可能更深地損害到我國國家利益。以貨幣政策為例,當前美國既想壓人民幣升值,但又想促使美元回流以及保持強勢美元。為此,它所期望的“理想的中國政策配合”應該是:中國政府既主動快速地將人民幣升值,同時又更大規模地購買美國國債。在得不到中國的主動配合后,美國最近采取的單方面主要動作是:一方面試圖以立法形式壓迫人民幣升值,另一方面又在香港等人民幣離岸市場制造看空中國輿論并拋售人民幣買進美元。而由于我們在實力與手段上仍然無法與美國抗衡,因此,從現實角度考慮,主動協調立場可能比任由美國單方面“胡作為”更能維護我國國家利益?! ?/p>
在與包括歐美在內的各國協調反危機立場時,能夠把“債權”轉化為“利益”至關重要。“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歐美諸國日思夜想要把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轉化為它們的流動性,那么在堅持外匯儲備用途多元化以及流動性、安全性與增殖性的前提下,我們也可以將部分外匯儲備以適當的形式幫助歐美等國擺脫危機。但在此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借機坦誠表達我方關切,漸進而大膽地提出相關合理要求。這不僅不是趁人之危,反而是市場經濟通行做法:當年拉美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風暴,美歐等國哪一個沒有對救助附加十分苛刻的條件?而中國政府試探性提出“承認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等并不苛刻的條件時,卻遭到歐美的“斷然拒絕”。既然如此,我們真不必“熱臉貼冷屁股”,尤其在心態上不要被西方政客們的言論嚇倒。沒有合作的制衡,將激化中美之間的對抗;而不以制衡為目的的合作,將導致單方面妥協,嚴重損害我國家利益?! ?/p>
其三,在國內社會政策上,必須堅持以改善民生和消除腐敗為突破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p>
為防止歐美社會危機向中國蔓延,威脅到國內和諧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從當前的策略上看,我們應該高度警惕和有效應對某些勢力制造和利用我內部小事件引發大沖突,尤其應防范其以“靈巧”方式培養代理人集團,利用互聯網等媒體推波助瀾,控制輿論導向,引發社會對立沖突,導致大規模動亂。從長遠戰略上,則必須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從根本上解決好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從當前形勢看,盡管國內矛盾紛繁復雜,但普通百姓所期望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即能夠解決社會不公,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能夠消除腐敗,使官員權力真正受到約束;而社會不公與腐敗嚴重,又是當前社會矛盾最為集中的兩大問題。因此,要下決心健全完善收入分配體制,把縮小貧富差距作為社會建設領域的優先戰略與政策考慮;要切實推進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民生領域的制度改革,加大投入,真正做到“藏富于民”,使大多數民眾穩定、理性,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切實希望國家保持穩定,從根本上實現“維穩”大計。與此同時,在逐漸改善民生與消除腐敗過程中有序擴大民主,在不斷紓解社會矛盾的同時穩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改革?! ?/p>
?。ūR周來:國防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永勝: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沈志華:國防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