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吳學云:美元殖民全攻略(上)

吳學云 · 2011-12-09 · 來源:環(huán)球視野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元殖民全攻略(上)


吳學云 

    

    正是恐怖統(tǒng)治使美元成為美元刀,驅趕得歐洲美元、石油美元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把頭寸留在了美國,為美國的赤字融資,形成了以匯率為武器的美元殖民戰(zhàn)略。
    一、基本要素之歐洲美元
    據說格林斯潘剛當上美聯儲主席,召集第一次會議,就宣布一條紀律:“先生們,在美聯儲的大樓里,我們可以談論一切,只是不能談論美元”。就是說,最核心的機密,是連掌握這個秘密的人都不能去談論的。
    格氏自己也真的做到了,在他退任后出版的自傳里,你就看不到美元戰(zhàn)略的一點痕跡,甚至連“霸權”、“壟斷”的字樣都沒有出現,全部都是就事論事的美國國內貨幣政策和美國兩黨的黨爭,似乎美元之外的事他是一點都不知道。
    就事論事就會把你帶到一個誤區(qū),讓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且,就事論事還混淆了事情的因果關系和現象與本質的區(qū)別。
    通過本書前面的敘述,大家對美元從壟斷到霸權,再到美國的金融帝國以及美元殖民戰(zhàn)略的形成脈絡、理論形式以及具體的美元刀下的貨幣戰(zhàn)爭有了一個初步認識和了解。
    大道至簡,大謀無形。就讓我們先看看組成美元戰(zhàn)略的這些基本要素吧。
    歐洲美元是指儲蓄在美國境外的銀行而不受美國聯邦儲備系統(tǒng)監(jiān)管的美元。
    由于這種境外存款、借貸業(yè)務開始于歐洲,因此稱為歐洲美元。其實它與美國境內流通的美元是同樣的貨幣,并具有同樣的價值。
    前面講過,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成了世界貨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由于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其后美國成為重建后的歐洲的最大出口市場,同時由于美國大量的歐洲駐軍的存在,大量的美元存款流向歐洲。戰(zhàn)后歐洲美元曾一度高達800億美元,可以買下美國所有的黃金儲備。也正是歐洲美元,促使了與美元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在冷戰(zhàn)時期,美國政府加強了對其國內的美元存款的限制,如在侵略朝鮮的戰(zhàn)爭中就凍結了中國存放在美國銀行的資金。前蘇聯和東歐各國為了防止它們在美國的美元存款被凍結,就把它們的美元資金轉存于蘇聯設在巴黎和倫敦的銀行以及其他國際商業(yè)銀行。
    某些持有美元的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銀行、公司等為了避免它們的“賬外資產”被公開暴露出來,引起外匯管理當局和稅務當局的追查,也不愿公開和直接地把美元存放在美國,而是間接地存放在西歐的各家銀行。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美元地位日益衰落,“歐洲美元”迅速增長,存貸款活動日益發(fā)展,歐洲美元市場成為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之一。
    歐洲美元供應充裕、應用靈活,存放以及借貸不受任何國家外匯管理法令的限制,可為各國政府和大企業(yè)解決巨額資金的急需,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歐洲美元由于它的流動性太強,不受約束,因而也是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定的主要因素。大量的“國際游資”就是由歐洲美元而來,尤其是21世紀以來,美國持續(xù)的貿易逆差使“歐洲美元”逐漸擴散到全世界。
    歐洲因為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美國的主要經濟競爭對手和潛在的戰(zhàn)略對手,歐洲美元環(huán)境下的歐元也是美元最直接和最有力量的挑戰(zhàn)者,因此美國對歐洲美元的流動和增減情況十分關注。
    目前,中國持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這樣的儲蓄現在遍布全球各國,包括“金磚四國”在內的尤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大量外匯儲備,你可以叫它“亞洲美元”,也有“中國美元”的說法,但他們即使不是存在于美國境內,大部分也是存在于歐洲,因為美國和歐洲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這就是金融控制權和金融壟斷的標志,所以他們仍舊是歐洲美元。
    與歐洲美元同等重要的另外一種美元形式就是“石油美元”。
    二、基本要素之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產生的背景,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的石油漲價。
    前面講了,石油美元要素是美元戰(zhàn)略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通過沙特王國成功使美元與石油掛鉤,石油輸出國限制出口使石油價格大幅飆升20倍,美國印鈔票買石油,中東等產油國收取美元,形成了美元對石油價格的壟斷。接著美國利用石油漲價成功迫使歐洲日本容忍美元貶值,在21世紀初又通過操縱石油價格打擊了俄羅斯,遏制了中國。
    對石油產出國而言,大幅提高油價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發(fā)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資金,就是“石油美元”。由于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也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tǒng)稱為石油美元。
    “二戰(zhàn)”后的石油價格長期維持在l~2美元/桶,這實質上是對石油資源的明火打劫。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成立就是反抗歐美等石油進口國長期的石油低價格壟斷的一次成功行為,歐佩克改變了全球能源資源產出的分配格局,石油凈出口國分到了更大的一塊蛋糕,意味著資源價值由石油凈進口國向出口國的利益轉移。
    從20世紀80年代之后,國際油價走上了不斷攀升的軌道,但世界日均石油產量并未超過20世紀70年代的水準。根據IMF的估計,全球OPEC國家,以及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俄羅斯和第三大石油輸出國挪威的石油出口國的真實石油收入在2005年就接近8000億美元,大大高于2002年的3300億美元。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估計,1998年至2005年,OPEC國家因油價上漲帶來的額外的石油出口收益超過13000億美元。考慮到OPEC國家的邊際進口傾向僅有40%左右,本國金融系統(tǒng)又欠發(fā)達,再加上非OPEC產油國的石油美元盈余,國際資本市場上由此增加超過萬億美元的資金。
    美國的戰(zhàn)略家非常關注巨額石油美元將如何在世界經濟中進行周轉。專家表示,石油美元要么消費掉,要么存起來。如果石油出口國使用石油美元,那它們就會擴大從其他國家的進口,從而維持全球的需求。從目前看,石油凈出口國傾向于保持比石油進口國更高的儲蓄率。比如阿聯酋和科威特儲蓄率高達GDP的40%。
    石油出口國將大量石油美元用于儲蓄,投資全球資本市場,它們能為石油進口國的經常賬戶逆差提供資金,事實上等于是借錢讓進口國消費高價石油。這種收入實際上和新興經濟體的貿易盈余(順差)一樣,是為歐美石油消費大國變相融資。由于石油收入是美元計價的,實質上就是為美國的貿易赤字融資。因此,石油美元也是美元殖民的另一種形式。
    伊朗總統(tǒng)內賈德就說過,“美國人拿走我們的石油,卻給我們一張沒用的紙”。
    目前的超過1萬億美元石油美元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令人矚目的巨大力量,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
    石油美元投放到國際市場之后,一方面充實了國際信貸力量,滿足了許多國家對長、短信貸資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資在各國之間流動,時而投資于股票,時而投資于黃金和各國貨幣,導致股票、黃金和外匯市場更加動蕩不定。
    比如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大量的石油美元就投資到南美和拉丁美洲的經濟體,加劇了這些國家的金融動蕩和貨幣危機。
    美元關注石油美元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中東國家威脅要用歐元取代美元,稱為“石油歐元”的挑戰(zhàn)。沒有了黃金支撐的美元要是再沒有“黑金”石油的支撐,美元的霸權地位就會岌岌可危。這是會要了美國老命的大事。
    眾所周知的是,美國要懲罰伊朗,軍事打擊或經濟制裁似乎迫在眉睫。但是,伊朗的態(tài)度非但沒有軟化,反而變得更為強硬。除了拒絕停止鈾濃縮活動外,伊朗政府還宣布成立石油交易所,并將以歐元作為石油定價和交易的貨幣單位。伊朗此招這就是抓住了美國的石油美元戰(zhàn)略的軟肋,所以才肆無忌憚。
    自從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雙方確定把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并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其他成員國的同意后,美元與石油緊密掛鉤,二者之間被畫上了無形的等號,任何想進行石油交易的國家必須要有足夠的美元儲備。
    如果伊朗的“石油歐元”果真在國際石油市場出現,無疑會對“一家獨大”的“石油美元”構成挑戰(zhàn)。
    從長期趨勢看,目前全球石油定價和結算中的美元壟斷地位除了對美國有利,對美國以外的各國幾乎都未必有利,這決定了石油出口國集團必然存在采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國際貨幣定價和結算的基本戰(zhàn)略。因此,除了美國,各國對石油歐元的構想也并不排斥,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正是因為如此,美國在伊朗問題上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石油美元也對中國影響巨大。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已經從石油出口國轉變成了進口國,在21世紀的世界油價從1999年的10美元/桶沖高到2008年的147美元/桶的石油價格上漲中,中國經濟也為石油美元支付了巨大的成本。如何降低石油美元中中國的份額將是個長期的課題。
    由于石油美元的存在,很多海灣國家的流動資金參與到中國經濟的投機項目中來,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泡沫。再者,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石油美元作為一筆巨額資金,對世界造成任何影響都將或多或少會影響中國。
    有必要再次提出的是,石油美元的流動是一種美元殖民的經濟現象。美國能夠開動印鈔機生產出大量美元,并在世界范圍內采購商品與服務,而其他國家只能通過出口盈余換得美元支付給海灣國家等石油輸出國換取石油。
    石油輸出國剩余的“石油美元”再尋找投資渠道,又因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fā)達的資本市場,“石油美元”以回流方式變成美國的銀行存款以及股票、國債等證券資產,填補美國的貿易與財政赤字,從而支撐著美國的經濟發(fā)展。
    美國以其特殊的經濟金融地位,維持著石油美元環(huán)流,使美國長期呈現消費膨脹、外貿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資并存的局面,美國經濟亦得以在這種特殊的格局中增長。
    石油美元環(huán)流與美元的流向一樣,是美元戰(zhàn)略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三、基本要素之美元流向
    美元流向是指美元的發(fā)行和流通中的貨幣周轉軌跡——這不是一個經濟學描述,換言之,美元流向不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本書提出這個概念只是為了讓讀者了解美國讓美元回流到美國的戰(zhàn)略意圖。
    如果非要從經濟學角度來講,美元流向,可以視為一種“美元儲蓄偏好”,即美元盈余偏好美國。
    如果對一單獨國家經濟體系而言,流動性就是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所謂流動性過剩就是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余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資和經濟過熱現象,以及通貨膨脹危險。
    一般認為,中國目前流動性過剩的根源來自不斷推升的貿易順差,出口企業(yè)不斷把收回的美元兌換給國家(中國是強制結匯),國家就得不斷地向經濟體系投放相應的人民幣,這就造成了流動性過剩的現象。
    關于全球的美元流動性過剩,本書第一章已經作了闡述,這是美國雙赤字和過度發(fā)行美元的緣故。
    美元流向可以理解成金融投資的去向——美國需要嚴密控制這個方向,達到其戰(zhàn)略目的和利益最大化。一般國家,央行發(fā)行貨幣,通過商業(yè)銀行放貸,投入到流通領域中實現貨幣的流通功能,從而實現居民對國家債務的清償,這是一條簡單的流向,研究貨幣流向沒有現實意義。
    但是,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元的流向卻對美國的利益有重大影響,也對非美元經濟體的匯率波動規(guī)律具有現實意義。
    大家現在都明白,美聯儲發(fā)行的美元一方面要在美國國內流通,同時還要流向全球,因為美元是主要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國際金融投資貨幣和國際外匯儲備貨幣。這樣一來,美元發(fā)行多少,一方面受美國國內的經濟政策限制,一方面又受國際市場的需求影響。同時,美元實際上是美國對美元持有人的債務清償,是要向持有人支付美元同等價值的實物的。要不就成了買不到東西的“假幣”了。
    美元“出口”到國際市場,其實就是美國進口了相應“價值”的實物(也可以是服務、技術等等),向美國出口的國家就有了美元;這個美元可以再向美國買本國需要的實物,如果貿易平衡,那么美元就完成了一次流通過程。如果這個國家向美國出口多而進口少,即貿易順差,就有了貿易盈余——手里就有了多出來的美元。這個美元在本國,舉例來說,在中國,是不能花的。居民或企業(yè)除非出國需要,就得把美元換回人民幣。為了維持中國的貨幣流通量,中國央行就要多發(fā)行你換得的美元同等價值的人民幣。
    如果美國是貿易順差,它的進口少,出口多,相應就是他國進口多,出口少,手里就沒有盈余美元。但是一國還要向別的國家買別的東西,于是就出現了“美元荒”,美元不足。因此,如果美國一直是貿易順差,美國之外的地方美元就會流動性不足。這樣,美元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通過貿易赤字,流向全球,變成石油美元、歐洲美元和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等。
    這樣問題就出現了,如果美元發(fā)行過量和長期的貿易逆差,全世界的盈余美元都到美國買東西,還不把美國都買下來了?!而且美元發(fā)行過量,就會引起國內貨幣貶值和引發(fā)通貨膨脹。順差不行,逆差也不行,美元兩難——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特里芬之謎”。當然,實際的經濟情況和全球經濟均衡比這復雜得多。
    美國的戰(zhàn)略家們有辦法。一方面美國用美元紙幣向全世界購買美國需要的資源類實物,同時美國企業(yè)用“新錢”收割他國的實物資產;一方面向全球市場投入大量的流動性,同時拉高世界原油和糧食價格,用美國的附加值極高的軍火武器和文化產品等手段消耗美元——即使這樣,全球“勤儉持家”的國家手里仍有大量的美元盈余。雖然與黃金脫鉤后的美元沒有被擠兌成黃金的威脅,但是美國并不滿足,還想“借”這些美元資本為美國融資,實現美元的回流。
    貨幣被儲存是備不時之需的,一國的外匯儲備也是這樣。這些暫時不用的大量的外匯儲備一方面要預防國際游資的對本國貨幣匯率的投機攻擊,一方面還需要有收益的。
    如何投資呢,放眼過去,似乎只有美國的國債等金融產品比較保險。尤其是美國在世界挑起混亂和爭端,制造大量的金融危機,雖然許多經濟體的投資收益率遠高于美國,但在格林斯潘所言的“投資偏好誤差”下,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美國債券市場。
    過去的歐洲、日本,今天的中國都不例外。
    全球的石油美元、歐洲美元和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大都投向了美國國內市場,為美國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融資,甚至為美國的對外軍事行動融資。如果這些美元沒有流向美國,比如說,流向歐洲,就相當于為歐洲的經濟發(fā)展融了資。
    也許讀者會問,美國為什么要兜這么一大圈子讓美元回流到美國,直接印美鈔自己用不就行了?!
    直接印鈔票就會導致通貨膨脹,東西還是那么多東西,多印鈔票并不能多買東西,舊中國蔣介石的“金圓券”就是這樣,結果人們得推著一三輪車的鈔票買一袋米,或者像意大利的里拉一樣,面值就得上萬甚至上億了。
    經過美國發(fā)行到回流,這么一個循環(huán),就讓全世界的經濟體共同分擔了美元的信用膨脹,也分擔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同時,過量美元也向持有美元的國家輸出了通貨膨脹——美元越多,就得增發(fā)同等價值的本國貨幣。
    今天的美國就是靠這些美元回流,為其日益龐大的“雙赤字”融資和輸血,這也是為什么美國會有那么多被稱為“21世紀最偉大發(fā)明”的金融衍生品和股市和房市泡沫等,因為美國必須要有這么多“金融黑洞”來吸收這些美元。當然這是后話了。
    因此,美元是不是繼續(xù)大規(guī)模地回流到美國就是美國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異常關心的問題。正是這些回流的美元支持了美元的信心和造就了“強勢美元”。
    美聯儲的經濟學家就言稱“還要經過許多年的時間才能使美國外債水平達到考驗全球投資者是否愿意繼續(xù)提供資金——以其貿易盈余繼續(xù)為美國赤字融資的程度”。這也是美國“經濟皇帝”格林斯潘時至今日仍然說的“放心,美國的經濟沒問題,美國仍然可以借錢!”的注解。
    關于這一點,在本書第十五章“美元真的要崩潰嗎”會有詳盡描述。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后,美元一度走強的現象,就是美元流向對美元幣值強弱的最好詮釋。
    有分析顯示,自這次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回抽資金自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底達到1470億美元,而全球從美國撤資數量相應為865億美元。由于美國從海外撤資回國后自救而非投資,于是美元堅挺。美國從海外撤資則造成多國樓市股市猛挫,進一步造成多國貨幣貶值;而各國從美國撤資造成美股下挫,撤回的資金主要用于匯率干預和收支急用。正是因為流人美國的資金比流出美國的資金多出600億美元,美元才能相對走強。
    反之,如果將來美國加印鈔票以增加流動性,全球流入美國的資金量遠遠少于全球各國從美國撤回的資金量,這將成為壓垮美元的主要推手。
    前面講過,在歐元成立前的1998年還有大量的歐洲資金流向美國,歐元順利誕生后,對美元的匯率強勁地攀升,后來又傳出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官員有意向將業(yè)務結算貨幣部分地從美元換成歐元,于是美國于1999年發(fā)動了科索沃戰(zhàn)爭。戰(zhàn)爭后的一年里有1萬億美元的歐洲美元重新流入美國,美元走強,股市和債市大漲。除了對可能成為世界貨幣的競爭者打壓之外,美國還對其他經濟體——凡是妨礙國際資本向美國單向流動的地區(qū)和國家都進行了瘋狂的打壓。
    從某種角度講,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機(石油美元流入)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美國美元和歐洲美元流入),就是因為這些國家實體經濟和房市股市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與美國形成了爭端國際資本的態(tài)勢——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說美國(比如說動用了國家基金)參與了這些活動,雖然墨西哥危機的重要導火索是美國的養(yǎng)老基金抽逃出局和美國利率上調,但是美國完全可以利用國家投機資本的趨利性達到這一戰(zhàn)略目的,從而改變美元流向。何況,國際游資的大本營就在美國華爾街。
    利率的變化是改變美元流向性的重要的手段,是冠冕堂皇的“明手”;制造包括戰(zhàn)爭在內的危機,是驅動美元流動的“暗手”。
    制造他國經濟泡沫,可以火上澆油,“眾人拾柴火焰高”;當對美國有利時,也可以擠破泡沫,殺招就是“釜底抽薪”,外資外逃。美國對其兩手的運用已經爐火純青了。
    毫不夸張地說,本書討論到的所有經濟亂象和政治軍事危機,背后都有美國的戰(zhàn)略家控制美元流向的真實意圖。劍走無形,聲東擊西,忽上忽下,或明或暗;逢敵亮劍,所向投靡。
    外匯儲備之所以流向美國,一方面是為了投資增值,另一方面,是因為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實際上對這么多美元的使用是沒有多少主動權的,這涉及了一個專業(yè)術語叫“美元頭寸”。要了解美元戰(zhàn)略和其殖民性質,這是我們必須知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基本知識。
    四、基本要素之美元頭寸
    美元頭寸是金融系統(tǒng)對實際可用的美元資金調度的一個專業(yè)叫法。每個銀行或者證券業(yè)都有自己的資金頭寸。
    舉例來說,一個銀行有100元的存款,按規(guī)定上交了銀行準備金等其他費用后,按規(guī)定只能放70元的貸款,目前銀行已經放出了50元貸款,而另外20元銀行不能閑置在那付客戶利息,那么它會將這20元存入中央銀行獲取利息,讓央行去調度給那些缺頭寸的銀行。如果這時銀行正好有一個客戶要貸30元,那么這個銀行的頭寸不足就缺了10元,那么它就要向其他銀行調入所缺的頭寸。
    證券資金頭寸不足也可以這么理解。如果有人要從證券所取出110元,而這個證券全部可調入的資金也就100元,那么它因頭寸不足只能讓客戶取100元,或者去其他地方調入10元付給客戶以解決頭寸不足的困難。
    要更好地理解美元頭寸,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先生在其《美元兩難》的文章中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例如,美國的一家公司(C1)投放一筆美元到中國的一家企業(yè)(C2),資金必然通過美國公司在美國的開戶銀行(BI)匯劃到中國企業(yè)在中國的開戶銀行(B2),如果B2銀行在Bl銀行開立了美元賬戶,則B1銀行可直接減少C1的存款,增加B2的存款,即由對國內公司的負債轉化為對境外銀行的負債;而B2銀行則將相應增加其在B1的存款,并增加C2的存款,即增加了對境外銀行債權和對國內企業(yè)的負債。如果B2沒有在B1開立賬戶,則雙方需要找一個都有賬戶關系的另外一家美國銀行再進行清算。
    無論如何,這筆投資業(yè)務表面上看錢是由美國到了中國,中國企業(yè)擁有了這筆投資款項的所有權,但實際上美元頭寸仍留在美國的金融機構,那里的存款記錄才是“真正賬戶”,而中國的企業(yè)和銀行所記錄的美元存款歸根結底仍屬于“影子賬戶”。即使中國企業(yè)用美元進口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產品,其資金清算最終也要通過美國,只是體現為美國金融機構對進口國銀行負債的減少而對出口國銀行負債的增加。
    反過來也一樣。如果一家中國公司向一家美國公司出口了10萬美元的產品,美國公司通過其所在銀行向中國在美國的銀行,比如建設銀行紐約支行的中國公司的戶頭轉入了10萬美元,建設銀行的中國某支行就會在該公司的戶頭上增加10萬美元的存款;但是由于我國實現強制結售匯制,該公司戶頭就會增加結匯時同等價值的人民幣存款——如果該公司需要從美國進口原料,就得用其人民幣存款再換取外匯轉給美國公司。央行收到這筆美元存款——這就是“外匯儲備”,如果不再購買美國的產品的話,再投資到美國債券,那么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就增加了對中國的債務。那么這一筆交易實際上在美國金融機構手里就是數字的調整而已。美國頭寸還在美國。
    由上述例子同樣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圍內,無論是投資,還是貿易、非貿易的往來,不管是直接與美國發(fā)生往來,還是與其他國家發(fā)生往來,凡是以美元進行清算的,真實的美元頭寸最終都會歸并到美國的金融機構。
    也就是說,美元用于全球支付清算并被廣泛持有或儲備,只是一種轉賬記錄,實際上只是表象,其他國家的美元儲備或美元資產只是“影子賬戶”,代表著所有權和調撥權,而美元的真實資金則保留在美國,是很難調離美國的,美國的美元賬戶才是“真實賬戶”。
    明確這一點對我們準確看待很多金融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王永利先生指出:
    正因為存在這種特殊的機理和特殊的利益,美國并不為其對外投資和貿易逆差的不斷擴大,社會突出的超前消費、負債消費,國家承擔越拉越大的對外負債而擔憂,相反,還由此而以自己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火車頭、發(fā)動機自居,常常以減少投資和控制進口來壓制別的國家。由于這種狀況長期存在,甚至已經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習以為常了,人們似乎很少對美國不斷增加的巨額外債感到擔憂,這對其他國家則是難以想象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說美國可以通過美元“綁架”全球經濟。因為掣肘了各國的存款,拿住了你手里頭巨額的債券——那是你的國民的血汗錢,也是你賴以發(fā)展經濟的本錢。
    連格林斯潘自己也承認,各國的外幣儲蓄是把一大筆錢放到政府管不到的地方。
    美元頭寸現象,本質上是剝奪了中國的主權信貸自主,是美元殖民的另一個表現形式。
    五、基本要素之匯率
    匯率是美國的美元殖民戰(zhàn)略的武器,是美元刀刀法的精髓所在。自從有了貿易,就有了各國貨幣(此處指法定貨幣,不是金銀等硬通貨)的實際購買力平價的問題,金融戰(zhàn)爭本質上就是各國的匯率之爭。
    大家一定清楚地記得,英鎊和美元的定義在金本位體制下就是多少盎司黃金的符號的定義。英鎊和美元的強勢貨幣基礎就是英鎊被定義為1/4盎司黃金,美元是1/35盎司黃金。在美元取得壟斷地位后,英鎊通過上述定義,應該1英鎊等于4.86美元。可是在與美元的博弈中,英鎊高估自己的幣值,雖然市場價位跌至3.5美元,英國仍維持原來的4.86美元高位,導致貨幣緊縮,出口競爭力下降,最終讓出了世界貨幣的龍頭老大地位。
    美元在與黃金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承諾1美元可以兌換35美元,在1971年的尼克松政府期間,雖然由于越南戰(zhàn)爭和美國國內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元實際貶值很多。為了維護世人對美元的信心,就得拿美國的黃金儲備兌換美元,以維持在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價位。最終在面對歐洲美元的越來越多的黃金擠兌,美國黃金儲備即將耗盡的風險,尼克松政府終于取消金本位,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
    在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貨幣協議”——《史密斯協議》中,美國讓美元貶值到38美元兌1盎司黃金,后來又在各國壓力下,貶值到42美元兌1盎司黃金,實際上自由市場的黃金價格由1971年的125美元升至到1973年的215美元!
    在美元取代黃金后與各國的匯率之爭中,就構成了現代貨幣戰(zhàn)爭的最基本的要素。美元的貨幣戰(zhàn)爭史,就是匯率的攻擊和阻擊史。
    由于貨幣的信用本質,是“對一虛構之物的廣泛接受”,說白了就是信用和信心。有個偉人就說過,“信心比黃金重要”——有人形象地說,經濟學其實就是信心心理學。筆者同意這一觀點,因為這是從貨幣的信用本質來講的。
    正是這種貨幣價值認同的差異,導致了對匯率的貨幣投機。這種投機是不產生實物財富的,是零和游戲,有獲利就有損失。索羅斯1997年在泰國的匯率投機取得輝煌戰(zhàn)績,但在隨后的中國香港的港幣阻擊戰(zhàn)和俄羅斯的匯率投機中就鎩羽而歸。
    正是因為匯率與信心有關,它反映了一國經濟狀況的基本面。而一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又受短長期外債、國際收支平衡及貨幣供應量等等因素的影響,每當匯率戰(zhàn)爭白熱化的時候,金融危機就會發(fā)生,而嗅到危機前兆的外國資本就會釜底抽薪,資本外逃。
    受沖擊的國家如果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就有可能穩(wěn)住本國貨幣幣值,避免經濟危機的發(fā)生和蔓延;否則,就只能聽任貨幣貶值,資產價格一落千丈。股市和樓市價格暴跌只是一個表象,而實際的實物資產包括公司資產和國家的公共設施及資源類資產是跨國公司和美國的戰(zhàn)略家們眼中的肥肉——于是,你總能看到每次經濟危機后的各類“投資者”拿著大把美元來收割你的實物資產。
    正如筆者多處指出的,投機泡沫和金融危機的本質,其實就是“太多的錢追逐有限的東西”,錢生錢的游戲是一個紙上財富增加的過程,不足為奇;金融危機的損失和“受害者”只是擊鼓傳花游戲的最后一棒的“懲罰”而已,任何泡沫吹大的過程中總會破滅,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但是,如果金融危機嚴重損害到實體經濟,或者金融危機之后是浩浩蕩蕩的美元收購行為,就不得不懷疑金融危機的起因和背后隱藏的陰謀了。這也是本書前面所講的多國貨幣戰(zhàn)爭的最好注解。
    匯率戰(zhàn)爭一般都是發(fā)生在實力不對等的資本和國家之間。對歐洲和日本這樣的經濟大國,美國的戰(zhàn)略家們大多采取政治外交和貿易談判等手段,影響其匯率政策,達到美國利益最大化。于是,布雷頓體系維系時,美國希望各國采取固定匯率,該體系解體后美國又強迫各國采取浮動匯率。
    美國就是通過美元升值、貶值等一系列手段,讓這些經濟體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行動。現在這一招數又用來對付中國。表面看是采用當年獵殺日元的手段,先逼迫人民幣升值,其最終目的一定是逼迫中國實行浮動匯率、取消外匯管制和開放金融市場。
    實際上,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歐美希望人民幣貶值,而2005年以后日本首先提出人民幣升值問題,也都是從本國利益出發(fā)。也就是說,1997年的人民幣貶值對美國有利,而今的人民幣升值對歐美日有利……
    一般來講,實行固定匯率的相對比較弱小的經濟體比較容易成為直接貨幣攻擊的受害者。這方面,韓國給我們提供了太多的教訓。
    20世紀90年代以前,韓國基本實行“官制金融”,政府直接控制銀行的信貸經營。這種以政府干預為導向、以銀行為基礎、執(zhí)行嚴格的資本管制的金融體系,使韓國創(chuàng)造了幾十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經濟奇跡”,一躍成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
    但是,由于美國等外部力量的施壓以及國內自由市場觀念的上升,從20世紀90年代第一任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tǒng)金泳三上臺以來,伴隨全球化戰(zhàn)略的提出,韓國的金融制度也發(fā)生了變化。
    為了履行加入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的承諾,韓國同意向發(fā)達國家投資者逐步開放金融市場。除了對長期貸款和股權投資保留管制外,韓國政府逐步放松了對資本流入特別是國外短期信貸的控制。
    從1993年到金融危機爆發(fā)前的1997年9月,韓國的外債從440億美元增加到1200億美元,盡管1996年債務總量占GDP的比重僅為22%,但其中的60%都是短期債務。在1997年的第三季度,韓國短期外債已經達到儲備貨幣的323%。資產價格嚴重泡沫化,幣值嚴重高估,而這時這些外資已經作好了布局準備。
    1997年年初資本開始抽逃,韓國一些企業(yè)集團的破產,外國投資者對韓國失去信心。1997年11月,韓國用盡了全部外匯儲備,被迫放棄了固定匯率制,導致韓元暴跌。
    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為履行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的承諾,韓國對外國投資者完全開放金融市場,包括允許外資參與和對銀行部門的股權投資,韓國政府在1998年宣布分兩步實現外匯交易的自由化。
    從此韓國喪失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權,韓元成為美國金融帝國的從屬貨幣。伴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后美元的暴跌,韓元又再一次成為犧牲品。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各國的匯率是本國認為的價值(實際購買力),本國的信心支撐它的匯率,美元的匯率則取決于別國對它的信心。
    對美國的信心和美元的信心需要危機,各種形式的危機,包括戰(zhàn)爭。今天為維護美元地位,美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需要其他國家的危機。
    美國也能很好地利用每次危機。比如針對美國的“9•11”恐怖襲擊,就成了美國全球反恐的大旗,在反恐戰(zhàn)爭的掩護下,美國加緊了赤字美元政策和對全球財富的掠奪。
    制造混亂是為了驅趕資本,控制美元的“正確流向”。打壞別的地方的穩(wěn)定,就會造成資本抽逃,避險資金自然就會往美國這個安全地方跑。
    這也是近來人們常說的,“雖然美國沒有能力使美元變得更好,但美國卻仍然有能力使其他國家的貨幣變得更壞”,換句話就是,“美元不是最好的,但是沒有比美元更好的”。這種舍我其誰的美國霸權行為,可見一斑。
    一言以蔽之,美元今天的強勢地位,美元之所以為刀,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地方的戰(zhàn)亂和動蕩。利用和制造危機,這是美國戰(zhàn)略的一部分。
    (《環(huán)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18期,摘自《美元全球經濟殖民戰(zhàn)略解析》)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8.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9.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10. 吳銘|輿論斗爭或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xiāng)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wèi)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fā)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xiāng)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