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華爾街”運動席卷整個美國,且有迅速蔓延世界之勢。原本是三三兩兩或數十人的小規模靜坐抗議,很快發展成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的全國性運動;原本美國和國際主流媒體懶得報道,如今卻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評論和預測的頭條新聞;原本只是曼哈頓南部華爾街附近小小公園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左右美國政局和世界多國政治走向的燎原之火……
過去40年發生了什么
今年7月,筆者在倫敦聽到美聯儲前主席沃爾克的一個主題演講,他認為華爾街金融行業從“產業服務模式”轉變為“金融交易模式”,是過去40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金融業最大的轉變,也是最不幸的轉變,這直接導致了過去幾十年的金融危機和金融動蕩。
華爾街令人嘆為觀止、眼花繚亂的金融交易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創造了數以百萬億美元計的虛擬金融財富。譬如金融市場每天的外匯交易量高達4萬億美元(與此相對照,全球真實貿易每年不過20萬億美元);利率衍生金融產品則更是以數百萬億美元計算。再加上股市、債市(全球債市市值超過90萬億美元)、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及其相關的復雜至極的金融衍生產品,難怪華爾街金融行業已經演變成為一個外行無法理解的“高科技”行業。
過去40年來,由于全球貨幣擴張失去約束,再加上浮動匯率體系推波助瀾(筆者曾經證明:浮動匯率體系是國際貨幣無限擴張的一個內在機制),華爾街金融投機行業惡性膨脹,金融投機經濟活動或者虛擬經濟活動與真實經濟的背離日趨嚴重。
1980年,美國虛擬經濟與GDP之比還不到100%,如今已超500%,這還是不完全的統計。歐洲和日本也大同小異。虛擬經濟與真實經濟的嚴重背離成為過去40年華爾街“最偉大的創新”,成為人類經濟體系過去40年最顯著的特征,成為人類經濟金融體系最危險的“定時炸彈”。股神巴菲特2003年就預言,CDS和衍生金融產品將是摧毀美國和世界金融體系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擴張政策未能拉動經濟和就業
果不其然!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2008年金融海嘯席卷世界。當時大多數華爾街大佬、美國政府官員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官相當樂觀地宣稱,現在對處理金融危機有了更加豐富的經驗,我們手中有了更多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工具,所以不用擔心,金融危機將在兩三年內結束。于是,一方面打破人類貨幣政策歷史上的一切慣例,史無前例地推出多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一方面不顧財政赤字持續高漲和債臺高筑,拼命實施凱恩斯式的財政刺激措施,同時大慷納稅人之慨,奉行“大而不能倒”的哲學,不遺余力地救助華爾街巨型金融機構。
他們原本希望如此石破天驚的政策組合,能夠挽狂瀾于既倒,迅速擺脫金融危機的魔掌,迅速提升經濟增速和就業率。美國推出的挽救措施和經濟增長刺激措施可以說足夠龐大。以美聯儲為例,2008年金融海嘯后,美聯儲資產擴張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1913年成立直到2008年,美聯儲資產規模不到7000億美元),中央銀行資產擴張就是基礎貨幣發行。奧巴馬上臺之后,為挽救危機和刺激經濟,2009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高達1.6萬億美元,超過GDP12%;2010年超過1.3萬億美元;2011年預計將超過1.5萬億美元(目前已超1.3萬億美元)。
四年歲月轉眼過去。美國、歐洲和日本卻幾乎同時陷入“二次探底”或“二次衰退”的泥潭,失業率依然高居不下。只要看看各國失業率,我們很能夠理解“占領華爾街”運動為什么像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西班牙21.3%,意大利8.1%,愛爾蘭13.1%,希臘16.2%,葡萄牙12.4%,法國9.2%,英國7.8%,美國9.2%。
政策為什么不能起作用?
于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擺到我們面前:為什么如此史無前例大規模的貨幣擴張和財政刺激措施不起作用?
我以為當代主流西方經濟思想無法回答這個最重大的問題。
數十年來的西方主流經濟學,無非是在數學模型的海市蜃樓里面孤芳自賞,無非是在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的框架里面修修補補,無非是數學公式更復雜一些、統計數據更完善一些。西方主流經濟學者沒有靜下心來思考人類經濟體系過去40年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沒有從最基本的經濟、金融、貨幣制度層面去思考金融危機的深層根源,沒有從全球經濟權力格局的巨變里去理解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發生機制,沒有從西方福利制度、就業制度的內在缺陷里去尋找危機的深層根源和變革途徑。
一句話,他們普遍沒有大歷史視角,無法從人類經濟制度動態演化角度去理解今天的世界經濟。易言之,金融危機及其挽救措施的慘敗,充分說明西方經濟思想的沒落,借用馬克思19世紀后期對西方經濟學的批評,那就是西方經濟學在數學模型和諾貝爾獎的光環籠罩下,已經日益“庸俗化”、日益淺薄和貧乏。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筆者就寫道:
“人類經濟體系演變到今天,尤其是人類貨幣信用體系演變到今天,造就了一個異常奇怪的經濟金融貨幣體系,那就是三個"兩極分化"相互加強的經濟金融體系。三位一體的兩極分化體系乃是當今整個人類經濟金融體系最根本的制度缺陷,是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財政赤字擴張和貨幣信用擴張無法啟動實體經濟復蘇的終極原因。”
真實虛擬經濟新思維框架
由此,我提出一個新的思想框架來解釋人類經濟。新的思維模式可以從邏輯上嚴格證明:以凱恩斯式的財政赤字和弗里德曼-伯南克式的貨幣信用擴張政策來挽救金融危機,從根本意義上是錯誤的政策。
道理并不復雜。我們依照對人類經濟行為本質的深刻分析,將人類經濟體系分為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三大系統:貨幣信用體系、真實經濟體系和虛擬經濟體系。
真實經濟活動,是一切必須經過物質轉換過程之經濟活動;虛擬經濟活動,是購買資產、單純等待資產價格變化以獲利之經濟活動,它無須經過任何物質轉換過程;貨幣則是旨在降低一切交換活動成本(交易費用)的媒介或工具,信用則是現在與未來相互交換的媒介或工具。
邏輯上,人類經濟體系可以走向兩個極端。完全沒有貨幣和信用,則人類經濟活動將蛻變為最原始、最簡單的自給自足經濟,輔之以極其少量的以物易物活動。此一極端情形下,人類經濟活動規模和財富創造能力將退縮至最小規模。假若人類全部經濟活動皆致力于虛擬經濟,沒有人從事任何物質轉換和真實財富創造,單純依賴資產價格的變化以牟利,此一極端情形下,人類真實財富之創造亦將完全限于停頓。人類經濟體系必定處于兩個極端之間。
新經濟(310358,基金吧)思維模式的最基本理念是: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需求和供給行為有本質區別。真實經濟的需求和供給是生產性需求和供給(或稱為“真實需求和供給”);虛擬經濟的需求和供給則是投機性需求和供給(或稱為“虛擬需求和供給”)。真實需求主要來自占人口大多數的普通百姓(亦即很難獲得信用的普羅大眾);投機性需求則主要來自占人口極少數的富裕階層和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亦即最容易獲得信用的個人和機構)。
三個“兩極分化”
受金融危機打擊最劇烈的人群,恰好就是收入相對微薄的普羅大眾。由于失業和減薪,他們的真實需求急劇下降,導致真實經濟或實體經濟急劇衰退和蕭條。伯南克式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刺激的信用,極少可以到達低收入的普羅大眾手中,卻可以輕而易舉地流入富裕階層和大金融機構、投機機構或投資機構手中。也就是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可以非常方便地刺激投機性需求,刺激虛擬經濟,各種金融資產價格快速上漲,與此同時,真實經濟卻持續萎縮。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首先刺激虛擬經濟擴張,然而,假若真實經濟持續衰退和蕭條,虛擬經濟亦難以持續增長,資產價格泡沫必將破滅。
新經濟思維模式最重要的新發現是:人類經濟體系演變到今天,尤其是人類貨幣信用體系演變到今天,成就了一個異常奇怪的經濟金融貨幣體系,那就是三個“兩極分化”相互加強的經濟金融體系:
第一是“貨幣信用分配的兩極分化”。從全球看,貨幣信用主要集中于少數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可以無限度創造貨幣信用來分配(或掠奪)全球資源和財富;從各國看,貨幣信用主要集中于少數大企業和富裕階層,中小企業和普羅大眾極難獲得信用。第二是“真實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第三是“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兩極分化”。
“貨幣信用分配的兩極分化”制造和加劇“真實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制造和加劇“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嚴重背離和兩極分化”。易言之,少數富裕階層人士、大金融機構、大企業獲得信貸資源的絕大部分,他們決定了投機性需求和虛擬經濟;占人口95%的低收入階層或普羅大眾極難獲得信用,但實體經濟的需求卻主要是由他們決定。貨幣信用擴張和財政赤字擴張啟動的不是真實需求,而是投機性需求,全球如是,各國大體亦如是。
“三位一體”的兩極分化體系,是當今整個人類經濟金融體系最根本的制度缺陷,是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財政赤字擴張和貨幣信用擴張無法啟動實體經濟復蘇的終極原因。“占領華爾街”運動最直接的憤怒指向就是“兩極分化”。
如果我們承認今日人類經濟體系已經深陷上述“三個兩極分化”,我們就不應再深深迷戀“量化寬松”和財政赤字的魔力,我們需要最深刻的制度變革。“占領華爾街”已經吹響了變革的號角。(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副所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