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學杰出成果獎
獲獎感言
[中國]李炳炎
今天,2011年5月28日,在這里——美國麻省大學阿姆赫斯分校,在這個盛大的國際學術論壇上,我非常榮幸地接受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學杰出成果獎。對此,我深表感謝。
作為一名在中國改革開放年代成長起來的經濟學家,我能夠用自己經過30年艱辛探索而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成果參與評獎、終于獲此殊榮,倍感激動和自豪。在這個世界學術大平臺上展現我的研究成果,這是我一生難得的機遇和幸運。這表示我所提出的新的經濟理論已經登上國際學術舞臺,走向世界。
多年來,我是多么渴望有這一天,將自己辛勤探索尋找到的真理奉獻給全世界人民,為他們造福。這一天終于來了。我會永遠記住這個美好的日子。
我的獲獎著作《利益分享經濟學》,是由我負責的一項受到中國政府資助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最終成果。這個項目的名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與共同富裕實現機制研究》,其主要含義,是運用我所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來構建共同富裕的實現機制,為引導中國走向和諧社會、全面小康社會,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提供理論支撐。
30年來的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使中國經濟崛起,為世人矚目。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我們在創造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奇跡”的同時,卻又制造了“中國式”失衡。“中國式失衡”包括經濟結構失衡、收入分配失衡,資源占有失衡、權利占有失衡,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失衡,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失衡,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失衡,等等。目前,中國面臨的最核心問題是如何在取得高速發展、經濟增長這塊蛋糕做大的同時,如何實現分配公平,切好、分好這塊蛋糕,消除兩極分化、貧富懸殊。一言以蔽之,關鍵在于盡快改變“中國式失衡”,實現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胡錦濤主席從2009年以來,多次強調“包容性增長”理念,使之上升為國家的執政理念。此舉將會深刻影響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向。從發展趨勢來看,如果說中國確定以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發展目標,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原則,那么“包容性增長”就是實現發展的手段和方式。“包容性增長”又可譯為“共享式增長”,其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以成果共享為前提的增長,而非獨享。而這種“共享式增長”的理論基礎,正是本人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這一理論要求實現重大的經濟觀念轉變,即從傳統的利益獨占觀轉向利益分享觀,這正是本人著作《利益分享經濟學》的核心觀點。
我之所以能夠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主要是得益于中國的經濟改革實踐和馬克思有關經濟思想的指導。1980年,我觀察到中國成都市50多個集體所有制企業,為了擺脫經營虧損困境,由職工群眾自覺地創立了一種叫做“除本分成制”的企業管理模式,很快使眾多企業擺脫倒閉的困境,起死回生。這引起了我的極大研究興趣。經過調查、觀察、思考和理論分析,我確認它是一種中國特色分享經濟模式的雛形。其特征,一是成本是C,二是工資利潤合二為一,形成凈產值,將凈產值在國家、企業、勞動者個人三個經濟主體之間按一定比例合理地分成,分享利益,兼顧三者利益,實現成果分享。所以,可以將“除本分成制”理解為除C之后凈產值分成,即是一種利益分享的企業體制。我從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第十章的有關論述中,發現了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成本價格的觀點,即“已經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成本價格”。這就為“除本分成制”中“成本是c”找到了有力論據。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作為產品的商品所包括的價值,劃分為c、v、m三部分,v+m本身是活勞動創新的新價值的一個整體。由于資本關系的作用才劃分為v(勞動者所得)和m(資本所有者所得)兩個相互對立的部分。由于v與m始終是對立的,社會主義經濟核算中至今套用的資本主義成本價格公式k=c+v和資本主義價值構成公式w=(c+v)+m=k+p,導致社會主義企業初次分配的不公,成為國民收入分配失衡乃致出現兩極分化的初始原因。因為在初次分配中形成原始收入時,采用了工資和利潤這種不合理形式。只有改而實行企業凈收入分成制,才能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并使勞動報酬隨GDP的增長而同步增長。才能徹底克服目前的GDP大幅增長而勞動報酬占比日趨縮小的收入分配失衡狀況。這樣的經濟增長,就是“共享式經濟增長”。
社會經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濟學領域也不例外。一種經濟理論是否是真理,只能由實踐做出判定。當前出現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無情地宣告了長期處于統治地位的主流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失效和衰敗。迎接未來世界的經濟學,應該是目前尚處于非主流地位的利益分享經濟學,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分享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在全世界具有普適性。由于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差異,分享經濟學分為資本主義分享經濟理論(以威茨曼為代表)和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以李炳炎為代表),兩者分別適用于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經濟。
只有在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指導下,才能協調勞資利益關系和勞動者群體內部利益關系,實現共享式發展。才有可能建設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
我最初提出社會主義分享經濟思想,是在1981年中山大學主辦的刊物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在1982年第2期《經濟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上發表了第二篇論文。這兩篇論文奠定了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的初步框架。我的中心論點是:社會主義商品價值構成公式是:w=c+(v+m)=c+n=社本+需要價值。這一公式表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的社會性質是自主聯合勞動。通過自主聯合勞動生產的商品的價值,由社本價值和需要價值兩部分所組成。商品銷售收入扣除生產資料成本價格后的凈產值,全部由勞動者占有,按一定比例劃分為國家收入、企業收入和個人勞動收入三部分。這就為企業凈收入分成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的典型實踐形式)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形成了以自主聯合勞動、社本、需要價值這樣三個新的基本范疇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理論經濟學新體系。
作為《利益分享經濟學》的前期成果,是我已經出版的一下著作:《新成本論》(1987)、《需要價值理論》(1990)、《社本論》(2000)、《公有制分享經濟理論》(2004)、《共同富裕經濟學》(2006)。我為這次論壇提供了兩篇論文:《后危機時期反“滯漲”的新思路與可行對策——兼論社會主義分享經濟運行機制的宏觀效應》和《當前世界經濟危機與新自由主義的終結》,聯系當前中國與世界的實際情況,進一步闡發了我的學術觀點。希望與會的同行學者更多地關注我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希望與更多的各國學者作學術交流。
謝謝!
李炳炎
2011年5月28日
(聯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