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寰球,如何如此擾攘不寧?
----全球化時代的金融風險和國際儲備貨幣的主要利益
當今世界最重大的現實就是全球化,世界各國貿易、投資、金融、貨幣之相互融合和影響日益密切。全球貨幣、金融、貿易、投資體系早已復雜地交織到一起。全球化收益伴隨著全球化風險。全球化時代的金融和貨幣風險,已經成為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和最大威脅之一。
1997-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7-08年的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海嘯,2009-10年的歐元區債務危機,深刻揭示了全球化時代貨幣金融危機的基本規律:
第一個規律:“危機無國界”。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發生的貨幣金融危機,皆能瞬間波及全球。慘遭“池魚之殃”的國家所蒙受的損失,往往可以超過危機肇始國。
第二個規律:“霸權貨幣化解危機”。哪個國家有能力創造全球儲備貨幣,該國就能夠輕易化解全球貨幣金融危機對本國金融體系的沖擊。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7-08年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之間最鮮明的對比,是亞洲各國沒有全球儲備貨幣發行權,一旦貿易收支或國際收支出現逆差,立刻觸發大量外匯資金流失、匯率急劇貶值、外債負擔急劇攀升、國內金融體系瀕臨崩潰、國家財政瀕臨破產,不得不忍氣吞聲乞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件異常苛刻的援助。
相反,由于美國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創造者,盡管她的貿易收支和國際收支長期處于赤字狀態,危機發生之后,美元不僅沒有貶值,反而大幅度升值;外國資金不僅沒有從美國流出,避險動機反而促使大量資金流入美國。2007-10年的各種數據清除地表明:金融危機完全沒有削弱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實際上還有所加強!
國際經濟學界多年的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或非儲備貨幣國家之所以很容易陷入貨幣危機、銀行危機或其他形態的金融危機,是因為發展中國家或非儲備貨幣國家,都面臨兩個令人尷尬的基本困境。
第一個基本困境是,發展中國家國內貨幣金融市場嚴重落后,外匯儲備資金的大部分不得不投資于美元資產,形成對美元資產和美國金融市場的嚴重依賴,造成它們對本國貨幣的升值或匯率動蕩非常恐懼。此一困境被稱為所謂“原罪”。
第二個基本困境是,發展中國家無法以自己的貨幣舉借外債,要借外債也主要是美元或歐元外債,所以它們對貿易逆差、國際收支逆差非常敏感,對匯率貶值亦非常恐懼。一旦貿易收支和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或國際資金大量流出本國,則立刻誘發貨幣危機、匯率危機、銀行危機乃至全面的金融和經濟危機。1997-98年亞洲各國如此,2008-09年中東歐許多國家如此。此一困境被稱為“貨幣錯配”。
“原罪”和“貨幣錯配”仿佛是套在非儲備貨幣國家身上的兩條枷鎖,即使是基本經濟狀況良好的國家,也可能瞬間墮入金融危機之深淵。
第三個規律:“貨幣霸權轉嫁金融危機”。憑借美元霸權的特殊地位,盡管美國外債超過5萬億美元,盡管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是“百年一遇”的重大危機,美聯儲卻能夠輕而易舉地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來轉嫁危機的損失和風險。美元鈔票濫發導致美元匯率長期貶值和全球通貨膨脹,意味著外國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持續貶值,美國實際上是以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的方式間接賴債或抵消對外債務。而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資產的國家(譬如中國)、公司和個人都要相應蒙受損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