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東西方撕裂的日本(二)
——人民幣須從東亞破局之三
二兩撥千金 2010-12-9
(接上篇)
2、勃起的春夢
回到前面的問題,為什么日本的明治維新“被成功”,而中國的洋務運動卻“被失敗”了呢?
因為在西方列強眼里,日本和中國,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西方做夢都沒想過能靠“條約”獲得如此多的中國雪花銀,他們時刻盼望著大清國失血倒下,由他們完成殖民和改宗。
然而,大清這頭超級肥牛實在太大了,雖然傷口鮮血淋漓,但他有遼闊的戰略縱深疆域,有超級穩定的農業社會結構,有頗具規模的初級金融體系,更重要的,他還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這些與殖民小國完全不同的特征表明,大清離倒地不起還有漫長的時日——列強們繼續勞師遠征的風險在逐步加大。他們暫時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中國外傷感染,轉成內傷。
趁著這段空檔期,西方殖民了日本,并以日本為具體對象,完成了足以長久影響東亞格局的三個重要的資本實驗。
第一個實驗,當然是最重要的去勢手術——確定日元金本位的法律地位,即西方資本在日本“真正的上帝”地位。梅耶·羅斯切爾德說過,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第二個實驗,是在“廢幕尊皇”、大樹天皇精神權威的同時,也扶持了一個完全資本化的首相行政經濟體系,以及與二者并行的司法體系,這就是上帝之下的“三權分立”——天皇成為日本人精神上的唯一支柱,首相成為與西方資本對接的唯一管道,法院成為解釋西方司法條例的唯一代言。
第三個實驗,是日元將充當西方資本的先鋒部隊,替代遠洋艦隊在東亞進行擴張。西方貨幣的兩個基本要素是“資源與軍力”,以日元的資源與軍力,充其量只能在日本本土游走。它如何走向東亞呢?必然是通過奮力提升軍力,以戰爭獲取更多的戰略物資,再以物資養軍力,形成循環——也就是侵略擴張。
它侵略的對象是誰呢?當然是肥大、且正在內亂的中國。
它侵略的途徑是哪里呢?當然是離日本最近、與中國接壤、而大清又顧不過來的藩屬國——朝鮮。
這三個實驗一脈相承,因果關聯。
與其說是三個實驗,不如說是西方蠅子在東亞下了三條蛆。西方人盼望著蛆蟲們快快長大,然后順著血腥味撲向目標,東亞的舞臺將上演一場前所未有的西方戲劇——陰謀、沖突、流血、死亡……所有的莎士比亞元素都將在那里集中爆發。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的明治維新,必須成功!
西方在日本養蛆期間,中國經歷了太平天國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中央集權嚴重削弱,地方軍閥開始坐大。在中央與地方的新博弈中,雙方都想依靠洋資金、洋設備贏得經濟空間,從而興起了洋務運動——而這,直接導致 “買辦勢力”異軍突起,形成了中央、地方與買辦的“另類三權分立”。其中,李鴻章及其黨羽以超級買辦身份游走于中央與地方之間,成為異軍中的異軍——中國的外傷終于發展成內傷。
中國會不會像日本一樣,被列強們逼著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呢?
永無可能。
西方決不會培育出一個可能比自己還強大的資本主義中國。
西方資本唯一能接受的標準是:一個貌似強大、但實際上羸弱不堪的名義中央政府,一個物力和人力資源與西方無限期捆綁的行政經濟體系,和一支對外屈膝、對內殘酷鎮壓人民的國家軍隊——只有這樣,中國肥牛的血才能源源不斷流向西方。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洋務運動,必須失敗!
歷史的看,李鴻章的北洋政府和后來的蔣介石民國政府最接近西方資本標準,這兩個洋務運動的頂峰時期,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反動的時期——出賣利益、中飽私囊、盤剝工商,鎮壓人民——這樣的洋務運動,不失敗簡直天理不容。
不管是北洋重臣李鴻章,還是民國總裁蔣介石;不管是舊洋務運動,還是新洋務運動——必須失敗!因為從1840年起,西方列強為中國勾勒的前景就是,必須失敗!
中央、地方與買辦的“另類三權分立”,發出了中國即將崩裂的重大信號。
西方列強等的就是這個信號!他們對中國買辦勢力采取了“既拉又打”的策略——拉攏是為了分裂,分裂后又不能讓其獨大成勢,必須得打。
由誰來打?列強們開啟了養蛆的罐子。
東亞的蛆蟲已經催成了大蒼蠅。并且,日本軍方與天皇神權發生了奇異的化學反應,衍生出“軍國主義的雄性激素”,使得日元忘記了早已凈身的前提——日元中的軍力要素急劇膨脹,似乎只有朝鮮及中國的資源之和才能與之匹配。蒼蠅扛上了東洋槍炮,成了超級大蒼蠅,它收到了西方的指令,準備振翅高飛。
接下來的日元戰爭劇我們都不陌生,侵略朝鮮,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日俄戰爭(戰場在大連及旅順),吞并朝鮮,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偽滿洲國成立,本日全面侵華……與之對應的國內劇情是李鴻章、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曹錕、溥儀、蔣介石、汪精衛等等政府與偽政府的更迭錯落,東方巨人搖搖欲墜。
中日在東亞沖突期間,西方列強因分贓不均開始第一次和第二次互相撕咬,暫時顧不上日元對中國利益的切割。這導致日元的野心一步步膨脹,不但把整個中國看成是日元的資源基礎,把中國人看成可以任意宰割的奴隸;更開始染指英美的老殖民地東南亞,妄圖打造大東亞共榮的“霸業”,與西方平起平坐。這深深地刺痛了中國及西方的神經。
在日元最瘋狂的時候,有兩個重要事件成了它“多方見頂”的標志:
一個是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寫下了《論持久戰》,駁斥了速勝論和亡國論,指明須用人民戰爭捆住日本的手腳,從思想上統一了全國抗日力量,真正展現了人民抗戰的磅礴畫卷,也為今后人民幣的誕生奠定了精神基礎。
另一個是1940年美國通過了《出口控制法案》對日實施貿易禁運,收緊了“日元的海外資源空間”。燃料和潤滑油的急劇短缺導致日元中的軍力要素疲軟不振,為了迅速贏得在東亞的時間和空間,日元舉全國之力在一年后襲擊珍珠港——美英列強因東亞利益又重新“團結”到一起。
在中國和西方的兩面夾擊中,日元迎來了戰爭劇的最高潮——日本人從兩顆原子彈的震撼中,不僅具體體會了原子裂變的沖擊波,更對相對論的“時光倒流”有了深刻感受——他們從麥克阿瑟驕傲的表情中,仿佛看見了1853年的馬修·佩里的靈魂。
日元靠軍力勃起的春夢被震醒了,它痛苦的發現,自己早已是凈身之軀。
失去“資源與軍力”兩項貨幣基本要素意味著,日元不但充當美英資本先鋒的使命已經結束,它自己的命運都失去了依托。它躺在以前的罐子里奄奄待斃,它還能等到西方的第二次召喚嗎?
——人民幣須從東亞破局之三
二兩撥千金 2010-12-12
(接上篇)
3、經濟圈相撲
二戰結束,世界變了。
龐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成了橫跨歐亞的戰勝國。從日元戰爭劇的后期開始,一支與眾不同的隊伍逐步站到了中國舞臺的中央,那就是毛澤東領導的人民解放隊伍。它以無與倫比的反抗意識和自立精神教訓了西方資本的先鋒——日本軍國主義,推翻了美元買辦蔣介石;不但建立起一個新的人民政權,更在著手建立一個全新的、超脫于西方的人民幣信用體系。
1950年,北朝鮮金日成大破南韓李承晚,美英列強這回真急眼了!他們被“人民幣從朝鮮南下”的噩夢連連嚇醒。麥克阿瑟老夫聊發少年狂,親自從仁川登陸,沿著當年日本鐵蹄踏過的路線赤膊沖向鴨綠江邊,直到與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撞個正著。
結局是,麥帥帶著滿身的刀傷與箭傷游回日本,抑郁殘年。
如果說美國原子彈造就了麥克阿瑟在日本的戰神地位,那么他的凄涼收尾,則讓日元重新看到了曾經熟悉的中國龍的矯健身影。列強們在朝鮮栽了,他們急于在東亞、在全世界拉下“冷戰的鐵幕”。美元也不得不收斂對日元的憎怒,緩和戰爭賠償,轉而扶植日本以工業強國身份成為東亞的反共堡壘。日元明白了,它將起死還陽。
日元終于等來了西方的第二個使命——防御——防御共產主義在東亞擴散。
從為美英資本開路,到為美英資本殿后,日元的角色經歷了180度轉變——盡管總是替別人擋槍子兒,盡管成了徹底的奴幣,但好歹活下來了!日元將帶著鐐銬回歸西方資本主義行列,并在規定范圍內,即軍力和資源缺失的情況下“跳舞”。
軍力被廢掉了,日元經濟只剩下一條路,就是貿易立國。
貿易立國,即首先拼命挖掘進口原材料的內涵,進行多層次的加工;然后再拼命拓展海外貿易,從而賦予加工產品“二次原材料”的意義。加工業和海外貿易的發達程度,將決定日元中“資源”的信用空間。我在 [孤注一擲的韓國政府] 一文中談過這個話題,在美元控制了國際原材料和高端制造業的情況下,日、韓及相似的附庸小國幾乎只能選擇這種來料加工的經濟模式——這也是全球化的雛形——全球為美元做配套車間。
令人痛心的是,由美元勢力設計的這種出口導向經濟模式,本來是“美元藩屬國”的重要標志;不料它被華爾街裹上“比較優勢戰略”的包裝后,居然被中國經濟學家帶入了廟堂,成為擁有核武器的13億人口大國的國策!并且是用自己的原材料加工出口!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仍將為這種愚蠢而骯臟的決策付出代價,這是后話。
日本人并不善于做規則,但極善于發揮規則。
當他們吃透了西方經濟圈的新游戲,并觀察到世界暫無同級別對手的格局后,迅速把貿易立國做到了極致——就像他們把“相撲運動”做到極致那樣。
起源于中國的相撲東渡日本后,受到日本人的格外青睞。相撲的圓形「土表」很像日本的島國環境,人一出圈就意味著落海、游戲結束;而除腳底外,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在圈內著地就算失敗,也反映出日本社會競爭的細密性與殘酷性。
為了能在直徑4.55米的圓圈內獲得壓倒性的空間優勢,日本人選擇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對大力士進行野蠻而殘酷的改良——用強迫性的“吃、睡、長”的方式將人類催成“大象”。明治四十二年,即日本吞并朝鮮、覬覦東北的前一年,相撲被正式定位成日本國技——它與日本人對力量、細節與堅忍的追求是高度契合的。
很明顯,從1953年開始,日元獲得了相撲靈感。
首先,日本政府和金融界聯手行動,就像強迫相撲力士吃、睡、長那樣,以政府補貼的方式強迫企業做大出口規模,尤其在石化、船舶和成套設備制造領域達到了不惜血本、甚至倒貼的程度,其目的就是迅速增肥,讓日元信用成為圈子里的“大象”。實際上,二戰后曾被拆散的三菱、三井等老財閥開始借此重新聚集、結團。
其次,日元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及國際收支,迫使企業通過引進海外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甚至裁員、破產等手段來增強整體經濟生存能力,就像訓練相撲力士推、抱、扭、閃等戰術技巧一樣。
最后,日元還需要一條丁字褲來提升自信,它迫切希望成為體面的國際流通貨幣。與相撲丁字褲保護襠部不同的是,日元丁字褲是用來遮住“去勢的老傷口”的。美國對此予以了支持,不但促成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更于1964年開始允許日元有規模的用于國際貿易結算,使之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當然,那是緊緊拴在美元褲腰帶上的流通貨幣。
日元力士出場了。
有了美元的保駕護航,這位只穿丁字褲的彪形巨胖果然在經濟圈內橫沖直撞,所遇之人不是砰然飛出,就是鼻青臉腫,很快圈子里沒有了對手。日元借機與美元完成了大規模的產業對接,整個日本成了美國企業的加工車間。
從50年代至70年代的近二十年中,日本GDP的平均增長率超過10% ,居西方國家之首。1968 年日本GDP達到1428 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
日元重新成為了耀眼的帶頭大哥。
華爾街趁熱打鐵,他們一邊大樹特樹日元的國際形象;一邊派出經濟殺手周游列國,鼓噪宣傳日元的“比較優勢”成功經驗,還將相撲力士的超級食譜和訓練方法作為重點推介,引得不少窮邦難國眼紅耳熱,紛紛上前討教,并發誓要在經濟相撲圈里“混出個模樣”。華爾街盼的就是這個,因為,他們正以相撲經紀人兼教練、兼裁判、兼保安、兼記者、兼大會主席等多重身份主導這項經濟運動。
時間一長,日元認為經濟相撲完全是靠自己吸領了世界的目光,而大量的貿易盈余也重新勾起了它對往昔“輝煌”的回憶,它已不滿足于從西方那里獲得二手資源,它要自己動手創造票房。
趁著美元忙于和蘇聯盧布展開星球大戰,日元悄悄將手伸進了拉美、澳洲等地區,大肆參股或收購當地礦產原材料企業——這導致整個西方資本的嚴重不滿,那可是動了帝國主義的老樹根。另外,日元不但逐步掏空了美國制造業,還反向滲透到美元資產,企圖握住銀行、證券等命脈行業,這等于要將美元直接拖進相撲賽場。
美元和日元會發生戲劇性的相撞嗎?別忘了,誰在主導經濟相撲運動。
華爾街握有生殺大權,選手只是他們的搖錢樹,他們怎么能下場比賽呢?
1985年9月,紐約,美、英、德、法四個老牌帝國主義與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其主題是推動日元升值,解決日本長年的貿易順差。這個協議已有多人解讀,我不再贅述。日元升值帶來了短時的快樂——股市、樓市瘋漲,對外收購狂飆,企業無心生產,全民參與投機,到1989年12月29日,日經指數瘋漲到前所未有的38915點。那時,太陽旗幾乎要與太陽比光輝。
以高盛為首的華爾街出招了,他們通過股指期權直接沽空日元!
剛剛還在給日元做頭部按摩,現在一記凌利的撩陰腿,結結實實踢在日元襠部的老傷口上。疼痛、不解、無辜一股腦襲來,日經指數,不,準確的說叫“日元面部表情指數”瞬間凝固后,眼前一黑,踉蹌栽倒。接下來,股市暴跌70%以上、銀行倒閉、企業破產、房地產連續暴跌……日元向眾人發出哀號。
裁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這不是比賽場內發生的事,不予評判。
記者——西方媒體異口同聲的認定,貪婪食色是最近日元身體虛弱的主要原因。
大會主席——美國政府則暗示,日元可能與地下博彩集團瓜葛不清,如有必要將立案調查。
等了半天,日元只聽見自己的哀號。
為了尋求市場突破,日本財閥商社咬牙起身,奮力前往東南亞大舉投資,力圖轉移戰場而重新做多日元,振奮意志,不料卻在1997年遭到更多華爾街打手的群毆。
那群打手甚至懶得使用別的招數,上來就照著日元襠部一腳踢去!除了直接打擊外,這更像是一種當眾羞辱——美元有權提醒日元,時時刻刻不要忘記已經“去勢”的現實。
在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打擊下,日元相撲力士終于崩潰,轟然倒地。
(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