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市場,美國藥企所占份額達到64%;國內位列前十的藥企加起來,占整個市場份額不足5%。參與調研報告的車艷博士說,即便是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仿制藥,也遠沒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只有監管到位,質量提升,中國藥企才有可能在本土打出“翻身仗”。
據上海《解放日報》報道,在中國大陸市場,美國藥企所占份額達到64%;國內位列前十的藥企加起來,占整個市場份額不足5%。這是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近日在《制藥企業質量體系調研項目》報告中公布的一組數據。中國藥企“本土作戰”為何無招架之力?怎樣才能提高產業能級,讓國產制藥具備影響力?
美國藥企獨領風騷
中國是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目前,進入中國的進口藥品約有8000余種,主要來自世界知名藥企。細數國內市場,包括輝瑞、阿斯利康、諾華、默克強生、禮來等諸多國際一流藥企,無不將中國市場視作最大的“蛋糕”。這其中,美國藥企產品更占了大頭。
美國藥企何以獨領風騷?內中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最先占領市場“處女地”。從普通感冒藥到腫瘤藥,從抗抑郁藥到戒煙藥,美國藥企對創新藥物的投入成本巨大,回報也非常高。其次,瞄準需要長期服藥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美國藥企拓寬市場的重要一招。如治療高血壓藥物、治療膽固醇藥物等,在中國具有最廣泛的消費人群。此外,美國藥企生產的藥品質量確實更勝一籌,口碑好、信譽好,也成為持久銷售的要訣。
本土藥企無力招架
目前,中國有大大小小醫藥企業5000余家,其中年產值不足6000萬的中小型藥企占60%。由于缺少“龍頭”企業,在實際競爭中,中國本土藥企常常敗下陣來。
業內專家分析,缺少創新藥物、難以引領醫藥市場是癥結之一。此次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醫藥產業基本以仿制藥為主,創新藥的市場份額不足30%。在賣得好的藥品中,可能有1000家企業都在生產同一種藥品,質量參差不齊。一味地仿制重復,跟著他人腳步走,導致本土藥企難有出頭之日。
參與調研報告的車艷博士說,即便是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仿制藥,也遠沒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仿制藥整體水平甚至排不進前100名,本土企業與山德士、Teva等仿制藥巨頭仍存在較大差距。內中原因,在于中國仿制藥質量不過關、產品缺乏競爭力。綜觀本土藥企,競爭的焦點并未放在提高質量上,而是不斷依靠“低價鏖戰”,有的甚至出現危害不小的藥品安全不良事件。藥品頻出“質量門”,市場信譽一落千丈。
醫藥產業崛起路在何方
中國本土藥企的發展出路在何方?負責此次調研的陳怡博士說,本土藥企崛起,必須從創新和質量兩方面入手。調研報告顯示,在日本,2002年國家對創新藥物的加價比例為40%,2008年已升至70%至120%。中國可借鑒他山之石,刺激原創藥物的研發,讓醫藥產業呈現更強活力。
專家透露,至2012年,全球將有1390億美元的藥品專利到期,這將為中國藥企走向國際市場進行“首仿”、做品牌仿制帶來好契機。
為此,提高質量應成為本土藥企的當務之急。這其中的具體措施可包括:完善從生產、臨床驗證、藥物警戒直至醫學信息的質量安全體系;藥企建立24小時熱線或網站支持,長期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反饋藥品安全;加強對公眾醫藥保健意識的教育,鼓勵對不合格藥品實行社會監督等等。只有監管到位,質量提升,中國藥企才有可能在本土打出“翻身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