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已經知道,市場經濟的痼疾是經濟周期消費不足,而它的根源在于初級中級產業的貨幣利潤與頂級產業的剩余商品相分離,這造成了一方面企業產品銷售不出去,面臨倒閉破產,工人大規模失業,另一方面,過剩的資金找不到出路,這也就是所謂的儲蓄難題。
傳統的反周期措施是寬松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即放松信貸和擴大政府開支,但它們要么增加了消費者債務,要么是國債累積,而粗放的貨幣投放方式必然引發通脹,其后的緊縮又將引發次貸危機與主權債務危機,即央行的貨幣擴張本質上是債務擴張;另一方面,隨著貨幣投放的增大,初級中級產業的利潤亦隨之增加,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與先前的過剩資本一起買入鐵礦、原油、煤炭、房子、甚至蒜、姜、綠豆、棉花、豆油等民生必需品,扼制剛性需求,牟取暴利,它抬高了物價,提升了產業成本,并進一步減弱了消費需求,使經濟走上滯漲的道路。
而以儲蓄買入頂級商品儲備起來,恰恰解決了這一宏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結構性失衡,使社會再生產的中斷恢復,得以繼續循環,及時將剩余商品清理出去,轉化為社會財富;彌補了購買力不足,讓生產企業實現了利潤。好比水庫,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減弱了通脹通縮的波動,并推動了經濟增長,促進了就業。
因此,相對于傳統的反周期宏觀調控工具,儲備需求具有更大的優越性,國家要加快儲備需求立法,推進儲備基金發行。
要明確將儲備需求上升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統一組織,全面實施。
儲備的品種多樣化,不但包括鋼鐵、煤炭、原油、糧食、棉花,而且有牛羊豬肉、豆油、衣服、帳篷、汽車、銅、黃金、稀土、專利、版權、藝術品、綠林等。
儲備的時機,不同于投機資本的追漲殺跌,它主要在需求的高漲期乃至失控期賣出,一方面平抑物價,另一方面避免盲目擴大投資;在泡沫破裂時買入,保證產業資本的基本利潤,防止大規模倒閉破產失業潮,有效保護社會勞動產品和財富。
儲備的資金來源,國家財政初始投資占比51%,以后與GDP增幅一致;社保基金、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占比20%,余下的為29%在銀行與股市公開發售,自由流通,吸收儲蓄投機等過剩資本,實現保值增值。
儲備的溢出,在滿足了搶險救災、經濟波動的需求后,仍有剩余,則有央行買入,保證投資的低風險,高收益。
儲備的買入與賣出要公開透明,通過招投標進行。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收集產業生產成本與規模變化數據信息,追蹤經濟周期脈搏。
儲備體系由國家儲備局領導,組織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市場、倉儲、物流等部門實施,推動物聯網建設。
儲備地點要合理布局,綜合考慮交通、人口、物產、資源、環境因素,便捷高效。
建立與財政、金融、民政、軍事等部門的有效銜接機制,發揮協同效應。
張二寅
2010-10-2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