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何新《匯率風暴》
沖擊力 2010-11-28
近日收到 何 先生的新著《匯率風暴》,略有所感,茲記于下。
1.漢堡包與匯率
書中提到,美國人以中國漢堡包價格比美國漢堡包價格低為由,認定人民幣購買力比美元高,所以人民幣匯率應該等幅度升值。這是以購買力平價說事。不過這種說法問題多多。
按購買力來說,如果把中美比作兩個超市,從美元的角度看,人民幣就是中國超市的購物券,美國人先用美元購買購物券,再用購物券購買商品,發現花同樣的美元在中國超市能比在美國超市買更多的商品。那么,美國人應該積極購買中國購物券,從而購買中國商品,這樣的話中國購物券的價格自然就會上升,即人民幣的美元價格(匯率)就會上升,合情合理。
但是,很奇怪,美國人不是用市場購買行為造成中國購物券價格的上升,而是勒令中國超市調高購物券的美元價格!按美國店主奧巴馬的說法,這是為了維護美國超市的經營利益。
其實,在分析員 何 先生看來,這其中的關鍵在于,美國人花了大量美元買了很多中國購物券,但是并沒有拿來購物消費,而是囤積起來等待高價賣出。由于中國超市實行購物券美元價格相對固定制度,所以搞得這些美國炒客大為郁悶。為此,他們慫恿美國店主逼迫中國調高購物券美元價格。
他們振振有詞:“我們買了你這么多購物券,你的購物券價格為什么還不上升?所以你在操縱價格,你違反市場規則,你必須讓購物券價格市場化自由浮動。”
但中國人也可以說得振振有理:“你買多少購物券,我就印刷供應多少購物券,價格還是由市場買賣決定啊,我還是按市場辦事啊,你印刷美元來買我購物券是市場行為,我印刷購物券來換你美元就不是市場行為了?而且是你印刷美元在先的!”
所以,在 何 先生看來,要說誰是匯率操縱者,美國人第一個是!
美國人當然不好意思直接說,我買了你這么多購物券。因為只買購物券而不消費,明顯是一種囤積炒作行為,美國人主要的就是這種“市場行為”。于是,他們就抓住物價問題,購買力平價問題。
當然,中國為維護購物券對美元的比價穩定,就必須不斷加印購物券,那么購物券對商品的比價就會不穩定,超市商品沒有同步增加,商品的(人民幣)價格當然會上升,按購買力評價來說,此時人民幣(購物券)的購買力下降了。這樣的話,人民幣(購物券)的美元價格也應該下降。
但是,美國人顯然不是沖著購買消費品來的,他們也會購買商品,但不會消費掉,主要是為了低買高賣,人民幣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對他們來說恰恰是炒作的好機會,用人民幣買到商品,把商品價格炒高,然后賣出,大賺一筆人民幣,還沒完,他們還要把人民幣的美元價格(匯率)也炒高,然后再把人民幣高價賣出,再大賺一筆美元。
所以,人民幣對內(購買力)貶值,對外(匯率)升值,是美國炒家賺錢的一條完美通關路。
什么人民幣幣值低估,都是作為噱頭利用一下而已,是一個“炒作概念”。關鍵早就不是貨幣的實物購買力,而是貨幣本身作為商品進行炒作的機會!這是一種高端戰略。是超越實物買賣之上的貨幣戰爭。有了這種超大規模的炒作行為,貨幣實物購買力對貨幣匯率形成已經不具實質意義。
所以,購買力平價理論,也是一個超現實的概念。不過,既便如此,它自身也很片面,何新還是要駁它一下。中國漢堡包的價格是比美國低,但是生產漢堡包的中國工人的勞動力價格更比美國低得多,如果把勞動力價格作為商品(勞動成果)價格的內涵,那么以此衡量,中國漢堡包的價格反而是太高了!如果美國工人一小時勞動可以換5個漢堡包,而中國工人只能換1個漢堡包,那么一個美國漢堡包的價格是0.2小時的勞動,一個中國漢堡包的價格是1小時的勞動,那就是中國漢堡包的實際價格比美國高!
按照自由市場主義,美國人覺得中國漢堡包售價低,可以來中國購買,中國人覺得美國工資高,可以到美國工作,這樣讓市場說話,很快就平衡了。可以嗎,美國會同意嗎?
顯然,美國不會同意,美國只是流氓,有理說理,無理耍賴。美國要做市場的代表,代表市場說話,而不會真的讓市場說話的。
況且真實的市場是什么?美國超級私人壟斷寡頭是市場的控制者,市場只是他們的利益工具,“私人”是正義的化身,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所宣揚的自由市場化,就是要大家服從超級壟斷寡頭根據他們的“私人”利益制定的游戲規則,放手讓這些“私人”自由行動,同時任何阻礙他們自由的力量肯定都是違反市場規則的非法物。所以“自由主義”的背面,一定是壟斷主義、“霸權主義”!
推薦閱讀:
沖擊力:何新思想與歷史大格局
《沖擊力:共濟會的真與幻、陰與陽》
《沖擊力:轉基因與全球化,及中華的未來》
《沖擊力:中華興亡,不是歷史的輪回,而是面對面的廝殺》
《沖擊力:轉基因感悟:中國努力前行的實質是要應對一場文化戰爭》
【何新經濟學談話錄】《應謀求重建國有體制在重要經濟領域中的主導地位》
何新評論:論“炒”--市場是需求定價還是資本定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