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培講座簡訊:反思民族產業走過的路——以聯想集團為例
眾所周知,壯大我國民族產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取得的成就十分輝煌。在加入WTO后的全球競爭環境中,我們的民族產業怎樣才能在與跨國壟斷資本的競爭中取勝?這是關心我國民族產業發展的人士所思考的問題。2004年11月7日下午2:30,烏有之鄉(http://www.wyzxsx.com)書店和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合作舉辦講座,邀請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左大培老師,請他以聯想集團為例來分析我們的民族產業所走過的道路,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
左老師首先說明了關于民族產業的定義理解。他認為,中國民族產業的定義包括兩條核心內容:第一,企業總部在中國注冊;第二,由中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政府部門)持有絕大多數股份。他舉荷蘭公共輿論討論后決定挽救菲力普公司的事例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的民族性并沒有消失。一些人宣揚的在全球化時代無所謂民族產業的論調是錯誤的和有害的。
有些人也許不理解為什么要發展民族產業。左老師認為,只有大力發展本國民族產業,才能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在經濟學的統計中,GDP和GNP差異的顯著性特征就在于民族性。他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官員一味追求GDP,甚至把這個作為考核政績的指標,這是極其有害的,采用GNP比采用GDP要好。左老師講,大力發展本國民族產業,就是要爭取本國人做主,要增加本國的國民收入。
怎樣發展民族產業呢?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大力發展高科技企業。左老師提出這種主張。所謂“科技立國”、“科技強國”如是也。為此,左老師認為,發展高科技企業,不能搞私有化,把原本搞高新技術的國有企業私有化之后,毀滅一個國家的民族產業。美籍波蘭學者卡齊米耶日·Z·波茲南斯基著的《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東歐國家的民族資本被剝奪》一書中揭露了私有化最終走向賣國道路的過程和結果。左老師提醒我們要重視東歐國家的經驗教訓,要防止我國的改革走入歧途。左老師認為,要大力發展民族產業,第一要走“技術立國”之路,民族企業要走“技工貿”之路;第二,要搞好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源的經營;第三,不要迷信洋人包括港商,要立足于“獨立自主”。
最后,左老師講述了聯想集團的故事,力主打破柳傳志編造的神話,認清聯想集團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走好民族企業的發展之路。左老師研究認為,聯想集團實際上所走的道路與柳傳志神話中的“聯想之路”并不相同,它最初是正確的,后來走上了錯誤的邪路——就是柳傳志神話中的“聯想之路”,其標志就是通過損害國有資產的方式來實行權貴私有化,而其進一步發展,則與打擊倪光南院士有關。
左老師指出,柳傳志神話中的“聯想之路”錯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它對聯想實際走過的發展道路做了錯誤的描述,歪曲了聯想集團發展中的許多基本事實;另一方面,它的主張是一條錯誤的高科技企業發展道路,按照這樣的道路發展,只能將我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導向歧途。這兩個方面的錯誤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有關高科技企業發展的錯誤主張正是以對聯想集團實際發展道路的歪曲描述來論證的。這互相結合的兩方面錯誤集中在三個要點上:第一,把聯想集團的成長歸功于以商業銷售為基礎的“貿工技發展路線”,主張走“貿工技”的爐子來發展聯想集團這樣的高科技企業;第二,宣傳變為私人大股東的“民營化”促進了聯想集團的快速發展,主張強行對高科技的國有控股企業實行“國退民進”的“民營化”;第三,宣揚聯想的成長離不了香港商人的銷售和籌資,主張靠境外商人的銷售和籌資渠道來發展高科技企業。
接下來,左老師回顧了聯想集團所走過的道路。1984年11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公司成立,王樹和任總經理,柳傳志任副總經理,倪光南任總工程師。公司成立初期依托計算所,轉化該所的科技成果。當時的主要產品是LX-PC聯想漢卡。也曾經要掛賣旱冰鞋,但是當天就被王總勒令撤下。柳傳志1988年3月說計算所公司以“聯想漢卡作為拳頭產品,作為龍頭,帶動起整個銷售”。1989年11月14日計算所公司改名為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在成立大會上說:“聯想集團以開發成功聯想漢字系統起家并由此得名”,集團的前身“已經形成了技工貿立體結構”;計算所公司“在北京新技術開發實驗區700多家高技術企業內,……成為拳頭產品最多,也是唯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的公司”。柳傳志當年這些話本身就說明,聯想集團是靠“技工貿”而非“貿工技”起家的。1990年聯想集團推出了由倪光南主持自主開發研制的聯想微機,獲得了市場成功,造就了聯想今日成就的根基。1992年倪光南開始組織研制程控交換機,1994年取得入網證。但是,1995年柳傳志撤消了倪光南的總工程師職位,不斷刁難聯想內部的程控交換機和芯片的研制,迫使這些技術骨干離開聯想,導致聯想的技術研發速度放慢。1999年柳傳志把他的做法上升到路線高度,說設總工程師是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流毒。聯想局限于十幾年前就開始的微機生產和銷售,競爭慘烈,失去了發展的后勁,現在已淪落到了靠政府采購支撐業績的地步。2002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CEO之后,想重新回到“技工貿”的發展路線來,提出要做“國際的聯想、服務的聯想、技術的聯想”,再把技術的研發搞上來。但由于7年的延誤,本企業技術積累不夠,最近又只好把發展的重點放到生產和銷售聯想微機上。實踐證明,“貿工技”路線是使企業衰落之路。關于私有化和依靠港商的故事,左老師也講述了這個騙局。柳傳志主持聯想集團把錢借給一個沒有信譽的港商而后入股聯想,經過1992年的擴股成為私人大股東,既不承擔風險,也沒有發展技術的實力,完全是坐地白賺北京聯想的錢。
做完講座,左老師跟熱心的朋友進行了繼續交流,并表示考慮寫文章公開發表,揭破柳傳志的謊言,要大家認清民族產業該怎樣走路,怎樣應對跨國資本的競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