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祖講座綜述:新中國60年勞動者社會地位演變錄
(通訊員:wolfloong)自新中國成立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人階級翻身做了主人,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數量和力量迅速壯大,并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而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人的地位又發生了巨大的變遷,這與前三十年有什么不同呢?這前后六十年的發展變化又是怎樣的呢?11月28日,張耀祖老師來到烏有之鄉大講堂,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建國以來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和變化。
張耀祖,原人民出版社編輯,中國工人網主編。作為學術界中人,長期以來關注中國工人階級的狀況和命運,在以下崗工人為研究對象時,改變了原來相對“超脫”的心態,傾情投入到為下崗工人鼓與呼的行動當中,為國內知名的工人權利活動家。
講座開始,張耀祖老師首先對新中國60年以來工人階級的地位變遷圖景作了大致的勾勒。他認為,前三十年,隨著城鄉資本力量的減弱,工人階級的地位逐漸上升;而后三十年,隨著城鄉資本力量的擴張,工人階級的地位逐漸下滑。
張老師認為,中國工人階級有三個獨有的區別于外國工人階級隊伍的特征:
一、中國工人階級的產生比資產階級要早,而且一登上政治舞臺就產生了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并最終取得了國家政權;
二、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完整的世界一流的階級意識,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革命階級。這是因為,中國工人階級在建國前三十年充分認識和發揮了自己的巨大力量,找到了自信;而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又對資本有了深刻的認識。經過這前后三十年的正反教育,中國工人階級由此產生了完整的階級意識,對這個階級要爭取的社會制度即社會主義以及反面制度資本主義有了清晰的認識,對好壞分的清楚;
三、中國工人階級數量巨大。60年前中國工人有800萬人,今天保守估計有3個億,增長了近四十倍。這是世界上數量最大,人數最集中的工人階級隊伍。
隨后,張老師將建國后60年來工人階級地位的發展變化分為“前后三十年”兩個階段,并分別進行了講述。
一、建國后前三十年工人階級的狀況
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階級到自為階級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并不是剛建國就成為了自為階級,不是一開始就有完整階級意識的,是在生產實踐的不斷發展中逐漸成熟的。
張老師將建國前三十年又分了三個階段。
(一)1949年到1956年七年過度時期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只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而沒有把工人階級確定為是領導階級,這是因為在這個時候工人階級還不是自為階級,數量和覺悟都還不夠充分。但經過1949年到1956年十年的發展,工人數量由八百萬增長到了五千六百萬,數量上有了巨大的增長,并且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教育,又產生了一大批具有主人翁意識的有覺悟有經驗的新工人,整個工人階級隊伍的自我覺悟都得到極大提高,這使工人階級擔當領導階級成為可能。最終1954年憲法確定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
(二)2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為了建設祖國,作為國家主人,包括工人在內的所有勞動人民都產生了沖天的干勁和積極性。在這種氛圍之下,發展到1960年,工人階級又主動發明創造了新的企業管理方式“鞍鋼憲法”。張老師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有利于勞動者當家作主的企業管理方式,這是工人階級作出的偉大貢獻。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工人階級領導一切,隨后工人階級的地位逐漸上升到頂峰,而這符合我國要建設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國家的目標。在這個20年的時間里,中國工人階級為中國工業體系的建立、國家的進步發展、企業管理制度創造等各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三)77年到79年三年政權過渡期
在這個時期,工人階級的地位開始發生了變化,從前一個時期的“工人階級領導一切”變為“服從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勝利必不可少的條件”;而在微觀層面,服從黨的領導變為了就是服從黨委書記。在這一時期,很多的工人階級領袖被抓或被調離崗位,工人階級的言論被堵塞;同時,以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為理由加強工廠專制,強調服從,實行利潤掛帥進行物質刺激,這個措施迅速瓦解了工人階級,使工人階級越來越只關心自己的個人收入是多少而不再團結。伴隨而來的就是工人階級的地位開始逐漸發生變化。
(四)綜述
在這三十年,總結起來就是工人階級由虛弱到強大,而且這是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才得以實現的。但當開始強調無產階級必須服從黨的時候,又開始向另外一個方向的變化。如果從階級意識的角度來講,這三十年還沒有最終形成自為階級這個階級意識,還缺乏對資本的認識。但是這三十年,中國工人階級是偉大的,這個稱號是當之無愧的。
二、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工人狀況
張老師認為,這三十年工人的情況大家都很熟悉,變化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主要就是是城鄉資本力量的擴張,工人階級地位下降的過程。張老師對后三十年以時間發展為主線,進行了分段的講解。
(一)改革開放初期
改革開放初期,資本好像并不是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那么丑惡,相反卻是受到了全國上下很多人的喜歡。資本被人描述為一種美好生活,沒有引起人們的害怕和反對,不論干部、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張老師認為,這是因為人們對資本還沒有深刻的認識。當在后三十年,隨著資本逐漸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后,中國工人階級才意識到是被資本“溫水煮青蛙”了,地位被迫下降了。
(二)八十年代
改革進入八十年代以后,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張老師認為,改革開放之初工人階級實際是反對所謂改革的。改革之初,先是從農村開始改革,通過破解集體經濟,釋放出剩余勞動力,然后使其變成勞動力商品。讓這些勞動力從農村進入城市與拿著“鐵飯碗”的城市工人進行競爭,這實際是對城市工人形成了一種包圍姿態。之所以從農村開始,就是因為在改革之初最難改革的是城市,新政策在城市里往往很難推行下去。
為了化解改革阻力,陸續采取了很多的措施。82年修訂憲法取消了工人罷工權利和四大自由,強化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83年,針對工人的過激抵制,進行了嚴打;在這個過程中,工會這個組織也逐漸退化為“打球照相吹拉彈唱”,直到如今淪落到“工會是條狗,挨打還得跟著走”的境地;國家還采取了“子女頂崗代替,老工人退休二線”的政策,以替老工人解決下一代青年就業為名,讓一批反對改革的老工人離崗;而在84年,又對工廠制度也進行了改革,從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責任制改為廠長負責制,廠長獲得了巨大的管理企業的能力,幾乎就是一個工廠的“太上皇”,而最后“讓黨委退出管理負責輿論思想宣傳工作”的政策徹底讓黨委失去了對工廠的領導權,這都適應當時自由化改革主張的,廠長有了這么大權力之后,引起了很多矛盾,導致了東北地區很多廠長被殺,由此還引發了武警制度的出臺,以此來保護所謂“改革”順利進行;再到80年代后期的砸三鐵,“干部的鐵交椅、用工制度鐵飯碗、分配制度鐵工資”等,很多制度都被廢除,但這些大都是針對工人的,對干部卻沒有什么觸動。
盡管有了上述措施,但這個時候工人階級的地位仍然是很高的。
(三)九十年代
90年代,受瘋狂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影響,大中型國有集體企業實行大規模破產,私營經濟發展擠壓掏空了國有和集體企業。同時,新的一個雇工隊伍開始出現,而中國的老工人階級隊伍的地位主要處于被動下滑狀態。
1997年,朱××時期實行國有企業改制,主要做了兩項改革,是實行企業產權置換,換成清晰產權私人的或股份的,同時工人身份實行置換。所謂改制實質上就是把社會主義企業制度改為資本主義企業制度,讓生產資料所有權改為私人所有或者國家官僚所有,讓職工成為雇傭勞動者,并建立勞動力商品市場,實行勞動力自由買賣。而馬克思說過,確定資本主義制度的兩個特征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雇傭制度,改制后我們完全符合。
改制的的一個后果,就是產生了今天城市房地產資本家。因為當時大量企業改制騰出工廠土地,就是要大力發展房地產。過去是工人破壞工廠、機器設備,官僚和資本家保護;而現在恰好相反,是官僚和資本家破壞工廠和機器設備,工人來保護。他們把工廠有效的設備轉移到農村,把農民從土地上趕出去建廠,讓農民到城市打工,在原有工廠土地上發展房地產這一個暴利行業。同時在改制過程中,實行買斷工齡,工人下崗的政策,而下崗工人僅有的收入又在改革出現的不成熟的股市中被洗劫一空。
整體來看,在90年代,就是資本進攻和工人防守的過程。工人們雖掀起了護廠運動,但隊伍換撒,散兵游勇,沒有形成有效的抵抗。
(四)現狀及綜述
在后三十年里,就是資本力量逐漸增長,工人地位逐漸下降的過程。最后走到今天,資本力量遠遠超過工人的力量,工人完全處于被動防守狀態。在所謂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企業領導想如何就如何,工人無可奈何,被逼急了才采取一些極端的反抗手段,結果工人領袖還是被抓,反抗也沒有任何效果。有人將這個過程稱作“中國特色的圈地運動”,構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
工人階級變成這樣的狀態是值得同情的,但是應該辯證地來看這個問題。這是資本發展的代價,工人階級隊伍也是與資本的對立斗爭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溫室成長不起來強大的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可以在惡劣的條件下成長起來。
據官方報道,現在私營經濟已經占到了63%,已經是私有制為主體。勞動者就業中的70%在私營企業里,也就是工人階級隊伍中的70%是雇傭勞動者?,F在社會是什么樣的制度,結論已經不言自明。
張老師通過與大量工人的接觸,把工人現在的狀態總結為“憤怒和絕望”。絕望是因為他們一直期望著走向或者回歸社會主義,但是越來越看不見。但是張老師相信,中國偉大的工人階級,會提出自己的期望目標的。大家可能有個問題,覺得老工人已經老了,該退出歷史舞臺了,沒有用了。但是張老師經過調查之后卻不這樣認為,并舉例“通鋼事件”,這個事件就是一個72歲老工人發動和領導的、老中青工人結合共同取得勝利的斗爭。老一代工人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仍然在發揮著他們的引導作用。中國老工人的政治素質是最高的,因為經歷過這正反三十年的教育,雖然年老體弱了,但是政治頭腦很高?,F在是老工人頭腦發達,肢體虛弱,而新工人則相反,是年輕力壯,能打能斗,但是欠缺政治意識。如果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任務的時候,相信他們會走在一起。我們也可以體驗到,工人階級的成熟與正反經驗關系很大。在以后的工人運動中,老工人必然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并且在這樣的帶領下,新工人也會完成百年跨越形成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
三、工人斗爭標志性事件“通鋼事件”
張老師對通鋼事件的起因、發展、結果、影響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張老師認為通鋼事件就是由于官僚和私人資本家相勾結無恥的、無底限的貪婪套取國有企業資產,工人忍無可忍,最后奮起反抗保護國有資產的一個事件。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到,在一場非常激烈的沖突中,老中青整合,各有分工,而對面的官僚和資本家也整合在了一起,兩方進行較量,這是階級意識的表現。
這個事件用通鋼工人的話總結就是:我們打死的是陳國君,恨的是改制路線。對這次暫時取得的階段性勝利,老工人評價“日本人走了,蔣介石還在”。政府最后卻把這場反私有化斗爭作為刑事案件處理了。但工人們很自信,不存在兇手,工人沒有罪,是保衛國有資產,是消滅侵略者。工人不希望被私營企業兼并,寧愿讓國有企業兼并,這是工人的心態。
很多同志把通鋼事件作為一個標志性事件,張老師認為不是因為打死了人,因為它標志著工人從對資本的被動防御轉向了主動防御。套用毛澤東的 “防御、相持、反攻”三個戰略劃分,那么這場階級斗爭的戰爭是處于防御階段,但是是由被動防御向主動防御轉化。
過去十幾年搞企業改制,我們工人階級幾乎沒有招架之力,知識分子精英大談計劃經濟多糟糕,市場經濟怎么好,我們工人也沒有還嘴之力。人家實行改制,工人沒有防御之力,只有被逼急了去堵路或上訪告狀,這是很被動的方式。現在變化了,所以我認為通鋼事件標志著由被動防御向主動防御轉化。這是我們工人階級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
這個事件發生后,全國工人一片歡騰,反應強烈,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打死的太少”。更典型的就是河南一個企業直接打出橫幅“向通鋼老工人大哥學習”“用毛澤東思想占領我們的陣地”。通鋼事件發生后,全國總工會發文表示改制如果沒有經過職代會同意視為無效,但是還沒有說該怎么處置。主流媒體基本上沒怎么報道,但據張老師了解,這個事件仍然對政府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很多政府和大型國企召開了維穩會議。這個事件也對左翼認識的轉變起了很大作用,左派普遍比較振奮,因為過去幾乎都認為老工人將無所作為了。這個事件后,很多青年學子也由此更加關注老工人。這是這個事件引起的一些變化。
未來對我們的工人階級成長是一個很有意思很值得觀察的過程,無論是老工人還是新工人。資本主義危機在進一步深化并且必然會深化,這樣下去必然會有更多的工人階級希望社會主義回歸。經張老師調查,很多的國有企業工人都表示說要用毛澤東思想來解決中國問題。
在講座的最后張老師回答了主持人及聽眾的多個問題。
問題1:為什么社會主義容易被和平演變為資本主義?在演變的過程中,工人階級為什么往往沒有比較有效的抗爭?
張老師:第一、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力量還比較弱小。第二、就是在社會主義政黨內部中有很多敵人,盡管宣傳建設社會主義,但實際這些人有嚴重的私有制心理。第三、這和各國家的工人階級的隊伍成熟度有關系,因為工人階級第一次管理國家缺乏經驗,主要是通過政黨來進行管理。在演變的過程中,都是由黨的名義進行的。社會主義變成資本主義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修正主義”。不防資反修,社會主義政黨里的叛徒,必然把這個國家引向資本主義。
要想防止這種演變,就要像毛澤東所要求的,把權力交給人民,全民武裝,并且讓國家盡快消亡。因為如果由少數人掌握了國家機器,就有可能向資本主義或法西斯演變。
問題2:五四運動時期罷工工人的口號從剛開始的“經濟領域”迅速轉變為“政治領域”,而“通鋼罷工事件”只是就是論事的停留在“保衛國有資產”的領域,但成都教師的罷工則明確提出了“反對教育領域私有化”的口號。請問,通過以上對比,經過前后三十年的教育,中國工人階級是否完成了從自在階級到自為階級的轉變呢,目前是否能表達政治訴求呢?
張老師:1919年這一場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不是為了經濟利益登上去的,而是為了國家存亡,為了政治;因為他們不是了個人經濟利益,所以必然喊的是政治口號。今天包括通鋼工人在內的工人沒有喊出響亮的口號,實際上“保衛國有資產”是現在大部分工人提出的口號,也許以后再準確點可以進一步喊出“保護公有制”“回歸公有制”的口號。有這么個現象,通過我十幾年觀察,我們今天工人斗爭尤其是老工人的斗爭,不是列寧所批判的在俄國經常出現的只抓經濟斗爭,一部分左派只搞經濟斗爭,不把工人斗爭上升到政治上。在今天的中國正好相反,工人只有提出經濟口號的時候,才有最廣泛的動員力,才有可能少受對方的加害,而且最有力量,有理有據。但地方性政府為了打擊工人,往往把這些工人提出的經濟問題政治化,越快的政治化越能打壓工人。因為我們更多的工人群眾,對這個政治恐怖還是比較害怕,遼河松原油田工人代表無辜被抓就是證據。在這種政治環境下,目前中國工人階級進行政治斗爭,還是很難想象的。即便有人提出了政治口號,在目前也是不合時宜的。
問題3:國營企業如何管理如何發展?如何避免腐???
張老師:針對這個問題,有個好例子就是通鋼企業。張老師認為通鋼事件就是一場革命,通鋼的革命。從董事長到總經理都辭職了,沒官了,群眾全部動員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提出讓“建龍滾出通鋼”的目標以外,能不能提出“民主選舉,工人生產自救,由工人階級管理工廠”的口號?現實是不能,因為在現有國有企業制度下不可行。據工人介紹,國有企業是三級管理制度,廠長、車間主任、段長三級管理制,這個三級管理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么多年長期形成的,他們的關系網絡特別緊密,董事長、總經理都辭職上邊沒有主要領導,企業也能照樣運行。今天的三級管理制度,根本不是什么科學管理,根本談不上管理制度的問題,就是黑社會加流氓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喊出民主選舉如果整不成,那這個提出來的人就慘了。為什么?因為在崗的通鋼工人沒有組織,甚至也沒有主張。我們的通鋼工人階級就是沒有自己的主張,就是憤恨了,憤怒了,爆發了。這是第一條。第二就是這么大一個國有企業,就算是工人階級通過選舉把他占領了,那貸款、污染費、水費、電費等各種巨額費用就會形成沉重的包袱,幾萬工人會把選出的工人領袖打死,因為領袖解決不了這些包袱。這個話里里隱含的道理就是,工人階級不可能通過一廠一池取得勝利,只能通過整個階級取得勝利。
問題4:當前中國工人階級斗爭的主力軍在哪里?
張老師:前段時間到臺灣開會,臺灣目前就沒有工人階級的主力軍。因為現在資產階級比無產階級或者工人階級強大,可以把工人階級隊伍給瓦解了。比如,雖然在臺灣,工人階級可以自由組織工會,但現在臺灣工會的入會率從10%降到了8%,工會斗爭很難進行,工會力量太虛弱了。而在中國目前,主力軍毫無疑問就是工人階級,包括新老工人階級,各有各的優勢。最嚴重的問題是,如果中國階級上了多黨民主的當,那就會像蘇聯一樣,幾十年翻不了身。另外就是注意絕對不能出現至少要防止出現新老工人階級的分裂,現在大量的媒體在人為制造這種分裂。毫無疑問,現在中國的主力軍就是工廠,而且戰場就在城市,不在農村。
問題5:現在的年輕人怎么辦?怎樣才能有所作為?
張老師:年輕人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就要多接觸工人階級,和工農相結合。因為在中國未來的社會,要么無產階級統治,要么大官僚資產階級統治。而中國無產階級作出成就的可能性很大,因為中國有優勢、有傳統。所以張老師希望,年輕人多接觸工人階級,并以毛澤東的比喻讓青年學子去作一個穿花授粉的小蜜蜂,把姿態放低去多跟工人接觸,幫助工人表達自己宣傳自己。同時告訴年輕學子,了解社會主義不能只靠課本文章,一定要到老干部、老革命、老工人哪里去問,特別是問老工人。因為他們干過社會主義,當時的社會主義就是他們干出來的,有深切體會的實踐經驗,不是書本上抽象的教條。
問題6:現在新生的工人階級是與原來的國有企業體系沒有聯系的,不像國有企業里存在著老中青工人的結合。那么新生的工人階級如何和老工人相結合?
張老師:工人階級分成兩類來談,兩類之間的關系首先應該從一個大視角來看,不能局限于一個企業或工廠里。什么大視角呢?一場階級搏斗的視角來看。我們剛才講通鋼事件里,有錢的和當官的勾結很緊密,而工人也團結的很緊密。從國家大視角來看,官僚資本和民營資本有矛盾吵吵嚷嚷,盡管老工人和新工人有矛盾也會吵吵嚷嚷,但是一旦階級之間發生了矛盾,他們都會建立自己的隊伍,聯合自己的隊伍進行對抗,因為誰都會意識到這點,這是一種階級意識。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新工人,有可能五天時間、十天時間就能跨越一百年的意識形態成長過程。
另外要看到,階級矛盾的這種深化過程會教育我們的新工人。比方說,新工人學習了通鋼事件,了解了工人怎么斗爭的,他就會覺得老工人膽子大,能整出這樣的事情,能使省委書記都害怕,而他們只會找保安斗、找老板斗,就憑他們的這點認識,他們會向老工人致敬和學習。
隨著資本主義矛盾的繼續深化,無產階級就會越來越無產階級化,原來的幻想就會被剝掉。這個過程中,會推動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成長,不再僅限于個人的一味忍讓或單打獨斗,就會團結起來。我們的新工人會在斗爭中形成一種團體意識,這種意識會在下次沖突中使得他們和老工人相結合。資產階級會不斷培養我們無產階級越來越有覺悟。 “無產階級要解放全人類,只有先解放自己”。對于當代的工人階級來說,中國的工人階級必須為中國找到出路,為社會主義找到出路,才能為自己找到出路。在這個社會里,工人階級不可能通過拼命工作就使自己得到解放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