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下旬以來,油價持續暴跌,而且越跌越快,目前已接近腰斬。有分析認為,在這場“零和游戲”當中,俄羅斯是最大的輸家,其他石油輸出國緊縮其后,石油進口國卻因為低油價刺激了國內消費而占盡了便宜。真的是“零和游戲”嗎?不客氣地講,這是一派胡言。
所謂零和游戲,是指一些人的得同時等于另一些人的失。表面上看,石油輸出國在油價上失去的等于石油進口國得到的。但這只是表象而已。先不說其他,僅就石油產業而言,并不是石油進口國百分之百地依賴進口石油,當油價低至其本國綜合成本之后,伴隨高成本油田的減產甚至停產或者虧損生產,那么,這些石油進口國所得到的一定比石油輸出國失去的少。
毋庸置疑,由于石油至今依然是難以替代的世界性能源,那么,當油價跌到這個份上,世界性的通貨緊縮便形成了。其中,對于石油輸出國來說,由于財政預算是與油價掛鉤的,腰斬后的油價必然帶來財政開支緊縮,同時在石油美元供給急劇縮水的情況下令本國貨幣大幅貶值。由于財政開支緊縮對需求的影響更大,因此,即便是本幣大幅貶值,也照樣避免不了通貨緊縮的發生。
對于石油進口國來講,通貨緊縮無疑更加直接,所不同的是,發達經濟體主要是透過新能源虧損加大、投資低迷以及進口沖擊導致的,而新興市場國家主要是透過出口減速、制造業虧損以及就業市場壓力導致的。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通貨緊縮并不是一種純粹的貨幣現象,本質上是供給過剩或生產過剩導致的,但貨幣緊縮或實際偏緊的貨幣政策無疑是加劇通貨緊縮的推手。因此,當油價持續暴跌拉開了國內通貨緊縮第二道大幕的時候,包括降息與降準在內的寬貨幣政策便成為一項不可回避的選擇。
連續兩次大幅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看上去是一個精巧的構思,但是,由于企業和消費者沒有充分得到來自油價暴跌的好處,這只能相對增加后者的負擔,以至于削弱了應對通貨緊縮的能力,并透過出口競爭力下降、工業經濟進一步減速下行以及企業虧損和就業壓力增大等途徑成為新的供給過剩的理由。到頭來,政府從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中所增加的財政收入,未必會比在工業經濟加快減速下行過程中失去的財政收入少。
糟糕的是,由于個別國家過度強調政治掛帥,不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地擴大所謂經濟制裁,這場油價下跌的游戲還沒有結束的跡象,因此,必然會將中國工業經濟減速下行的周期拖得更久。通常,工業經濟只有在原料價格見底時主動擴張存貨的情況下才能較快地消化高價庫存。如果企業顧慮大宗商品價格的進一步下跌而遲遲不敢補充低價庫存,甚至會進一步壓縮庫存,那么,即便是未來價格反彈以致反轉,國內工業經濟的減速下行也不會很快結束。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不盡快降息降準,以便緩解工業經濟運行壓力,以國內工業經濟過度依賴貸款的特色來判斷,趕在本輪油價跌勢結束之前,絕大部分國有企業(以基礎工業居多)都將陷入嚴重虧損。對此,希望有關方面給與高度重視。
剛才有博友提問:產能過剩帶來通貨緊縮,那么產能極度過剩如何破解?我的回答是,生產極度過剩的情形就是1929年大蕭條的情形,我們已知的所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都是生產過剩。這不是嚇唬決策層,而是善意的提醒。
有人說,牛市過快或推遲央行降息降準。對此,我想說的是,如果央行蠢到只在乎與股市博弈的地步,而無視持續通貨緊縮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隱患,那么中國經濟就別玩了。有必要提個醒,當年央行企圖以不斷緊縮房企開發貸款的方式抑制房價,結果房價漲得更快。難道不是嗎?誰又能說不是呢?
還有人說:美國是不是既要搞死俄羅斯,也要打擊中國經濟?我的回答是:那美國人還不樂屁了。不夸張地講,如果央行遲遲不降息降準,就等于客觀上幫了美國既搞死俄羅斯又拖垮中國經濟的大忙。
明說吧:油價加速下跌令我對降息降準的預期比以往更加強烈。
順便說一句:油價暴跌令黃金價格岌岌可危。目前1盎司黃金可以買到22.5桶原油,已大大超過歷史均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