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打全面戰爭也非右翼所愿。他們希望戰爭可以控制,打一場可以控制的局部戰爭,符合他們的利益,也滿足他們解除和平憲法枷鎖,完成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
在日本社會全面右轉的今天,日本國內政治被右翼深度綁架劫持,右翼政治文化思潮席卷日本,使得日本首相選舉沒有了懸念。2012年12月26日,在日本第46屆眾議院選舉中,以絕對優勢獲勝的自民黨黨首安倍晉三,將于特別國會上再度被指名出任首相,也驗證了這一邏輯。
右翼政治綁架日本,把國家復興推向右翼軍國主義之路一點不奇怪。日本雖然二戰后被美軍占領并施之以“西式民主”改造,日本軍隊可以被擠壓成自衛隊,但天皇下的是“終戰書”,日本沒有“投降”,日本從來沒有投降,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欲火在日本社會從來沒有熄滅。一個欲圖稱霸的島國,永遠不會放棄對暴力的迷戀和寄望。
破產的櫻花夢
政治現象的惟一解構是經濟利益驅動。20多年來日本經濟一直走下坡路,低迷不振。在本質上講,日本國家已經破產。期間日本失去兩次翻身的機會。第一次是亞洲金融風暴后,日本沒有成功的經濟政策,沒有很好地利用亞洲金融風暴后亞洲各國經濟衰退之機,調整日本經濟和產業結構,掌握亞洲國家復興的命脈,占有亞洲新興市場,這個先機被中國和韓國抓住了,中韓在亞洲迅速崛起并奪取市場,日本以看著鄰居發財暴富的落魄子弟心態,深感憋屈且忿忿不平。第二次是金融海嘯后,作為第二大自由經濟體的日本,歐美熱錢的流入沒有起任何積極作用。日本人除了為美國人貶值美元和債務稀釋背書埋單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沒有得到任何實質的改造和提升。
除此之外,日本人對中國的愛恨和覬覦,綿延了幾個世紀至今不減。日本20世紀20~30年代發動的侵華戰爭,就是在全世界遭受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后的掠奪性的變態做法,也是日本國內百業凋敝時,右翼為拯救日本而策動社會政治轉向的產物。
二戰結束后,在強制的和平憲法框架下,以軍事工業為重心的日本重工業開始轉向電子消費工業。這個轉向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但后來居上的韓國和中國沿著這條道路快速超越,使日本經濟的輝煌不再。日本經濟尾大不掉,一直無法找到撬動經濟結構再次轉型的支點,為國內經濟解除和平憲法的枷鎖,走科技重工的新路(高科技重工就是航天和軍工)。
今天右翼看準的就是用中韓島嶼之爭,推動社會政治氣候轉向軍國主義復興之路,引導民心、民情為提振經濟,不得不接受經濟轉型中的政治陣痛。所以,今日日本國內形成了強大的右翼文化和社會氛圍。野田政府在這次日本社會右翼化大潮中,本來還算有幾分清醒,他與中國的對抗實在屬于被右翼綁架者的無奈。
美國欲成“漁夫”
在國際外交和經濟角力中,國家利益至上永遠是最基本的法則。所謂道義責任和價值理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在中日對抗合作沖突中,世界第二大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惡斗,其實最符合美國人的全球利益。
在源自美國的全球金融海嘯中,美國是最大的受益人和獲利者。美國利用自己的政治霸權和金融霸權,充分利用全球化的腳手架,搭建了恐嚇全球各國的故事平臺。每當他們制造或渲染一種恐慌,全球各大經濟體不管自己有病沒病,通通按照美國人開出的處方服藥,為了挽救美國的經濟危機,全世界各國樂呵呵地接受美國輸出的通脹;接受手中美債狂貶的結果;眼看美國借助金融海嘯的沖擊力,從容地完成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擠壓或淘汰了低效的產業的經濟空間。
在全世界范圍內,中日韓三國強大的制造業融合,成為了全球市場中美國制造的真正對手。當美國對瓦解東亞經濟無從下手之時,日本右翼挑起了中日島嶼的正面沖突,如果中日、日韓間的島嶼之爭發展終究成為軍事沖突或對抗的話,那真是打擊中日韓東亞全球制造中心的天賜良機。一場金融危機后美國人發現,有威脅的對手都消失了。
在《美日安保條約》和美國參議院確認釣魚島適用日美安全條約表決的推動下,日本全社會右翼文化思潮十分亢奮。但是美國真的能為保衛日本而奮不顧身嗎?日本人真的從心里委身他們的“保護大哥”嗎?在歷史上,日本是惟一將侵略戰火燒向美國本土并使之遭受重創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正當躊躅滿志的日本人憑借起飛的經濟,在全求范圍得意忘形大事擴張、鯨吞資源和資產時,又是美國人稍施貨幣和經濟手段,一把就將日本經濟推落滯漲衰退的萬丈深淵,至今未能復原。
日本人今天對美國人的卑躬屈膝,并不代表日本人臣服美國人,心甘情愿當美國人的“小弟”。日本人想借美國的力量消解中國;美國人想借日本人的狂躁打擊中國,各自心懷鬼胎,利益軸心極不一致, 這曲政治探戈舞步何以一致?
美國想利用中日島嶼之爭的激化,在政治外交和地區權益上獲取漁人之利。外交本質上是一種國家間的利益交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他只有兩個基本內容:利益角力和利益妥協。所謂的大國責任,本質上不過是將小國利益裝入大國的盤子;所謂兩強合作最終不過是一山二虎,一強削弱另一強。削弱合作者的實力,這是隱藏在兩強合作背后的潛規則。
此外,美國人真若在中日島嶼之爭中偏幫日本,只能讓對美國本來沒有家仇國恨的中國人點燃仇美之火,中國人改革30多年來建立起來對美國的認同感和親近感將徹底崩潰;美國在中國改革開放中一直享有的豐厚政治紅利和經濟紅利將喪失殆盡。中國人是寬容大度的民族,但卻把好惡植根于感情和面子文化之中,中國3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使國家強盛,國力大升。中國目前最為吸引全世界的不再是低廉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而是日益被經濟高速發展所激活,提升,膨脹,高速成長的社會消費能力和龐大市場。
錯打如意算盤
日本右翼心里當然明白,今天的中國不再是20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中國的今天非昔日可比。今天中國一是統一,中日島嶼之爭連中國臺灣親日媚日臺獨都得收斂;二是國力強盛。日本右翼當然明白,即便有日美安全條約,美國楊基大兵會為日本人留多少血,還很難說,即便美國人全力以赴幫助日本保家衛國。
所以,大打全面戰爭也非右翼所愿。他們希望戰爭可以控制,打一場可以控制的局部戰爭,符合他們的利益,也滿足他們解除和平憲法枷鎖,完成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
中日軍事對抗與沖突能否為兩國當政者牢牢掌控,不升級為全面戰爭,其中的突發不可控因素是詭秘難測的。如果中日打將起來,最終要靠美國和歐洲國際調停。兩敗俱傷,玉石皆焚,主要受益人是歐美和人們津津樂道的“全球經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