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太觀不適合亞太
北京/鐘理
當前,歐洲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美國遭遇占領華爾街運動,西亞北非多國政局動蕩,而亞太地區經濟持續發展、區域合作不斷深化。亞太地區也因此成為國際社會尤其是大國關注的重點。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提出要當太平洋總統。美俄也首次作為正式成員國出席東亞峰會。在剛閉幕的第十九次亞太領導人非正式峰會上,美國積極推動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PPT),力圖架空原有的亞太經合組織的合作框架。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和地區形勢因為美國的強力介入而呈現復雜化,亞太原有的合作格局面臨重塑,原有的合作規則面臨調整,原有的合作模式面臨沖擊。世界需要新的亞太觀。
漸進、開放和靈活是亞太合作的靈魂
亞太地區是世界上最復雜、最多元的地區,區域各國無論是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宗教還是社會發展模式都千差萬別,如何在這樣多元復雜的地區實現亞太區域合作,一直是各國探索努力的方向。
冷戰結束以來,在美國等國的倡議和推動下,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不斷走向機制化,實際上走出了探索亞太區域合作的有益嘗試,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確立了漸進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的基本原則,朝著投資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方向不斷邁進。
在積極推動亞太區域整體合作同時,以東盟為核心、包括東盟10+1、10+3等合作機制也在不斷推進,尤其是東盟分別與中日韓等建立了自由貿易區,有利地推動了亞太區域合作。
但遺憾的是,美國過去十年的主要精力放在歐洲和中東地區,對亞太地區心不在焉或者說是有心無力。當美國遭遇次貸危機、歐洲深陷債務危機、中東又持續動蕩時,為了早日走出經濟衰退的陰影、解決國內持續攀高的失業率和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美國開始把目光轉向亞太地區,希望亞太地區成為解決美國自身一系列經濟結構問題的“救命稻草”。
美國轉向亞太本身是件好事。但問題是,出于國內緊迫的經濟問題和亞太區域合作越來越脫離美國控制的不滿,美國轉而大力倡導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并在剛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第1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拉攏其他8個國家開始了該協定的談判,準備重新擬定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規則。實際上是要“另起爐灶”,架空原有的亞太經合組織,改變原有的漸進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將TPP打造成一個以美國為主導、按照美國規則辦事的、體現美國風格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
APEC 和TPP哪個更適合亞太
美國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TPP如果真能實現,其積極效果也應該值得肯定,將為亞太地區各國創造自由貿易的良好平臺。但問題是,美國把本國的利益和愿望強加在亞太地區各國之上,也就是說美國的TPP實際上是完全忽視了亞太地區多樣化的基本特點,這種做法雖然看上去很好,但落實起來卻困難重重。連其最親密的日本盟友剛同意就此問題與美國談判,就遭到國內強大的反對浪潮,引發激烈反彈。即使美國強行將該框架搭建起來,最后恐怕又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談判過程,其結果不僅削弱了亞太經合組織十多年的合作成果,而且可能破壞亞太地區原有的合作方向。
歐盟作為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在自貿區建設上都經歷了幾十年的談判磨合過程,而且今天還充分暴露了這種一體化的負面效應,更何況是亞太這樣多元的地區。
美國雖然看上去為亞太地區合作提出了新的合作觀和合作模式與框架,但其實,這種模式和框架從世界范圍看并不是新鮮的,而且根本不適合亞太地區的現實。
美國既然真心實意想重返亞太,就應該腳踏實地地立足亞太,尊重亞太,真正為亞太地區的合作發展著想,而不是為一己私利,肆意攪亂原本不斷推進的區域合作進程和繁榮局面。美國需要樹立符合立足現實的亞太合作觀。
作為區域內的其他國家來說,也應該清醒認識到,亞太區域合作經過近二十年的不斷發展,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而不是隨意更改,更不能朝三暮四,自我毀滅。亞太地區的事務還需要亞太各國自己來處理,亞太區域合作的前途掌握在各國手中。
雖然面對美國力圖以TPP取代APEC,雖然有美國牽制中國的意圖,但中國體現了大度和開放心態。胡錦濤在APEC工商峰會上發表講話時明確指出,中方支持以東亞自由貿易區、東亞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等為基礎穩步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實現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目標。這表明中國真正尊重亞太多元化的現實,真正踐行了亞太區域合作持漸進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的基本原則。
亞太需要什么的安全觀
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面臨重新思考同時,亞太地區的軍事安全合作也在出現變化,也需要各方思考亞太地區需要什么樣的安全觀。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針對冷戰后國際安全形勢呈現的新特點,并結合亞太安全合作發展歷程和有益實踐,逐漸形成了中國解決和處理國際安全問題,參與國際和地區安全合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價值觀,即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理念的新安全觀。1997年,中國在東盟地區論壇正式首倡新安全觀后,并于2002年向論壇提交了新安全觀立場文件。
此后,中國在外交實踐中踐行該新安全觀。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建立了不針對第三國、不結盟的上海合作組織,并且為推動東盟地區論壇朝著開放性地區安全論壇做出了積極努力。新安全觀也日益得到亞太各國的普遍歡迎和認同,并在各國關系中日益得到落實和體現。
新安全觀不僅適合冷戰后結束的國際關系,更尤其適合冷戰后的亞太地區現實。但同樣遺憾的是,正當該新安全觀得到亞太多數國家日益廣泛的認同,并在實踐中綻放出日益深遠的影響時,美國回來了。
在過去十年,亞太尤其是東亞各國團結努力、克服各種難關時,美國沒有身影。當亞太呈現蓬勃生機、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安全信任不斷增強時,亞洲人正在營造亞洲美好的未來時,美國驚慌了,嫉妒了,開始回來了。
美國要求加入東亞峰會,今年正式成為東亞峰會成員國,使東亞峰會從10+6擴大到10+8。美國加入帶來的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攪動的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現有安全觀和安全合作模式的根本變化:
一是主導權的爭奪加劇。以前是東盟為主導核心,中日韓分別作為東盟的對話伙伴國,但現在美國不甘心從屬地位,來了就想當老大,提出各種議程和主題,炒作各種安全話題,要主導整個東亞峰會的安全議程。
二是合作的主題變化。以前東盟峰會重點談經濟合作和區域發展,但去年美國還是觀察員國時就提出東亞峰會不僅要談經濟,更要談安全,炒著要將東亞峰會打造成地區安全的合作平臺。美國還發揮其超級軍事大國的一貫傳統,大肆鼓吹軍事優先,將軍事安全問題炒熱,大力加強與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傳統軍事盟國的軍事關系,形成以其為核心的軍事盟友體系。
三是合作規則的調整。以前東亞峰會也好,亞太經合組織也好,多數都不涉及地區安全問題,即使涉及也是以加強戰略溝通,增進安全信任為主調,強調的是平等協作、互信互尊,亞太安全形勢因此保持了總體穩定與和諧。但美國一回來,很快就火藥味很濃,把西方的一套斗爭哲學帶過來了,不僅要在東亞峰會上討論南海問題,還公開表示要為與中國南海爭端的菲律賓提供軍事援助,大搞軍事同盟。更為令人揪心的是,東亞各國原本和平穩定的地區形勢開始變得緊張起來,各國間的安全信任遭受侵蝕,軍事對抗火藥味日益濃厚,適合亞太地區現實的新安全觀逐步遭到拋棄和撕裂。
究竟什么樣的亞太合作模式、框架和規則適合我們自身,究竟什么樣的安全合作框架、理念和規則適合我們自身,亞太各國應該要站的更高些,望得更遠些。
亞太地區應該繼續保持難得的經濟持續增長、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地區形勢總體穩定的良好勢頭,千萬不能重蹈阿拉伯世界一片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也不能重蹈歐盟欲速則不達、積重難返的覆轍。
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國家,真心誠意的希望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合作。只有亞太穩定發展,才有中國的和平發展。雖然,當前亞太合作發展面臨新的復雜局面和挑戰,但中國絕不會因此而氣餒,將會繼續高舉符合亞太現實的亞太合作觀和安全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和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互信和合作。歷史終將會證明,亞太需要什么樣的亞太觀,誰才是真正推動亞太和平發展與合作的動力。
(香港 《紫荊雜志》2011年第12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